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9 22:09:41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1)

判断食品是否足够健康安全,提升人们饮食安全系数的主要举措是把控好相关食品质量检测。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具有省时省力、低成本、准确性高等特点。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采用快速检验技术对存在质量隐患的食品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检验所需的经费投入,还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因此,快速检测技术对人们的生活而言非常重要。

1快速检测技术

1.1检验纸片法

检测纸片法可以对霉菌、大肠菌群、链球菌等细菌进行微生物检测,同时还能较好地保持与传统检测方法的关联性。例如,想要对餐具等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物品进行检测,可以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大肠菌群检测试纸;而纸片荧光法及物理反应法,主要是根据病菌代谢酶的特性而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大肠杆菌在食品中的相关酶活性进行检测,从而掌握食品类中大肠杆菌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荧光纸片支持高压灭菌,使实验过程简单化,且分辨率、准确度高。

1.2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耗时较短,获得测试结果所只需4h。用生物检定法检测细菌的关键是设计出引物。针对生活用水中大肠杆菌O157和绿脓杆菌等进行多重检测,检测灵敏度为10~100cfu/mL,在6h内至少可以完成对5种细菌的检测。

1.3免疫学检测技术

医疗免疫无损检测是对残留肥料进行检验的关键,其中,酶联免疫技术(ELISA)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对抗原和抗体进行特异性分辨。一般情况下,农药的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可以通过与转体蛋白融融合的方式转化为完全抗原,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在动物体内转化为单克隆抗体,然后根据酶反应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例如,对硫丹、西维因等多种残留肥料进行检测,可以采用多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限为1μg/kg;而三唑醇酶联免疫法可对梨、丝瓜等原料进行检查,检测限为40μg/kg。

1.4生物芯片

为了让检测结果更加精确,生物芯片技术的研发需要结合多个学科。在具体检测过程中,生物芯片可直接用微阵列方法固定多个不同的配体,此外,还可通过标记对化学物质进行识别,利用不同配体间的反应和靶分子结构进行识别,推测出其遗传基因、抗原等。依据不同生物芯片的不同工作原理,可以将其分为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等。

1.5代谢学检测技术

1.5.1ATP生物发光法ATP存在于活物微生物中,成分稳定,通过对ATP浓度的检测,可以演算并估计出其携带的活菌数。采用发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素酶,测定荧光强度,可以通过ATP的浓度值及其线性关系,得到ATP含量值,从而确定样品中的ATP成分。ATP生物发光法可对大批食品的真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在欧美地区,乳品行业普遍采用了全自动ATP微生物荧光技术,并可对UHT乳品活菌数进行检测和仪器设备洁净度评价。

1.5.2阻抗法阻抗法是在病菌生长与繁殖试验的整个过程中,根据细胞培养液电阻、电导的变化,从而对细菌种类进行定性分析。阻抗法具有操作性强、准确、快速与灵敏等特点,适用于食品类微生物的检验。在美国,Batometer型微生物菌种自动检测设备中,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液,可以对样品中的大肠杆菌、霉菌和乳酸菌饮料等多个品种进行定量检测。

2食品质量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2.1有害重金属残留检测

现如今,许多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多少会含有铬、铅、汞等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或者其他化学物质。基于此,针对有害重金属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也相继出世。例如,MilestoneDMA-80检测仪可对固体和液体中的汞成分进行检查,不需进行实际操作试验,检出限为0.05ng级。

2.2农药残留检测

在检测农药残留物的众多方式中,免疫分析技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现有的酶免疫诊断试剂盒,其不仅灵敏度高,且特异性较强,能够对多种化肥、化肥进行快速检测,在检测过后,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配有中小型光度计。且该技术可以每小时检测20种农药的残留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现阶段,对农药残留进行全面检测的技术主要是农药快速测定法、农药残毒光度计量法等。

2.3兽药残留检测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2)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28-02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但是在食品市场的流通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食品安全隐患[1]。为了能够保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维护人们的健康生活,除了制定相关监管制度以外,还应该研发并推广相关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加强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完善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测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而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1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食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支撑着食品安全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食品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食品质量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1.1 天然毒素的检测技术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剧毒物质,如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赫曲霉毒素等,其毒性远超过现有的合成毒物。因此,对天然毒素的检测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物理化学方法在分析检测天然毒素中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分析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也使ELISA法将更趋完善,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检测出食品中含有的真菌毒素、霉菌毒素等,准确度较高,费用较高且效果显著,对保障食品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人们所食用的食品中转基因食品已越来越多,若人们长期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中,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检测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针对外源DNA和针对外源蛋白质进行检测。PCR-ELISA法是一种将PCR的高效性、高灵敏度与ELISA的高准确度相结合的方法,既适合于快速的定性筛选又可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通过酶标仪直接输出,可靠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酶联免疫法、试纸条法和快速检测试剂盒法主要应用于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这两条技术路线主要建立在生物技术的基础上,检测效果显著,为转基因食品检测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3 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

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物疾病被称为生物性食物污染。其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螺旋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生物性病菌中最常见的,由于这些病菌潜伏时间较短、发病频率较高,对开展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2]。近几年来,随着细菌生化检测系统以及美国PHOENIX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系统、旋转平板技术和激光菌落扫描仪等自动化仪器和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的食源性病毒检测技术,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1.4 农药残留及污染物质残留的检测技术

长期以来,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农药的品种不断增加,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大量的有毒物质进入土壤、水质及植物体内,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造成了食品中较高的残留。针对常见的植物源和动物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和污染物残留(重金属等),气相色谱、GC-MS以及GC-MS-MS、原子吸收光谱、ICP-MS等分析方法高效、稳定,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常规检测中。

2 食品质量检测的发展探讨

2.1 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加强食品检测工作的建设和完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在食品监测工作中,必须对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这也是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手段。由于近来年食品安全指标限量明显下降,对此,必须推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向高新技术化、速测化以及便携化方向进一步发展。此外,为提高食品质量检测能力,应建立食品质量检测的新体制,加强检测技术设备的储备及检测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从而使食品检测的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高。

2.2 强化食品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

强化食品质量风险评价在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前这个复杂的市场中,各行业及领域已经将风险预警建设作为防御风险的重要手段,并且在食品安全的控制和管理中有着极大的意义。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的立法、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使风险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性和直观性,以此有效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的体系,并且在解决食品质量问题的监督管理中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而确保食品的质量及安全。

2.3 加强食品检测机构的整合

在检测和控制食品质量安全过程中,其检测机构是执行力度最强的环节。那么要确保做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工作,就必须合理整合检测机构,并且对资源信息实现共享。与此同时,由于食品检测工作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检测执行力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食品安全、生活质量以及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3]。自2013年国务院宣布机构改革方案以来,一个专门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体系已初具雏形,将有机结合质监、药监、工商及卫生部门的食品检测机构,从而在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以减少因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危害。

总之,要做好食品检测工作,检测部门应加强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发挥部门职能,强化食品质量检测力度。只有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才能在食品的各个环节中做好检测及控制工作,从而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3)

食品的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在食品市场的流通中依然存在,而为了维护人们的健康生活,就要加强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善检测体制,进而促进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食品质量的问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食品的出口贸易,算害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一些检测技术的改进和推出,食品质量的问题处理也得到了好的进展。

1.天然毒素的检测技术

传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比较的繁琐,其成本也很高,准确度又较差。近年来,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新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应用。其将酶联免疫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毒素的检测当中。这一应用能够将食品的黄曲霉毒素有效地检测出来,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

对于河豚鱼毒素的检测,其技术方面还未得到成熟的发展,而现代生物免疫技术也并不能满足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2.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转基因食品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而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的有效研发,说明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难关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我国也已经研制出了相应的检测试剂,为转基因检测提供了有效地检测手段。

3.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

螺旋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菌病。其次还有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也是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菌病。这些菌病的产生,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其检测的速度比较的慢,又难以适应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食源性病毒检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许多国家都已进行了大的投入,对禽流感病毒和疯牛病朊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二、食品质量检测的发展探讨

1.在食品安全保障的体制中,应该使检测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促进。作为食品检测工作,其能够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市场销售环节中,对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并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食品安全的指标限量有所降低,也正因为这样,食品质量的检测技术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向信息共享、便携化、速测化、高技术化的检测技术迈进。此外,对于食品检测机构的系统设置,也要逐步的迈向社会化,有效地建立食品质量检测的新体制,并能够加强检测人员和技术设备的储备,使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在食品的检测体系中,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的食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就是对食品中的危害物质的毒性和有关危害成份以及相关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而这就需要许多相关的资料来对这些食品中的用料剂量和成分进行严格的确认,使得食品中的危害物质能够准确的被判别出来,并得到良好的消除。在实际的食品安全研究、控制和管理中,食品安全性评价有着巨大的意义。长久以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基础是食品安全的立法、相关部门的具体实施以及不安全食品的消除。但对于这些传统的食品质量监管方法而言,它缺乏一定的预防作用,这也就使食品的质量容易出现问题,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从这一点上讲,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的新方案应该在我国建立起来,还要结合相应的技术,加强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化学等危险因素的评价,有效地确定食品的质量以及安全,使我国特有的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的体系能够构建起来,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在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和控制中,执行力度最强的环节就是食品的检测机构,只有对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才能够完全的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工作。对于食品检测工作而言,它的专业性非常的强,并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安全以及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来讲,县一级的城市设有食品检测机构,但并不具有丰富的检测项目,检测的力度也并不是非常的有效;地市以上的农业、卫生、技监、工商也都设有相应的检测机构,但出现严重的设置重复现象,使检测难以满足专业特性的要求,检测的水平也是比较的欠缺,经常会对同一种产品进行多次重复的检测,不同的结果也显示了检测不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不同机构的检测也都独成一体,互不承认、互不认可,一方面使检测资源有所浪费,另一方面又使企业的成本有所增加。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对医药品的检测模式进行借鉴,将农业、卫生、技监、工商部门的检测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成立一个专有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专门的进行食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与此同时,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的责任进行强化,促使所有企业的食品能够得到合格的检测之后,在进行食品的流通和食用。此外,检测机构要对市场中的食品进行合格的抽样检测,如果检测的食品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一定程度的进行检测费用的免费,并把抽检的结果公布出来,使食品检测能够公开化,透明化,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清楚地了解每一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可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食品的检测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跟踪和实践。

结束语:

随着检测技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尽管近年来,食品安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食品质量的检测和流通的控制工作,但食品安全的危害形势依然的严峻,在流通环节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生活,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也变的尤为重要,而只有真正的重视这一内容,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和顺利的流通。■

参考文献

[1]南忠良,吕佩,李建良,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1,(2):32-33.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4)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国家食品质检部门加大了食品检查力度,运用高标准食品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食品企业选择应用快捷、高效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

1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类型

1.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在食品加工行业,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了食品生产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基本原理为:基于传感器的信息传递作用,获取食品成分结构信息,通过数据模型转化,将食品成分信息输出,并保存在电子计算机中[1]。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方可以快速分析出食品内所含的有害物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定量检测的特征和广泛的应用空间,是目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食品检测人员在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因此食品检测人员要提升检测效率,简化操作流程。由于现场检测工作涉及不同的食品生产车间,所以现场检测技术需要运用轻便的设备,以便检测人员能够在不同的条件和空间下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1.2实验室快速食品检测技术

食品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检测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检测资源和检测条件。在这一环境下检测人员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式[2]。定量检测要求检测人员确定目标物质含量,定性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分析样品内不同物质构成。为了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检测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取食品检测样品,一方面要保证待检样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满足所有食品的检测需求;另一方面,样品的选取要充分反映食品的质量。基于实验室环境开展实验室快速识别检测工作,检测人员可以运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使检测的专业性和精准度大大提升。针对食品检测部门提出的高要求检测任务,经常会用到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的结构以及物质含量进行分析。

1.3远程快速检测技术

在食品检测工作之中,部分检测无法在食品生产的现场进行,此时检测人员就可以通过远程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对食品进行检测。远程快速检测技术依托无线网络展开,通过无线网进行信息传输,终端设备运用了便携式光谱技术,确保现场检测信息可以快速发送至远端处理中心,待远端处理中心接收到数据信息后便可及时对检测样本的物质构成以及数量级别进行分析。远程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完备的系统,其终端设备携带较为方便。激光是远程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检测人员不需要与被检测食品进行亲密接触,检测期间不存在食品污染问题。诸多食品生产厂商以及质检部门均运用了远程快速检测技术,提升食品检测的效率。

1.4免疫分析技术

在进行免疫分析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检测人员主要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进行有效识别,将此作为主要的依据来进行日常检测。在实际检测时需要利用这一技术来放大其中的结合体,通过肉眼或仪器设备来观察最终的检测结果,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水果等食品的检测,尤其在农药检测方面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免疫分析技术具备较强的灵敏度,可有效地提高整体检测效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不仅使整个技术方案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还能快速发现在检测中所产生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整个检测工作的效果。检测过程中无需使用特殊的仪器设备就能够完成检测任务,并且可以通过标记抗原抗体来进行日常的检测,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

1.5免疫标记法

免疫标记法本身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强,主要是利用荧光素和电子致密物质来进行有效检测。在抗体反应之后,能够通过肉眼来进行识别。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为荧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避免对后续检测工作造成影响。

1.6化学比色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仪器设备和判定试纸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样品的定性分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先让食品样品接触试纸,然后根据试纸的变化来判断食品中的相关成分。在现阶段进行蔬菜水果检测时能够通过这一方法检测其中是否含有有机磷等相关物质。在实际检测时还要配合微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日常操作。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检测效果。

1.7酶抑制技术

这一技术方案操作非常简单,整个检测时间较短,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以快速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农药残留物。该技术是利用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物质能够产生一定反应的原理而实现对农残的检测。运用这项技术能够检测洋葱和大蒜等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在检测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减少假阳性问题的出现,并且还需要筛选高素质人员来负责日常的检测,避免各种干扰问题的发生,从而使最终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1.8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在当前快速检测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项技术,其应用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精准度,通常用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先将检测样品和相应的分子识别元件进行特异性结合,之后再根据最终的放大反应转换成电信号,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整个操作非常便捷,并且节约了大量时间,是最佳的快速检测技术。

1.9纳米材料检测技术

纳米材料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纳米材料来检测食品,凭借纳米材料本身的优势快速完成当前的检测工作。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体积小和声光电等众多的性能优势,所以该检测技术成本较低,适合于大规模的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并且配合纳米材料本身的碳纳米管完成当前的检测任务。通过胶体金试纸条和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可以配合传感器的应用功能检测食品中的生物酶素以及违禁添加物等。该技术在当前食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10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衍生的新型技术,其有效提高了整体检测效率,并且还有助于充分发挥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本身的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完成当前的检测任务。电化学传感器的类型丰富多样,其中纳米材料传感器的技术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了纳米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研发出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有效地提高整体检测效果。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免疫学检测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的相互融合。这一技术方案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其在我国食品检验中的优势已被充分证明,并且被逐渐推广成为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该技术方案的应用要点,根据食品检测的相关要求进行日常检测,并且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但是这一技术方案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技术还有待完善。

2食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2.1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工作原理

在实际食品检测工作之中,检测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明晰检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依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以对食品进行检测,并对食品进行分类,运用分类检测的方法可以提升食品检测速度。分类检测工作对检测设备以及仪器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检测仪为小型质谱仪,这类仪器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精准度高的特征[3]。小型质谱仪因其多样化的检测功能,在现场食品检测工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食品快速检测时,检测人员还可以运用生物传感器分析方法。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常被用于蔬菜、水果等食品中农药含量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通过酶传感器或免疫传感器实现对食物农残的检测。酶传感器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标靶酶活性,明确食物内农药残留含量。随着技术不断更新,研究人员现已研发出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通过这一传感器检测人员可以对全类型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

2.2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体操作

针对食品内药物残留,食品检测人员需要运用快速检测技术明确药物成分,分析药物含量,可以选择免疫分析法或仪器分析法[4]。通过免疫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药物残留量,按照检测项目可分为荧光免疫法、酶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其中酶免疫法在食品农药类检测方面保持了较高的精确度,而仪器分析法则要求检测人员运用专业设备检测食品农药残留量,其检测效率高,但检测设备携带困难,不利于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随着食品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人员还可以结合分光度计使用酶抑制法。根据检测环节颜色的变化分析计算食品酶抑制率,获取食品农药残留数据信息。该检测方法不会被食品所含水分及碳水化合物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传统食品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对食品内微生物的检测是通过富集培养微生物鉴定样品生化指标,了解食品内微生物种类以及含量。这类检测方法耗时较长,而且会产生检测误差,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检测人员运用快速检测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法、电镜染色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这些快速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高、检测质量高,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运用最为广泛。检测人员还可以运用扩增核酸技术检测食品内微生物含量,该技术耗时较短,依托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一些食品中通常会添加添加剂,以此来达到提味和增色的效果,但是如果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可以选择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进行有效检测,从而使食品安全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在具体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气相色谱检测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该方法检测效率较高,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对检测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多,因此需要选择高素质人员来负责现场的检测,保证得出结论的精准性。但是这一方法在实际检测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无法检测出多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较为狭窄。因此在实际检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避免对后续检测工作造成干扰。

3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运用科学检测技术,保证出厂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方需要运用快速检测技术,避免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食品技术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研究部门通过技术研发,创新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提升检测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巧玲,马文萃.浅谈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18):37.

[2]杨丽兵,韩业祥.浅谈快速检测技术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15):160-161.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5)

中图分类号: TQ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6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涌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例如转基因食品等,因此食品的成分、质量等一系列指标的检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起到严格监督食品安全生产,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本文对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求更好地发展我国食品检验水平,确保消费者能够安全食用购买的食品。

1 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

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包括: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免疫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其中生物传感器技术,通过识别感应单元接触生物体中不同活性物质所发生的不同反应,产生特定的光信号和热信号,并通过信号转化器,如CCD、热感应器等,将光信号和热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在计算机终端接收后,可以分析出生物成分及其含量等参数。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对于精确检测食品成分及其相应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酶技术,通过生物酶对特定物质的催化作用,识别生物体中性质接近、结构组成类似的物质,生物酶技术的使用弥补了难以通过化学反应识别的检测缺陷;免疫技术,通过免疫检测方法来区别性质结构相近的不同蛋白质,由于免疫法可以在不破坏蛋白质结构的前提下,成功区分蛋白质类型,且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灵敏度高、实验检测操作简单等众多优势,免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检测中;核酸探针技术,通过不同核酸链所含的互补碱基序列互补的特性,在基因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中插入识别探针,如果待测基因片段可以同已知的片段基因互补,就可以确定待测物品中物质成分,在二者互补结合成核酸链以后,识别探针对物质进行定位追踪。

2 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由于处理不当或者清洗不干净,食品上可能会残留一些农药,这就可以通过生物检测技术准确评估农药残留与否,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食品的品质与成分,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以及存在何种有害微生物。

2.1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严重降低了食品的安全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生物传感技术、生物酶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验,使用基因探针法、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更是得到了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

2.2 食品中残余农药的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保证农作物可以防虫防害,在农作物生长阶段,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一旦这些残余农药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人们在食用留有农药的食品就会出现食物中毒。食品中残余农药为典型的化学物质,在检测食品中残余农药时,多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生物酶技术,感应单元接触生物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会产生一定的光和热,生物传感器和酶传感器将收集的光信号或热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将数据传入计算机终端,就可以分析出食品是否残存农药等有害的化学物质。生物传感器技术和酶传感器技术可以精确地分析出食品残存农药与否,这对于推进食品安全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食品的品质及成分检测

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很好地测定食品中葡萄糖成分及相应含量,为消费者购买食品,提供充足的数据参考。利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验食品添加剂类型与含量、重金属存在与否,这对确保食品成分安全,保证消费者可以安全食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区分工业用盐和食用盐,进而检验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工业用盐,确保食品中食用盐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可以通过生物检测技术检测转基因食品成分及相应含量,进而确保消费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健康。

3食品检测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的重要意义

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和发展进程,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品质和成分进行准确分析并检测食品残存农药与否,通过生物检测技术还可以检测转基因食品成分及相应含量,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这对推进食品安全检验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安全检验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消费者食品食用安全的同时,保障食品消费市场可以进行稳定、安全、健康的运转。

4结语

应用于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有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免疫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这些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成分、品质、存留农药等进行精确检测,在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参考依据的同时,确保消费者可以安全食用购买的食品,避免出现食物中毒等现象。生物检测技术还可以对转基因食品成分进行相应评估,为消费者购买转基因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蔡洁.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应用[J].现代食品,2016,(16):31-32.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6)

生物检测技术是通过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的反应来进行食品成分和质量判断的一种先进技术手段,适用于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以及食品的成分与品质等的检测。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生物检测技术主要的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非常高,可以进行大批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第二,生物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通过观察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反应,便可准确判断食品成分及其质量问题;第三,生物检测技术具有较低的综合成本,其中应用的酶和生物传感器等都易于制备,可以实现综合成本的良好控制。凭借着这些优势,生物检测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检测技术,并在食品安全检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一项关键内容就是对其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检测,合理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即可达到非常好的检测效果。比如,通过应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酶检测法,可以让相应的酶和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反应,检测人员通过观察反应情况便可对食品中所含有的有害微生物及其种类进行科学判断。除此之外,PCR检测技术以及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等生物检测技术也都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科学检测。2.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成分与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而言,食品自身的成分及其品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成分及其品质也是食品安全检验的主要内容。作为最早应用的一种生物检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准确检测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品质情况。此外,酶活性检测技术以及蛋白质检测技术等生物检测技术都在食品成分及其品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对各种食品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3.生物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如果农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不仅会影响到其质量,还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化发展,基于生物检测技术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也开始备受关注。比如,通过应用生物传感技术和酶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以及含量等,从而为农产品质量检测提供科学参考。

二、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策略

就目前来看,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应用的生物检测技术种类有很多,其中最为关键且常用的有5种,分别是生物芯片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PCR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合理应用这些生物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检验的效率与质量。1.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将计算机、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先进技术形式。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生物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是把食品样品放置在生物芯片表层,借助于抗原和抗体等各种成分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来进行样品成分检测。该技术具有较低的检测成本,对于环境和动物也不会造成伤害,已经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形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全面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简化食品安全检验流程,仅仅借助于一个生物芯片,便可对多个基因进行科学分析。2.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是对食品中的激素、农药以及抗生素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主要原理是观察被测样品中的成分是否能够和试剂中的成分产生抗原抗体结合现象,因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单一性,所以在检测中只需观察抗原抗体的具体结合情况,便可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准确确定。正因如此,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检测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就目前来看,酶反应属于一种十分先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鲜活食品的检验中,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都极高。3.PCR技术。相较其他形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而言,PCR技术属于一种最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应用原理是核苷酸链条结合,也就是借助于DNA聚合酶来实现相应物质的合成。在具体应用中,可将一条DNA链用作模板,借助于相应的引物作用来实现一条DNA双链的完整形成,并使其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逐渐衍生出一个DNA链条与之互补。在应用PCR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检测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操作。首先需要对相应的DNA引物进行生物设计,再对PCR进行扩增,最后将所得产物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成分进行鉴定。根据PCR技术所具有的特征,该技术在病原生物以及转基因食品检测中都十分适用,可以对食品中外源基因进行快速、精准的检测,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精准鉴别,而且检测效果十分理想,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保障。4.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新鲜度检查是一项关键内容,生物传感器技术则是我国目前食品新鲜度检测中的一种关键技术手段。生物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有两个,一是生物材料,二是设备工具。在选择生物材料时,一定要确保其分子识别功能足够强大;在选择设备工具时,一定要确保其放大功能良好。在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食品新鲜度检测的过程中,只需要检测少量样品,便可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同时,生物传感器也可以在检测人员的专业操作下进行自动检测,并将样品的具体检测结果主动显示出来,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和高效率特征。虽然该技术所应用的检测试剂价格较高,但是这些试剂都可以循环利用,这就使其运作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因此,在当今的食品安全检验中,尤其是食品新鲜度检验中,生物传感器技术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5.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就本质而言,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标记检测技术中的一种。胶体金是氟金酸这种化学制品的水溶液,该溶液在免疫层析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条状纤维层材料实现固相设置,并借助于毛细玻璃来实现样品溶液的移动。在此过程中,层析材料上设置的待测取值将会和待测受体之间产生相应的结合反应,让其中所含有的免疫复合物聚集。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免疫复合物聚集体进行全面检查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实现检测结果的科学获取。比如,在通过该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其他细菌,其检测结果都将显示为不合格,并提示该食品将会对食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相较于其他形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检测更加全面、细致,检测精准度也更高,可以为食品中各项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提供良好的保障,最大限度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三、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发展分析

就目前来看,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而应用到其中的生物检测技术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1.生物检测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检测技术种类出现,从而进一步拓展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选择也将更加丰富,会对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的提升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2.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基于生物检测技术的食品安全检验速度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生物检测技术都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检测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将食品安全检验的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以便尽快获得检测结果。3.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的生物检测技术已经在食品安全检验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检测精度,但是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信在未来的食品安全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将会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效果,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保障。4.生物检测技术的适用条件越来越广。在当今的食品安全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大多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很多因素都会对检测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未来,生物检测技术的适应性可能实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在更多的环境条件下实现食品安全的科学检测,从而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更大便利,并进一步节约检测成本。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7)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241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问题频出,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全世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都十分重视,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对食品检测,保证食品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让人们可以放心的食用,如果在食品制作过程中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会给人身体健康带来重大的威胁。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无污染、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可以分析更为复杂的物质,并且可以一次检测出多种成分,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较广。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运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1 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需要首先掌握红外光谱的技术及工作原理。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分子振动来记录振动模式,红外光谱分为远红外、近红外和中红外三个区域。红外光谱中存在于一个区域内,这个区域的构造类似于指纹,这个区域能够排除干扰,反映分子间的细微差别,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分辨分子中包括的原子,众所周知,食品中含有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十分复杂,这种复杂的分子结构给食品安全检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因此,需要利用某种技术对有机物分子结构进行有效的识别,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成分或假冒产品,分析食品的种类、产地和产品的真实性,还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防止食品上残留超量的农药,红外光谱技术对于这些都能够进行检测,因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有机物间细微的差别,对物质进行定量的分析,准确的得出食品中物质的构成。

2 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很多,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应用较广。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国的红外光谱技术应用还不够细致,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我国的红外光谱技术存在一定的不足,以下对红外光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2.1 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点

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点有:一是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将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样品同时检测,具有较好的分析效率;二是红外光谱的操作较为简便,操作人员容易掌握红外光谱技术;三是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四是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的显示出样品的结构;五是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效率高,可以快速的得出检测结果;六是红外光谱检测可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做到无损检测。

2.2 红外光谱技术的缺点

红外光谱技术的缺点有:一是红外光谱检测时可能出现较复杂的谱图,辨认难度较大;二是红外光谱技术的灵敏度不高;三是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时受到不同的影响,会给检测结果带来较大的变动。

3 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1 分辨食物产地和种类

食品安全检测首先要确定食品的种类及产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可能使用廉价食品来代替优质食品,冒充正品,欺骗消费者,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的检测出食品的产地及种类,打击伪劣假冒产品。

3.2 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是否超标

食品安全检测中农药残留量也是检测的主要指标。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需要使用各类的农药,农药量使用过大会造成食品农药残留过量。利用红外光谱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

3.3 检测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在食品的制作过程中部分不法企业会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的化学添加剂或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为了让食品具有更好的口感和卖相,提升食品的销售量,这些添加剂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时,运用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对食品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检测,保证食品安全。

3.4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

红外光谱不仅可以反映微生物大分子的分子信息,还可以对分子基团及其周围变化进行探测。通过测定微生物近红外光谱可以获得微生物及其大分子的结构信息,来鉴别微生物的种类和状态。找出不同微生物图谱间的细微差别,确定不同微生物的特征谱峰和图谱带,为细菌、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判别、分类、鉴定和大范围筛选提供依据。

3.5 食品o损检测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食品品质无损检测是指在不破坏食品的情况下,对食品的水分、外形和农药残留等参数进行测量。目前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对食品中的淀粉、水分、糖分、硬度、果蔬内部缺陷、成熟度等指标进行无损检测,提高了食品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4 展望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人们对食品安全检测越发重视,使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的检测食品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或农药含量,保证食品的安全,让人们可以放心的食用,将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红外光谱技术作为先进的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较广。该技术可以高效、快捷和无污染的检测食品,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会研究出更好的光谱分析处理方法,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保证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华丽,卞科.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小麦粉中的水分含量[J].中国粮油学报,2010(08).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当前,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很快就能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也日趋完善,由于该技术在检测方式上没有毒副作用,结果准确,在食品检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部分条件下尚不能达到技术要求,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

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以及促进食品生产水平的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检验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仪器进行物理、化学方面的检测,但由于其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食品检验的需求,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中也有了新的检验方法的选择。生活中的各类食物都是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生物技术主要是针对食品的原材料,二者有相通之处,基于此,在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能达到安全、准确、灵敏的检验效果,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与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生物检测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食品检验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入到了食品的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质量控制、品质评价及视频科学研究等领域。

2、生物检测技术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领域内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现代科技条件下,生物检测技术的规模不断加大,内容不断增多,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种生物检测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2.1酶检测法

利用适量的酶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的方法就是酶检测法,该方面具有极强的特异性,尤其是对食品中的生物污染或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时的效果非常好,且操作简单,检测的成本低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酶需要一定的温度及催化条件,以此来提高检测的效率。在检测中,主要要用到动力学测定法、终点测定法、利用辅酶作用、多酶偶联测定法、抑制剂测定法、酶标免疫检测法、酶反应循环高灵敏度测定法及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等。此外,在实际检测中,常会与免疫法结合使用,形成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比较常用,尤其是水果或蔬菜中存在杀菌剂噻菌灵的检测时,表现出的灵敏度非常高。

2.2免疫法

在生物检测方法中,免疫法的灵敏度是最高的,特异性也非常强。免疫法的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再现性,应用前景比较广阔。采用免疫法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检测,因为不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不大,因此对不同蛋白质进行区别的时候只能采用免疫法或者是标记探针法。实际检测汇总,免疫法主要包含放射免疫法、沉淀免疫法、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扩散法、凝集免疫法及免疫电泳法等几种方法。

2.3基因芯片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实现了将大量探针固定在支持物上,能够一次性的针对样品大量序列进行分析与检测,该技术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核酸印迹杂交技术存在的操作复杂、操作序列数量少、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不高等缺陷而出现的,是一种新生的生物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植物中是否含有外来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判断该植物是否是生物技术作物。

2.4免疫传感器

根据生物内的抗原-抗体特异性合并,导致的化学变化而设计的生物传感器,即免疫传感器,其构成主要包含感受器、转换器、放大器。免疫传感器主要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酶免疫传感器、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光化学免疫传感器以及免疫芯片等,在食品检测中,免疫传感器的作用主要是针对生物性危害进行的检测。例如可以针对农药、致病菌、兽药、生物毒素等的检测。

3、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3.1残留农药检测

随着农药的普遍使用,人们所食用的蔬菜中,表面残留农药的成分越来越多,部分农药残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在检测方法上尤为重视。现阶段,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最佳生物检测技术有酶技术及生物传感器技术,也是目前最主要的生物检测方法。

3.2有害微生物检测

食品中含有的有害微生物如果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为好,对食品的品质也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对有害微生物的传播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有效直接的食品检测方法。在此方面,生物检测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检测的效果也比较突出。截至目前,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检测主要采用生物传感器、酶联免疫法、PCR等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3.3食品成分及品质检测

生物感应器是最早应用与食品成分及品质检测的生物检测技术,而葡萄糖传感器由于最早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含糖量的检测中最早得到应用。除此以外,在对转基因食品检测中,该技术也比较常用。目前,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可能存在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避免食用。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也十分必要,主要采取的方法是酶活性检测、酶检测、蛋白质检测等。

结束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对食品检测技术的要求越高越高,在操作简单性、检测灵敏度、准确性方面,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满足了这一要求。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对生物检测技术中的不足还要进一步改进,不断完善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闫铁炜.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2).

[2]朱昊浩.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食品检测研究动态[J].科技资讯,2011(9).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9)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而且还从多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由于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素增加,食品检验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新的污染源的不断出现以及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预警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平衡发展,先进的食品安全重点控制技术的使用尚未得到普及,已成为当前发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科学和技术瓶颈。因此,中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食品检验技术的现状

传统的天然霉素的检测技术,如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繁琐、成本偏高,淮确性比较低。近年以来在传统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之上新的食品检验技术得到了开发和应用。这使得食品的黄曲霉毒素能够被有效的检测出来,已经在时间上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对河豚霉素的检测方面还没有获得成熟的发展。生物免疫技术还不能充分的满足我国食品检验的需求。在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技术方面,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而伴随着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说明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展。我国也研制出了检测试剂,这就为转基因食品的检验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但随着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病和螺旋杆菌病由微生物所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菌还有大肠杆菌等也是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对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无法对这些病菌进行很好的检验检测,且检验检测的速度慢很难适应疾病的治疗过程。近些年以来随着生物学技术和电子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食源性病毒的检测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不少国家已经进行了大的投入来研究和开发。

二、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关心如何吃饱的问题,开始关心怎样吃好,吃什么健康的问题。要想身体健康,食物质量安全是一项基础保障,而确定食物是否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食品检验,食品检验技术推动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对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当今社会,食品种类繁多,加工工艺也不断的改进,一些非法加工的食品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不惜使用非法手段加工食品,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也很多,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五花八门,近几年来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如今,食品检验技术还需要提高,食品检测系统体系还不完善,先进的检验技术也没有得到普及,这些都影响着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进步与完善。下面,作者就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供同行业学者以借鉴。

1、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2008年,我国乳品行业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食品安全事故,即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落后,我国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主要是通过检查奶粉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然后换算成蛋白质质量。而三聚氰胺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加入后可以显著提高奶粉中氮元素的含量,却无法测出其氮元素来源是三聚氰胺,这样落后的检测技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监管部门开始积极研发新方法,以区分不同的氮源。除了三聚氰胺事件反映出我国检测技术落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吊白块、甲醛、双氧水、苏丹红等虽然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但目前的检测技术还很落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约束这些添加剂的使用。并且,就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很多检测方法都是定性检测,不是定量检测或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检测方法,这样的检测方法使得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一些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的灵敏度不高,检测数据偏差大,还有一些检测技术不成熟,例如痕量检测技术,都需进一步研发提高。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于疯牛病阮病毒蛋白及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检测技术还需要研发,没有找到很实用的监督检测方法;同时,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物的痕量检测技术也不完善,缺乏一些大型的精密设备,例如对于二恶英或其类似物、“瘦肉精”、氯丙醇、激素等的超痕量或痕量检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面对我国食品检验技术的实际现状,就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金等资源,努务研究创新,引入外来技术,使检测技术更完善,提高分析检测能力,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2、检测方式不合理

虽然说我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控制需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全程控制,且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也是全程监管,但对于食品检测技术的投入仍然有限。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要求企业每年进行食品安全全项检测,且检测费用由生产者或销售者自已承担,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且企业为了满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往往选择一些质量好的产品或原料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对于不同的食品企业的监管也难以做好日常化、全程化。往往进行监督抽查,而抽查有风险,必然难以保证所有的食品都安全,对于质量差或不安全的食品难以从市场上杜绝。

3、控制环节不到位

就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现行状况来看,食品企业对于成品的出厂检验十分重视,政府监管部门也将成品检测作为重点来监督。这样就导致从政府到企业忽略了食品生产过程及原料的监督与管理。再加上监管部门精力有限,监管对象也集中在大企业,对于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的监督管理就脱节。另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导致检测技术和能力也不相同,一些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缺少基层检测实验室,或是实验室检测能力有限,这些都阻碍了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的发展,甚至有些地方忽略药物残留的检测,包括农药残留的检测,检测环节脱节现象严重。

4、检验机构设置有重复

检验机构在职能上交叉重叠,而各部门又都倾其财力、物力投资各检测机构的建设,像农业、工业、商业、质检、检疫、卫生部门都具备自己专属的检测机构,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无法促进创新交流和提升。致使低水平检测技术只是简单重复的被复制,却对花样繁杂的有害食品力不从心。

三、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突破口

1、提高检测手段

针对相关安全限量标准中的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植物病原体以及共患病原体,重点研发相关的快速检测技术。与此同时,针对性地研发先进的检测方法以及开发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选择性借鉴和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检测技术。

2、加强源头控制

加强食品出厂的源头控制,努力做到对食品生产和销售整体环节进行监控。利用地方政府采取合理措施对所属地进行监管的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偏远地方食品检测机构技术方面的支持。

3、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

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完善食品质检体系及体系的机构配置。在政府的号召下,建立竞争有序、透明公开的检验、检测市场,促使民间检验检测机构的建立,进而形成规范合理的竞争机制。并且,民间的检验检测机构也可在食品的安全性鉴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为政府企业生产、食品销售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建立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及职能明确分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进步和资源共享,节省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避免各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重复检测。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食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对于提高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食品检测技术人员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食品检验技术研究,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梁.我国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篇(10)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6-01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方便等特点,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是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监控、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大型设备如核磁、气相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精确度高、可靠性好,但同时耗时长、专业性强、费用高,很难在短时内掌控食品的质量情况,不适于较多样品的筛查。通过现场快检仪器对可疑食品开展初级筛查,给食品安全搭起一层绿色屏障,提升了监督成效,促进了科学执法,健全现场快检能力迫在眉睫。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的待测样品量大,时效性强,样品成分复杂,快速检测按照使用目的、场所和要求的差异,可划分为现场快检、实验室快检和在线快检。国外在这个领域着手较早,很多产品已经相对成熟,部分已经投入市场。在我国,最近几年研究所和企业潜心研发,大批快检设备诞生。

(一)实验室快速检测

实验室快速检测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为快速查找出目标物质并达到检测结果可靠,需要改进实验室仪器设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实验室快速检测专业性强,只适用于少量食品的检测,很难掌控食品的质量。

(二)现场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仪器装置便于携带,可很好地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如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食品的现场快速检测,半导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将食品待测物含量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光、电信号等传感信号,对残留在食品上的农药、兽药进行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稳定的定量分析是一种十分实用的现场快速检测。

(三)在线快速检测

食品快速检测常用的方法是便携光谱技术,便携式光谱仪具有优化的光路系统、体积小的特点,常常用于在线快速检测。光谱在线快速检测技术不污染样品,根据特征峰定性分析出微量有害物质,光信号强,反应快,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

二、食品安全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样品前处理技术

实现快速检测的前提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分离出待测物,浓缩待测试样中的目标物,可有效降低基体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干扰,提高准确度,拓宽快速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固相萃取技术能有选择地吸附目标物质,从而降低复杂基质的影响,提高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

(二)快速分析方法

实现快速检测的基础是准确方便的快速分析方法。当今食品安全分析要求对多残留同时检测,快速分析方法要求做好采样、处理、检测、分析各个环节的效率工作,解决食品种类和检测对象繁多的问题。如免疫快速检测法利用流动注射免疫层析等新的免疫分析技术以及抗体的专一性,使抗原与抗体发生快速的特异性反应,简单快速,成本低,重现性好,实现测量的自动化。

(三)快速检测仪器

实现快速检测的关键是简单易用的快速检测仪器。随着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小型质谱仪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设备装置小,功能多样,发展速度快,检测可达到微秒级,精准度更高,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三、快速检测结果的判定及应用分析

在快速捡测结果的判定与应用方面,目前还会受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限制,而不能作为判断样品安全性的最终依据,但是作为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一些突发食源性事件的现场调查也往往以现场快速检测作为筛查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突出快速检测的作用,2015 年国家对 《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规定“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捡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同时,这项规定除适用于食用农产品外,也应当适用于对其他食品的抽检。也就是说,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展望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先进技术也是引进国外的,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仪器不仅简单易用,还高度智能化,实现自动控制各种复杂过程,可以总结出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发展方向。

(一)建立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缺乏快速检测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快速检测食品的标准不但可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规范,约束食品安全行为,还可推动我国快速检测技术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食品行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增加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

目前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还不足,研究并丰富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刻不容缓。完善快速检测方法,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资金,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引进并创新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如基于光学分析、电化学、PCR、纳米材料等快速检测技术。

(三)建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上一篇: 消费扶贫专班工作计划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