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年度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7 01:35:28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1)

本学期我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取得的成绩

我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便。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学习使我自强、让我发展。我在工作中务实求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时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我每星期抽出一定时间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完成教学案例两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知识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撰写多篇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所以要全方位的学习各种知识,以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

三、今后工作方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接受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学习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

2016年继续教育个人学结二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让自己对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通过学习,本人了解到自己过去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获验。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毛茸茸的小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虚拟动物的情景,用所学过的语言相互交流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的相同和不同。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2)

2013年,是实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年,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省档案局2013年继续教育工作计划,我局高度重视2013年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一是专题研究了教育培训工作,明确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加大力度、明确重点、突出成效的教育培训工作原则,并且对人员、资金等作了全面安排;二是制定了市2013年度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安排部署了全市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对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重点、培训方式、考核机制等进行了安排;三是纳入了市2013年度全市档案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年度考核,确保了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成效;四是落实了教育培训经费设备等重大问题,局长办公会明确了编印培训教材、购置投影设备和其他教育培训所需物资,进一步改善教育培训教学硬件条件。

二、认真准备,精心组织

为了确保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成效,我局将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全年档案工作的重点,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一是制定了全年送培、自办培训、区县和单位举办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根据2013年全市档案工作安排部署,确定了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建设、民营企业档案等作为2013年教育培训重点,认真研究落实了教育培训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加强教师管理。为了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推进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我局选送了14名市、区县档案专业教师参加省局业务培训,安排青年教师参与档案业务培训教学工作;三是编印教材。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有力推动我市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结合今年开展的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培训、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档案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编印了教学资料500套电子版教学资料,满足了我市2013年档案教育培训的需要;四是创新方式。突出实效。为了确保档案专业教育培训实效,我局对2013年培训教学工作进行了新安排,在重点建设项目培训方面,聘请了市发改委专业人员作专题授课;五是服务基层。2013年,市、区县档案局派出专业教师,深入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发挥了档案教育培训服务作用;六是加强了对全市区县、主管部门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严格组织实施、备案、师资配置等,开展了对全市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3)

为进一步加强对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培训市场,全面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市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事厅《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粤人培〔1997〕32号)精神,结合我市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经研究,我局将组织专家对全市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三年一次的检查考核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考核时间

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安排在2009年4月至10月,其中4月—6月为基地自查阶段,7月—9月为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工作小组到各基地考核评估阶段,10月为总结阶段。

二、检查考核内容

(一)基地硬件建设情况:包括教学场地、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等;领导机构的构成及素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情况;开展继续教育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年度总结。

(二)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2006年以来开展继续教育的项目与内容(含经批准的公修课培训课程、高研班、专业课程、其他培训项目),年度培训人次,收费标准及依据,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填况,培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

(三)继续教育基地管理情况:包括机构设置、管理人员、师资队伍情况,受相关部门奖惩的情况;报送年度培训计划及总结情况;使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情况;承办同级或上一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交办项目情况;开展横向交流与合作等。

三、检查考核步骤

(一)自查阶段。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根据上述内容进行自查。1.拟写自查书面总结;2.填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考核登记表》(附件1),并按《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评估表》(附件2)的八项评估项目内容准备相关材料;3.复印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机构的文件,以及组织继续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年度计划及总结。要求以上材料需装订成册。

(二)考核评估阶段。市人事局组织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检查考核工作小组(成员由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和聘请专家组成)到各基地考核评估,考核评估时间为半天,具体时间将在考核评估前一周通知有关基地。

(三)总结阶段。

1.公布检查考核结果,确定是否保留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的资格及所设专业课程;

2.评选市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和表扬基地。

四、有关要求

(一)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的书面自查总结和《*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考核登记表》要求于6月10日前报送我局培训教育处。

(二)从2009年开始,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办专业课应按市人事局核准的专业组织培训。需申请增设专业的,须填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新增专业申请表》(附件3);未经批准自设新专业的,继续教育认证时将不予认定为专业课。未经批准滥开专业或有弄虚作假行为或乱收费乱发证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责成整改;整改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基地资格。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4)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所有、股份制、私营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的企业、事业单位。

本细则所称的受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系指依照国家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或资格,同时受聘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疗卫生和高校、中专、中技的自然科学教学的人员。

第四条 各级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本细则的实施。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本细则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 各单位根据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指定一个部门为管理继续教育的日常工作部门(以下统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并由专人具体负责。

第六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并组织施行;

(二)编制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继续教育的选题;

(三)组织安排科学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考核学习情况;

(四)评估继续教育质量,总结继续教育经验,宣传、表彰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受理有关继续教育的投诉,并进行调解。

第七条 各级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要兼管继续教育工作。主管部门要把实施本细则列入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目标,并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 继续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重点相结合的方针,为提高本市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

第九条 继续教育的目的:

(一)补充、更新、拓宽科学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

(二)调整和完善科学技术队伍的知识和专业结构;

(三)培养中青年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

第十条 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人员所从事专业或学科的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和新方法。

继续教育的选题应根据国内外市场和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本市、本系统、本单位科研、生产、教育和工作需要,以及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际业务水平确定。

第十一条 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办各类培训、学习和研修班;

(二)参加学术讲座、交流和考察;

(三)外派对口单位短期工作或进修;

(四)参加函授(刊授)、电大、职大、业大和夜大学习;

(五)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的脱产自学。

第十二条 接受继续教育是科学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科学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专业和所在工作岗位的需要,向本单位提出学习的要求;

(二)学习时间由本单位根据本细则的要求作出计划安排,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脱产12天,脱产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同一个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内累计使用;

(三)经所在单位批准脱产学习的,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

(四)经所在单位同意派出学习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费及旅差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第十三条 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参加学习活动;

(二)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所在单位服务。

第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在国内连续半脱产学习1年以上、脱产学习半年以上或派出国外境外留学、进修3个月以上的科学技术人员,事先签订接受继续教育后的专业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五条 本市实行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

继续教育证书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六条 继续教育证书由各区、县级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市政府各委(办)、各局(总公司)和市直属各单位颁发。由科学技术人员本人持有,实施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登记,并按高、中、初级的档次,由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验证一次。

第十七条 继续教育证书是系统记录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具体情况的有效凭证,是科学技术人员晋升、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及考核的必备证明。

第十八条 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作市继续教育专项调控经费,其数额应根据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相应增加。

各区、县级市财政每年也应拨出专款作为当地继续教育专项经费。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为下属企业、事业单位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继续教育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额度不低于科学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15%。

企业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从如下途径解决:

(一)培训费用摊入成本;

(二)投入基本设施的费用在利润留成、包干节余、税后留利中开支;

(三)直接为产品创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服务的培训费用,在项目资金中开支。

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可以在包干节余和预算外收入等自有资金中开支。

第二十条 广州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查认定可成为相应的继续教育基地;也可以直接与企业、事业单位订立协议,承担继续教育任务。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为继续教育基地的单位不改变原来的隶属关系,其继续教育业务范围由认定部门确定,并接受认定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二条 市继续教育基地由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市继续教育基地按审定的专业范围和方向,对本市有关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及中级科学技术人员的骨干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其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列入市继续教育培训年度计划。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定期表彰和奖励在继续教育工作中认真执行本细则,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市人民政府每两年表彰和奖励一次对继续教育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二十四条 对不执行本细则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视其影响范围和情节,给予教育批评、通报批评,直至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五条 社会科学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参照本细则执行。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5)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为了解咸宁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经验,正确评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成绩,找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更好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和调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思路及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我们对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02年度至2012年度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所获得的学分进行了汇总统计,现分析如下:

1 材料来源:以《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情况登记表》(2002年度至2012年度)、《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和《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绩奖统计表》(2002年度至2012年度)为基本素材,以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名册》和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资年报表》为佐据资料。

2 合格判断方法:合格标准采用湖北省2007年开始执行的标准[1]:市(州)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含三级医院)中级以上人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6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部级Ⅰ类学分最低5学分。初级人员五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两项合计)不超过15学分。判定合格原则:按各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学分不能相互替代和相互折算的原则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表1结果说明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从2002年开始逐年展开,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合格率较低[2](要求≥90%),平均为21.50%;好的2006年达35.19%;差的2008年,只有7.81%。

2.2 表2结果表明从事不同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N’=3,X2=71.33,P卫生检验>卫生监测和社区服务,卫生监测与社区服务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无显著性意义(X2=0.055,P>O.050)。

2.3 表2结果表明不同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N’=2,X2=13.08,P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无显著性意义(X2=2.35;P>O.050)。

2.4 表2结果表明担任不同级别行政职务的领导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均等(N’=2,X2=48.97,PO.050)。

3 结论:

3.1 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从2002年开始逐年展开,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合格率较低,离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90%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2 不同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依次为急性传染病控制>卫生检验>卫生监测和社区服务。

3.3 不同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依次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

3.4 担任不同行政职务的领导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均等,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比一般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率高。

3.5 在审核学分证原件时,未发现一张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取得的学分证,一是说明继续医学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同时也说明了疾控人员待遇低,让自己掏腰包拿学分不舍得的心理。

参考文献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6)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继续教育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续造就全社会高素质劳动者,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教育类型。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确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天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也对天津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向改革开放要不竭动力,向体制机制创新要强大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益的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目前,本市已有面向近二百万人的较高水平的学前、基础、职业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而面向千万人的继续教育体系还是较低水平的。“十二五”期间,本市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都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节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一)继续教育现状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本市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位居全国第3;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8.3%,位列全国第3;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17480人,位列全国第3[3]。《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首次依据三个维度18项指标做出的31个省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本市综合发展水平位居第4,排第二方阵。其中,人力资源存量维度位居第3,继续教育机会维度位居第4,继续教育资源维度位居第11。《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天津就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7.77%,位列全国第3。截至2014年底,本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已达到70%(2015年目标是70%,2020年目标是80%),提前一年实现《天津教育纲要》阶段性目标[4]。

(二)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继续教育综合实力不强

前已述及,本市继续教育综合水平位居31个省市第4,处在第二方阵。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前3位处于第一方阵的沪京吉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天津综合得分为0.77,分别低于沪京吉2.25、1.48和0.5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远大于本市与排位第5、6、7的浙江、新疆和重庆的0.04、0.12和0.25的差距。特别是本市在继续教育资源维度位居第11,更是明显与天津城市地位不符。本市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以下“短板”:一是,本市成人参加学历教育比例过低。2010年,本市成人大中专在校生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位居全国第6(居直辖市末位);成人本专科在校生占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位居第27;职工参加本专科教育的比例在27个省市排位倒数第4。二是,成人高校教师研究生比例过低。成人高校教师研究生比例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9.8%,天津在低于平均值的15个省市中位居第4,甚至低于广西、江西等省市。三是,成人培训率不高。2010年,本市15岁及以上人口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比例位居全国第7,职工全员培训率在27个省区市中位居第5。四是,成人高校(学院)规模效益偏低,在校生呈下滑趋势。2013年,14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校生校均规模仅790人;55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校均规模仅1136人。2013年与2009年在校生相比,电大开放教育下降3%,55所普通高校成教学院和14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总体下降5%,与本市强劲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2.继续教育法治建设滞后

综观本市继续教育的法治建设,存在三个突出问题,成为本市依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的制度。一是,本市人大常委会2002-2014年先后颁布的继续教育法规多是针对某一类职业或某一群体的立法,不具有普适性,缺乏上位法的统领和支持,特别是在终身教育方面的立法还尚未进入立法规划,距实现到2020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继续教育观念的更新,已有的继续教育法规需要修订完善。三是,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如《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培训经费”,而2010年天津市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不足1.46%,在全国31个省市排位第19,却无人问责。

3.缺乏统筹管理和龙头带动

目前,本市70多所成人高校,规模效益明显偏低。在发展方式、办学层次、资源利用等方面,还没有从传统的继续教育发展方式中转变过来,缺乏开放协同、集约集成、共享共赢的现代继续教育意识和治理体制机制。其根本原因在于集中统一领导的缺位,既没有建立起坚强有力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也没有按照市场竞争机制合理配置继续教育资源。本市继续教育载体众多,但“有体无系”。承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任务的电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网络学院、高自考、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等,各自为战,功能交叉,无序竞争,系统整体功能弱化;承担非学历继续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林林总总,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分工,高端培训匮乏,中低端培训质量不高[5];学历继续教育之间、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彼此难以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上述结果,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有序发展和有效运行,极大制约了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4.公共财政投入明显不足

2010年全国继续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本市成人教育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位居第7;继续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预算内经费的比例位居第8;成人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比例位居第9;继续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占教育事业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位居第8;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位居第19。2006-2011年,本市各级各类教育财政性经费总投入增长了347.26%,年均增长69.45%。普通高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268.90%,年均增长53.78%。成人高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了143.78%,年均增长28.76%,较本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增幅低40个百分点,是各类学校投入增长幅度最低的,其中低于普通高校增幅25个百分点。特别是,从本市生均占有国家财政性教育收入经费来看,2009年普通高校约为0.72万元,成人高校仅为0.051万元,相差14倍。2011年普通高校生均占有经费约2.67万元,成人高校仅为0.164万元,差距拉大到16倍,明显反映出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失衡、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从业人员学历水平的主渠道。本市成人高校公共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导致继续高等学历教育水平不高、能力建设弱化、不能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加强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十三五”期间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有效地解决制约继续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率先实现继续教育现代化,是“十三五”规划时期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打造本市经济和生态两个升级版,促进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全体市民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建设美丽天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终身学习、人人学习和人人成才的理念,以率先基本实现继续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服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能力与素质。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和大力优化现代继续教育体系架构、结构布局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着力扩大继续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不断优化办学和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加强制度和法规建设,强化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和督导评估,构建灵活开放、高质量高水平的继续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建设美丽天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6]。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是改革发展创新的前提和先导,发展继续教育尤其如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贯彻落实继续教育战略地位,摒弃鄙薄继续教育观念,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思想桎梏。坚持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作为继续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坚持更高标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大胆吸收和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展继续教育的有益做法,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不断开创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继续教育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责任。加大各级政府对继续教育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继续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法规和基本制度,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促进行业、区域和城乡之间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扩大继续教育院校、机构面向市场需求办学的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继续教育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激发发展继续教育的社会活力。坚持完善体系,优化结构。以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继续教育体系为核心,加强龙头载体、骨干载体和基础载体建设,全面增强体系的系统功能和发展能力。大力优化继续教育布局、层次和规模结构,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学历教育、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的协调发展。创新办学和服务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和项目设置,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科学的质量观,着力加强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为学习者多样化成才和全面发展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带动继续教育现代化,推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与继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大众化数字学习、灵活学习和泛在学习。坚持扩大开放、深度开放,把继续教育根植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创新资源开放与共享服务机制,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走出一条开放灵活、合作共赢的天津特色继续教育发展之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和法规建设,依法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加强普法教育,冯雪飞牛阿娜:加快天津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维护教育者、受教育者合法权益。落实教育执法责任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评价和检查,规范办学和服务行为。

(三)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天津教育纲要》确立的到2020年教育及其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形成完备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继续教育要完善管理体制和体系结构,加快现代化进程,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80%以上。根据上述目标和新形势、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全面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任务如下。

1.积极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面向有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意愿的社会成员开展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成人中等学历继续教育,为初高中生提供知识补偿教育和技能教育,增强其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积极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以提升发展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层次教育达到一定规模。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到2020年,继续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

2.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

面向从业人员,以及有创业、择业、转岗需求人员和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在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加强对党政、企业和社会机构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到2020年,每人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加强企事业单位全员培训,特别是加强技能型人员、一线经营管理人员和新进员工的岗位培训,到2020年,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开展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农村居民培训的年参与率达到40%以上。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在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到2020年,上述各类人员都有机会和条件参与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

3.深入开展社会生活教育

面向各类社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闲文化和健康教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生活的需求,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重视发展老年教育、残疾人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到2020年,城乡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比率达到60%以上。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75-02

1 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近年来,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我国继续教育专任教师共75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1.84%,其中普通高校为83.2%,普通中专为78.67%,职业高中为67.74%,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1、14和37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为17.9%,其中普通高校为32.8%,普通中专为23.11%,职业高中为13.1%,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9、8和6个百分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中,持有与所教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的人数为24%。继续教育各类学校积极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外聘兼职任教人员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9%增加到2007年的超过12%。

同时,我国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发展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1)初步奠定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多年来,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工作目标;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实现育人、用人一体化,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作机制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建立有规划、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察及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科学体系和宏观指导、分级实施、依法管理的组织管理任务;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等。

(2)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格局。从纵向来讲,从国务院部委、行业主管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直至基层企事业单位,都设有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从横向来看,继续教育的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地区、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协调工作,为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关于师资队伍法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省市都已制定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行政规章。从而对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和形式以及管理、条件、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样,从国家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到部门单位的规章制度,基本构成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法规体系,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

2 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和政府对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着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的建设和管理,但在目前,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总体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在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思路方面,还局限于传统的学校人事管理活动:一方面对建设继续教育队伍的措施不够得力;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新理念,新特点认识不清。因此,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管理都还难以适应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总量缺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要接受继续教育,而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促使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我国产业转型的趋势日益加快。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教学科研任务也更加繁重,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2007年,继续教育生师比超过了21:1,而这个比例在2000年是16:1,2003年也不到18:1,几年来生师比逐年增高。据测算,2010年继续教育人数可达到2200万左右,即使按照现在的生师比21:1计算,继续教育师资至少还有30万的缺口。二是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为56.3%,36岁至45岁教师比例为26.3%,46岁以上所占比例为13.4%,师资年龄呈超年轻化趋势;从学历结构看,继续教育师资对高学历人才吸引力不足,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过低,符合继续教育要求的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学术梯队不合理,专业及学科带头人极其缺乏。特别是县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极少,大部分是本科、专科学历,甚至一部分还是原来的中师学历,学历结构较低,与继续教育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从职称结构看,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为22.3%,讲师比例为30.4%,助教占42.5%,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很少。三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小,“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的青年教师缺乏授课经验,甚至有的教师缺乏勤奋工作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四是继续教育师资人事管理的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落后。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制度及管理模式不适应继续教育发展及其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要求。“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任期考核、契约管理”的教师职务聘任制还没有很好实施,需要大力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理念和措施。

3 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措施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速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尽快改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薄弱状况。

(1)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帮助社会上各行业中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事业,充实教师队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按1/3的教师来自于学校、1/3的教师来自于社会、1/3的教师来自于企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工作,并从时间、财力上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选派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习和挂职锻炼,在专业岗位上接受实际训练,向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2)改革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继续教育教师评审工作应与继续教育教育的性质、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脱离继续教育教育的实际,为促进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应制定继续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继续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应有单独的标准,并逐步设立单独的评审机构,采取相应的评审办法,体现继续教育教育的特点。

(3)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突出继续教育特色。完善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导入“教师终身教育机制”,把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教师在职培训培养制度和基金,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完善教师培训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安排教师参加适合自己职务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政府师资培训机构应把促进现有师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做为工作目标。针对以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模式对师资的总体要求开展有关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论与教学法方面的培训;根据继续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资的总体要求,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

(4)完善规章制度,以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定编,科学设岗,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编制比例,确定教师编制,提高人才资源使用效益。依据学科类别,按照结构比例,科学地进行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加强合同管理,为确保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使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少流失,在强化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教师的服务期限制度,使教师能履行合同约定的相应义务。

(5)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影响扩大,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国际继续教育会议,学习借鉴国外继续教育经验,发展多边关系。同时广开门路,促进各种双边交流与合作。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将适当组织继续教育师资人员出国培训、交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派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学习、进修。更重要的是,积极引进国外专家、教材、资金、设备和技术,利用国际信息网络,以经济快捷的方法,使各类人员不出国门,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学到现代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8)

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教师专业化理念的凸显,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1]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指幼儿园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参加的各种园内外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本园内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关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而且有利于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的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抽取忻州市、原平市、代县、五台县、繁峙县、偏关县、河曲县的7个县(市)13所幼儿园的160名幼儿教师为对象,设计题目30个,多数为封闭性问题,问卷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费用、评价方式、需求五个内容,共发放160份问卷,其中忻州市、原平市各发放30份,其它各县分别发放20分,回收有效问卷147分,回收率91.87%。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忻州市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从教龄、年龄、工资标准、最高学历四个方面来了解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明当前忻州市幼儿教师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1.年轻教师居多,教龄相对较短。

在调查的147位幼儿教师中,3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占总人数的70%,31岁以上的幼儿教师占总人数的30%。其中,6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占总数的62.5%,15年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仅占4.2%。

2.待遇普遍偏低。

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幼儿教师占总数的75%,1000―1500元的幼儿教师占总数的20.8%,1500元以上的幼儿教师仅占总数的4.2%。

3.以大、中专学历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占25%,大专学历的占53.3%,本科学历的仅占21.7%。

(二)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表1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调查数据显示,理论型培训仍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占总数的54.2%,实践技能型和科研类的培训相对较少,综合型的培训更少。忻州市幼儿教师群体年轻化的特点突出,教龄相对较短。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理论,此时的幼儿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稳定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已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同时她们对新知识、新技能有着强烈的需求,而且对新知识的接受比较主动,因此,此时幼儿园应当丰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

2.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通过一定形式进行的,函授、短期集中培训、园本教研、专家讲座、业余培训、网络培训是常见的继续教育形式。

图1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图1表明,短期集中培训与园本教研是最常用的继续教育形式,分别占总数的42.5%和37.5%。可见,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以短期集中培训和园本教研为主,参加函授、网络培训等形式的幼儿教师较少。

3.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

表2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

表2显示,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分担分三种:一种是完全自理,占53.4%;另一种是幼儿园全部报销,占25.8%;还有一种则是个人和幼儿园共同分担,占20.8%。可见,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支持不足,继续教育费用主要由幼儿教师自己承担。

4.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常用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继续教育的“指挥棒”。

表3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常用评价方式

从表3来看,幼儿园或培训机构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采取“证书”评价方式的占58.3%,采取“教学公开课”评价的占16.7%,教师“自我评价”的占12.5%,采用“学时登记制”的占10.8%,“跟踪了解”评价的占1.7%。可见,传统的“证书”评价方式还是占主导地位,其他方式的评价使用较少。

5.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为了了解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本研究主要从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形式、激励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1)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需求方面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合理的课程内容则是教育有效的保证。结合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19.8%的幼儿教师认为课程设置应以“教育理论”为主,32.5%的幼儿教师认为应以“教育实践”为主,20.5%的幼儿教师选择以“教育科研”为主,27.2%的幼儿教师认为以“综合性提高”为宜,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相应地,通过继续教育除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外,倾向于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幼儿教师分别占30%、17.5%、40%。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选择,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函授、短期集中培训、脱产、网络培训,分别占24.8%、20%、18.5%、15.2%。相对于以短期集中培训和园本教研为主的现状而言,多种培训形式的需求趋于平衡化。

(3)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的需求方面

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也是效果比较显著的手段。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中显示,物质奖励成为当前幼儿教师的首要选择,占总数的50.6%,而职称晋升仅占8%,这与当前幼儿教师工资收入没有按照职称标准执行有很大关系。可见,当前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幼儿教师的发展。

(一)继续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继续教育内容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诸多要素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在已开展的继续教育中,“理论型”培训是重中之重,而从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来看,“综合性提高课程”的比例由8.3%增加到27.2%,幼儿教师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技能、科研等综合能力。可见,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难以考虑到各个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

(二)继续教育形式传统

调查显示,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以短期集中培训和园本教研为主,参加函授、专家讲座、网络培训等形式的很少,脱产式培训则不被采用。但是从幼儿教师的需求来看,幼儿教师对新的培训形式如函授、脱产、网络培训的需求增加。从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幼儿教师以大中专学历为主,学历基础使得幼儿教师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成为可能,传统的继续教育形式无法满足幼儿教师当前的需求。

(三)继续教育经费支持不足

经费保障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实施的物质前提。调查发现,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以幼儿教师完全自理为主,仅有25.8%的幼儿园全部报销。基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

(四)继续教育评价简单

调查发现,幼儿园或培训机构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采取的评价方式以“证书”为主,“教学公开课”与“自我评价”方式其次,“跟踪了解”与“学时登记制”的方式采用很少。“证书”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它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对幼儿教师内在需求的关注,使幼儿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处于“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幼儿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从而导致继续教育的低效性。过于简单的评价方式,导致考核效度低,不能真正起到评价所学并激励后续学习的作用。

五、提高忻州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对策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幼儿园与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配合才能完成。

(一)优化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从幼儿教师发展的需要出发,设置继续教育课程内容。

继续教育课程是实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内核,应突出可持续性、前瞻性、实践性、层次性等特点。因此,继续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教师自己的兴趣、工作需要、所教学科与实践,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具体需求提供合理的进修课程,充分考虑幼儿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多元化知识来设计相适应的培训内容,体现培训内容的科学化和全面化,使不同的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各得其所,学以致用。注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研究的相互结合、渗透,不可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同时,要根据教师的接受能力调节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并在培训之后就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遇到的普遍共性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幼儿园与培训机构及时进行双向反馈,提高继续教育效率。

2.合理利用多种继续教育形式。

随着幼儿教师学历结构的普遍提高,加上幼儿教师群体呈年轻化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可以建立以园本培训模式为主体,脱产、函授、网络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为辅的培训体系,特别是要从幼儿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形式。

(二)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要保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高效实施,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规定》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学费、差旅费按各地有关规定支付。”[2]调查显示,53.4%的幼儿教师完全承担着继续教育的费用,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当地政府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评价58.3%的以“证书”为主,但“证书”的评价方式侧重知识性考核,忽略实际运用能力,制约幼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对实践、创新、情感与综合素质的评定。为了提高继续教育评价的实效性,在采取“证书”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改进教学实践的“跟踪了解”,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自我评价”,以及“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方式,以激发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

2.激励方式应多样化。

首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从教育发展大局出发,配套出台一系列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保障性政策,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实施意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督导与质量评估制度》等,把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职称评定、职务升迁、工资待遇、编制等联系起来,使广大教师安心幼儿教育,热心参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其次,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重点奖励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且工作踏实、富有成效的骨干教师,特别是根据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适时使用,以点带面,调动全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四)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制定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保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章可循。其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缓解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济压力。再次,要加大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对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意义,端正幼儿教师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动机。最后,幼儿园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如通过建立幼儿教师成长档案、和幼教名师交流成长体会、鼓励幼儿教师多参与教育竞赛活动等提升幼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高等院校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是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的主要场所,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继续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树立,近年来,西部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方面勇于担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也不能忽视,由于西部地区特定的经济发展、政策因素、地理环境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西部地区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大力促进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不断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这不仅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报告和促进教育公平,不断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人力资本,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处于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近年来,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规模逐步扩大。在学历教育方面,成人本、专科的招生数量从2008年的443,657人上升至2010年的505,735人,增长了13.99%,其中本科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174,394人上升至2010年的180,932人,上升了3.75%,专科招生人数从2008年269,263人上升至2010年324,845人,增加了20.64%;在校生人数从2008年的1,222,764人上升至2010年的1,304,845人,增加了6.71%;毕(结)业生人数从2008年的409,293人增加至2010年的451,068人,增加了10.21%。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数从2008年的424,457人上升至434,381人,增加了2.34%,其中除了自考助学班注册生人数从2008年的128,066人下降至80,562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普通预科生和进修及培训注册学生规模均有所增加。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规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数据分析显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规模的攀升速度甚为缓慢(如图1、图2所示)。成人本、专科招生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74%,在校生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59%,毕业生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0%,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3%。在继续教育规模基数较小的情况下,总体规模的发展缓慢表明了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不发达阶段。

(二)继续教育的普及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高校的继续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如表1和图3所示,2010年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招收成人本、专科学生数约为14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人;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36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人;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成人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为12人,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同理如表2和图4图5所示,西部地区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数为12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5人的约1/2,其中,除了普通预科生注册学生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自考助学班、进修及培训注册学生数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表明,西部地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程度不一,呈现非均衡的状态。在成人本、专科每万人口招生数中,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宁夏(20人),最少的省份为贵州(不到8人),仅为宁夏的约1/3;成人本、专科的每万人口在校生数最多的省份为陕西(53人),最少的省份为(不到27人),约为陕西省的1/2;每万人口毕(结)业生数也遵循同样的情况。

西部高校非学历教育的非均衡状态更加明显,例如,进修及培训指标的数据所示,每万人进修及培训注册学生数最高的省份为宁夏(47人),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和西部的平均水平,同时是注册学生数最少的省份内蒙的(1人)的47倍,相差悬殊。

(三)师资队伍建设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

师资力量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继续教育乃至教育总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以聘请普通本、专科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为主,尚未组建起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而在成人高校或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大多数教师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非学历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由于教师还要承担纵、横向科研任务,而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导向性,因而教学的备课任务较重,如果无法和年终考核挂钩,那么教师的积极性则难以提高。

(四)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明显,弱势群体教育滞后

目前,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开展主要面向城市地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中、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机会,对于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无法与农村人口比例相匹配。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人口比例为51.27:48.73,而西部地区城乡人口比例为42.99:57.01,这表明我国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和观念落后,这部分人的受教育状况相对落后,更容易成为开展继续教育的盲区。

此外,由于自然及人为原因,西部地区伤残人口较多,其中的教育适龄青少年中不少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也几乎失去了摆脱贫困与弱势地位的机会。其他弱势群体还包括长期失业者及其子女、民族贫困人口、女童等。这部分人员继续教育的滞后更容易形成“马太效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网络远程教育实现程度不高,教育技术手段比较传统

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与东部地区相比,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应用不足。根据2013年5月27日教育部网站刊登的《教育部发出2013年高校网络教育招生预警》中“2013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名单”,目前可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共计68所。从试点高校分布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居首,为47所,占到高校总数的69.12%;西部地区的试点高校数量为13所,仅为全国总数的1/5,东部地区高校总数的1/4,略高于中部地区,并且多为部委属高校,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省市区高校未能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西部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西部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政策、地理及观念等。

(一)经济因素

经济的发展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影响继续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首先,充足的经济条件可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和师资队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继续教育的需求强度和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决定着劳动力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尤其是区域内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进而影响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规模以及需求类型。

与东中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尽管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人均经济水平较为低下,工业化发展仍呈现粗放、低效的模式,同时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业在西部GD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农民在就业人口中也占有很高比例,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总体来说,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使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

(二)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再由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这种带有浓重计划色彩和指令性质的政策导向,使西部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与东部地区的消费品长期处于“调出调入”的不等价交换境地,使西部的资源优势因不合理的经济秩序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这种状况同样体现在继续教育方面。西部地区本身就存在教育基础差、底子薄的特征,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取得先机的地区和学校更容易形成“马太效应”,造成区域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在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方面,西部地区高校无论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以及现代化设施的配备方面,均无法与东部地区比肩。如果按照全国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核准试点院校,那么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即使西部地区有高校、有能力尝试举办现代远程教育,却囿于政策标准的种种限制而无法开展。在西部资源禀赋优势下降和人文教育基础资源整体贫乏的情况下,居于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制度必然会使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边缘地位,因此,有必要发挥政府的社会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积极为西部继续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三)地理因素

东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有利于与域外和域内建立广泛的联系,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空间上快速合理地流动。根据资源最佳配置原则,教育资源倾向于流向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域,从而更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相反,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全国大部分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分布于该地区的广大山区和边远地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资源流动不畅,从而导致继续教育资源在西部地区难以得到合理的配置。

(四)观念因素

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政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者的传统观念均未发生根本转变,对发展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作为发挥着政治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由于晋升激励和政治经济周期等原因,往往会选择能源消耗型和大规模投资的短期快速的经济增长方式拉动GDP的提升,而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长期报酬,因而不仅是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也难以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其次,作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聚集地的高等院校,是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的主要场所。目前,西部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由规模扩大型向内涵提升型发展的转型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将重心放在了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上,难有精力和余力将优质办学能力转化为继续教育发展实力,而成人高等学校和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往往面临能力不足的缺陷,使得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最后,西部地区教育理念大多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受教育者仅仅把教育看作是“跳出贫困地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提升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东部地区在强调终身教育理念方面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从胎教、幼教、基础教育以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都较为重视。

三、西部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继续教育作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外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当前,西部高校在继续教育规模、师资力量和经费投入等方面,都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西部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提升继续教育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办学能力,增强西部地区继续教育的整体实力,从而找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一)促进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适度扩张

西部地区继续教育的规模远低于东部地区的教育规模,主要体现在接受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生规模与东部地区有差距。西部地区继续教育规模的扩大,并非无限扩充继续教育的受众范围,而是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保持在继续教育资源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一是制定合理的继续教育招生计划规模,逐步扩大生源范围,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二是应积极鼓励举办继续教育的高等院校广开思路,与社会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学校、团体、行业、系统和社区等进行合作,采取多形式、多方式,形成新的办学体系,向社会开放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三是高等继续教育学校应注意进一步优化配置现有资源,提升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

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但西部省份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有限,用于支持继续教育的经费也非常有限。因此,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应是缓解继续教育经费紧张的必由之路。

1.政府应加大对于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

为实现区域继续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财政应改变对于继续教育的投入策略,给予西部地区教育必要的扶持和倾斜,实行继续教育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对于继续教育的投入比例。

2.应面向社会补充部分教育经费

由于继续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使其投入于教育领域,却受益于社会生产领域。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可以加大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规模,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由企业负担和补偿部分继续教育经费的途径,使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此外,社会人士也可以成为继续教育成本的直接补偿者,使接受社会捐赠成为继续教育经费补偿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西部地区受到经济因素、地理因素、用人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人才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应当创建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从事继续教育工作,或者采取特聘、客座等灵活方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第二,创建继续教育机构教师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为教师创造多种进修、学习机会,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第三,还应着力加强对于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此带动教师团队建设水平的提升。

(四)培育和强化办学特色

学科建设的内容及目标通常是紧紧围绕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任务来确定的,西部高校的学科建设底子薄、任务重,大多数院校的学科建设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有选择地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学科应成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学科发展的战略选择。

1.正确定位特色学科

高校应首先确定自身的特色是什么,优势学科是什么,国际前沿的信息动态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学科发展方向,据此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制定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形成立足省市、辐射西部的学科和专业及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为西部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人才支持。

2.积极申建新兴学科

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应注重发展农村教育、民族教育、特殊人群教育,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就沉淀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文化传统,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在学科设置方面既要立足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又要寻求突破现有学科专业设置的限制,与当地地域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民族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继续教育新兴学科,以实现区域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引入先进教育技术手段

当前,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普遍匮乏,但现代化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不受时空和区域的限制,能克服地理因素的影响,弥补资源不足的缺陷。因此,应逐步构建西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推进西部继续教育网的建设、完善和升级,使继续教育机构能够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扩大接受教育群体,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西部地区整体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进而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继续教育水平的差距。

(五)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培养

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独具特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应鼓励教师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相同课程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以人为本”的“知识取向”向“能力取向”转变。

3.因材施教,突出成人个性化特征

要在努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学习者的个性培养,为每一个成人学习者制定发展目标,为其个性培养提供条件。具体应做到在教学安排上,尽可能满足各类学习者的求学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可适当减少必修课程,按模块化设置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发展方向的学习者的要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2,(1).

[2]刘世民,赵洪文,杨仕其.东西部教育的比较与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10)

一、本校2005年度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5年本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5年全校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4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二、本校2005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杨端清同志的录像报告,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表》,根据项目规范课堂教学,以“五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⑶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5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管理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成情况。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余粮(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王建仁(教务主任)、李新其(总务主任)、尹建文(政教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教研

部门

审查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意见

上一篇: 党员教师学习计划 下一篇: 大学生营销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