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5 20:28:12

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设计篇(1)

一、概述

“公共设施”一词来源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在欧洲被称为Urban Element,城市的配件。在中国,我们一般称为“城市公共设施”或“城市家具”。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产品,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设施。从功能出发,我们一般把城市公共设施分为信息设施、卫生设施、服务设施、休息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艺术景观设施、无障碍环境设施、公共安全保障设施及管理设施等。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把其系列产品纳入到一个系统里来进行设计,由一个基本构件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扩展系列。这样可以使系列产品在面貌上进行统一,可以增强城市公共设施的可识别性,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在生产、装配上也便于组织和管理。

系统设计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在于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设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体设计方法。系统一般分为外系统和内系统。对于城市公共设施来说,其外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内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将系统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来,将各项功能设施完善地组织起来,使其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共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城市公共设施的外系统

从城市公共设施外系统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特色相一致。

从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而言,城市公共设施应该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突显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与周边的环境、小区、街道、公园乃至整个城市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在进行具体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我们首先应该从构成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出发,分清各要素的主次地位,突出重点与主体,完善其功能间的组织搭配,使其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衍生物,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应准确反映它的人文特色、地域特点。比如“江南水乡”“现代上海”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从所涉及的地域特点出发,考虑城市公共设施应该具有的风格形式,使得整个公共设施系统以统一的形象展现城市的特征。

四、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在这里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应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系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基础要素进行统一,强调结构与元素的联系性与秩序性。

(一)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

就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而言,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这些产品将采用统一的产品造型设计语言,统一的材质和色彩。我们可以通过提取某一基本元素,转化成可以标准化生产的设计语言,在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上反复出现,形成统一的产品形象。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城市特定的场所,挖掘特定主题内涵,提炼象征元素进行延展设计。比如我们需要对杭州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那么就需要提炼杭州的元素。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相关的意象,把这些意象特征提炼出来,然后抽象化转换为可以批量化生产的设计语言,赋予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之上,以期产品既是能够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同时又是具有特定个性的产品。

比如案例1。这组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里面的一组实验设计课题《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们提取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中的“荷”为设计主题,采取荷叶中的错落、柔美的荷叶为造型意象。杭州给人的感觉是清秀、柔美、精致的。所以在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中,采用典型的西湖元素作为设计元素。这组系列公共设施的产品采用统一的荷叶元素,抽象化了的曲线造型形式贯穿于系列产品之中。这组产品涉及产品有售票机、休息座椅、指示牌、闸口、垃圾桶等。他们给这组产品定了标准色彩,把它们的材质和色彩也统一起来,这样形成了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统一的形象,在环境中可以增强产品本身的识别性,便于人们发现和使用。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还表现在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标准性和组合性上。

模块化设计可定义为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虽功能相同但性能、规格不同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创建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模块化系列产品就是由一组特定的模块,在一定范围内组成多种不同功能或同一功能而不同性能的产品。

比如案例2。这组作品是该校另一个课题作业《杭州西湖名品街公共设施设计》,在设计中应用了可拆卸模块化结构。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一个固体连接体,用来夹住玻璃并固定在支架上面,用螺丝和螺帽把固定件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这种系统的模块化构件和结构,固体连接体结合玻璃、方钢型材,组合成电话亭、候车厅等公共设施产品。他们运用统一的结构形式、统一的标准件,组合成了不同功能的系列产品。

运用模块化物件和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功能,降低成本,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同时还能增强美感,塑造城市美观形象。

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满足产品快速设计,节约生产成本。2.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模块是精心设计的相对独立的单元,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批量加工,在提高模块质量的同时进而提高产品质量。3.良好的可维修性。由于模块化产品是由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的互换性很强,便于拆卸、维修和搬运。

城市公共设施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系列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和互换性。

结语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应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对公共设施的外系统和内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做到有主有次,既要考虑城市整体的公共环境,还要考虑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规划;既要考虑公共设施系列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也要考虑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性。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经济、实用,受人们欢迎且具有城市个性的公共设施产品。

参考文献:

[1]吴翔.产品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杨正,杨克修,杨凯华.城市公共设施的模块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10).

公共设施设计篇(2)

目前城市化进程伴随的工程施工会产生粉尘,垃圾及废水诸多污染,而且产生的噪声污染与粉尘侵扰也严重损害工程地域与市容景观的协调性,令工程围挡设施肩负防风阻尘的首要功能。

1.2路段抢修——安全警示

在工程发生突然事故危及或路况运行安全时,户挡设施针对事发点的紧急隔离与修复工作并警示他人变显得尤为重要。抢修现场的路况或周围环境等作业区抢修设置地点要加以考虑。要根据设施实际情况设置安全警示灯光保证夜间功能发挥,提供对维修人员及过往人员的安全隔离与路况警示。

1.3公路隔离——吸音降噪

针对高速或公路路面的车道隔离围挡设施所处环境具有强噪音与尾气排放的烟气粉尘现状,要求围挡设施对噪音的过滤与控制做出努力。保证路况周边生活区域的生活品质与路面交通的脏乱改善。

1.4文物保护——循环拆装

城市化更新进程中难免存在传统建筑文物与全新建筑更新的矛盾存在,为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物的存留,对城市化建设中公共古物的保护与隔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为建造及自然力的破坏,更加强调了尊重保护“历史记忆的符号”为功能主旨的文物隔离护栏设施的推广必要。

1.5人员分流——无缝衔接

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围挡设施的设立不仅是安全性能的保障,在尊重心理隐私与素质认同感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机场安检的人员隔离,大型游乐场所的蛇形围挡分隔,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窗口的一米线隔离等,均以其灵活自由的无缝衔接性能为实现人员分流提供安全保障。

1.6车位隔离——区域限定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停车位“一位难求”,人员流动大、商业往来频繁区域内更是针对车位隔离的问题不断,究其原因一是政策监管的有效力度较弱,二是公共空间使用分割区域界定不够严明。能够实现绝对受控且区域边界明确强调的车位隔离围挡设施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二、城市化品质进程:围挡设施转化创新概念的提出

2.1都市噪音污染转化为可用能源

路面施工及行车噪音污染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环境问题。控制噪声污染不仅是环保部门的紧迫任务,而且是保障人性化都市生活健康有序、推进城市化品质进程的重要方面。具体落实于公共户挡设施的设计上来,不应简单的将噪音污染与可用能源的转化理解为技术的高科技化,其客观上是指采用可持续策略,实现或接近零污染且美观实用的户挡设施的设计、材料、技术建造的动态全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意义户外公共围挡设施单纯强调外观、华而不实的传统静止设计模式。

2.2动态扬尘污染转化为静态粉尘回收

如何实现动态的粉尘(PM2.5等)污染转化为静态甚至固态的可回收物质从而服务生活是外公共设施在保证城市化品质进程中的创新研究。由此粉尘不仅是一种单纯意义的污染物,通过与公共户挡设施的功能性结合,依据现有的技术可以对回收的粉尘加以控制与利用,实现户挡设施固化回收粉尘的积极作用。

2.3人体行为意识受控转化为机具行为的智能导航

近几年来,智能高速的概念日益成熟,带动了相关公共隔离及安全保障设施的技术进步与概念革新,高端智能化辅助驾驶技术被应用于隔离设施的核心设计部分。通过系统等功能对隔离设施设计的概念创新,变单纯人体行为意识受控转化为机具行为的智能导航,即“受控于人”转化为“智能机具与设施的理性监控”,实现在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中最佳的安全性人机保障。

2.4地域人群流动性转化为共享城市归属感

体现在城乡的之间的人群流动迫切需求人员、设施、环境共同载体的城市自身的理性规定与感性认知;满足人群基本的生活需要进而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即所处城市赋予的亲和力与归属感。城市内部公共设施标志着城市的文明度与包容性,不仅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功能及服务,更易于给受用公众带来城市缩影的亲近感与归属感,对完善户外公共围挡设施多功能特性及构建归属感城市、营造“家”的氛围功不可没.

2.5受众设施的公有意识转化为共有意识

如何使户挡设施的政府公有转化为众人共有的思维转变,从心理层面延长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由资源共享上升到理念共享,由社会资源转化你我共有的社会公共设施及同有的社会公共系统意义重大。从根本上转变这一认识,将是当下对公共设施最强有力的维护,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亦将展现这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与城市文明,推动城市文明及设施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化、准确化。

三、转化创新结合围挡设施设计的协同性意义

3.1确保生活品质与公德素质提升的同步性

户挡设施的创新设计,要意识到当代设计的重心已从强调“功能与造型”的物质阶段迈入强调“文化氛围”、“情感交流”的非物质阶段,这不仅是传达群众生活水平需要通过设施引导产生心理认可及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时代特征下城市化品质与公德素质协同提升的谨慎考虑。

3.2实现高科技与新材料应用的同步一体化

材料是设施设计中的物质表象要素,科技是是科学、技术、工程前沿的技术族群,二者为影响、补充与促进。以高科技为设施内核、新材料为设施肌理的户挡设施设计理念备受关注:对环境、地域、时代、观念等因素的多元适应的材料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引入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绿色可持续环保科技及材料以其极强的时代设计感渐入佳境;考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的互通性能明确的技术材料理论亦渐受关注。公共围挡设施设计中具体材料的选择已不仅仅是实现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功能,而更注重的是技术材料在设施设计整个生命周期里与环境的相容性和协调性,所以材料的合理选用及技术的匹配不仅涉及围挡设施的的功能语义与形态表象,现有科技的革新与可实现性,且要考虑设施设立的经济成本和及与环境的和谐度,实现高科技与新材料设施设计及应用的同步一体化。

3.3完善城建进程与市容景观的互助协调性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良好的围挡设施功能完善发挥为城建进程与市容景观的互助协调共用颇多:明确的功能隔离分区实现对城市空间规划的有力约束,清晰严明的划分市政公共与私人空间,抵制空间混乱与违章建筑的存在;确立行之有效且便捷广泛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终端;建立围挡设施对污染源的隔离与减少污染扩散;实施可持续的围挡设施概念,降低能源的过渡消耗与资金的重复浪费。

3.4推进城市化建设与环保理念的和谐一体化

城市的进步促进环保理念的推进往往不能同步,究其原因为城市细节没有按照人的需求去设计、规划与管理。应从人与公共环境的连接点——公共设施——出发去实现城市的人性化与宜居性,为实现公共围挡设施所赋予的这一目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将环保理念延伸至设施细节及功能跨越,控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实现城市建设与环保理念的衔接性与一体化。

公共设施设计篇(3)

1.1交互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交互设计的定义,并把交互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交互设计即“人类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它强调的是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者这两者之间的共存,关注的是交互空间以及场所的构建。交互设计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工程学、视觉设计、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其交叉性强,目的在于实现用户对产品的具体需求。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交互设计,目的在于满足城市环境、公共设施与使用这三者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体验的反馈需求,确保城市公共设施能够发挥构建和谐城市环境和服务市民的作用。

1.2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国家政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一类设施,其具有服务性与公共性等特征。从广义上而言,我国城市的公共设施有:学校、博物馆、体育馆、公路、影剧院、医院等。但从狭义上而言,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即“城市家具”,包括了信息设施,卫生设施,娱乐服务,交通设施,照明安全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其中信息设施包括了指路标志、电话亭、导游图、邮箱等。卫生设施包括了公测、饮水器以及垃圾箱等。娱乐服务设施包括了坐具、售货亭、游乐器械以及桌子等。艺术景观设施包括了艺术小品、雕塑等。交通设施包括了车棚、巴士站等。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城市的稳步发展,使得城市公共设施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我国城市的公共设施作为整个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环境和公众之间起着纽带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数字平台、计算机二维码产品等逐渐被开发出来,使得感应式灯具、LED大屏幕、智能公交车站以及智能导游查询机等城市公共设施的出现。

2我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

2.1交互信息的及时反馈在我国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额过程中,要求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建立从市民到公共设施的双向信息反馈系统,为整个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体验平台。现阶段,在城市公共设施交互设计中,多点接触技术、信息共享技术、感应技术等应用较为成功。

2.2和附近环境的结合城市公共设施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充分注意到附近的环境因素,将地域特色符号和城市的文化符号融入到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2.3为市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城市公共公共设施主要是为了市民的生活服务的,使用公共设施的便利性作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首要问题,对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存在意义以及使用频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融入交互设计理念,满足市民对设施的使用需求,完善信息双向传导。

2.4从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媒介材料上分析城市文化信息的传递以城市公共设施作为载体,展示的是城市的文明建设和市民素质。目前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媒介材料包括了现代媒介材料以及传统媒介材料。其中现代媒介材料包括了:感应装置、LED大屏幕等,是城市居民和公共设施沟通、交流的纽带,也是传达公共设施功能的基本材料。而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型媒介材料被应用到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为实现交互设计创造了条件。例如:城市交通导向、滚动宣传栏、车位信息以及城市景观灯等。石材、水泥、木材、不锈钢以及玻璃钢等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传统材料,在市民的使用和体验过程中,并不能引起双向信息反馈。

2.5从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类型上分析城市公共设施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功能可以划分为信息传达设施、公共生理服务设施、艺术服务设施这三大类。从交互设计构成要素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二次分类而言,信息传达设施较早融合了交互设计理念。信息传达设施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信息传达设施的交互设计的优势较多,更容易完成交互设计目的。目前,艺术服务设施正朝着互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交互设计理念逐渐实现,这也使得国外的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发展趋于成熟。如:美国千禧公园中的皇冠喷泉就已经构建了交互系统,为公众创造了良好的交互交流平台。

公共设施设计篇(4)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已经不仅满足功能单一、使用性强等特点,也要在品味与品质上追求完美,这是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写实。但是也与其现状和现实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冲突,如在建设决策、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了严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症结就是在其设计理念中缺乏创新和科学管理。因此,结合国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本文基于工业设计的视角,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价值、特征、理念、方法等进行研讨,希望对于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价值

各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价值都有比较成熟的认可度。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了城市所有的设施,人们通过感知对其外形和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得到美学感受;也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可以将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很好地搭配和呈现,使其具有功能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效果;还有的学者认为,不仅是公共绿地,还有巷弄、庭院等,都应包含在公共设施内。综上,首先应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涵义给予明确的定论——即包含了向社会开放的文化、交通、体育、办公、金融、商业等,涵盖在公共场所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公共设施与人们的户外活动紧密相连,随着城市活动日益丰富,就连桌椅板凳等细枝末节都已成为公共设施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公园内的设计不仅可以让人休闲,还能够用来休憩、娱乐。诸如废物箱、饮水器等的外观设计都有了明显改观,成为人们既可使用又可欣赏的服务设施[1]。新的信息技术,如触摸式多媒体、数字咨询服务及大屏幕数字电视等的演进,让街头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数字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完善了服务功能,展现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升了城市建设的品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经济水平、社会福利的综合体现。公共设施的设计水平与城市空间环境、形态等息息相关。艺术的处理、合理的规划,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利用和人们的活动方式。这是对城市大多数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领域。优秀的公共设施建设和设计能够将原有的不和谐、不合理元素加以协调和整合,让城市公共空间变得舒适,让城市真正成为宜居城市。随着城市文化建设加快,城市的环境逐渐成为动态发展的巨大载体,内含巨量的物质、精神层面的变化,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公共设施要考虑的不仅是使用,还有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及城市特有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高度的体现。

2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的功能是由在人们在活动时从公共场所获得的所有需求的意念中体现的,因为功能性原则是设计原则中最重要的内容。功能性的完善设计可以让人们在享受公共设施提供的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城市公共设施在利用工业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设计时,应从城市建设、市民需求、文化品味、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如公共设施的形态设计、施工技术等,还有材料采买、成本核算等加以考虑,并且针对工程建设的风险进行安全方面的设计,图1所示为城市公共设施环形设计层次。城市公共设施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任何设计思路均要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强调的是为人的需求服务,这是设计的最初目的,也是根本要求。将设计与功能性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是工业设计中融入人性的突出特征。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本着工业设计思想的设计思路,加以人的思维的创新,是理想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运用工业设计思维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要遵循形态美的原则,是要遵循的基本规律。用美来指导设计创作活动,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产品。

3城市公共设施的工业设计特征

3.1融合性工业设计并非等同于工程技术设计。应用于城市公共设施中工业设计,是运用机械技术的手段实现美的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科技手段不断发展,工业设计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产品、视觉、环境等几大领域,加入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予以介入,将人的需要、美感等融入到其中,使其成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产物,并给人方便、舒适的感觉。3.2协调性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产品一般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呈现的,相互之间具有协调关系。例如街道设施应围绕街道的商业、文化、交通等系统进行设计,相互应具备内在联系[2]。这需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杜绝各自孤立的现象。最终设计的理想效果是将公共设施与整个环境有机联系在一起,烘托出城市整体风格和特征,用色彩和风格征服每个看到它们的人,让城市显得魅力无穷。3.3功能性运用工业设计的理念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要注重功能的特性,满足不同活动和不同需求。明确公共设施的功能是为了人的活动而设置的,首先要对人的活动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公共设施类型;其次,在使用功能、工学要求等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例如垃圾箱的开口设计,如何才能便于人们抛掷废物时不会由于开口太大而影响污染物的储存,同时又能够防止蚊蝇侵害,以及防雨、美观、清洁方便等。3.4强化性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进行美化和功能的加强,通过造型、色彩、工艺等技术加以构思、创意和实现。对于城市公共设施中城市景观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设施发挥功能,还具有装饰效果,将城市整体空间的品质加以创新和提升。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十分注重美化,有的装饰甚至出自名家之手。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对街区、局部等进行设计和探索,将重新构建出一个集都市特征、文化、品味于一身的新型现代化都市的优美环境。3.5经济性工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性。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赋予的是产品的生产创造力,因此出于对材料的再造和制造工艺的把握,部分可以通过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是工业设计给予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优势。例如将汽车站分级设计时,一类站拥有起点、终点等,二类站是客流量较小的站,三类站是不重要的站,按照等级进行相应建设,还可为广告投放留下足够空间,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3,4]。

4城市公共设施的工业设计理念

4.1注重相互协调首先要注重与整体环境的协调。要从视觉要求出发,对公共设施的位置、尺度、造型等进行设计,务求融合于城市景观环境中,衬托城市独特风景;第二要与建筑物相协调。不要分割建筑物的造型与基调;第三要与市政设施相协调。如与候车亭、电话亭、道路指示牌等相协调,起到艺术点缀的作用;第四要与城市绿化相协调。注重视觉效果,按照公共设施的功能配备不同的绿地景观,隐喻时代精神,表现城市气质,体现市民文化。4.2融入人文关怀为公共设施注入人文关怀,也是将工业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设施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形式和功能的设计,将人性化的因素注入其中,使其能够为人所用,具有个性、情趣和生命。除了实用和经济,人的特殊需要应在设施的功能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要展示城市公共设施对普遍人群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需求的满足,帮助人与设施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使得公共设施达到布局合理、充满人文关怀的境界[5]。4.3尊重地域特色根据地形地貌、地理环境等,使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这是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巧妙运用地域特色和自然资源,为公共设施增添趣味。一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人文景观、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均有不同,公共设施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上述要素,深入挖掘城市的本土特点,根据地域化特征,将居住、建筑等进行有机结合。图2所示为结合某市特色,将公共设施与街道进行有机结合的示意图。综上,将公共设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加以设计,使公共设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与城市环境相呼应,充分体现城市魅力。力求整体风格统一、协调,让城市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风景线,给予城市人文、自然、文化的韵味,并迎合城市品味,在基调上做相应调整[6]。

公共设施设计篇(5)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5.00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城市生态学、城市建设与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如道路生态学、[1]工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工程学[2]等应用城市生态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城市生态工业园、[3,4]城市生态居住区、[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保护等实践活动也非常活跃。公共设施生态(ecologization of infrastructure)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公共设施生态化是城市生态化的重要方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生态设计概述

生态设计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现代生产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对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面对地球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意识到应当探索设计一条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应当建立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于是设计与生态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5]生态设计有时也称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

产品的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关于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3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Reuse)和回收(Recycle),是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设计产品要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能够回收、再生、循环使用或者重新利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设施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公共设施面临着“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6]

二、生态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内涵

公共设施一词产生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类似的词汇有:园林装置(Sight Furniture),城市装置(Urban Furniture),城市元素(Urban Element)。我们所讨论的公共设施以户外城市公共设施为主。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景观的构成者和创造者,城市公共设施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首先,公共设施从原料选择、结构及功能设计到后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直至废弃处置在内的整个寿命中的各个阶段都在以某种方式影响着环境;其次,公共设施通过服务于人,也使得城市空间因此变得更加亲切,更加适宜人的活动,促进城市与人和谐相处,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再次,生态化的公共设施以其自身的功能性、艺术性和对生态观念的正确引导可以提高人的环境意识,陶冶人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操,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

公共设施的生态化设计是指用生态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划公共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使“人-公共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和谐。比如城市广场中的一件木质公共座椅,可能是以东北长白山的红松为材,用汽车长途运到广东某地加工成品后,又运至这个城市,安排在某个广场中,在破旧后被淘汰,进入处理场。公共座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蕴含着物质、水、能源和土地的消耗,它的原材料、连接件等各局部以及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所有消耗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都应该作为生态设计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座椅原材料是否采用了可再生的材料?连接方式是否尽量避免了化学性粘和剂?结构设计是否方便拆卸和运输?淘汰后是否能够回收再利用?布局上是否能够保证公共座椅充分发挥其功能?公共设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用生态设计的原则作指导。

公共设施这种生态化的设计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又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和谐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设计者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辨证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设计符合人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作”。

三、生态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公共设施的生态化设计需要从“人―公共设施―环境”协调发展的整体上进行把握,建立起三者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笔者认为建立这种和谐关系,需要从两个层次上努力:首先,分析公共设施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把生态设计原则融入公共设施设计的全过程和公共设施的每一个要素中,包括公共设施的材料的选择、功能的实现、外观与周围的环境的融合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布局、组织等方面。其次,公共设施作为空间环境的创造者,还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思想进一步延伸到人的精神领域,通过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设计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当然,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自然而隔离人与自然,也就是说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从情感上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以上两个层次出发,依照生态设计减量、重复和回收的3个基本原则,通过对公共设施各构成要素的分析,笔者把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一)生态公共设施的构成

生态公共设施包括生态斑块、廊道及踏脚地等3种组分(Weber et al.2008;Mell 2009;Lockhart2009),强调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效连接和生态用地作为一个网络体系的特征(图1)。生态公共设施包含多种生态用地,如公园、自然林地、人工绿地、河流湿地、海岸湿地等,这些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效连接可以使生态公共设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发挥整体功能,更好地维持其间的自然生态过程。

所谓生态斑块即为面积大,连续性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如自然林地、湿地、城市公园及大型绿地等。这些区域或为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为居民集体性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的过程中,这些区域一般需要首要保护,并永久保留。Weber等(2006,2008)在对马里兰州进行的生态基础设施分析中,将下列生态用地归为生态斑块:

1.敏感物种栖息区域;

2.大中型林地(连续分布,面积可达100hm2,并且在其周边具有100m过渡带的林地);

3.面积可达100hm2,并且未遭受破坏的湿地;

4.河流及其沿岸的湿地和林地(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本地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集中分布的代表性栖息地,或溯河性鱼类的重要产卵地);

5.已有保护区。

廊道一般是线状(或带状)分布的,并且有别于两侧景观类型。随着人类世界越来越“联通”,自然环境却日益破碎和不连续。正是由于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用地退缩及其不连续,使得某些动物因孤立而觅食和寻偶困难,某些植物因孤立而不能有效传粉,从而导致物种灭绝和物种多样性下降(Weberet al.2006;Yuet al.2006;李正玲等,2009)。因此,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含公园及保护区等大型生态斑块,链接这些生态斑块的廊道同样是其重要组分。

踏脚地可以看作是在生态斑块或廊道无法连通的情况下,为动物迁移或人类休憩而设立的生态节点,是对生态斑块和廊道的补充。

(二)生态公共设施的功能设计

功能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公共设施的功能决定了其存在的根本属性。公共设施直接服务于人和所处的环境,功能设计过程中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保证公共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满足人日常生活的需要。首先,功能设计合理的公共设施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为功能合理的公共设施可以正确引导使用者的行为,比如分类垃圾桶就能够引导使用者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增强环境意识,也方便了管理者的工作;其次,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的使用,也便于公共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比如将路灯和公用电话组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在夜间拨打电话。

(三)生态公共设施的外观设计

外观是产品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使用者直接接触到的部分,公共设施的生态设计离不开外观的生态设计。首先,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设计,与环境协调,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的整体,才能有效地引起社会大众对环境设施的关心与参与;其次,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公共设施,外观造型要尽量简洁,另外如果不是绝对需要尽量减少表面处理,如化学涂料,这利于公共设施的组装、拆卸、运输和维护,同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次,经常使用的重要服务设施可以通过别致的造型、灯光或醒目的色彩等方式提醒人们的注意,方便寻找。

(四)生态公共设施能源的选择

对于需要能源的公共设施,还要注意使所使用的能源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尽量选择能够再生、可持续性的能源,例如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路灯既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够免去铺设大量线路的麻烦;其次,尽量使设施节约能源,例如使电子查询设备、自动提款机具有待机功能。

(五)生态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亲近自然的情感需要

首先,在外观形态上,采用有机、自然而简洁的造型,赋予公共设施生态的、自然的形式美感,将自然元素通过公共设施显露出来,这样人们在使用公共设施的时候会更有亲切感,有利于公众接受公共设施,引导公众使用公共设施。而且城市里这种有机形态的公共设施设计能引导公众的审美思想,引导公众崇尚自然;其次,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仅体现在其形式和功能上,还体现在促进人与自然的交流、沟通上。除了设计外观还要设计人与自然交流的体验,设计人与自然沟通的方式,人与自然通过相互沟通才能达到和谐,生态设计不会为了保护环境而割断人与自然的联系。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环境的构成者和创造者,在环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营造人与自然交流、沟通的氛围是公共设施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把绿色的植物引入到城市公共设施中来,例如路灯与花草的结合,树与公共座椅的结合等等;另一方面,在具有自然特色的环境中设置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例如在绿地中设置适当的座椅、电话亭,在喷泉、水池附近设置一些方便人们接触水、欣赏水的座椅、桥梁等公共设施。以生态化的公共设施为媒介,让人们可以更多地感知自然,构建起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使保护环境成为自觉的行为。

公共设施生态化的研究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公共设施生态化的提出是与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城市生态学、城市建设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趋势相一致的。公共设施生态化是将生态学原理与公共设施系统结合后所产生的概念,它强调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公共设施的作用以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强调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即强调新建的公共设施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强调原有公共设施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公共设施生态化是人类处理公共设施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试图协调两者关系的重要举措,对于科学发展观在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实践中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宗跃光,等.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11).

[2]马光,等.城市生态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Gnedel,Auenby.产业生态学[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公共设施设计篇(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也逐渐成为了设计艺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笔者在所承担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及优化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学生在课程中以相关的设计理论和调研依据为基础,将环境、设施本体和人之间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创新设计中,充分把握公共设施在设计实现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使之适应公共设施设计教学的发展需求。

一、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学科背景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在不断扩展。而作为横跨文理、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设计艺术学科,其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不断有新的学科理论和知识在更新。动态的设计艺术学科在横向外延并不断扩展范围的同时,专业内部间的交叉与融合更是显得频繁与血肉相融,从而推动着设计艺术学科整体的不断发展。

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特征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跨度较大,涵盖了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内容,因而不同专业领域对公共设施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的侧重。对环境艺术而言,其首先是对城市环境的设计和景观要素的组织,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意义,主要从环境的整体视觉出发;而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公共设施是室外空间的大尺度产品,需要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形、色、质及结构的统一,是微观具体的实现和创造。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就是立足于与环境相结合的思路来拓展工业设计的视野,恰与当今跨学科设计的趋势相吻合。与此同时,工业设计的程序、研究方法,以及系统整合的观念和问题先导的思维,常给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带来新的启发。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组织方式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教学需要实现学生的知识构建形成从感性认知到设计实践能力的转化。我们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共分为三部分进行:前期侧重于理论教学,中期侧重于设计前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后期则侧重于设计过程的指导,形成完整的教学链,依次完成学生知识的建构。

(一)理论教学

前期理论教学主要通过对基本内容的讲述和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典型案例的分析,侧重学生对于设计方法的学习,力求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概念;论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以“人类——环境系统”分析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介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过程及内容,使学生从中掌握公共设施设计调研、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术;介绍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要点。

(二)调研与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公共设施设计项目进行实地参观调研,鼓励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调查身边的公共设施与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分析公共设施所体现的审美性和实用性。调研所得出的成果以制作PPT报告的方式在课堂上演示并陈述,通过汇报交流来积极消化理论教学环节中的知识内容,并加强学生对设计原理与方法的理解。

(三)主题设置

后期设计过程的设计内容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要求逐步深化。从方案起步、修改深入,直至定稿上版,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设计方法、设计思维过程的引导。其别强调培养学生在设计前期的分析和制作能力,例如,利用草图进行图示思维、制作效果图模型帮助方案推敲比较。为提高学生方案研究与表现的综合技能,在方案草图阶段进行与设计课题相关的主题性与概念性城市环境空间的平面图设计,增强学生对于环境与设施统一性的理解。

四、主题性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实践

具有主题性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实践强调课题的概念性与实验性。笔者曾多次尝试将拟定的空间形态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以实验性的研究态度,从对场所空间的认识入手,对城市中人们的活动现象予以重新梳理和组织,从而体现人、公共设施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塑造更为美好、和谐的城市户外生活场景。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起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系统性观念,因此需要结合公共设施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的配套性等方面,寻找设计的切入点,进而做出较为明确的创新性设计方案。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学生以往单向思维及封闭创作的定式。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做设计时更具有针对性,使其最终的方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以主题性的空间形态为切入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结语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公共环境建筑的加快,公共设施设计前景光明。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设置在强化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多地了解和熟悉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技能与理论。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将来胜任不断发展更新的设计行业要求,包括从事设计管理与协调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为武汉大学211建设项目“面向智慧城市的城乡规划学”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呁,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安秀著.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丁熊,刘珊.公共设施设计跨专业教学研究[J]. 创意与设计, 2011(1).

公共设施设计篇(7)

一、公共设施相关问题概述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属于社会的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劳务。按经济学的说法,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公共屋等。公共设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诞生,并因循城市文化和机制的要求发展变化。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一方面它表现出自身的功能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它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政府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人文关怀。

二、公共设施设计中通用设计的体现方式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城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公共设施设计起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媒介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设施,因此,公共设施设计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它与人、环境的关系,兼顾艺术效果、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安全环保等方面,遵循通用化、个性化、文化、安全、环保等诸多设计原则,其中公共设施设计中兼顾通用化的原则能够将设计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关注使用者心理感受的非物质层面,满足人们的较高需求层次。公共设施中有差异的使用者,生理和社交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或不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最渴望的就是尊重的需求,公共设施中的通用化设计原则能够通过设计方式,关怀需要关注的群体,营造一个充满关爱、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共设施通用化的设计原则体现在,公共设施区别于私属性产品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公共设施更多的强调参与的均等与使用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公共设施应不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与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而被所有使用者公平的使用。西方设计中的这种理念被表述为普适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或广泛设计(1nclusive Design)原则;在我国这种理念原则则被表述为“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g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事实上公共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含义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公共设施中设置盲道、坡道,这种设计原则应贯彻到所有的公共性产品之中,包括在任何一件公共设施中,设计者都应具体、深入、细致的体察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使用者的行为差异与心理感受,而不仅仅是对行为障碍者、老年人、儿童或女性人群所表现出的“特殊”关照。将公共设施设计通用化的设计原则提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从具体国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循序渐进,把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符合自己的特色,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公共设施设计中体现通用化设计的无障碍设施发展状况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即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无障碍设施是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娄)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虽然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青岛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部分城市还相继建设了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无障碍设施,如南京的盲人植物园、大连的野生动物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我国的无障碍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人们无障碍意识不强,管理部门和设计人员没有很好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范标准,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不够系统、规范,使用管理不善,无法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等等。

公共设施设计篇(8)

关键词:

寒地城市;商业空间;公开设计;植物;景观

我国商业空间建筑综合群出现的时间较晚,受西欧现代主义商业空间设计与理念的启发,大型的商业空间设计规划才逐渐发展起来,商业景观综合体及其公共设施及植物景观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低碳、环保、绿色经济消费的商业空间建设、人性化公共设施、创意植物景观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商业景观空间的深度思考和研究,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区域的利用不完备,形成的“灰空间”,商业景观与商业建筑的协调发展,区域空间的最大利用化。商业空间类型、元素的多元发展,如度假旅游商业景观空间,商业景观中植物、水体、硬质景观和公共设施景观的高效利用,地域空间及特色文化空间的融合。如何形成生态商业景观环境,营造绿色消费理念,体现具有东北、中原、江南地域的商业景观消费群落,创建具有现代地域城市经济文化品牌,最大程度体现人文关怀,形成一座城市中心景观性经济自然绿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化商业景观综合体的典范,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

1.1商业空间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由国家或社会团体设计、组织、提供的,为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和情趣而设立,它的设计、风格、材质和数量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更表现了发展中城市经贸、制度、文明的程度。公共设施设计要注重人文空间表达和实践性人性化设计表达,深度挖掘城市景观的深度文化内涵,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的景观表达提供技术支持。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为自成一体的体系,形象活泼生动,用于界定空间类型和丰富空间氛围。商业空间公共设施是人类活动空间中最为复杂多元化的空间类型之一,是在满足社会活动中所需的空间,即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交流型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商业空间的公共设施放置在商业公共环境中,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休闲、娱乐、观赏和人。纵观各国,商业空间公共设施的设计虽在体量、规格、大小、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它界定了商业空间室内外空间环境,为各种风格的商业空间公共设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延伸了现代城市商业景观内在涵义。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计分为:导向性设施、公共休闲性设施、卫生设施、交通设施和无障碍性设施等。

1.2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是生命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土壤、温度、气候、移栽季节、阴地、阳地、干湿度等生态环境都有独特的要求。如何在商业景观中栽植植物景观,以求得最佳的环境效果,必须遵循商业空间植物造景的特点,遵循自然、生态、科学的植物设计理念,结合商业空间消费场地植物造景的特点,进行植物配置和意境表达设计。在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净化空气、分割空间、提供休闲、视觉引导人流,提高人们不同审美购物要求。对植物的选择应注重商业景观植物性表达,不同质地、色彩、雰围的植物景观效果直接影响购物者的消费和审美情趣。

1.3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的关系

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同属于商业空间中,但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都是为了满足商业空间购物者的需求而设计,公共设施的设计更倾向于硬质材料及功能性的表现,植物景观设计是为商业空间及公共设施服务的,为软质景观设计。公共设施的设计多样,要满足不同空间功能的表达,包括人需要的功能和环境需要的功能。植物景观设计更倾向于环境的渲染与生态性的表现,是审美需求、生态需求、文化需求与心理的需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密切联系,有许多共同点。

2寒地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1根据设施功能识别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商业空间设施性质和功能进行植物景观配置,商业空间植物景观配置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美化商业空间、营造空间,实现商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利用。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与购买环境相结合,把场所的特征作为识别设置的前提,不仅要考虑商业场所的公共建筑环境区域情况,还要考虑顾客的流向和集中汇集情况与景观形态、空间形态结合设计,选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花卉、地被、藤蔓类、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的结合种植形式。在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中,利用植物的景观布局和造景,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标识空间,引导视线浏览,塑造购物雰围。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形式,塑造不同的商业景观公共效果。如在商业步行街的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种,按对称种植或轴线种植,有疏导人流和引导人流走向的作用,常用的树种多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配以地方典型的落叶灌木,绿色、生态,景观效果良好。在商业步行街的主要小广场或游园场地处,其植物景观造景形式多样、丰富生动,植物景观造景多结合场所功能的特征设计,通过公共设施和植物景观围合成开放空间或半开放空间的商业场所,便于人们驻足停留,提升购物品位和氛围,并结合垂立绿化和立体绿化增强空间层次,体现时代感和标示性。在主要小广场或游园场地处,还经常设计音乐喷泉、水体景观和商业表演,提升商业品牌的宣传和符号,营造时间、空间的节奏感。

2.2注重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的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

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的设计,离不开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表达。(1)要与商业空间周围环境的特点相符合,与购物空间相协调,服务商业空间的设计整体,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参与。(2)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设计,整体造型应积极、活泼、生态、人性化,整体的空间雰围的营造应简洁、明快、造型生动,与商业空间的经济性相统一,加强环保、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环保安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与装置景观、灯光和色彩相结合,引导公众参与和游戏。(3)加强商业空间公共设施能源保护与利用,商业空间中很多公共设施是能源型的,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和使用中,应加大对能源型公共设施的有效利用,注重可持续性、低碳、环保、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在商业步行街中,太阳能路灯、射灯、地埋灯和潜水灯等,及服务型和卫生型的公共设施等,尽量节约能耗。(4)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要通过自然元素表达人性化亲切的特性,引导公众亲近使用,在满足性质和功能的同时,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构成与商业空间情感的联系,对规划设计生态发展商业空间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将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相结合,表达商业文化,提升空间的品味与意境

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兼有公共生产和产业品牌的双层优点,在商业竞争力、生产利润的推动下,加强步行街商业空间品牌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城市商业化进程,拉动区域经济,实现对生活品质的更高需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设计要突出人性化表达,增加交互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使用,提升商业空间的品味和意境。利用公共设施的设计分割,有效划分商业空间,利用植物景观绿化装饰商业空间,分割、组合、移动植物,体现产业文化,提升商业空间的品味与意境。商业空间公共设施和植物材料的选择,多选择生态、再生、可循环材料,在结构、形式和功能上满足商业空间的长效利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用环保材料。

3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低碳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再生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公共设施和植物景观形式不断出现,促进现代商业空间建设向生态化、数字化、科技化、环保化演进。我们要更多关注商业空间公共设施和植物景观的设计及使用问题,引导大众的环境审美意识,通过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与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使生态、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构建人与环境相和谐的发展关系。

作者:孙杨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公共设施设计篇(9)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很多人将旅游作为闲暇时间的首选安排,促使各地旅游景区不断开发,使全国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是构成景区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对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的关注度也得越来越高。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会存在很大差异,设计方面主要存在文化特征不明显、功能综合性不强等问题。下面从公共设施的社会意义、旅游景区公共设施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社会意义

公共设施是公共环境中一些具有美感的、有一定实用功能的、为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诉求的人为构造物。它与其他建筑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且根据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构成的要求发生变化。[1]

一个设计合理且具有美感的公共设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频率,而且还可以增强游客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同时提升游客对游览城市的归属感,为游客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使城市能够有序健康地发展。

2 景区公共设施设计方法

公共设施一般可分为引导性设施、教育性设施、服务性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及无障碍设施六大类,[2]下面主要从旅游景区的引导性设施、教育性设施和服务性设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2.1 引导性设施

旅游景区的引导性设施主要是导视牌和宣传牌两种类型。

(1)导视牌。导视牌是一种指导性的标志牌,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应当放置于醒目的位置引起游客的注意力。导视牌的外观设计上要遵循简洁、美观的原则,内容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同时可以加入多国语言使其更加国际化,方便游客阅读。

(2)解说牌。景区解说牌主要以图片、文字、案例等形式向游客传递当地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信息,帮助游客更加详细地了解景区文化和景点信息,从而达到引导游客的目的。[3]解说牌的设计可以根据人机工程学设置解说牌的比例及尺度,利用较大的字体或图例标记牌上的重要信息,让游客能够一目了然。

2.2 教育性设施

(1)宣传牌。宣传牌的内容可以是景点介绍、科普知识、国家政策、道德规范、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宣传,所以,宣传牌在设计形态和主体风格上一定要具有不同地域和景区的独特个性和审美性,内容呈现上注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驻足观看,从而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2)警示牌。警示牌的作用主要是有效规范民众的行为。趣味性的内容和艺术性的形态设计更能引起游客的注意,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趣味性的内容能够让人产生,富有美感的艺术设计形态和内容形式则更具有吸引力。

2.3 服务性设施

(1)公共座椅。旅游景区公共座椅的主要作用是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因此,设计座椅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即人坐在上面是否舒适,其次,还要考虑审美性。形态优美、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公共座椅不仅能很好地为景点添色,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休息,提高利用率。

(2)垃圾桶。垃圾桶是旅游景区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它不仅能够提高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质量,而且能够丰富景区的景观,从而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垃圾桶的设计既要考虑科学性、实用性,也要考虑审美性。科学与实用性体现在既方便游客丢垃圾,又方便清洁工人清理垃圾。分类垃圾桶和多功能、智能化功能垃圾桶的设计,有助于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垃圾桶的外观可以根据景区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来设计。

3 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3.1 注重可持续设计理念

在旅游景区的公共座椅、垃圾桶、解说牌、宣传牌等公共设施的材料选用上,应注重选用可回收、容易装拆、便于保养维护、可循环、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材料,[4]如可降解材料。可降解材料由于可以分解成无害物质,不会对景区环境和空气造成污染。另外,还可以将再生能源运用到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如太阳能、风能路灯的运用。太阳能和风能既可再生又清洁无污染,相对于普通用电路灯来说,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路灯能减少景区的电量和材料消耗,既节能又环保。

3.2 注重多功能理念

设计的理念是为了让人们更加舒适地生活。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便捷性和高效性是现代设计倡导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能够兼具多种功能体验,公共设施的设计也应该具有多种功能性。诸如座椅的功能不只是满足人们坐下休息,还可以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

3.3 注重文化属性

不同的景区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所以,景区公共设施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景区设计出符合其特点的导视牌、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凸显其个性,从而增加景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继勇.剖析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人性化设计[J].价值工程,2012(27):75-76.

公共设施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73-01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进程与改革。美国城市规划师伊利尔・ 萨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与抱负。”城市的发展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有着“城市生活家具”之称的公共设施对协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道路规划,城市建筑是城市整体化的设计,那么公共设施就应该属于城市细节设计,除了体现实用价值以外,也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体现。现代城市不仅需要功能, 更讲究感性文化, 缺少感性文化是没有生气的。公共设施设计作为城市元素, 也受这种规律的左右公共设施设计与文化就具有不可避免的文化联系。

作为城市景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设施设计的视觉形象,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市空间的视觉品质,并反映出城市发展的经济水平及文化内涵。可以体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公共设施设计,应通过其塑造的空间、造型形体,色彩体现出一种人文价值和精神创造,正是这种价值和精神才是公共设施得以发展与保留的魅力所在。具备使用功能,同时传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的公共设施,具有较高审美精神价值,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现代规划中,很大一部分市政设施建设都不再是简单的使用功能的满足,而是把这种活动潜意识得当作一种文化行为。虽然公共设施的功能仍然是个重要问题,但不再是探讨的主要问题,而是展现更多的文化价值。例如美国的二战纪念雕塑,为了纪念在二战中死亡的人所设计的纪念性雕塑,记录历史,供人追悼作用,现在看来它记录了一段历史,并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还有巴黎的雄狮凯旋门等在当初是纪念型雕塑,它们记录了城市历史文化,是凝聚城市精神的重要公共性设施。如果这些城市缺少了这些文化性设施,必然会少了迷人的文化魅力。因此,在今天看来,它所纪念人或事迹的功能远不如它产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

上一篇: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 下一篇: 电源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