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3 07:19:17

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篇(1)

第三条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应当制定审计方案。

第四条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部门、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当一个审计项目涉及单位多,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量大时,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实施方案所规定的审计目标,可以对不同的审计事项制定若干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

第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对审计的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作出规定,提出要求。

第六条审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工作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对象;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五)审计组织与分工;

(六)工作要求。

第七条审计工作方案由负责审计项目组织工作的审计机关编制,并下达到具体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机关执行。

第八条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的目标;

(四)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五)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六)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

(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八)编制的日期;

(九)其他有关内容。

第九条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组编制,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第十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下列情况,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一)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二)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

(三)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

(四)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五)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六)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七)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的文件;

(八)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九)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十一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收集、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审计组对曾经审计过的单位,应当注意查阅了解过去审计的情况,利用原有的审计档案资料。

第十三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如果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认为需要对审计工作方案进行调整的,需报经原制定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必要时可以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第十六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计实施方案中有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十七条审计组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向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说明调整理由,提出调整建议,一般事项报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重要事项报经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审计组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按照前条规定办理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批手续的,可以口头请示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者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同意后,调整并实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结束时,审计组应当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工作方案归入制定机关的文书档案,将审计实施方案及其编制、调整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归入审计档案。

审计方案篇(2)

现在,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正开始由传统审计向审计转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蓬勃,国家审计要适应新形势和解决新,就必须根据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在审前调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

(一)部分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认识模糊,准备不充分。一些审计人员对近年来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在审前调查开始之前,没有充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对项目的了解仅限于上级提供的计划,不能有的放矢的收集被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审计方案编制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二)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调查实施方案,调查重点、审计的资金量、审计延伸的范围、审计力量安排不尽合理。对常规审计、专项调查、效益审计等不同审计事项要求达到的审计目标和采取的审计方法没有进行深入,以至于审计实施阶段目标不明确,审前调查结果利用不充分。

(三)忽视机辅助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往往是在审计组正式进点时才开始使用,出现软件开发滞后于审计工作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是对相关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被审计对象的计算机系统,还需了解相应的业务流程,把实际业务情况与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对应起来,挑选出需要的数据表,进行准确的数据采集、转换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不在审前调查阶段广泛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则势必要增加审计阶段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确定工作重点。

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就必须搞好审前调查,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前调查不仅是一个必经程序,更是日常工作中就应当留心的量的积累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加强对审计方案编制前的审计前期准备的审查非常必要,这一阶段主要审查审计组审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编制调查方案,所调查的内容是否与审计方案所规定的审计目标和一致,是否以前年度的审计资料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点,是否充分利用媒体报道和互联网等信息的先进技术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情况及特点,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确定审计重点,是否利用审计署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审计抽样”功能,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抽样,依据调查情况和分析结果,从审计范围、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业务分工等方面为细化审计实施方案重点侧重于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提供必要的第一手资料,是否组织审计人员在审前准备阶段再次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审计知识进行强化,同时广泛收集该行业的法规,为在实施审计中对查出问题定性准确做好准备等。

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对审前准备的审查,可以查找出审计准备中的不足,进行补缺补差,进一步完善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知己知彼、有备而战,从而提高审计实施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为控制审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审计方案的编制进行实质性审查,从审计的规划上控制审计质量

审计方案是对审计实施的全面规划,是整个审计实施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由不同级次审计机关或多个审计组参加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或者其他统一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具体承办审计项目或者实施单个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也就是说,由多个审计机关或者审计组共同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统一组织的审计机关要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具体承办的审计机关或者审计组要编制各自的审计实施方案;由一个审计组实施的单个审计项目,只需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落实审计任务确保审计项目计划、检查考核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审计作业的重要措施。审计方案对于有限地控制审计项目过程,保证审计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审计查证,完成计划所确定的审计任务,保障审计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都至关重要,因此,审计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起到 “龙头”的作用。

审计方案编制质量直接审计实施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审计方案的审查,从审计实施的规划上控制审计质量,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审查审计方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收集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否完整、真实,特别是其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是否叙述清楚,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是否调查到位,特别是关键控制点是否掌握,内控薄弱环节是否了解等。

(二)对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编制的审计目标是否简单地列示或重复审计工作目标,审计目标是否十分明确而具体,易于理解、可以实现,审计内容是否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时间范围和具体事项范围是否准确,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等。

(三)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进行审查。

1.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的审查

对方案编制人根据审前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运用其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所进行的初步分析性复核要进行审查。主要检查其是否掌握并取得了相关的资料,如同行业资料、被审计单位前期同类资料、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定额等资料、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估计的数据资料、干部职工反映的有关情况等,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研究分析和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的提出是否恰当。

2.对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审查

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漏报或错报的严重程度,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工作量也越大,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还应当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决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对确定重要性水平审查应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关注以下因素:以前年度的审计经验、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和业务范围、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内容等。是否将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实施方案列示以决定计算机审计抽样的规模。

3.对评估的审计风险的审查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评估的审计风险,一方面成为设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直接根据,另一方面,用以指导审计人员开展抽样审计。

对评估的审计风险的审查主要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将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写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风险评估的评估是否合理,评估的数据采集是否准确、充分等。

(四)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审程序与的审查

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审程序的审查主要检查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由审计组具体负责编制,是否进行讨论、审议,是否有主管领导审批,方案调整是否经过批准等。

对审计实施方案内容的审查主要审查下列审计方案必备的内容是否健全: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目标;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审计程序应当能够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最大限度的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审计组长、审计组员及其分工;编制的日期;其他相关内容。

(五)对方案所列审计人员适当性的审查。对是否适当委派审计人员并进行适当分工还要审查。主要检查在委派审计人员时,是否配备具有专门技能、有相当业务水平的人员,并考虑审计的范围和复杂性、审计人员的资格和专业特长、有无需要回避的人际关系和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等。此外,对在明确审计目标、内容和相关审计程序后,是否结合审计组成员个人能力差异和审计工作事项的客观要求进行合理分工还要进行审查。

三、全程跟踪审计方案的实施情况,从审计的过程上控制审计质量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加强对审计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实施审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总体风险、促进审计目标全面实现具有重大作用。这一阶段主要审查审计组是否按审计方案所规定的审计内容实施审计,该实施的所有审计程序是否无一遗漏地实施等。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检查审计组是否按审计准则的要求,确保审计实施方案所定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实施到位;

(二)检查审计组当实际情况与审计方案产生差异时,是否及时围绕审计目标作出相应的对策,并办理相应的手续,如编制调整方案并上报方案审批人审批等;

(三)检查审计人员的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及时、规范编制,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组长是否逐日编写审计日记,审计日记是否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该实施的程序和审计的内容在审计日记上是否完全记载,是否存在遗漏、隐瞒和虚构,违规事项是否逐项编写底稿,对违规事项的取证是否合法、充分、完整,事实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规是否适当,审计信息传递、沟通是否顺畅等;

(四)检查审计组是否建立健全内部的指导、检查与监督制度,对审计组质量是否采取完善的控制措施,是否及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审计组长、主审是否对其他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进行及时、有效、充分地指导、检查与监督,内部的指导、检查与监督是否形成记录等;

(五)检查审计组是否建立健全分级复核制度,检查一般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日记)是否有审计组长或具有较高技能的审计人员复核并签署意见,助理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日记)是否有审计项目主审人员复核并签署意见,整个审计项目的全部审计工作底稿是否有审计组长或项目主审人员复核并签署意见,对复核人员签署要求补充审计程序的审计事项是否进行补充审计等。

总之,全程跟踪审计方案的实施情况,可以采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同期控制等方式进行。通过运用多种控制方式对多项有关审计质量的内容进行检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四、对审计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系统复核,从审计的结果上控制审计质量

这一阶段主要审查审计组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及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可信,勾稽关系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按审计方案规定的内容有效实施审计,是否存在方案和结果“两张皮”的现象等。

五、对补充审计程序的再审查,从审计的完善上控制审计质量

审计方案篇(3)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着眼宏观、统筹全局、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服务和服从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目标。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目标任务是:整合审计资源,科学管理计划,扩大审计覆盖面,突出审计重点,促进成果利用,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二、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调整、检查、考核和综合分析。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审计局负责统一组织全市的审计项目计划工作,并指导区县审计局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各区县审计局负责本地区审计计划工作。

三、计划的组成和职责分工

审计项目计划由1个汇总计划和4个分类计划组成,汇总计划为《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分类计划分别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国家建设审计计划》、《国有企业审计计划》、《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市局成立预算执行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4个协调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协调有关分类审计计划。

综合处为全市审计项目计划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工作。

财政处、投资处、经贸处、经内处分别负责牵头制定《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国家建设项目审计计划》、《国有企业审计计划》和《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各处室负责提出审计项目计划建议,按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及时反馈计划项目执行进度。

各区县审计局制定《区县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并按市局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及时反馈计划项目执行进度。

四、编制下达计划的原则和要求

编制下达计划遵循突出重点、分类编制、综合平衡、汇总下达的原则。

各处室和各区县审计局要深入开展计划调研工作,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了解当前经济运行和体制改革中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强与审计署对口业务司沟通联系,了解审计署的业务工作思路和初步计划安排;要走访有关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听取对审计工作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计划建议。编制项目计划中要注意征求市级有关部门意见,科学确定审计项目计划。

五、编制下达计划的程序

(一)综合处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审计署的工作部署,结合审计机关的工作职责,于每年月日前提出编制次年审计项目计划的指导意见,经局长办公会审定后下发。

(二)各处室根据指导意见提出下年审计项目计划建议,并逐项填写《审计项目立项建议书》,经分管局领导同意后,于月日前分送综合处和有关牵头业务处。

(三)财政处、投资处、经贸处和经内处分别汇总编制《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国家建设项目审计计划》、《国有企业审计计划》和《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经有关协调领导小组同意后,于月日前报送综合处。

(四)综合处汇总4个分类计划形成市局审计项目计划于月日前报局办公会审定,其中《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经局办公会审定后,有关处室应当抓紧实施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项目。

(五)综合处汇总4个分类计划有关行业审计项目,于月日前向各区县审计局征求意见。

(六)各区县审计局编制审计项目计划于月日前报送综合处。

(七)综合处汇总全市审计项目计划,按照整合力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平衡后形成全市审计项目计划,于月日前提交局长办公会审定,报市政府或市分管领导批准后,于次年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正式下达。

六、计划的执行和调整

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必须认真执行,确保按时完成。法规处根据正式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审核处室的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业务文书。市局办公室根据正式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检查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

市局各处室每月日前,区县审计局每季末日前向综合处报送《审计机关审计(调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表》,综合处汇总审计项目执行情况,于次月日前就上月计划执行情况向局长书面汇报。

市局各处室、各区县审计局调整市局委托或统一组织项目计划时,应当填写《调整审计(调查)项目计划审批表》(见附表9)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后,由综合处提交局长办公会,经局长办公会议审批,方可调整审计项目计划。

各区县审计局每年月日前将调整当年自定审计项目计划的情况,报综合处备案。

市局接受审计署、市委、市政府、纪检(监察)、组织部门临时交办审计任务,由综合处提出意见,报局长或局长办公会审定后,调整相应审计项目计划。

综合处每年月日前汇总全市审计项目计划调整情况,报局长办公会审定后下达,作为市局各处室和各区县审计局年度考核依据。

七、计划的检查考核和综合评价

审计方案篇(4)

 

1审计实施方案的意义

审计实施方案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工作的依据,是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审计程序、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载体,对审计工作起着全面指导作用,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2 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及控制审查

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组编制,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审计组负责实施。。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编制的日期,其他有关内容。有的审计实施方案还附有表格,表格部分相当于具体审计计划,通常包括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控制审查:

2.1 对审计实施方案依据的审查

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应当包括审计机关签发的审计通知书和审计组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审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审计依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2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

审计实施方案中介绍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应当直接来自于审前调查表或审前调查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收集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否完整、真实。如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单位的性质、行政和财务隶属关系、特别是其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是否叙述清楚,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是否调查到位,特别是关键控制点是否掌握,内控薄弱环节是否了解等。

2.3对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

审计目标是审计组办理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境界,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审计总目标对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方法等的确定具有导向作用,是审计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对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编制的审计目标是否能够突出本次审计的主题,审计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易于理解、可以实现。另外还要审查审计内容是否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时间范围和具体事项范围是否准确,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等。

2.4对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进行审查

审计重要性指取决于具体环境下被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应从错报的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来考虑。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固有风险的评估旨在确定审计项目和各项审计内容存在重大错误舞弊或严重损失浪费问题的可能性。控制风险的评估旨在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总体的健全、有效性和与各项审计内容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

2.4.1 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的审查  主要检查其是否掌握并取得了相关的资料,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研究分析和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的提出是否恰当。

2.4.2对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审查

对确定重要性水平审查应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关注以下因素:以前年度的审计经验、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和业务范围、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内容等。是否将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实施方案列示以决定审计抽样的规模。

2.4.3对评估的审计风险的审查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计算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我们应该根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评估的审计风险的审查主要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将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写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风险评估的评估是否合理,评估的数据采集是否准确、充分等。

2.5对审计范围的审查

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范围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范围时,往往还需要解决需要不需要进行延伸审计的问题,即在时间上要不要延伸到以前年度,在空间上需要不需要延伸到下属单位及关联单位。

2.6审计方法的确定问题

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方法是指为获取充分与适当审计证据以实现有关具体审计目标所应采用的方法。在实施方案中,每项具体审计目标都应当有适当的审计方法保证其实现,重要的具体审计目标应当有专门的审计方法保证其实现,一般的具体审计目标可以和其他具体审计目标结合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予以查明。

2.7 审计时间的安排问题

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时间安排是指对每个审计事项及其各项具体目标进行审计的耗时量作出的规划。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进度,必须在实施方案中做好审计时间安排。各审计事项的耗时量需要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基于确保审计质量,努力提高审计效率的原则,运用职业判断确定。

2.8 对方案所列审计人员适当性的审查

审计组的人员分工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也很重要,审计组长要以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为依据,以审计工作底稿的分工编制为手段,按照组员各自的专业特长、个人能力差异、审计工作事项、以及均衡工作量要求进行分工。另外,还有考虑有无需要回避的人际关系和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等。 2.9 审计步骤的确定问题

审计步骤通常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设计审计步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实施阶段的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之间的关系。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前调查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准备阶段对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合理设计审计步骤。如果准备阶段初评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高,则设计审计步骤时应适当减少符合性测试的规模,尽量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规模;反之,则相反。

3 如何发挥审计实施方案的全面指导作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有效发挥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3.1 做好审前调查。以充分利用审计资料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提纲,认真开展内部控制测试,以分析性复核为关键点。

3.2 提高编制质量。突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研究问题,规范编制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3.3 严格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增加对实施方案的了解;提高重要性认识,确保审计全过程围绕实施方案展开;以查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主线,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合理安排审计人员。

3.4 规范审计实施方案的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当审计实施方案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确需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时,审计组应当提出审计实施方案调整申请书,说明调整的内容和原因,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后调整,维护审计实施方案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 第2号)

审计方案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省、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科学立项、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二、审计项目安排

(一)经济责任审计

以“重在规范,重在提高”为目标,贯彻“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十六字方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促进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依法理财、科学决策的水平。审计重点集中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国家经济政策执行情况、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问题等四个方面,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企业审计相结合的路子。

根据省审计厅和市局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县委组织部的委托和计划对林业局、水利局、农办、县医院进行审计,另有4个单位待定。

(二)重点投资项目审计

对政府投入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审计,进一步加强财政性资金运用的审计监督,在做好对项目决算执行情况监督的同时,加强对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促进财政建设资金节约,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服务。计划对县医院大楼、县法院大楼、护城河改造项目、县兽医站综合楼建设项目审计。

(三)专项资金审计

1、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以加强土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土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审计重点县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按方案要求己完成。

2、按照市局要求对柴汽油补贴开展审计调查,审计项目己完成。

审计方案篇(6)

为维护招投标活动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评标活动“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次方案设计竞选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组织:

1、评审工作由xx宾馆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负责。

2、评审委员会由招标单位代表和招标单位邀请的相应行业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成员共由**人组成。

3、评审工作的全过程接受xx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二、评审程序:

1、由工作人员把各投标方案抽签编号,编号对应的投标单位不对评审委员会公开。

2、召集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针对本项目特点,由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制定出《评审细则》。

3、评审专家分建筑组和行业组对各投标书的明标部分(设计方案)进行初审。

初审主要针对各投标书提供的设计方案的经济、技术、功能和造型进行比选、评价,分析其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4、第一次合议。

在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的主持下,评委分别阐述自己负责的专业部分,提出各投标单位设计方案的优劣及对招标文件作出的响应程度,提出需质疑的问题。

5、邀请投标人澄清问题。

评审委员会对初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采取澄清或答辩会的方式分别约请投标人予以说明。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投标单位的设计意图和依据,澄清有关问题,以及考察投标单位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和响应程度。

6、第二次合议。

在质疑完毕后,全体评委再次对各投标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合议。按《评审细则》中规定的分项内容,系统地整理出各投标人设计方案的各项的优点或不足。

若需评分的,由评委先行进行方案部分的评分。

7、开启暗标。

暗标启封后,由评委对各投标人的暗标进行评审并打分。

7、统计评分或投票

由评审委员会决定采用评分制或投票制的形式,排出各投标人的名次。

8、编写评审报告。

由招标机构整理评审委员会的意见,形成书面的评审报告。推荐出优秀方案1~3名。

9、决标。

由建设单位组成决标小组,在评审委员会推荐的方案内确定一名中标人,并由中标人进行方案的修改。或由建设单位确定优秀方案以外的设计单位承担下一步的设计任务。

三、评审的主要内容。

1、明标——设计方案的优劣:

(1)设计指导相思是否正确;

(2)设计方案是否反映了同类项目较先进的水平;

(3)总体布置是否合理,场地利用是否合理;

(4)建筑功能是否满足星级标准,工艺流程是否先进;

(5)主要建筑物的造型是否美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结构是否合理可行;

(6)建筑标准是否合理;

审计方案篇(7)

审计工作目标

查明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经营成果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严肃财经纪律,纠正不合法行为。查清帐物、帐款、帐证、帐表是否相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摸清村级债权债务的现状,探索减债新途径。检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履行情况、廉政勤政情况,为做好村级换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审计对象和范围

1.审计对象:本镇19个村民委员会。2.审计范围:2009年—2012年第一季度村级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

审计内容

1.村级干部任期目标实现情况。包括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否实现预期目标,村集体资产有否增值,债务有否减少等。

2.村集体账务收支情况。收入是否及时入帐,支出是否有度,专款是否专用,收支单据是否经村理财小组审查,手续是否规范齐全。

3.集体财产的管理、使用制度是否健全。如帐物、帐款是否相符;非出纳人员有否插手管理货币资金;有否因管理松散造成集体财产损失浪费等。

4.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情况。承包合同是否健全,承包款有否按时足额收取、承包期是否科学合理;学校、村部、工业区、水电、道路、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有无非法集资、盲目举债现象等。

5.债权债务增减变化及拖欠占用情况;有否借款用于不合理的非生产性支出;有否将非法收入或销售收入挂在往来帐上等。对债务增加较多的村要重点审查,查明原因,必要的可请区经管站协助审查。

成立村级换届审计领导小组

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3月15日—31日)

(1)成立审计工作领导机构,组建以经管、财政为主的审计工作小组。

(2)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工作分工。

(3)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审计时间。

(4)组织审计人员业务培训。

(5)开展整帐自查,对各村2009—2011年三年的财务收支,债权债务,内部往来等情况进行清理,整理好各种帐簿、票据,并公布财务收支情况。

(6)做好2012年第一季度财务结算。

2、实施阶段(4月1日—4月15日)

(1)审计准备。采用送达和就地审计方式,分两组审计,每个小组四人,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确定审计事项,编制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

(2)审计实施。审计组人员实行组内分工,互相配合,交叉审计。通过审查村委会银行帐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有关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审计证据,并进行记录,编制好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终结。审计组应在审计终了后15天内,提出审计报告,并送村委会征求意见,如有异议应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意见,交镇审计组进一步核实、研究后作出审计结论。

(4)审计执行:对村委会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应责令执行或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审计方案篇(8)

2021年上半年,全省将同步进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顺利推进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X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办法》、《关于开展村(社区)财务清查和村(社区)组织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X组〔2020〕X号)、《X区关于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方案》(X政办函﹝2020﹞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清查审计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通过开展村级财务清查及审计工作,切实解决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底子不清、管理不善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理清村级债务债权,增加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度,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优良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

(二)基本原则:在清查及审计中,坚持依法依规、独立审计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原则。

二、清查审计的时间范围和对象

(一)时间范围:20xx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的村(社区)财务情况;

(二)对象:本届村(社区)“两委”成员及参与经济活动的其他组织成员;涉及财务问题的往届村(社区)组织成员。

三、清查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村(社区)财务清查内容:一是村(社区)各项收支、各项财产、债权债务等;二是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和民主理财情况;三是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村务公开栏工作的通知》,规范公开村(社区)财务情况。

(二)村(社区)组织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一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二是政府拨付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的管理等情况;三是资金管理使用以及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出让及其他管理使用情况,宅基地分配以及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等情况;四是村居民反映强烈、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三、清查审计的程序

(一)统一安排部署。乡镇(街道)是清查审计工作的主体,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日常工作,分阶段按步骤有序推进清查审计工作。

(二)开展清查审计。本次清查审计工作由各乡镇(街道)自行组织实施,对财情复杂的村(社区)要组织专项审计。对经济规模较大、群众要求较强、历年遗留问题较多的村(社区),应当安排专项审计或委托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出具专项审计结果报告。各乡镇(街道)要按规定下发《审计通知书》,进行审前公示。各村(社区)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召开会议,传达任期财务清查及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并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清查审计工作中,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参与监督。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X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然后交换审计意见,并充分听取村(社区)监督委员会的意见。

(三)出具结果报告。清查审计工作结束后,乡镇(街道)或受委托的专业审计机构要充分听取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意见,客观公正地出具村(社区)财务清查审计结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村(社区)财务清查结果和各村(社区)组织成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清查审计工作人员要在清查审计结果报告上签字认可。清查审计结果报告一式三份,乡镇(街道)纪(工)委、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或财政所各保管一份,第三份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或财政所装入各村(社区)的会计凭证中保管。清查审计结果报告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虚构,避免雷同。对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各村审计报告要报联点区级领导审核把关。

(四)公开结果报告。清查审计工作结束后15天内,由乡镇(街道)负责指导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向村(居)民代表会议公布清查审计结果报告,并在村(居)务公开栏予以公开。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现代信息手段,向在外务工人员进行公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听取群众的意见,解答群众疑问。

(五)及时建档备案。各乡镇(街道)要指导村(社区)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将清查审计资料收集归档永久保存。各乡镇(街道)要将所辖村(社区)清查审计结果报告建档永久保存。

四、实施步骤

清查审计工作从2020年7月启动,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报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批准后可适当延迟,最迟在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清查审计期间不得影响村(社区)财务正常往来。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动员阶段(2020年7月20日至2020年7月31日)。区乡两级分别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班子,召开相关会议,对村级财务届期审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9月20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各村(社区)自查自纠(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0日)。村(社区)“两委”按要求进行自查,自查结果报村(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签字后,于8月10日前报所在乡镇(街道)。第二阶段为各乡镇(街道)实施清查审计(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9月20日)。各乡镇(街道)要成立清查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民政、财政、经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清查审计工作小组,对所辖村(社区)的财务进行全面清查审计。各乡镇(街道)要综合研判,确定上报重点村,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2个,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审计。重点村名单于2020年8月20日前报区清查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区委组织部308室)。

3.区清查审计工作组复查阶段(2020年9月20日—2020年9月25日)。区清查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审计局、区财政局、区农经站及有关乡镇(街道)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清查审计上报的情况深入各乡镇(街道)进行复查,每个乡镇(街道)抽查的村(社区)比例不低于20%,并将复查情况汇总后形成综合材料上报区清查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建档备案阶段(2020年9月26日—2020年9月30日)。各乡镇、街道要指导村(社区)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将清查审计资料收集归档永久保存。

五、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成立村(社区)财务清查和组织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X任组长,副区长X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区两新工委书记X,区纪委常委X,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X,区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区审计局副局长X,区农经站站长X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调度全区财务清查审计工作,督查推进工作,协调有关事宜。从财政、农经、审计等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建3个业务指导复查组,分片负责指导督查乡镇(街道)进行清查审计,并开展复查。由区纪委区监委牵头,组建执纪问责组,负责受理财务清查审计违纪行为的举报,并组织人员依法查处。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清查审计工作专班,确保清查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部门职责。此次清查审计范围大,内容多,时间跨度长,清查审计任务重。纪检、组织、农经、财政、民政等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督促和指导全区村(社区)财务清查和村居组织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对清查审计出来的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对违法违纪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审计工作不力的乡镇(街道)要进行责任追究。组织部门要做好清查审计工作中乡镇(街道)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农经、审计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农村审计程序的规定,指导各乡镇(街道)制订工作方案,开展业务指导。财政部门要保障有关单位组织开展清查审计工作的必要经费。民政部门要做好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组织换届选举具体的衔接工作。各乡镇(街道)要安排专业财会人员开展清查审计工作。清查审计工作中,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参与监督。

(二)强化经费保障。所需工作经费由区财政统筹安排。各乡镇(街道)要据实足额保障清查审计工作经费。

审计方案篇(9)

通过审计,客观反映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揭露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格竣工决算制度,防止跑、冒、滴、漏,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规范我市的建筑市场。

二、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

此次审计的范围是:2004年11月至**年10月已竣工的未经市审计局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涉及政府投资项目39个,投资总额37.9亿元),对其实行竣工决算审计。即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至竣工的整个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包括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

审计内容和重点是:

1、建设程序、项目管理情况

(1)是否按项目建设认真履行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各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完备。

(2)工程项目建设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概算内容执行,有无擅自改变建设规模和标准的问题。

(3)工程承包合同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载明各项条款,明确各项标准和合同双方的责任,工程结算、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原始资料是否真实、合规、合法。

(4)建设单位是否按国家规定通过项目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分别签订合同,是否实行合同管理。施工单位是否按资质、资信等级确定的业务范围参加投标,承揽工程施工任务。

2、工程项目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建设成本以及财务收支情况

(1)审查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会计机构是否建立健全。

(2)有无挤占挪用建设资金。

3、工程造价是否真实,有无高估冒算,多计、重计工程量,多结算工程款等问题。

三、审计组织形式和分工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正在制定中,为确保审计质量和整改效果,成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统一领导、协调这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此次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多、投资金额大,根据39个项目和投资总量,完成这项工作需25—30人,按每个项目每组5个人,需8个月的工作时间。市审计局组织实施此次审计,抽调全部专业人员5人,从县级审计机关抽调专业人员8人,从社会上或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人员12人,组成5个审计组,每组5人,分批、分项目同时展开。首批审计8个工程项目。

审计组由市审计局的审计人员任组长,组员由县级审计人员和聘请的相关人员混合编组。审计组要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实行审计组长责任制,对本组的廉政情况和审计质量负责,每组指定一名审计人员为廉政监督员,监督本组审计纪律的执行。

四、时间安排

**年12月5日前各审计组做好审前准备工作,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年12月上旬开始进点审计,**年8月30日前结束审计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导方针。在揭露问题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提高审计效果。

审计方案篇(10)

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对近三年(不足三年的以实际任期)的国家方针政策执行、国有资产管理、重大经济决策、执行财经政策法规、重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以及与财政收支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机关运行效能、重大经济决策、内部管理、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履职情况;增强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意识;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二、审计对象及审计期间

根据县委组织部委托,2013年科级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共12个。具体审计对象及审计期间以县委组织部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通知书为准。

三、审计内容和重点

㈠部门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情况

⒈收入情况:审查是否存在违反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的现象;是否存在越权减免、缓收非税收入的现象;非税收入入库是否及时,有无滞留、坐支应上缴财政收入的现象;票据管理是否规范,有无未按规定开具票据和使用非法定票据的现象;计算收入预算执行率,具有行政处罚职能的部门的罚没收入入库率,评价部门收入预算实现情况。

⒉支出情况:审查支出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完整,是否存在无预算支出以及挤占、挪用和调剂使用专项资金(专项业务费)的现象;审查部门支出是否合规,有无超标准发放奖金、补贴以及单位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的现象;关注任期内“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执行及增长数,评价其执行厉行节约相关规定、压缩行政开支情况;计算支出预算执行率,评价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㈡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是否建立了科学、完善的重大决策管理机制;具体决策事项其依据是否充分,是否遵循科学发展观,是否符合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决策程序是否民主、规范、科学;决策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执行,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相关政策执行后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如何。

㈢资产管理情况

是否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有关账册、资料是否完整、登记是否及时,账账、账实是否相符;资产购置是否执行有关政府采购程序,是否按预算采购;资产处置的程序是否合规,处置收益是否及时、足额按规定渠道入账;资产的出租、出借等是否按规定履行了相关手续,收益是否及时、足额按规定渠道入账。

㈣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单位是否建立相关内控制度,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如何,是否符合单位实际;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执行,其执行效果如何。

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⒈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其立项依据是否充分,项目的布局和投向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了可行性论证;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备,有无虚假立项、重复申报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是否到位,台账资料是否齐全;

⒉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模式、程序和依据是否科学、合理,由主管部门实际分配的资金与项目实施单位申报或财政核准的内容是否一致,资金下达是否及时,特别关注是否存在以违规收取“项目管理费”、“评审费”、“赞助费”等形式造成专项资金“回流”的现象;

⒊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核算是否合规,关注要求封闭运行的资金是否建账独立核算,实行报账制的相关原始单据手续是否完备,实行拨付制的是否直达具体项目实施单位,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和调剂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

⒋通过延伸审计调查具体的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主管部门管理或实施的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

㈥对下属单位的管理情况

通过延伸审计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情况,评价被审计领导相关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重点关注被审计领导直接分管的下属单位。

㈦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情况

根据财政收支审查的情况结合民主测评、座谈会以及个别谈话等形式,评价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遵守财经法规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的情况。

㈧离任交接情况

审查领导干部离任时,是否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经济事项及公有财物移交手续。

四、审计工作组织安排

为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钱勇同志任组长,袁绍兵、姜鸿翔、肖娟、陶国军、刘亚林、孙佩红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部组织、外部协调及重大事项的统一处理。经济责任审计科负责具体审计事项的扎口管理。

五、审计工作要求

1.严格规范程序。根据《国家审计准则》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实施,并做到突出重点、不漏项、不缺项。每个项目出具两份审计通知书(财政收支审计通知书和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审计结束后,形成三份审计报告(财政收支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在审计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各类文书其格式及内容均要符合局机关的统一规定;项目结束后,每个单位形成一个案卷(财政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合并组卷)。

上一篇: 音乐赏析论文 下一篇: 课例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