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师德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5 19:04:23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1)

一、认识新课程条件下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目前,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如何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标准》从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教学行为、方法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按照要求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

首先,《标准》要求音乐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准确理解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索音乐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潜心教学研究,并能够开发校本课程。

其次,《标准》提出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学习兴趣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等十个基本理念,规定音乐教学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相关的音乐文化,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多彩多姿,更富时代感和民族特色。

第三,《标准》强调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根据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深化音乐教育改革,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标准》要求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需进行全面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的、开放的、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审美的体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给学生开辟广阔的自由想象、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标准》的要求怎样通过具体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来体现,就需要现任中小学音乐教师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按要求开展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核心是加强师德修养、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师德修养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师德修养, 是指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过程。通过师德修养,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内化为教师的信念和自觉要求,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使一些音乐教师因为金钱迷失了工作生活的方向, 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阻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师的师德修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音乐教师做为美的传播者,首先必须是道德品质高尚、堪为师表和楷模的人,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热爱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热爱音乐教育工作。热爱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做好音乐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做为音乐教师,要树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要做 “红烛”“人梯”“春蚕”,要有自豪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甘于清贫,时刻准备把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第二,要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和楷模。音乐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言行, 对塑造学生心灵, 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就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 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还要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表里如一, 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勤奋钻研的作风,具备礼貌待人的素养,树立自己的良好师表形象,用人格的魅力教育感化学生。

第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是教师师德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学生是有思想、有生命、有感情的鲜活个体,音乐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培养和学生的感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同时,要做到教书育人,这是社会主义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师德的重要原则。音乐教师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音乐表演的技能、技巧,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总结教书育人规律,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

音乐教师的师德修养,有助于音乐教育教学获得顺利开展,在教师的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探索音乐教师师德修养的方法途径,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

1.具备教师应有的理论素质,是音乐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中小学音乐音乐教师首先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透彻认识人生价值,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另外,要学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音乐教育事业服务,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洗礼个人灵魂,升华师德境界,形成良好师德品质。

2.具备音乐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是音乐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音乐是一门技能性学科,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唱、弹、跳”是音乐教师应掌握的三种技能。在施教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鼓舞作用,通过演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能够促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组织好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师具有较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2)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渗透,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情感因素,将德育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启迪。

一、概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好的音乐能够引起听者的共鸣。同时,音乐也能够抒发感情,让人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在小学学习阶段,音乐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小学音乐教师更担负着启蒙学生的重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和情操,促进教学任务的实现。

二、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1.将德育观念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应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使得教学当中的不同环节都有德育观念的体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认真对待,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拘泥于形式,而是应该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将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第二,通过合唱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集体意识;第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教材当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全方面地渗透德育,实现学生品格以及情操的提升。

2.歌唱教学中渗透德育观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传授歌唱技巧以及基本乐理,提高学生歌唱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为学生分析歌词当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并利用这种方法来渗透德育观念。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当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素材,这些歌词当中都有很多的精神价值,同时较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好孩子要诚实》就能够直接用于德育,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教学时,学生能够收到德育的滋润,激发学习兴趣,并用朝气蓬勃的面貌面对生活。

3.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每一首好的歌曲背后,同样都有着一个美妙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挖掘这些故事,并将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作为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观念。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或者穿插一些小故事,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学到宝贵的品质。例如《卖报歌》的学习就可以利用歌词当中的恶劣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坚毅的品质,乐观对待人生当中的挫折。

4.在音乐赏析当中渗透德育教学

音乐赏析课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对音乐的赏析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教师在音乐赏析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从旋律、节奏等多个方面对音乐形象进行塑造,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当中,体会音乐背后的情感。

5.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单纯地采用说教的方式来进行德育的渗透,而是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德育灵活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养成讲文明的习惯,而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则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6.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在教材当中,很多的作品都蕴含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但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当中的形象。而在经过这种引导教学之后,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就会领会到歌曲当中的精神内涵,而这种精神内涵正是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德育渗透所要表现的,也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所在。

总之,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音乐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音乐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展开更深的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9).

[2]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3)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育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重视。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分别从小学音乐课程发展方向和规范音乐教师从业资格证两个方面进行要求,逐步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增强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虽然国家教育部门逐步提升小学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非常多,例如专业音乐教师数量少、兼职教师数量多、音乐课程教育不稳定、音乐设施匮乏等等。音乐教师培养体制改革是改变上述音乐教育中问题的重要一步,但仍旧需要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国家领导人共同推进音乐教育专业化进程。

1师德为先,努力提升专业道德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因素,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师德是教师自身素养的首要指标,这主要在于教师职业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在社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其具有的示范性、教育性和社会代表性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标准》中提出小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拥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自尊自律,为学生做良好的表率。对于新时期的教师而言,师德的建立更应该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音乐教师专业的道德培养主要在于教师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敬岗爱业等精神要求。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指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和心理表现,拥有成熟的音乐专业知识,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向学生传达音乐的精髓。小学音乐教育更多的要求教师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带领孩子进入音乐的乐园,感受音乐的美妙。

2学生为本,读懂儿童的音乐表达

学生为本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新课标》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营造健康、欢乐的学习环境。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适应自身的新身份,通过自身的教育,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为有特殊天分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深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也应格外关注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表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育虽然简单,但是它对学生的影响不论是从身体、思想还是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小学生音乐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立不太理想,需要投入大批的师资力量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培养高质量和专业化的音乐教师队伍,才能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

作者:李秀艳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团结小学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德江县中小学音体美教师暑期培训”活动。此活动由德江县教育局主办、德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承办,活动在德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各县各学校教育一线的600多名音体美教师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中我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了《德江土家族民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理念》。培训结束时教育局的领导亲临晚会现场观摩了各班的作品汇演,为期一周的培训内容紧张而充实,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走进德江土家文化

这次本土文化课程是由德江职业技术学校的黎世刚老师,余勇老师和德江二中的刘永熬老师给我们培训的,他们三位老师从各个方面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德江土家文化。土家族是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可追溯到周代的巴人,以巴人后裔为主,说起年轻,是到1957年才被认定为单一的民族,而德江土家族民族成分更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世纪80年代)才识别恢复的,德江土家族民歌,一是从歌词的文学结构上看,有五字或七字的三句式、四句式、五句式,其中以七字四句式结构为主。二是从德江土家族山歌流传的歌曲中进行分析,得出构成土家山歌音阶的核心元素是sol、re,构成旋律的基本骨架是 sol 、re 和sol 、la、 do、 re ,其曲调大多属于徵调式五声音阶,偶尔出现清角、变宫音,从而产生旋律的朦胧感,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色彩。三是歌词中大量应用方言土语衬词,如:哟、喂、呀、啰等。四是德江土家族民歌的种类有:1、劳动号子(乌江船工号子、撬石号子、薅草锣鼓等)。2、山歌(砍柴歌、望牛歌、薅秧歌、栽秧歌)等。

二、学习音乐新课标。

中小学音乐新课标课程是由铜仁学院艺术系主任崔德虎教授给我们培训的,他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五个方面给我们指点迷津。

(一) 什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弘扬民族文化。

(二)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思想素质,首先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把音乐教学作为终身的事业来潜心经营,要关心学生,用音乐的真善美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2、广博的知识储备,持续的知识更新。新课标对音乐教师的知识要求一是广博,二是更新。广博的涵义是: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如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艺术概论、音乐简史等)、音乐技术理论(和声、复调、曲式、作曲法、配器法)、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等),还要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如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审美教育学等。广博的知识储备可以使音乐教师的文化底蕴丰富起来,艺术视野更加开阔,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教学。更新时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学习和持续发展。

3、音乐教师具备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1)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2)乐器演奏技能,(3)识谱技能,(4)鉴赏与创作技能,(5)指挥技能。

(三)目前我县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我县办学条件滞后部分领导不够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是我县教师紧缺,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担任语数考试课程,没有精力投身音乐教育。

(四)怎样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做好课前准备,1、三个“吃透”,吃透新课标基本理念、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二是两个精心,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制作教具。其次是课堂教学环节,要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方法新颖,力求课堂实效,难易适中,切合学生实际,时刻进行课堂评价,鼓励学生,拓展教学内容,培养个性学生。三是认真反思每节课。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5)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六、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中显现德育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渗透,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更不能不重视把德育渗透到音乐艺术教育中。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铸造成德艺双馨的栋梁之材!

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6)

音乐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对人的审美教育。可以说,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是小学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尽管新课程实施了好几年,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有所更新,但音乐课的效率还是不高,课堂中不乏一些异化的东西,音乐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音乐东西。音乐课堂看似议论纷纷,热闹非凡,形势一片大好,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实质是应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只不过是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过分地强调了音乐课中的知识与技能含量,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没有被教师广泛地关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所以,自从教小学的音乐课以来,我就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从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小学生的正确审美取向入手,提高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功能渗透。

一 让音乐欣赏流淌出培养高尚情操的甘露

     现在的小学生,爱时尚,爱追星,爱谈论心目中的偶像,喜欢青春派的流行音乐。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真善美,从而辅助性地校正小学生的人生目标,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上好欣赏音乐课是一个极好的载体。通过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包括器乐的实际演奏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使学生的德育操行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 让音乐体验传递出塑造健康人格的力量

     音乐体验是对音乐旋律表述的一种心灵拷问,是人们对音乐欣赏的不断理解,不断挖掘精神领域内涵的结果。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在自己的不断地对外界体验与认识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对音乐体验的德育信息传递,使学生们在音乐体验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比率颇高,单亲家庭子女增多,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差,道德概念尚不完整的现象,缺乏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个性化人格缺陷严重。对此,我在上音乐课还时有意识地去关注那些个性人格存在严重缺陷的学生,通过体验音乐让学生们学会成长,学会交往,以摆脱自卑孤僻,心神散漫的心理现象。

   在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位男同学,自幼父母离异,跟随姥姥生活,性格孤僻,有严重的自闭心理。有一天,我发现了他很爱唱歌,而且嗓音还很好。针对这个同学的特殊情况,在组织学校合唱队时,我把他吸收进来,鼓励他参加活动。安排他在音乐欣赏课上去讲音乐家贝多芬是如何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的故事。我写下了王洛宾的名言“我用我的歌声迎接一切苦难”的条幅送给他,让他在体验“命运交响曲”的悲壮寓意之中去汲取力量,去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三 让音乐旋律奏响正确审美取向的悦音

     喜欢唱歌,听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喜欢唱什么样的歌曲,喜欢听什么样的乐曲,这就会因人的喜好而变得丰富多彩了,因而创作者也会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不同人的欣赏水平而创作出各类型的音乐作品。我们推崇小学生去聆听一些传统的优秀曲目和新创作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悦音。优秀曲目,无论是民族的,还是西洋的,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久远而不消亡,是因它有其流传流行的合理性。让优秀曲目的旋律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积极向上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动学生的审美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影响,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我们也不反对比较宽容的吸取一些流行音乐中思想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的通俗音乐。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7)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事外,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阱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题材丰富,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8)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只注重“教”,而不“导”,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深入理解,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应把音乐艺术的美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使学生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以课堂为阵地,巧设德育重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版面新颖,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的思想精髓和德育内涵。如歌曲《红星歌》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在学唱前,教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还要向潘冬子那样争做一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新世纪好少年。又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并提问: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国旗。教师又问:国旗上面镶嵌着的图案是什么?学生回答:五颗金星。教师讲解:五颗星星象征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教师紧接着再问:你们会在哪里经常看到国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在校园里每星期一的早晨都举行升国旗、奏国歌,还有的学生说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的气氛不断高涨。这时,教师引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边放歌曲,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重大节日时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学生边听边看,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等方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明白国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体会国旗的神圣,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剧表演中渗透德育

音乐剧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小音乐剧走进课堂,它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还能在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小蜜蜂》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小蜜蜂、花儿、绿树等角色,他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在表演中,孩子们台词简洁,语气入情。虽然他们表现的不是很完美,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流露真情,在表演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孩子们利用扮演小乌鸦的角色,通过给“妈妈”盖被子、测体温、喂药等表演入情入景,场面感人。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说:“在表演时,我想起了自己生病时被妈妈照顾的情景。”教师及时问:“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站在眼前,你最想和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含着眼泪说:“妈妈爱我才照顾我、关心我、心疼我。”我想说:“妈妈———我爱您。”还有的学生说:“等妈妈老了,我一定会照顾她。”通过表演,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妈妈的爱,多了一份孝顺和体贴,懂得感恩。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相互协作、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巧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

灵活把握时机,巧妙掌握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音乐教师不能使用说教式教学模式,使音乐与德育分离,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德育融入到音乐游戏、音乐故事等各种课型的体验感受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理。音乐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在角色中学习音乐。如《小青蛙找家》是一首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小青蛙东奔西跑寻找自己家的故事。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活泼可爱的形象。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们佩戴小青蛙的头饰,伴随着音乐很快投入到游戏情节中。学生们通过音乐游戏不但把迷路的小青蛙送回了家,还到小青蛙家里做客,同时希望学生们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懂得在生活中保护益虫、保护动物。如在《蜗牛与黄鹂鸟》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黄鹂鸟、小蜗牛、葡萄架等角色。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在音乐课中,教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名家传记与音乐的创作背景等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最终献出宝贵生命的悲壮故事。要让学生“动情”,教师用音乐故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欣赏中,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生长在祖国的温暖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快乐、幸福!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努力学习的欲望也得到无限延伸。学生也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全面发展,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歌表演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适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为满足学生们的兴趣提供了精神和物质上的丰富内容。如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将具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教给学生,《我的家乡日喀则》的舞蹈表演有藏族风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团结是一家,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借助课外艺术舞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音乐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在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德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积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以表演形式为手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首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渴望展示自己,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后进生也是如此,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们也有闪光点,课外艺术活动就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他们或唱或跳或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赞扬,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学生重新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在各种课外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后,都会有颁奖仪式。当获奖学生上台领奖时,有的学生一边行礼,一边用双手接过奖状或奖品,同时会对颁奖教师说,“谢谢老师”;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领取奖状没有谢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表扬有礼貌的领奖学生,希望学生要养成懂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还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主要形式。如音乐教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比赛,在训练时学生知道和谐优美的声音是通过刻苦努力换来的;在表演中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全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视德育是每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使德育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盛开得更加美丽灿烂!

作者:孙金艳 单位: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9)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事外,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阱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题材丰富,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篇(10)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上一篇: 公司工会总结发言 下一篇: 洛阳一拖实习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