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专员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1 08:19:31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1)

物资计划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采购任务的能否正确执行和供应时间的长短。在实际工作中,因型号不清或没有图纸资料的计划给采购工作带来很多被动,在商务谈判方面没有主动性,在供货时间上也没有办法保证。要做好采购管理,须做好计划的编制、审核工作,准确、及时和全面、系统的计划是依靠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1、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齐备完整,及时归档。项目竣工后技术资料和变更某些部件的图纸的完整归档,以及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后,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量质量、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得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实具体负责人,相关人员现场验收,实行目标考核,资料不全不予结算,促进资料的完整、及时归档工作,为今后制定采购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2、使用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确定专人负责采购计划的拟定、审核工作,并在相关工作会议上通报计划内容,征求相关人员对所需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和实际消耗量等的意见。另外,保持基层单位计划员的相对稳定性、专业性,以及选择责任心强的同志做计划。计划经验缺乏或者责任心不强的同志在拟定计划时很难提高计划的准确性,还会出现延误计划的现象,有时甚至抄计划都会出现笔误。在计划申报中就发生过一个单位,在几天内竟然申报同一种物资计划,主要是由于拟定计划和审核计划的同志多人负责的结果。同时,要求计划员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掌握物资的具体规格型号和消耗、库存情况,掌握采购物资使用的质量和寿命,做好主要物资的跟踪记录。

3、注重计划申报的及时性和数量性,控制非计划物资的采购。之所以要求有计划,主要是有计划的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浪费,在正常周期内采购的物资,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比价,了解市场多方信息,在商务谈判方面占优势。如果计划申报只允许有一、二天的采购时间,不仅无法进行市场信息的了解,而且一旦供货商知道是急需物资后,价格没有办法降低,特别是本地没有库存的还得临时从外地调运,如果计划采购数量小,一次采购一、二块钢板或者几百公斤钢材,车辆运输费在采购金额中占的比例都很大,造成单价很高。还有的在准备申报采购时,时间较宽裕,但因某个人担搁,或者审批过程过长,最终造成供应的紧迫性,作为急件处理。

4、建立健全计划申报(使用部门)、计划管理和物资采购等部门的管理网络,明确职责,齐抓共管,根据物资的需求量、库存量和实际消耗情况全面、系统地安排计划采购量。充分发挥计划部门和采购部门的职能管理作用,防止出现“越俎代疱”的现象,禁止使用单位借紧急需要为由直接安排供应商送货,或者直接要求采购某厂家的产品。

二、加强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增强采购工作透明度。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1、统一采购渠道,规范操作程序

1)建立健全采购网络体系,加强合格供应商管理

以建立健全物资集团化采购、专业化采购和职能化采购体系为目标,坚持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并存,主供应商和次供应商并存,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还可以保持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建立规范、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的合格供应商评价标准。

加强合格供应商管理,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相结合的方法,从供应物资的质量和供应商的可靠性、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供方的动态管理,建立供方档案。根据物资类别和供方物资对生产的影响等,实行分类控制。

2)规范招议标、比价制度,公开操作过程

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采购质量的可靠性、采购价格的合理性、采购过程的透明度等,将有关采购信息公开体现了企业民主管理的程度,也体现出企业的工作作风,一方面既能不断促进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防止相关人员的职务犯罪;另一方面还可以接受群众监督,让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公开采购操作过程,将招议标、比价工作纳入日常化管理范畴,实行“阳光”采购。在进行招议标、比价采购时评价标准要规范、可操作性强,要考虑到投标单位的规模层次,以及是否属于生产型企业等因素。规模层次不同,质量标准不同,生产成本就不一样,在进行招议标、比价时就不能以统一标准衡量,所以说在进行招议标时价格最低的并不一定是首选的产品。同时,确定专家库和监督人员,抽签选择相关专业人员和职工代表参与招议标全过程。将招标公告、评标结果及比价采购等信息通过一定形式一定渠道及时进行公布,真正做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完善审核、审批程序,健全采购审计和监督考核机制

在一些企业,采购部门往往被当作“贼”来防,采购监控远大于利用,谈不上发挥采购的作用,采购部门成了单纯的“出订单的、作合同的、去提货的”,不重视采购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认为有钱都能买到东西。也有的采购部门,只有几个人,工作照样能维持,但工作效率和采购效果如何就不敢肯定,计划直接转给供应商,供应商就成了间接的采购单位。或者干脆以价格选择厂家,一味追求低价。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采购管理的不断深化,采购作用愈显重要,就得以总成本观和战略的思维来对待采购工作。对相关采购人员加强引导,注重素质、业务知识和警示教育,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核、审批制度和监督、考核方法,既要能充分发挥采购人员的作用,又要有约束措施。审核、审批手续要灵活、适用,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采购过程。汇报程序多,审核、审批时间长,层层要求把关,到最后层层都难把关,容易流于形式,既影响采购时间又影响采购质量。

(1)建立采购责任制、使用责任制和相互监督机制。建立采购责任制。采购管理主管为总责任人,根据相关评价资料和具体采购的执行情况,对不合理的采购和不尽职的人员进行业务调整,监督、控制整个采购过程。计划员、采购员、审核人员、进货管理员和评价人员等相关人员为具体责任人,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内容负责,同时责任人间须相互把关,及时反馈不合理的信息。如采购计划员,其职责包括需求分析、市场分析、库存分析和计划的制订、下达等,而采购员通过实际市场了解和掌握的库存情况,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计划员,验证计划员分析的准确性,促使计划员及时制定更准确、更全面的采购计划。建立使用责任制。是指使用单位确定专人负责跟踪物资的使用情况,按照管理程序及时反馈采购的物资质量,追究故意隐瞒问题的同志的责任。另外也是为了更好地防止使用单位与供应商间串通,以次充好,或者假借专利产品、新产品和资料不全为由导致采购价格较高,从而损害企业利益。同时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责任人之间又要有约束机制,相互监督,对不合理的采购有防范措施。

(2)建立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和采购人员的考核机制。在许多企业,一般都是以生产为中心,采购部门大多处在“被告”地位,“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是能力问题”,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成绩,而且领导也很少会考虑怎样激励他们,导致相关采购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性差。要做好采购管理工作,必须发挥相关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根据采购绩效管理,从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对相关责任人员有奖有罚,财务审计部门通过审核计划执行情况,以及采购资金和采购渠道的合理性,结合部门和个人工作效率、采购效果等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3、建立健全职工群众参与的采购管理反馈网络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2)

一、高校采购模式

高校采购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临时性采购和计划性采购,计划性采购又可以大致分成两种:长期采购计划和短期采购计划。为了保证高校能够正常的运行,学校的定期的采购一些老师讲课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和课本等。对于这部分消耗,学校只要不在建设新校区或者是突然增加招生数量就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高校采购的时间和花费的金额也会保持不变或者是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波动,高校只需要随时对采购信息进行更新即可。这种方式对高校进行计划性的采购和招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种采购方式就是高校的长期采购计划。而短期计划性采购的东西就是高校在日常运行中定期定额消耗的东西,比如高校在招生考试过程中使用的纸笔、老师在办公过程中消耗的打印纸和墨粉等。这些物品都是学校需要定期购买的,而且是需要经常购买的,因此,这种采购方式也就被叫为短期计划性采购。除了这两种外还有临时性采购,临时性采购是不在高校采购计划范围之内的,是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所进行的采购。

二、高校采购招投标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招投标经费预算不合理。高校的资金来源是非常多样化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都是有所关联,这就使得高校的政府采购的计划性比较差。而且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计划,高校的采购预算也就不太准,这样就会使高校政府采购回来的物品的使用效率没有达到它应该发挥的效率,通常情况下,高校都是采用双轨经费支出制度的,这种制度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会让学校在支出科研经费时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就导致了学习不能精确的做好采购预算,就可能出现一个物品重复采购或者是超出采购经费的现象发生,这就属于浪费了资源。(二)采购招投标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校的采购人员一般都是学校的老师或是后勤工作人员,这就造成了采购队伍不专业,采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大学老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课、进行科研外,还要在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处理高校政府采购招标的工作,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这部分老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由于老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讲课和科研中,这也就使得这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完成采购工作,再加上高校政府采购相关部门的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采购工作比较复杂繁琐,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精力不足,也就不能高效的完成采购工作。而后勤的工作人员虽然时间和精力比较充沛,但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有限,采购工作的专业性又比较强,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的完成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而且后勤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责任不明确,更不可能保证质量的完成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三)采购招投标宣传问题。高校在进行政府采购时,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跟进这些工作,这就使得在招标环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比如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对招标进行充分的宣传,招投标信息不能及时的被外界所知,有些招投标平台的招投标过程甚至是不公开的,这对投标者来说既不公平,也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高校采购招标的工作。

三、高校采购招投标环节管理对策

(一)提高高校政府采购招投标环节的计划性。高校只要能够做出合理的计划就能顺利的完成计划性采购,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物品的过量消耗和高校重复购买一项物资的现象出现。因此,高校一定要提前做好招投标计划,高校在进行政府采购的时候也不能把临时性采购给忽略掉,对于临时性采购,高校也要有计划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政府采购招投标环节有计划的进行,顺利的完成采购工作,使高校采购的资源能够最大的发挥作用,得到合理的应用。(二)合理配置高校政府采购招投标环节的经费预算。高校中的资金来源是非常多元化的,而且高校中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又是有所关联的,这就要求高校要严格做好资金方面的相关工作,而且要加宽资金的流动渠道,改变目前相对落后的收报账模式,不断的提高高校工作人员的效率,这是高校为进行资金的统筹管理所必须要做的事情。高校中的职能部门是相互联系的原因在于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老师,老师都是在各个学院里教课的,这样高校就能够根据每一名老师所拥有的不同的身份中的最高的一个标准来进行计划和预算,这就可以避免重复预算和重复购买所带来的浪费[1]。(三)明确采购部门责任,建立责任制,完善招投标采购机制。高校政府招投标采购能够顺利的进行需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机制。这就需要高校的采购部门明白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招投标采购制度。一是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学校的管理层,要把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把计划审核职能和具体采购行为明确的分离开,要不断的进行责任的强化和落实,集中统一管理。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相对明晰的责任制度。高校要对内部的采购部门进行优化设计,对相关的制度和规则进行完善,并及时更新,把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用。高校要用科学管理方法对采购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让采购部门的权力和职责达到一致,确保责任能够落到实处。高校还要让政府采购更加具有灵活性,这样能够让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加灵活的面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采购的有效性[2]。(四)要不断的开拓政府招投标采购的新渠道。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这就使得高校的招投标采购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过去的旧招投标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在的政府采购任务要求,急需高校加快自身的脚步,建立多元化的招投标新渠道。高校在进行招投标采购是应该跟上时展的脚步,使用网络采购,网络采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高校提高更多的选择,而不再把高校局限在一个或者几个平台上,让高校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在选择平台时要注意对平台进行综合分析,这样能够让招投标平台和标的实现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用。(五)提高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招投标采购是高校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而且专业性比较强,这就对高校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这部分工作人员对各领域的知识都能涉及到一点,工作能力也一定要强。一是要建立一支专门的高校政府采购队伍,增加人数。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的多,不仅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还要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在制定实施性强的高校政府采购计划。做好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就是要求高校的政府采购部门应该严格的根据高校的采购任务的工作量来进行采购人员的选择,所选择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一定要搞,而且必须能保证他们能够和日常工作很好的、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这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采购部门因为任务繁琐、人手不足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概率,也能保证采购工作的顺利完成。二是要提高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校政府采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要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深造。高校在招聘采购方面的工作人员的时候要进行资格认证,以此来提高整改采购队伍的素质,让采购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才能真正的做到对采购工作人员进行提前业务培训,让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高校的政府采购的工作也能完成的更好。(六)加强高校招投标的宣传力度。高校在进行政府采购的招投标这一环节时,不能只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需要对宣传方式的创新,除了在学校的官网上招标信息外,要借助互联网,对招标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再找到相应的企业作为宣传对象,然后对他们进行宣传,提高高校政府招投标采购的宣传力度,让相关企业能够和高校进行有效的联系,既可以为企业找到市场,也能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采购招投标对象。

总之,高校采购工作要适时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借助新技术,从制度的完善、人员的培训以及工作的宣传上做好工作,以进一步提高高校采购工作的有效性。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3)

采访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采访计划又是采访工作的起点,制订好采访计划是做好采访工作的第一步。采访人员必须运用调研、统计、分析、总结等手段,根据本年度经费情况、藏书比例、借阅比例、学校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动向等,充分围绕读者需求,制订采购途径及采购时间计划表、各类图书采购比例、核心出版社、各专业涉及主要分类号等。

1 高职院校读者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学习和掌握一种技能,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相对本科学生来说少了一年专业学习的时间,加上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且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因此,他们更需要基础性、实用性较强的图书[1]。

2 采访计划的制定

2.1 采购途径及采购时间计划表

目前,图书馆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招标采购主要有现采、订单和外采。非招标采购主要有网上采购、直接与出版社联系、接受捐赠等。

现采是指直接到书商展厅现场采购,这种方式比较直观、配货速度快,但受采访人员的专业知识等限制,无法采购到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订单是指根据全国书目、出版社、书商书目来整理书目订单,再由书商根据订单来配货。这种方式选择范围全面,采访人员能根据本馆需求选择基础性、实用性强的图书,但配货速度较慢,不够直观。外采是指书商有目的地组织采访人员到书市、书展、书店、出版社等采购图书,这种采购方式选择范围大、精品图书多,但仍会受制于采访人员的专业知识,且配货速度较慢。笔者所在图书馆的非招标图书主要是指网上采购,采访人员定期收集读者通过各种途径推荐的图书、时下热点图书等,在亚马孙、当当等大型网上书店购买,是对招标采购的一种补充[2]。

采访人员应灵活运用以上各种采购途径,根据上一年采访进度,合理安排本年度采购工作。由于在年底前需要年度统计、总结、报账等,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一般安排采访人员上半年完成总采访任务的60%,下半年完成40%。具体安排见表1。

2.2 各类图书采购比例

通过分类统计前一年馆藏及馆藏借阅情况、新书及新书借阅情况,在前一年新书采购比例的基础上,调整当年各类别采购比例。[3]以笔者所在图书馆为例,2014年馆藏、新书借阅比例见表2。本馆馆藏及新书主要集中在B、C、D、F、G、H、I、J、K、R、T这11个大类,除D、F、G、I这四个大类外,馆藏比例和借阅比例基本保持一致。D、F、G类借阅比例明显低于馆藏比例,I类则相反,借阅比例远超馆藏比例。因此,在做计划时可根据借阅比例及学校专业需求适当调整这四大类的采购比例。如F类,借阅比例明显低于馆藏比例,但本校的专业主要以经济类为主,因此,采购时依然需要保证F类的数量。各类新书采购比例可调整见表3。

2.3 核心出版社

现采与外采是采访的两种主要模式。现采与外采图书都是按出版社排列的,而非按学科排列的,因此,采访人员必须熟悉各类图书涉及的主要出版社,进而了解每个出版社主要可以采购哪些类目的图书。

以笔者所在图书馆为例,笔者首先通过书目系统统计主要类目涉及的核心出版社(见表4),再统计各核心出版社可采购哪些类目的图书(见表5),争取做到采访时清楚了解每个出版社主要采购哪些类目的图书。

2.4 学科专业范围

作为高校图书馆,采访时除了需要考虑借阅率以外,专业学科设置和学科发展动向亦是图书采访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采访人员必须紧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购符合学生需求的专业基础理论书籍和实际操作强的案例图书。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4)

一、计划的编制和申请

使用部门是形成采购需求的主要动因,也是接受物资的使用部门,根据企业内部制度和程序,编制采购计划,提出申请和对采购物资的要求。使用部门主要职责:考擦本部门的物资需求;及时向计划部门上报;按规定的格式编制计划单,计划单包括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并经过审批程序报送有关部门;评价供应商物资质量和服务等信息;参与验收,监督物资采购实施过程。

民营企业主要存在问题:一是物资需求量报不准;二是使用时间不固定;三是所需物资规格型号不准确。造成了物资积压,供不及时,调换频繁。主要原因是使用部门人员专业水平不够,人员不稳定,业务不熟练。解决的主要办法是聘用专业人员,加强内部培训,岗位轮换不要太频繁。

二、计划审批

计划部门是计划审批的职能部门,属于事前控制。计划部门的任务是编制、汇总、实施和监控企业的物资采购和资金支付计划。主要的控制内容包括:按着年度、季度、月、日等会计期间编制采购计划,并按规定进行审批;当采购活动实际情况与采购计划出现差异时,负责办理采购计划的调整手续;监督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偏离计划的差异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对日常活动进行管理。

民营企业的优点:权利集中,决策果断,行为快捷。

民营企业主要存在问题:没有专职的计划人员,计划负责人都是兼职,只是对数量的审批,没有精力询价和确认供应商;采购监督力度差,没有采购跟踪,市场调研,总结分析;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人员少,一人多岗,工资成本低,没有比较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谁低,不能通观全局;解决的方法是设专职计划人员,定期走访客户,建立供应商档案,询价人员与选择供应商职责分离,建立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服务。

三、采购实施

采购部门主要负责建立、实施本企业和供应商、市场主体的采购契约关系,编制和处理请购单,签署采购订单或合同,并执行企业的采购流程,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主管人员或审核授权人员还要负责审核采购发票的内容是否完整、合法,最后采购部门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

民营企业主要优点:灵活、机动,效率高。

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供应商不固定,资质差,产品质量低;供应商一般纳税人少,开发票经常出差,小规模发票多;合同签订不规范,预付款较多,公司法律纠纷多,经营风险大。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采购员都是近亲,监督力度差;没有固定供应商,询价和选择供应商都由采购员决定;采购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责任追究制度。解决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让没有关联方的人采购,询价与选择供应商权利分离。

四、物资验收

验收环节也是采购活动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措施,验收部门要按着合同标准,负责对购进物资的数量、规格、质量等属性进行检查。具体的控制内容包括:根据购进物资的验收结果,评价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协助采购部门的选择决策;制定验收程序和验收标准,并将信息传达给采购部门;制定验收人员管理制度,对购进的物资进行实际验收。

民营企业主要优点:验收可观、及时,能协助计划、采购人员工作。主要原因验收岗位不受重视,由非家族企业人员承担,为了不失去工作能按制度验收。

民营企业存在问题:验收人员不专业,没有专职验收人员。解决办法是按制度验收,验收时请专业人员和使用部门参加。

五、物资保管

采购的商品入库后,仓库管理工作一直伴随着商品的使用过程。仓库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采购商品的接受、储存和保管,实现商品在仓库内安全。主要控制内容包括:负责制定仓库管理制度,对接近商品的人员进行控制,出入库登记;根据库存商品的数量,负责审核使用部门的请购单;仓库自身需要物资的请购;按着企业要求妥善保管物资。

民营企业的优点:控制严格,跑、冒、滴、漏较少。

民营企业存在问题:出入库登记是流水账,没有规范的保管账,出入库查找困难。主要原因管理层重视实物流程,不注重账务管理,保管员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精力登记入账。解决办法减少保管员工作量,建立登记入账制度,建立保管账。

六、物资出库与废旧物资回收

物资出库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部门领导审核,公司分管物资领导审批,才能出库;合理制定出库制度是成本控制和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点;出库与责任成本相结合,才能提高企业效益。

民营企业出库优点:出库灵活。

民营企业存在问题:手续时而简单,时而复杂,不稳定。过简失去控制易丢失,过复杂效率低。主要原因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缺少懂管理的人才。解决办法引进人才,加强内部培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物资回收:建立完善的废旧物资管理制度,以旧换新,及时处理废旧物资,盘活企业资产。按一定比例对废旧物资管理人员奖励。

七、材料核算

会计部门负责对采购付款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控制,并确认、计量采购业务活动的会计信息,以及进行采购资金的结算和使用控制。会计部门主要控制内容包括:负责制定采购资金预算和使用规范;传递采购资金运动的结算单据和凭证;设置专门管理采购业务的会计岗位;对采购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民营企业材料核算的特点:国家审计部门检查少。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5)

二、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以满足实际生产为目的,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第一,确定合理依据以及放量尺度,实现对采购计划的有效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第二,结合企业物资采购特点以及各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保证采购人员可以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采购计划,降低各项因素对采购成本管理的影响。第三,加强财务主管监督工作,并保证采购主管采购方案编制的合理性,并结合采购人员对市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采购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整个采购计划的顺利进行。

2.采用先进采购模式在企业物资采购时,需要对原有的采购模式进行调整,弥补存在的不足,或者是直接选择用先进的采购模式,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系统,并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减少因为信息延迟而造成的损失。以互联网为基础,努力实现线下采购与线上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因各项因素而影响成本的核对与管理。传统的企业物资采购中,处理物资成本外,还存在运输与交流资金,而选择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采购模式,可以就此方面进行优化,通过电子商务缩减了双方交流的程序,使得整个物资交易更加透明化,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获取所需的所有信息,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物资的采购。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先进的采购模式可以提高物资信息的更新速度,并且可以实现及时配送,避免库存积压造成的成本增加问题,一高了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效果。

3.加强物资采购组织人员管理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管理全过程都是由各部门人员组合完成,更是影响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就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在企业内容应成立以保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物资采购管理为目的的管理组织,由各部门专业人员来负责相应的工作,并且要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监督系统,主要就是保证整个物资采购计划执行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改正,降低因为任何原因对物资采购成本管理造成的影响。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采购需求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审计制度,尤其是要保证核心物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并对整个采购流程进行优化。通过立体化的采购监督制度,提高整个采购流程信息的透明度,达到提高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的效果。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6)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redi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benefit.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the process control of cost, cost control is in the guarantee period and the quality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umption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and cost, guidance, supervision, regulation and restrictions, timely correction of possible bias, the expenses of the actual amount of control in the planned cost range,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st target, create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material procuremen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今的交通工程项目的特点主要是:短、平、快,材料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材料费用能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80%,因此,工程运作的好与坏全在材料的控制上,而材料的采购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下面就根据我的经验对材料的采购管理进行总结如下。

采购管理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采购管理是项目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耗用资金最多的一个环节,它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中较易失控的环节,也是参与人员损公利己腐败产生的环节;材料采购管理的优与劣关系到了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它已成为施工业对施工项目管理重点关注的领域;怎样做好材料采购管理,成为我们需要正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做好采购管理,应该从两个层面着手,分别是从技术层面提高业务的执行能力和从系统建设方面创建采购的环境,并不断从这两个方面持续改进,最终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在材料采购方面,应该采用单位统一组织,包括 机料、财务、项目在内的人员分别做好采购计划、采购询价、供应商确认和采购合同签定等各项工作,从而避免了腐败产生的环节,为工程创造最大的利润。一、采购计划编制材料需用计划。工程中标后,分别由工程部和项目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施工方案计算工程量,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然后放到一起,找出差量、分析原因,最后列出材料需用计划表,交与机料部门。机料部门再依据采购计划确定订货点,继而签定采购合同以及进行后期的存货管理。在编制采购计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确定经济采购量。经济采购量就是项目一定期间材料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批采购数量;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是指为形成和维持材料采购管理而引起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总额随材料数量、价格等属性的变化而增减,主要由订货成本、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部分构成。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有关的上述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由于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相对较小,重点要考虑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编制采购计划。根据材料的需用计划和采购经济采购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将要选择的合同类型编制采购计划,说明如何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合同类型、组织采购的人员、管理潜在的供应商、编制采购文档、制定评价标准等,采购计划一般由项目物资部门制定;根据项目需要,采购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详细的,也可以是非正式、概括的,关键强调其正确性、及时性和可执行性。二、采购询价采购询价就是从可能的卖方那里获得谁有资格、谁能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中的供应任务,确定供应商的范围,该过程的专业术语也叫供方资格确认,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招标公告、行业刊物、专业建筑网站等媒体。做好采购询价管理,现在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网络优势,快速地浏览和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保障采购询价管理、得到询价结果的高效率。三、供应商确认和采购合同签定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参照条件就是在采购询价环节的评价结果,当然也要参照其他标准,如供应能力、历史信誉等。比如具体确定水泥的供应商是一家还是多家,一般都要考虑不少于两家供应商,以防止供应不及时导致停工风险的发生,从而造成损失。采购合同就是在确定了供应商后,项目与供应商之间签定的确保双方履行约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在签定之前,需要对合同类型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合同类型决定了风险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分配;项目的目标是把最大的实施风险放在供应商,同时维护对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供应商的目标是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使利润最大化。

四、遏制采购腐败,在系统建设上全面完善工程中的材料采购过程中也经常存在回扣现象,建材供应商不择手段的贿赂采购人员,带有回扣的建筑物资往往以次充好,造成工程质量低劣。有的施工建材选用不适当,专用 “关系材”、“人情材”、“后门材”。为寻求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在以下多个方面来着手去采取措施:岗位建设、人员选择、员工培训、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监督等等。1、岗位建设针对采购环节,需要设置不同的岗位,是为了解决采购权力不要过分集中,需要互相制约和监督,同时又不要影响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一般来说,项目需要设置采购总负责人、询价员、合同员、采购员和库管员等五个岗位;我们在具体操作时,项目总工担任采购总负责人,技术人员负责计划和初步询价,公司机料部门负责采购,材料到场后交与施工队并签好收料单,丢失由施工队负责,从而减少项目部门风险。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7)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试行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制度、办法,不断加强采购管理;严格采购组织程序,规范采购、评审行为;加大对集中采购的宣传力度,提高集中采购的透明度;同时,还切实加强对集中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使全省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较好地发挥了集中采购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商业腐败、促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集中采购有效管理。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根据总行的要求及相关的文件、制度及规定,于2005年8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副行长、后勤、会计、内审、科技、办公室、发行、保卫等主要负责人组成),并在会计财务处下设集中采购办公室(固定资产管理科);2007年,为适应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履行集中采购管理职责,将会计财务处原固定资产管理科分设为固定资产管理科和集中采购管理科(以下简称采购办公室),单设后的集中采购管理科专职履行集中采购办公室的职责,具体负责集中采购工作的日常事务活动,做到了全省的集中采购工作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2.加强集中采购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规定、办法。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中采购制度,首先,我们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制订了《湖南省人民银行系统集中采购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采购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优化了集中采购操作流程,有效提高了采购工作效率;同时,又相应制订了《湖南省人民银行系统集中采购流程图》(流程图分为编制计划、实施采购、验收、入库、资金结算、入帐、调拨、档案管理、信息统计九大步骤),使采购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各部门的职责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强化了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和程序,避免了采购过程中各部门职责不清、流程不畅、互相推萎的现象;其次,为了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工作,严肃集中采购行为,刻制并启用了“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用于采购的授权、采购任务单、市场调查通知书及评审通知的下达和集中采购中标通知书的)和“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用于采购项目评审人员的推荐、采购验收通知书及采购付款通知书的发放等)两枚公章,从而使采购各个环节紧密相扣,程序规范。另外,在《合同管理办法》中,对集中采购合同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3.实行采购项目负责人制,真正实现管理与操作分离。为加强对集中采购项目管理,我们全面推行了采购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对采购项目全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采购。在这种机制下,需求部门向采购办公室提出采购要求;采购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相关管理,向采购管理委员推荐项目负责人及项目评审人员名单,向项目负责人下达采购任务通知单;项目负责人对采购项目全面负责,确定调查小组和验收小组,按集中采购程序和任务单所确定的采购方式具体组织实施采购;采购管理委员会批准项目负责人的人选,并根据项目负责人提交的评审结果,确定中标单位。从组织的多次集中采购项目来看,项目负责人制使各职能部门能相互监督制约,实现了需、采、管三方分离的管理要求,并提高了采购行为的公正性和效益性;同时,还通过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及时加强与监督部门的联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采购项目,使每个采购项目的申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各环节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有效遏制了采购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现象,杜绝了腐败行为,有利于反腐倡廉。

4.实行有计划、分步骤采购,采购活动成效显著。根据需求部门要求及项目轻重缓急情况,将采购项目按时间顺序编制集中采购计划表,实行有计划、分步骤采购,有效避免了“急忙”采购的现象,使采购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证;另外,还尝试通过“中央政府采购网”进行网采购,不仅规范、公正,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仅2007年,节约资金600多万元,节约率高达21%,成效非常显著。

5.加强集中采购档案管理,确保采购档案资料完整。近年来,对每一项集中采购活动都建立了详细的文本档案。按照采购的每个项目,建立了档案记录,详细记载每个项目采购时间、具体采购实施和评审情况等等,待每项采购项目资料收齐后,进行归纳整理,并装订成册统一保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对集中采购资料的整理和规范。

6.加强政策信息的宣传和,增强集中采购透明度。目前,我省已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长沙中支内网平台和“金信港”为依托,搭建集中采购工作平台,及时集中采购信息,宣传集中采购工作政策;同时,在内网上公开对外招标公告,并将采购完成情况整理成评标报告在网上进行公布,不断增强集中采购的透明度。

二、存在的问题

1.集中采购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一是个别临时性需求多。有的需求部门缺乏全局规划和长期目标,科学性、预见性不强,需要采购的项目没有计划性,临时性提出需求多,且时间要求急。由于采购实施过程中时间紧、任务急,采购办公室对需求部门提出的未纳入采购计划的项目,疲于应付,不仅增加了采购机构的工作量,而且难以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二是临时更改已纳入采购计划的项目。有的需求部门对已纳入采购计划、已安排采购资金的项目在启动采购时又临时更改,甚至提出暂缓采购,比较随意,不利于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以及职能转换或增强,也导致了临时性采购项目的增加。

2.集中采购方式不全面。目前,全省组织的集中采购活动中,80%以上的采购金额是采用邀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方式进行的,公开招标方式仅占14.7%。同时,据统计,从全省2007年实际采购项目数量看,公开招标的项目仅有两个,占比不到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07-2008年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的通知》(银办法[2007]138号文)规定,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达到12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2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但由于我省目前没有符合公开招标必须具备的有评标资格条件的人员,因此,很难组织起这种运作规范、组织严密的采购方式。因此,有些已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项目,大多采用其他别的方式进行。同时,有部分市(州)中支全年的采购项目仅只采用两种以下的方式实施采购(有五种集中采购方式)。采购方式较单一,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3.集中采购专业人才匮乏,评审人员专业技术素质有待提高。集中采购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要求从事集中采购工作的人员和评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目前全省现有的大部分的从事集中采购工作的人员和评审人员未经过采购、招投标、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商品质量鉴定、合同签订等方面的培训学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商品信息来源、商品性能、配置、技术含量,招标文件制作,评标方法选择等问题,缺乏应有的专业判断能力,不能进行有效的评审。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对评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导致部分评审人员比较松散,责任心不强,仅仅是应付式地参与评审;还有的评审人员因各种原因临时提出更换,有的甚至中途退出。

4.采购需求及技术要求不标准、不规范。从目前需求部门已报送的需求报告及技术要求来看,大多数需求报告对所需采购的项目描述不清楚,很模糊,技术指数、技术参数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甚至出现根本不存在的技术指数,且有的项目需求与总行的相关规定相冲突,从而造成组织项目采购活动中很难界定,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5.可供选择的供应商面较窄。目前现有的采购项目中,可供选择的供应商面较窄,总是近几年来参与过投标的那么几个供应商,新增的不多,这样造成了集中采购中竞争伙伴较少,不利于集中采购活动的竞争效应。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更好地做好集中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使集中采购效益能得到最大化,针对目前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

1.提高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各需求部门应全面考虑工作需要后慎重提出采购计划,先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电子设备、软件开发归口科技部门、电视监控配套设备归口保卫部门、发行机具归口货币金银部门、其他物品归口后勤服务中心)。归口部门必须对其采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其确需采购的项目并根据全年的预算指标编制年度采购计划,经主管行领导签署意见后,交采购办公室,尽量避免采购的随意性,提高采购的计划性。对已纳入采购计划且已安排预算资金的项目,需求部门要临时变更的,必须详细写出变更理由,并经主管行领导同意,报采购办公室。

2.采购形式尝试多样化。针对采购项目的不同要求,应采取不同形式的采购方式(五种采购方式)进行采购,除了完善邀投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形式外,应充分利用“中央政府采购网”进行网上采购。凡集中采购项目在“中央政府采购网”上能找到货源的,尽量在网上采购,既节约了预算资金,显示出集中采购的最大效应,又充分体现了集中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宗旨,尽可能地实现了集中采购的效应最大化。同时,对一些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项目应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标。

3.加强对采购人员和评审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一是制订《集中采购评审人员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加强对评审人员的管理,规范评审人员行为,增强评审人员的责任感,以利于提高集中采购工作质量;二是为了确保评审行为规范及集中采购评审的公证,拟定《集中采购项目评审程序》;三是补充、完善全省“评审人员库”。在已建立的“评审人员库”的基础上,挑选一批熟悉业务、廉洁、廉政、自身素质高的干部补充进来,使评审人员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能有效保证目前集中采购业务工作的需要;四是组织对采购人员和评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建立高素质采购、评审人员队伍,以利于不断提高集中采购效率。对一些有一定专业化要求且技术性较强的采购项目,可在实施采购前有针对性地对采购人员和评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另外,对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采购项目,可外聘专家进行评审;五是为进一步调动集中采购活动中评审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实现集中采购的效应最大化,可适当对以上人员按标准发放评审费。

4.确保需求报告及技术要求的标准、规范、可行。需求部门必须先弄清所需采购项目的技术指数及参数后,再形成采购项目的需求报告(技术要求),需求报告务必对所采购的项目描述清楚且技术要求可行,然后报送其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对需求部门报送的需求报告进行审核,以确保其需求报告及技术指数、技术参数的规范、标准。另外,采购项目评审组在进行评审前,对需求报告再重新进行一次确认。

5.建立供应商库,实行供应商评估制度。采取到市场调查、网上查找及与兄弟行密切联系等多种形式,搜集有关项目的供应商资料,在全省着手建立集中采购供应商库,以满足全省集中采购的需要;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尝试建立全省集中采购专业网页,用于公布全省各地区集中采购项目、采购价格及产品供应商等相关信息及资料,以便于集中采购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全省各地区在实施采购中能起到参考和比较作用,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另外,还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已中标项目的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估,实行优胜劣汰,以确保供应商的资质优良,以利于集中采购货物(服务)能获得优质保障。

6.积极探索建立评标体系,制订统一、标准的招标文件。应积极探索建立评标体系,逐步量化采购项目的评审标准,以确保评审的客观、公正;同时,尝试制订标准的招标文件范本和采购合同格式文本,使集中采购活动能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38-03

Problem and Solution on Procurement of Instrument and Equip-

ment in Universities//ZHANG Jie

Abstract Summary and analysis on the problem encountered in the

purchasing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urchasing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lleges, improv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und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urchase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仪器设备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其需求量也不断增大,种类日趋多样化。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如何规范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仪器设备采购效率,提升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是值得每一个采购工作者思考的。本文将根据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工作现状,针对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2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现状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的特点。近年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规定,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一般做法是仪器设备使用单位进行调研、提出采购需求,资产管理部门组织进一步调研与论证,招投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采购。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与配合,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实效。然而,在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具体工作中,仍存在采购制度不完善、计划性不强等问题[1],影响着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

3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购制度不完善,O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不少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仪器设备采购的相关制度,为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由于一些制度本身不完善,或者在实际操作中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与管理,致使采购工作的某些环节出现不足,弱化了采购功能的发挥,偏离了采购制度设定的目标。

1)国家相关采购制度体系不健全。采购制度应对采购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制订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确定采购方式、采购信息、组织采购过程、处理质疑与投诉、签订采购合同、组织验收考核、建立采购档案等。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只是一个大的法律框架,操作性不强,虽然2013年1月就颁布实施,但存在诸多瑕疵与漏洞,而与之配套的实施条例直到2015年1月30日才正式出台。

2)高校内部采购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学校采购制度,组建专门采购机构与监督管理部门。由于采购制度的涵盖面比较窄,缺乏对各采购环节约束的规章制度与监督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有些甚至直接沿用以往的操作惯例,未与时俱进,导致出现违反现有规定的采购行为。

3)管理体制不统一。有的高校属于教育部管辖,有的属于地方政府管辖,管理层次多、地域跨度大,同时受办学层次和办学要求的影响,各高校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客观上为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增加了难度。

采购计划性不强,重复购置现象屡见不鲜 高校采购的仪器设备主要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制订采购计划作为采购工作的起始点,采购项目是否合理、完善,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关系到整个采购活动的质量。但现实情况是,诸多仪器设备的采购缺乏计划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经费来源广泛。高校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渠道主要包括学校自筹经费、国家专项、各类基金等。譬如:学校每年从自筹经费中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补充和更新教学设备,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等有较大比例的仪器设备专项购置费用来支持学科发展,各类纵、横向课题项目经费也有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支撑课题研究。资金渠道复杂,为高校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增加了难度。

2)管理权限分散。不同来源的项目经费由不同部门负责管理和分配,学校未进行统筹管理。部分学院或个人仅从当前利益出发,没有考虑集体利益与学科发展的未来,即使制订采购计划,也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2]。

3)经费时效性短。有些经费执行采购的时间有限,一经财政部门批准下达,便需立即执行;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经费将被收回。由于时间紧迫,使用部门无法开展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甚至来不及制订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

4)需求无法预知。部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需求只能按照教学计划、项目的推进随时提出,作为临时性、应急性的项目,只能进行紧急采购。

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落实采购计划,实现对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统筹管理,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出现设备使用机时少甚至是直接闲置的现象。仪器设备安装到位前,还需做好实验室选址、改造等相关工作,确保设备安装的场地、层高、承重、用电负荷等使用环境及设施条件满足要求,并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将导致人、财、物等多重资源的浪费。

技术指标难以确定,招标参数容易具有倾向性 高校所需的仪器设备特别是科研用仪器设备大部分为高、精、尖的设备,往往技术复杂、专业性强[3]。为了引入合理竞争,保证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招标参数不能出现法律所禁止的倾向性。但由于以下原因,往往容易导致技术参数指标设置不合理。

1)法律意识薄弱。因长期使用习惯影响,只认定某一品牌型号产品,对其他同类产品不予认可。为购买符合使用习惯的产品,对系统、产品乃至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2)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凸@产品优势,区分同类产品,在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外,会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指标(技术专利),生产出各具特色的产品,技术指标难以取舍。

3)技术革新速度快。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前沿,所需的一些仪器设备,现有市场已无法满足。很多技术标准是全新的,具有原创性,没有技术指标可供参考。

4)专业知识限制。使用单位相关人员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要领,进行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但对实现这些功能对应的指标要求了解甚少,照抄照搬某一型号的指标;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对所有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和主要指标缺乏全面了解,从而易被供应商误导,列出非关键的限制性参数。

采购队伍业务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面向市场、涉及范围广。采购人员应掌握采购相关的业务知识,了解各类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应对采购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指导各采购主体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在客观上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采购团队来支撑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采购业务知识培训,并受所学专业限制,无法对大部分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配置要求等有足够了解,难以对招标文件进行全面把关。招标文件不规范、采购方案不完善、评标标准不合理、验收指标不全面等,均会对采购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影响采购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甚至造成质疑投诉。

4 完善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对策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影响采购结果,降低资金使用效益,迫切需要解决。根据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健全采购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在现有规章制度基础上,高校要紧跟时展步伐,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增强其时效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明确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对制订计划、论证方案、实施采购、签订合同、组织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不断优化;明确岗位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保证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健康有序地开展。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正常运行,除了需要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外,也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全程监督。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监管职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监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防止腐败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制订采购计划,严格执行采购预算 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发现,没有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容易造成采购工作局面混乱,影响采购工作质量。必须从学校集体利益出发,全局考虑,统筹管理,按计划采购,首先可以防止因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造成资金浪费;其次可以合理安排采购时间,保证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可以将采购需求进行汇总,实行批量采购,既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也可利用量大优势,引入充分竞争,争取更优惠的价格以及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应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为方向,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汇集各类经费,从学校层面统一进行分配和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相关单位依据采购计划,提前做好采购的相关准备工作,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有效提高办学条件,促进学科发展。

重视市场调研与方案论证,建立供应商库与专家库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不同厂家产品的技术、配置、市场价格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4];通过专家论证,对拟购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进行完善,可以确保招标方案的合理性。由于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高、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市场情况复杂,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极大精力,相关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部分使用单位为了应付学校,随意指派人员,使很多调研论证工作流于形式并未实质性开展,导致出现采购的产品不符合使用需求、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市场调研与论证工作,同时高度重视供应商库与专家库的建立和使用。通过供应商库,不仅方便了解供应商及产品信息,还可对成交供应商进行管理,确保售后服务质量;利用仪器设备采购专家库,相关人员可根据申购设备的类别,选择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对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论证;还可利用该库抽取评标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顺利开展设备采购的评标工作。

关注采购工作者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专业方向不断细化,学科门类逐日增多,采购工作变得日益复杂,采购人员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将影响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采购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5]。一方面,加强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加强采购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考核机制,增强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多措并举,逐步提升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采购工作质量和实效。

5 结语

不断完善和改进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可提高高校仪器设备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考与总结,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崔益军,李宜祥,洪霞,等.地方综合性大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242-244.

[2]吴秀奎.探析高等院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的问题[J].中国电子商务,2014(23):107-108.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9)

近几年,受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煤化工企业由粗放型经营转向节约化经营,设备采购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煤化工企业在采购进口设备时需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发展与变化中,如果采购工作没有严谨的计划,不仅会影响设备的质量,还会损害企业甚至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

一、煤化工企业进口设备采购管理问题

1.缺乏采购计划

在众多的煤化工企业中,对进口设备的需求在一定成度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煤化工企业在采购进口设备时,缺乏相对统一的采购计划,无法形成较大的设备采购规模,这样的现象会无形中提高进口设备的价格,增加企业的支出成本。部分煤化工企业在制定进口设备采购计划时,将“保生产”作为主要的目标,未兼顾企业库存以及供需之间的关系,致使煤化工企业在进口设备采购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另外,管理部门、采购部门没有充分的调查市场现状、仅仅依据以往的采购经验制定计划,导致计划与市场现状不符,制约煤化工企业的发展。

2.缺乏专业采购人员

煤化工企业采购进口设备的工作程序较为复杂,特别是清关环节,需要采购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报关知识。但是,大部分从事进口设备采购的工作人员为商务出身,欠缺专业的报关知识,同时不了解企业所需设备的性能,因此无法保障进口设备的质量。另外,部分煤化工企业为了节约支出成本,减少对进口设备采购部门的资金投入,并减少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无法在采购工作中做到“货比三家”,导致进口设备的采购存在质量差、价格高的问题。

3.信息化程度较低

近几年,煤化工企业在发展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管理工作中,实现物资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购的效率。但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整个采购过程的操作与管理。因此,很多企业依然使用纸质的出库单、采购合同、采购计划,然后再由工作人员将相关的信息、文件录入系统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降低煤化工企业进口设备采购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1]。

二、煤化工企业进口设备采购管理措施

1.制定采购计划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能够了解煤化工企业在生产中所需要设备的型号、性能、数量以及使用时间,从而使设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避免大量采购造成资金的浪费,或者采购工作不到位制约企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进口设备采购就有以下特点:(1)煤化工企业做需要的进口设备类型较丰富,所以需要初步分析项目发展所需设备的特点、类别,结合国际市场中相关设备供需情况、生产周期等,从而制定详细的计划。(2)进口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企业的经营者需要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给予采购部门充足的资金。(3)制约因素较多,包括国际政策、汇率波动、市场季节性变化等,所以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要充分调查、掌握、分析国际市场的变化,从全局角度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购计划。

2.培养采购人员

随着煤化工企业的发展,逐渐提高对进口设备采购人员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聘请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建立高质量的采购队伍。具体可以从以几方面着手:(1)重视员工入职培训。进口设备采购工作相对复杂,不仅要求采购人员具有专业的进口采购知识,还需要工作人员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与模式,从而采购符合企业需求的进口设备。因此,在开展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要涉及制度规定、工作流程、业务类型、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保障每一位新员工都能了解企业的现状,为今后进口设备的采购工作奠定基础。为了保障企业入职培训的有效性,在结束培训之后,可以进行工作考核、实习,只有达到企业对采购人员的要求,才能真正的进入煤化工企业从事进口设备采购工作。(2)加强业务素质培训。一名优秀的进口设备采购人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商务英语能力,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所需,看懂外文合同,保障采购工作顺利进行;其次,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供应链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进口设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3)运用谈判技巧。受法律、商业规则、语言以及文化的影响,国际市场相对复杂,不经意间就有可能造成进口设备采购失败。因此,参与进口设备采购的工作人员需要市场谈判原则,不能仅仅使用价格方式开展采购业务。另外,采购人员要了解国际市场中设备价格的变化,从而以合理的价格完成进口设备的采购工作,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支出成本,还能给予卖方恰当的利润,实现买卖双方共赢[2]。

3.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化工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ERP系统应用在进口设备采购管理中,该系统集财务、分销、生产与制造环节于一身。应用ERP系统之后,能够最短的之间内将与进口设备采购相关的信息传递给采购人员、生产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能够实现采购信息共享。同时,还能够实现煤化工企业采购部门与国际市场的连接与沟通,规范进口设备采购的环节,简化信息传递的流程,减少纸质版文件的使用,节约成本,减少采购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煤化工企业进口设备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口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是煤化工企业能力与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与企业生产、经营多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管理部门予以重视。以此为基础,采购人员能够保障进口设备的质量,降低企业的支出成本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买卖双方共赢的目标。所以,煤化工企业可以将文中采购进口设备的措施应用在实际中,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采购专员工作计划篇(10)

自人民银行总行于2004年9月下发《集中采购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各级行不断完善采购监督管理及运行机制,定期组织采购业务专项审计,促进了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化运作。但是,应该看到,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在行际间是不平衡的,有些行的内部控制相对比较薄弱,在管理和运行中还存在一定风险,必须加以改进。

一、集中采购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不够全面

集中采购制度尚不完善,存在未按照《办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采购、验收、监督管理操作规程现象。年度采购计划编制不完整,有的行编制的采购计划表,未就采购物品的技术规格型号、资金渠道作说明,以及存在未将相关服务项目列入采购计划表现象。采购档案管理不严格,主要是采管委会议记录不全面,部分采购项目留存资料不完整,以及未集中管理采购项目档案,采购项目资料分散在相关部门等。

(二)部分采购活动不够规范

签订采购合同不规范,部分采购合同无供应商印章或无签约时间,有的采购合同采购方加盖的是部门印章,个别采购项目确定供应商后,未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即实施采购行为。未按规定组织业务部门人员及专业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所购货物或服务等的品种、规格、性能、数量、质量和其它相关内容进行验收等。

(三)采购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采购文件填制不够规范,有的邀请招标书上未盖章或未填写日期。个别采购合同相关条款变更后,未签定补充合同。对工程预、结算书审核不严格,存在未加盖编制单位印章、无编制人、无复核人签字现象。固定资产账务核算不完整,个别采购项目入账不及时,部分采购物品未建账管理等。

(四)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不够全面

主要是部分基层行内审、监察人员对采购活动未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大额采购活动未按规定事中参与监督,以及存在采购项目结束后,监督部门未参与监督验收等问题。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执行内控制度意识不强。近年来,各基层行尽管建立了相关采购内控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执行制度不严、规范操作业务意识不强的现象。如在采购验收工作中,个别采购项目由采购人员直接验收,而非由采购验收小组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二是缺乏独立的采购机构和采购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基层央行采购日常管理工作一般由会计财务部门承担,具体采购事项由后勤服务中心或科技部门承担,这些部门承担了业务工作和采购工作双重角色。由于没有专门采购职能机构,相关部门的职能界定不清,一些具体问题不便解决,操作困难。再从采购、评标、验收人员来看,均是从各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的,尚不能适应采购工作专业性强等要求。

二、基层央行实施集中采购潜在风险评估

采购是人民银行内部风险较高的一项活动,关系到人民银行预算资金、实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分析评估人民银行采购潜在风险,主要有:

(一)外部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物品或服务,实现预期采购目标。二是采购质量风险。即供应商提供的物品质量、规格等不符合要求,导致所购物品无法使用或只能部分使用。由于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属于自用性质,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指标进行衡量,即便采购物品质次价高,也可能一时难以分辨,使得集中采购结果偏离预定目标。

(二)内部风险

一是集中采购人员风险。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集中采购人员不仅要了解财务预算管理知识,还必须掌握招投标、合同签订和执行、市场调查等多方面知识技能。因此,集中采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采购人员技术资源风险、职业道德风险和工作技能风险。二是合同风险。即由于签订合同审核把关不严,在合同要素不全、合同条款模糊不清、违约责任约束简化的情况下,盲目签约而导致的风险。三是验收风险。由于采购验收不合规,采购物品可能存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等问题。

三、改进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

规范人民银行系统集中采购行为,加强采购支出管理,将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各基层行要积极贯彻落实《办法》各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采购实施细则,明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范围、限额标准、采购方式、合同订立、货物验收、资金结算、定期监督、档案管理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

(二)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集中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基层人民银行采购人员一般缺乏采购专业知识。这就需要上级行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采购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各级行在实施采购中也可以聘请社会专业人才参与人民银行相关项目采购工作,达到提高效率、节约资金、降低风险的目的。

(三)严格采购监督,防范采购风险

上一篇: 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 下一篇: 业务转正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