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受控衰减参数在评估肝脏脂肪变性中的应用353-356

摘要:肝脏脂肪变性可表现在多种慢性肝脏疾病中并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近年来,受控衰减参数(CAP)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脂肪变性的评估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该文就CAP在临床上的诊断应用、影响因素及随访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白细胞介素-34在慢性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357-360

摘要: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年来发现的IL家族成员,目前已发现其有3个受体,分别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ζ(PTP-ζ)及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IL-34主要通过与CSF-1R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分子,从而参与多种炎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IL-34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炎性组织中呈高表达,与病毒性肝炎关系密切,亦与肝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有一定关系。IL-34可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来诱导慢性肝病患者的多种炎性因子释放,参与慢性肝病炎性反应扩大化,诱导肝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该文就IL-34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361-364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与肝脏相互作用,其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饮食因素在肠道微生态改变和NAFLD发病中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膳食胆碱、脂肪、果糖、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饮食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NAFLD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饮食干预防治NAFLD提供依据。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365-369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HCC中异常表达,且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这些lncRNA可通过调控表观遗传、作为竞争性内源RNA以及参与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多种机制,促进或抑制HCC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新型HCC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就lncRNA在HCC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黏膜损伤中的作用370-373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是食管黏膜屏障受损,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食管黏膜的作用日益引起学者们关注。研究证实,其对维持食管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抗氧化应激损伤及减轻炎性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Nrf2对食管黏膜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内镜诊断进展374-377

摘要:胃黏膜癌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IN)作为胃癌发生过程的终末阶段,备受临床重视。目前GIN的确诊主要依据内镜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但在传统内镜直视下行活组织检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随着染色内镜(CE)、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ME)及共聚焦显微内镜(CLE)等的出现,国内外学者们将这些增强内镜技术与黏膜活组织检查联合应用到早期胃癌及GIN等病灶的诊断中,大大提高了GIN的诊断准确率,该文就GIN内镜诊断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环状RNA与胰腺癌的关系378-381

肠黏膜屏障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382-385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炎性反应和胃肠道上皮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肠道疾病,其与肠黏膜屏障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黏膜屏障是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微生物及其相关产物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分为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以及免疫屏障。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能防止微生物引发的过度免疫反应,后者被认为是IBD的主要发病机制。该文就肠黏膜屏障及其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386-389

摘要:近年来,中国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升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因素与IBD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IB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疾病特征及治疗药物等均可影响IB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及发展。该文对IB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390-392

摘要: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Hp的检测方法很多,传统认为Hp抗体血清学检测的价值不高,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Hp抗体血清学检测在对特定人群筛查及根除指征评估、早期胃癌筛查、胃外消化道Hp感染导致疾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中均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其可与其他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就Hp抗体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国际消化病杂志论著
联合检测AFP、FER、CHI3L1和G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93-396

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397-401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因EGVB而行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的213例患者,按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是否合并原发性肝癌、Child-Pugh分级、腹水量、门静脉直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红色征以及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早期再出血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EGVB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25.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再出血的OR值及95%CI分别为:合并原发性肝癌2.130(1.731~3.726)、Child-PughC级7.115(4.544~9.230)、中大量腹水2.250(1.326~4.413)、门静脉直径3.027(1.661~6.102)、静脉曲张程度2.754(1.304~4.074)、凝血酶原时间1.762(1.132~2.864)和红色征3.133(2.066~5.216)。结论 合并原发性肝癌、Child-PughC级、中大量腹水、门静脉直径、静脉曲张程度、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红色征是EGVB患者内镜下硬化联合组织胶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降钙素原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402-406

腺苷A3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异常表达和作用407-412

国际消化病杂志短篇论著
雷贝拉唑联合胃铋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413-417

胃癌中Reg1α和STAT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418-421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中Reg1α、STAT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eg1α、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Reg1α、STAT3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Reg1α与STAT3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胃癌中Reg1α与STAT3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转移及预后较差相关。

国际消化病杂志默认
《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第2版)新书出版421-421

摘要: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和邱德凯教授主编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第2版)已于近期出版,这部学术著作综合了近年来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欧美肝病学会共识指南,并结合中国人自身特点,对2006年出版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作了重要补充和全新修订。该书主要就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临床表现和特点、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