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述评
在新的起点上,加强我国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75-75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我国对GERD的基本概念认识不足且没有达成一致,这种情况影响着我国在GERD方面的诊疗和研究进展,有关GERD研究和诊断治疗的总体水平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基础。故2006年8月在海南三亚召开了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学术研讨会,并召开了由19位国内专家参加的GERD共识意见讨论会。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5-羟色胺7受体与功能性胃肠病76-77

摘要:5-羟色胺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5-羟色胺7受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对胃肠运动和感觉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对5-羟色胺7受体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生理功能已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深入开展5-羟色胺7受体在消化道的生理功能和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病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有效治疗药物。

胃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78-80

摘要:胃癌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文概述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列出可能用于预测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ag A与动脉粥样硬化81-83

摘要: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Cag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agA阳性的Hp感染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度,并通过抗原模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增强全身或动脉局部的炎症反应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IT刀在内镜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84-86

摘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因其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及复发率极低,目前在许多国家已被作为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标准方法。然而,应用传统的EMR技术,很难将肿瘤组织整块切除。近年来在日本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手术刀,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全文主要介绍末端绝缘手术刀(IT刀)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包括适应证、操作方法、切除效果的判定等方面。

三叶肽在胃肠黏膜重建中的作用研究进展87-89

摘要:早期胃肠黏膜修复主要通过伤缘残留上皮快速迁移来完成黏膜重建过程。三叶肽家族在维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损伤后修复方面起重要作用。迄今,三叶肽在胃肠黏膜重建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此文就胃肠黏膜重建和三叶肽在该领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超声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研究进展90-91

摘要: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发病的最危险因素。超声内镜(EUS)能清晰地显示食管壁各层的结构。大量研究表明,EUS可显示BE食管壁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增厚,但目前不推荐用EUS诊断BE,和鉴别BE是否存在异型增生。EUS在评估有重度异型增生或有食管黏膜下层癌的BE患者及其食管壁肿瘤侵犯程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其准确性现在还存在争议,但其可为BE患者选择进一步治疗的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P选择素与炎症性肠病92-93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认为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其发病机制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成员,介导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等。研究表明P选择素在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94-96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完成,宣告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其中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一个“肿瘤蛋白质组学”的分支。肿瘤蛋白质组学可动态、整体、定量地观察肿瘤发生、进展中蛋白质种类、数量的改变,现已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结直肠癌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肿瘤蛋白质组学在寻找结直肠癌的肿瘤生物标记物,研究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和挖掘药物的抗癌靶点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粪弹性蛋白酶试验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97-99

摘要:粪弹性蛋白酶试验是通过检测粪便中弹性蛋白酶-1的含量来反映胰腺外分泌情况的一项检查,是间接胰腺外分泌试验中较为简便的一种。此文就其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进展100-102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进展快,治疗复杂。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深入的研究,SAP治疗模式不断变化。内科治疗的关键是抑制胰酶分泌,纠正内环境紊乱,减轻胰外器官的损害。目前,生长抑素等药物的抑酶作用,抗生素的抗炎效果和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内镜下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方法已得到医学界广泛肯定。现就该病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103-104

摘要:血管生成是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抗血管生成治疗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于核心地位。但由于胰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复杂性,抗VEGF治疗需与其它抗血管生成通路治疗、放疗和化疗联合应用。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科治疗进展105-107

摘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防止原发性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FVB)和预防再出血十分重要。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Ab)列为首选防止FVB的一线药物,对高危性食管静脉曲张者主张行预防性治疗。β-Ab或与EVL合用亦是预防再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治疗仍为首选措施,内镜疗法用于药物疗法失败病例。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108-110

摘要:肝星状细胞(HSC)是肝脏的一种非实质细胞,HSC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ECM)的增加是肝纤维化形成并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HSC激活与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肝纤维化发生的本质的认识,从而能更有效地防治肝纤维化。

脂肪性肝病与原发性肝癌111-114

摘要:脂肪性肝病是隐原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经过肝硬化进展至原发性肝癌的过程已被认可,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脂肪性肝病本身存在有促肿瘤形成的机制,它可以不经过肝硬化而直接进展成原发性肝癌,两者之间的具体机制还未明确。此文就脂肪性肝病向原发性肝癌进展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细胞因子在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115-117

摘要:无论是酒精性脂肪肝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发病机制都与细胞因子息息相关。此文综述了多种细胞因子在脂肪肝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了某些细胞因子对脂肪肝的治疗应用。

肝星状细胞凋亡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118-120

摘要:诱导HSC凋亡成为阻止肝纤维化进程的途径之一。生长因子、死亡受体配体(TRAIL、FAS)、细胞外基质(胶原、整合素)、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因子(NF—kB、IKK、JNK)等多种因素参与调控HSC凋亡。

共价闭合环状DNA在肝病发展中的作用121-122

摘要:肝病在国内是一种重要而难治的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多年研究发现,cccDNA在肝病发展的每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有些具体机制不是很清楚,此文就cccDNA在肝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