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productive Health/Family Planning

  • 12-1400/R 国内刊号
  • 1674-1889 国际刊号
  • 1.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是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读者·作者·编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专家论坛
皮下埋植避孕剂出血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425-428

摘要:皮下埋植避孕剂释放单纯孕激素是用于育龄妇女常用的避孕方法,常引起出血不良反应和一些可能不利于健康的安全性问题。对皮下埋植避孕剂引起出血的原因和治疗,以及脑膜瘤、骨密度改变、血栓形成、血化学指标等皮下埋植避孕剂相关的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论著
口服避孕药与育龄妇女子宫肌瘤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429-432

摘要:目的:评价育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OC)与子宫肌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13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现患病例,按照1∶1比例匹配对照,使用统一的问卷、健康检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子宫肌瘤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从未使用OC者比较,当前使用OC的育龄妇女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略有升高(调整OR=1.80,95%CI:1.19~2.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子宫肌瘤发生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当前使用OC(OR=1.73,95%CI:1.13~2.65)、体质量指数≥25 kg/m(2OR=1.35,95%CI:1.02~1.78)。结论:当前使用OC、体质量指数≥25 kg/m2可能升高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影响妇女子宫肌瘤的其他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综合干预对四川省项目点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使用的影响433-435

摘要:目的:评估避孕节育综合干预措施对四川省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IUD)有关的知识水平、使用、定期检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法。干预组开展倡导动员、规范管理、定期培训、宣传教育、综合咨询、技术服务、随访与转诊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工作。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期调查流动人口2 197例,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 877例;干预组研究对象知晓自己所放置IUD类型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9.17%上升至干预后的56.40%(χ2=22.292 8,P〈0.000 1);到现居住地后查过IUD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5.76%上升至干预后的79.27%(χ2=45.927 2,P〈0.000 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来自工厂、举家流动以及办理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对象,查IUD的可能性更大。综合干预能提高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查IUD的比例(OR=1.400,95%CI为1.123~1.745)。结论:综合干预能提高流动人口IUD知识水平,提高复查IUD率。

母血、脐血内脂素与新生儿体质量相关性研究436-437

摘要:目的:探讨母体外周血和脐血中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妊娠妇女分为足月分娩小于胎龄儿组(SAG组)、适于胎龄儿组(AGA组)、大于胎龄儿组(LGA组),各组产妇择期剖宫产术当日清晨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母体外周血内脂素浓度呈增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04,P〈0.05);3组脐血内脂素浓度呈增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69,P〈0.05);母体外周血和脐血内脂素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8和0.609,均P〈0.05)。结论:内脂素作为新的脂肪因子,参与了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可作为预测胎儿体质量的指标。

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宫颈或瘢痕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438-439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宫颈或瘢痕切口妊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宫颈或瘢痕切口妊娠患者,用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分为2组:腹腔镜辅助治疗组行清宫术前先行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常规治疗组直接行清宫术。分析2组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先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再行清宫术与直接行清宫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好;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宫颈或瘢痕切口妊娠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

妊娠妇女的成人依恋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研究440-44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妇女的依恋类型、抑郁状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176例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妊娠妇女依恋类型的分布情况是:安全型57.2%、轻视型21.4%、倾注型15.0%、害怕型6.4%。②安全型、轻视型、倾注型、害怕型妊娠妇女的抑郁水平得分分别为11.58±7.09、18.16±10.85、18.82±7.68和21.65±10.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78,P〈0.01),安全型者均低于后三者。③妊娠妇女的抑郁水平与依恋回避(r=0.445)及依恋焦虑(r=0.215)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妊娠妇女的依恋类型与抑郁水平有关。

依托咪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的临床研究444-445

摘要: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中的Ⅰ~Ⅱ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依托咪酯组(E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3μg/kg,依托咪酯0.2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异丙酚组(P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3μg/kg,异丙酚1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依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2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数值;并于T0,T4和T5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2组T0时的HR,SBP和DB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过程中2组的HR,SBP和DBP均出现一过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T4和T5时的血浆NE浓度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比异丙酚诱导更加稳定。

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预防子宫全切术后阴道炎观察446-447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唯阴康)在全子宫切术后预防阴道炎的作用。方法:抽取因良性子宫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术后阴道放置唯阴康,1支/d,8 h取出,连续8 d;对照组无阴道用药。结果: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观察组阴道炎患病率为21.8%(14/64),对照组为46.8%(30/64),2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病率分别为4.6%和17.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率分别为7.8%和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唯阴康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可改善阴道环境,有效预防阴道炎发生,安全无不良反应。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综述
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48-453

摘要:全世界每年有较多的非意愿性妊娠流产发生,而中期妊娠流产造成2/3的重大流产并发症。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及妊娠妇女的知情选择,使目前常用终止中期妊娠的药物和手术方法均是安全和有效的。大部分妇女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时不需行常规的清宫术。在某些缺乏米非司酮的地区或因其他因素而无法使用时,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术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瘢痕子宫妊娠引产时,需谨慎观察引产过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中吲哚美辛的作用及其机制454-457

摘要:宫内节育器(IUD)是中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广泛的避孕工具,经量增多、经间点滴出血是IUD的主要不良反应。含吲哚美辛的IUD不仅能发挥良好的避孕效果,而且能避免置器后经量增多、经间点滴出血的不良反应。大量研究表明,吲哚美辛能抑制哺乳动物排卵。因此,研究者对这类含有吲哚美辛IUD的作用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探讨空间,即含吲哚美辛的IUD是否有抑制女性排卵、抑制卵子受精的作用。

孤核受体NR4A1参与能量代谢的调节458-461

摘要:孤核受体NR4A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4,group A,member 1)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同时功能十分广泛,不仅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增殖或凋亡),还与神经性疾病、类固醇激素的生成、肿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能量调控密切相关。近年来,NR4A1与能量代谢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能量平衡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462-466

摘要: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能力,由于具有致瘤性和伦理问题,限制了ESC向临床应用发展的前景。成体干细胞(ASC)也是一类多能干细胞,理论上也能分化为生殖细胞,但诱导分化过程往往受到阻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是一种具有多能性的重编程体细胞,一定程度上可替代ESC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全球不孕不育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充分认识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机制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理论前提。就各种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干细胞诱导分化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467-470

摘要: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从囊胚内细胞团中获得的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具备了分化成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潜能,包括生殖细胞。近年来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在体外培养成精子细胞及成熟的卵母细胞,但存在免疫排斥、致瘤性和伦理学等问题,使其应用在临床治疗方面受限。成体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理论上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分化为生殖细胞。成体干细胞则可克服这些缺点,应用前景日益被看好。若将成体干细胞向生殖细胞的分化应用于临床,使分化成的生殖细胞能发育成具有生命的子代,那将为不育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综述了胚胎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沉痛悼念乌毓明教授470-470

摘要:本刊第四、五、六届编委会常务编委、第七届编委会顾问、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乌毓明教授于2011年8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胚胎着床机制的研究进展471-475

摘要:胚胎着床是子宫内膜接受胚胎植入的过程。胚胎植入需要经过定位、黏附、侵入3个过程以实现继续妊娠。成功的植入需要同步发育的正常胚胎、容受性的内膜及胚胎和母体不断进行相互对话来实现。目前研究发现很多调节胚胎着床的重要分子和基因,但仍有很多物质及其功能是不完全了解的,并不断有新的在胚胎种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和基因或者已知分子和基因的新功能被发现。胚胎着床机制的研究对于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雌激素对雌性生殖系统及月经的影响476-478

摘要:环境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雌激素,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剂以及多种食物添加成份,已证明环境雌激素对人类心血管疾病、乳腺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均有一定影响。大量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资料表明,环境雌激素对雄性具有生殖和发育毒性,对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及月经周期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致病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中。重点讨论环境雌激素的来源,就其对雌性动物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及月经的影响介绍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卵巢功能早衰的研究进展479-483

摘要:卵巢功能早衰是女性不孕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因包括染色体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接受放疗或化疗、外科手术及某些药物等,但大多数病例仍病因不明。抑制素及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可用于早期预测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功能早衰的诊断基于40岁前发生闭经并伴随卵泡刺激素升高至绝经水平。其治疗主要涉及激素替代疗法和不孕治疗。唯一被确证有效的治疗不孕的方法是赠卵辅助生殖技术。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进展484-488

摘要: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但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近年来有关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认为其与子宫内膜损伤有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出血,有时伴腹痛,常需借助阴道超声检查确诊。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阴道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一旦确诊需立即终止妊娠。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刮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宫腔镜手术、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