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究3篇

时间:2023-01-06 11:04:17

摘要: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谋划应立足于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服务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体系建设,重视风险导向作用,利用审计信息化平台优势,主动识别医院日常运营特别是经济运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以风险管控为目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究3篇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究篇1

一、新制度下内部审计对公立医院的意义

1.规避运营风险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能帮助医院规避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下,医疗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公立医院在此环境下实现了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强化成本控制。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公立医院的职能部门,能够有效实现资金和成本的审查,并且评估项目预算,控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而优化医院经营,增强成本控制水平。

2.辅助财务决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另一大作用,是通过打造信息化的决策系统,帮助医院预测市场发展情况,从而不断调整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使其能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促使财务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保证所有资金都能得到更合理地利用,让公立医院能在资金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经营的发展目标。

3.改善资金运转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公立医院的资金流动也在不断加大,为向广大群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公立医院不断采取措施来优化药品采购和设备更新等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应更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因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有效审核财务账目、降低财务风险、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疏漏。此外,内部审计工作还能监督医疗项目的执行情况,最大化利用医院运营的资源,推动公立医院实现内部改革。

二、现代制度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

1.审计结果的应用为了让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外部治理监督体系提出的需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出要对医院发展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政事分离、管办分开”。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医保、财政和卫生等机构取得的信息与医院内部信息不够对称,使其在获取医院的真实运营情况时,得不到最真实和最有效的数据,也加大了其对公立医院监督工作的难度。2018年审计署出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提出应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及时发现内部审计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处理,减少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反复出现,所以做好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是外部监督体系发展所提出的重要目标。随着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外部的监督体系就能获得更全面的管理信息,让监督和管理共同作用于公立医院的经营,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虽然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明显,但是很多医院外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没能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结果,导致公立医院很难满足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所提出的要求。

2.逐步适应宏观环境国家颁布的新医疗改革方案,为公立医院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促进公立医院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公立医院的财务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让公立医院的未来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对于公立医院风险管理体系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是其重要的一道防线,一旦内部审计出现问题,那么公立医院的经营就会出现难以预估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控制评价和设置风险预警,帮助企业快速识别和防范运营中的风险。在现代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克服诸多挑战,才能促使医院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就目前公立医院实践情况看,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政策的分析还不够透彻,相关能力还亟待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也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提升。

3.审计工作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层的指导,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内部审计是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实现对各个业务职能管理部门的监督,从而做到对经济活动的跟踪处理。换而言之,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整体运营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在监督各职能部门的同时,还可以对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源及物品管理实现评价监督。公立医院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工作进行评价监督,能迅速识别医疗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促进自身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就目前公立医院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医疗服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活动的融合方面,企业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还相对欠缺,导致公立医院的监管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受到一定的阻碍。

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1.独立地位缺失目前,公立医院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基于国家规定的要求,所以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缺乏独立性,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足。公立医院在专业人员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计划也会缺失,审计工作人员配备不够科学、合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没有保证。如果内部审计部门不够独立,那么控制权、监督权及执行权等将权力全部把控在医院领导层手中,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此外,公立医院审计机构欠缺独立性,相应的管理体制也会不足,审计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进而滋生内部不良的工作风气。因此,在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开展也将受到阻碍。

2.工作范围狭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一般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界定,所以公立医院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不但要在政策的要求下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还要对医院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但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并没有按照政策的要求实施审计,审计工作的局限性比较大,医院大多将审计工作聚焦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之中,导致财务审计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基于此,公立医院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会计核算可以帮助公立医院更为准确地了解其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不能只关注会计核算工作,以免给自身带来经营管理压力,而是要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下,结合内部管理体系,重视审计结果的处理,从而做好公立医院大项目的综合审计工作,扩大相关工作范围。

3.审计方式落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部激烈竞争的加剧,公立医院为了在市场中获得一定的竞争力,需要引入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来稳固自身的经营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下,虽然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由于信息化手段的缺失,公立医院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人员仍然采用过去传统的方式来处理审计事项,没有新技术作为支撑,审计工作的流程和效率也因此受到影响,其对于公立医院的推动作用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4.专业队伍不足就目前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大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相对欠缺,不仅专业性不足,人员配置也较为单一,很多公立医院甚至只有一位人员来负责所有的审计工作。虽然公立医院的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或审计方面的知识储备,但是审计工作的实施,除了会计专业之外,还涉及合同管理、基础建设和政策法规等内容。基于工作上的多重需求,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工作上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审计判断不准确、工作结果不专业等。除了审计人员的客观能力欠缺之外,其主观工作意愿也较为不足。由于审计人员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公立医院的工作,也不具备工作创新意识,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始终存在阻碍。公立医院想要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可医院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时长的原因,往往导致审计人员没有时间来提升自我,也不能更新知识储备,审计工作的未来受到严重影响。

四、公立医院完善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

1.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公立医院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自身独立性的存在。该独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呈现,一方面是明确审计工作本身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进而保证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受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要注重审计人员的考评,对承担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同时评价其工作结果,以明确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当医院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有了保障,审计工作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审计工作也在专业队伍的保证下更加客观和实际。所以,公立医院应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评价与考核,除了为审计工作始终储备专业的队伍之外,还能减少审计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切实保障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2.拓宽审计工作范围公立医院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即工作监督范围的扩大,这样才能让公立医院的管理运营更加公开透明。首先,审计人员在处理相关工作时,要保证能收集到较为全面的财务数据,进而能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从而将审计工作的效率予以提升。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全程监督管理工作,从事前分析、事中跟踪一直到事后管理,医院审计人员都要予以处理。其次,审计人员除了内部控制审计之外,还要包括人员的绩效审计,只有结合上述两个审计内容,才能保证公立医院合理配置相关资源。最后,审计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公立医院不能忽略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的作用,通过结合内部控制体系,让公立医院提升自我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要处理财务数据,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还要能审计经济合同、进行绩效审计等相关工作。基于内部控制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效果,所以内部审计部门一定要能识别内部控制中的各类风险,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同时,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更新审计观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之下,公立医院也要不断转变过去的经营理念,才能符合当前环境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因而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公立医院一定要认识到现代医院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明晰无论是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还是信息化工作都会给医院的长远经营带来影响,进而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在明确了风险之后,还要能迅速提出审计内容,不断完善审计工作,让审计工作能够在各方面都完善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公立医院除了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之外,还要能发挥出内外审计的作用,及时判断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来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引入信息化技术,帮助公立医院快速解决审计问题,提高审计成效。

4.科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为了让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除了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施之外,还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公立医院可以引入一些具备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让审计人员能够在了解相关政策的基础下,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保证医院足额储备专业的审计人员。此外,公立医院还要对审计部门的架构进行重新规划,在人员基础和部门架构都完善的前提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公立医院需要提高人才梯队的质量,吸引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其中,共同协作,发挥出各自人员的长处,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下,深化审计监督工作,降低运营成本,进而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和财务管理提供针对性服务。公立医院还要做好审计的专业培训工作,促使每个内部人员都能做好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营造内部良好的氛围,从而一直保障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素质。总之,公立医院通过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为医院的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促使内部审计价值实现增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了公立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所以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倡导医院所有人员都能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所有人员都能将审计意识贯穿到自身的工作之中,并加强审计评估工作,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促使公立医院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平,祝芳芳,崔玭玫,等.大数据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财务管理研究,2021(10).

2.刘锦.新时代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0).

3.陈建萍,李学军,崔萍.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价值探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0).

4.岑植铀.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创新思路.中国产经,2021(16).

5.万丽婵.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对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的探讨.大众投资指南,2021(16).

作者:禹淑凤 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究篇2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内部审计为企业良好的“免疫系统”构筑了坚实防线,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到“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也指出“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主责主业聚焦不够,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较突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事业发展需要,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审计组织方式需进一步优化”[1]。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聚焦审计重点,明确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的业务领域和应当开展的审计项目,并指出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被弱化、虚化、边缘化和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2]。以此为背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即将掀起一轮变革,探索审计职能转型,实现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力补短板,推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及其转型的必要性

(一)内部审计范围覆盖面窄,未涉及所有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涵盖范围较广,医院财务、采购、基建、后勤、科研、医保等均与公立医院的正常经营和运转密不可分。由于为医疗和公益服务,采购、科研、医保等事项存在较强的专业特殊性,而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未接受过相关医学管理知识的培训,在开展科研、医保等事项的专项审计工作时,通常将审计范围局限于采购的流程、经费的使用、资金的结余等内部控制、财务评价等方面,并将审计重点放在与财务相关的环节,如采购的付款审计、基建的结算审计、合同的执行审计等,并未站在整体角度对相关审计对象的宏观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较为传统的以监督管理为基础的模式转向以风险为导向确立工作重心的模式,而公立医院目前的执行、结算、付款等审计模式并没有完全覆盖相关经济活动的所有关键风险环节,使得被审计人员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够一定程度上察觉审计漏洞,从而找到“合理”规避审计的方法,出现舞弊、腐败问题。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权威性不足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本质特征。通常认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低于国家审计和外部审计。第一,内部审计隶属于医院的下设行政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同级,这使得审计事项涉及这些部门时,内审部门并没有足够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确保工作不受干扰,也无法完全保有客观公正的审计态度。有些规模较小的公立医院甚至将审计部门下设于财务,由总会计师分管领导,审计的内容和范围由财务部门统筹,在组织架构上已失去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二,审计部门的人员和薪酬管理归属于医院的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晋升与医院其他职能部门方式一致。医院在考核审计人员时,有可能将部门互评、员工测评作为参考依据,而审计作为揭示舞弊、规避风险的部门,在上述人事状况的干扰下,难免在工作中因瞻前顾后而影响专业判断。第三,部分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会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因此在事后对公立医院内控进行评价时,审计人员就会因参与过相关工作而不易建立起全局意识进行客观分析,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也将受到质疑。然而,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相较于国家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扎根于医院内部,能够深入了解并发掘医院经营建设、财政管理、政策导向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给予客观合理公正的评价,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发现和分析,可以从宏观角度提出具有前瞻性、适宜医院长期发展的建议。

(三)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界限不清晰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定,在二级乙等以上的医院必须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公立医院最早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便是在这个时期。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从规模到业务都有了新的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公立医院的健康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之相对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却大多没有建立适宜新时展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审计流程,或者是存在新制度但并没有与医院的招标、采购、财务、基建等其他制度整合形成协同效应,不同部门各自为政,以致按章实施存在标准不一的情况。一方面,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使得内审部门职能界限不清晰,部分公立医院的内审部门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复核账目、重新计算费用等工作上,代行其他职能科室的部分职责,花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却不能深入问题根源预防风险、揭露问题;内审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的职责范围模糊,三方易重复作业,未形成合力,由于角度、立场的不同提出的意见甚至有可能相互矛盾,以致不具备可行性。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内审部门普遍规模较小,人员数量和人员构成没有根据医院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而内审工作范围广、数量大、责任重,内审人员专业技能又没有得到充分培训,往往难以在工作中运用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影响审计效率,不利于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4]。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低,审计方式较单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普遍存在信息化利用程度低和信息处理手段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市面上对口的审计软件较少,审计的数据分析往往靠审计人员利用Excel等基础办公软件进行,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二,医院各科室部门采用不同的操作软件,各系统之间没有进行高效整合,审计时提取联合数据比较困难;第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受限,数据筛选、比对和分析能力较弱,很难最大化利用搜集来的信息。同时,很多公立医院各职能部门的办公系统不相通,信息在医院内部的流通和传递不够顺畅,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利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使得内部审计的方式较多停留在对传统纸面资料的审查,审计重点主要放在相关材料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合规性方面。运用统计学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快速高效地发现问题,但以往大数据与信息化技术落后,审计人员很难运用新型的审计方法深层挖掘相关数据信息。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利用信息激发内部审计潜能是未来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精准揭露风险的必然选择。

(五)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足,问责机制不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是内审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实现审计价值的关键所在。目前,由于审计事项的敏感性和涉密性,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停留在非常粗浅的层面,如“口头警告”“内部处理”“绩效惩戒”等,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没有真正发挥审计结果对相关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的强化与改进作用,使得对查出的问题和风险难以进行深入探讨,无法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致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日后同类问题会再次发生。同时,部分公立医院未建立问责机制,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处理边界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缺乏对问题整改落实的监督和约束,重于对事的处理、轻于对人的处理,缺少明确的追责要求和措施。长此以往,内审机构的权威性进一步降低,内部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发现的问题也很难从根源解决。

三、内部审计转型思路与建议

(一)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设,聚焦医院经营活动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独立性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即使内部审计相较于国家审计和外部审计独立性偏弱,但仍然可以找到提高独立性的方式。第一,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由医院院长直接领导,内部审计人员有充分的渠道直接反馈问题,这将逐步在医院内部树立起审计的权威。第二,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不参与内控的建立与实施,确保审计独立性不受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干扰。第三,转移工作重心,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关注与财务付款、项目结算等事项相关的“钱账审计”,还要更多聚焦于医院经营活动中涉及钱、权、人的重点环节[5]。第四,日常审计以重点环节为中心,聚焦关键领域多方位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将科研、医保、战略规划等重大事项纳入审计范围,对关键领域执行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把控,深入剖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以规避风险。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协同医院其他职能部门形成联动效应内部审计本身可看作是一种治理机制和管理工具,通过有效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在治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并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审计效用。首先,医院应注重内部审计制度与医院其他相关制度的相适融合性,以促进内部审计协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绩效、信息网络等职能部门共同监督人权财的关键业务和重点环节,形成监督合力与联动效应[6]。其次,医院应深入揭示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的风险隐患,借助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审计等工作,以此积极助力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而推动公立医院长期建设性发展。

(三)探索信息化审计新模式,创新审计方式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技术和审计工作方式两方面,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传统审计方式是指手工录入信息、人工检查数据并进行分析,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还容易出现因输入错误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情况。一方面,医院可以在院外采购内部审计信息软件,整合医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财务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有效建立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查看各项数据是否逻辑一致、计算正确,并及时预警、提示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医院应通过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模式丰富审计方式,典型例子就是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软件提供的增值功能,利用大数据特性审计公立医院的招投标、基建等事项,并分析每个项目的流动能力、偿债能力、经济周期等,以评价审计对象的工作是否合规,在深入剖析其中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整改建议。

(四)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延伸,也是检测内部审计建议是否行之有效的直接标准。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不是单纯地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而是应有长效稳定的整改机制。首先,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通报机制,可在保密性允许的范围内在医院办公系统中对审计结果予以公示,以增强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发挥教育警示的作用。其次,公立医院应将内部审计结果纳入绩效考评系统,以此形成持久约束力,提高员工运用审计结果的积极性。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应持续关注追踪审计结果的整改运用情况,一方面切实明确整改时限并监督整改成效;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况或不利于医院进一步发展的事项也应及时作出调整,以满足医院高质量、低风险的发展要求。最后,公立医院应探索审计结果的共享机制,增加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切实融合医院财务、采购、基建、医疗、科研等多方面工作,依据审计结果调整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细化到日常工作中,以此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使内部审计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四、结语

随着公立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内部审计需要与公立医院的业务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应与时俱进地更新审计方式、转变审计思路。以往,公立医院传统的审计职能主要服务于缩减成本、降低财务风险等事项,随着外界监管水平和公众舆论对公立医院期许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并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转型成为必然,这有利于公立医院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下发掘内部潜力,在保证医院真正“公立廉洁”的前提下,获得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袁昶达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究篇3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国家要求公立医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并对公立医院加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绩效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公立医院亟待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公立医院加强管理的重要方式,内部审计理应发挥更多更广的作用。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在加强公立医院监督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帮助公立医院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加医院运营效益。我国现行有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国家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领导职责和权限、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保障内部审计所需经费、审计结果应进行应用并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审计责任等。《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一是病床300张以上或者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公立医院,须设置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审计人员;二是要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重视审计工作,对单位内部审计计划,报告等要及时批复,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依法履职,确保审计结果得到运用和落实;三是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程序等进行规定。《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规定》明确风险评估对公立医院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在公立医院风险评估方面应起主导作用,牵头组织或聘请相关机构对医院进行风险评估。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内部审计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为了监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经济运行,增加单位效益,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采取一定的审计方法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经济运行及其他管理活动开展审计的活动。

(二)内部审计的特点一是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独立客观是审计工作的基本特点,在机构设置上,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本机构内部其他部门,以确保其工作的开展是客观公正的,不受其他部门制约,审计的结果直接向机构最高管理层报告。二是能为机构带来利益。内部审计部门因独立于机构内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可站在更高视角,指出机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提高机构收入,控制机构成本的建议,为机构带来利益。三是一种控制活动。内部审计是机构组织采取内部审计方法对各个工作流程合法性、规范性、效率性进行管控的过程,起到规范运营管理的作用。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对公立医院在防范经济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运营效益上发挥作用。

(一)内部审计可以防范经济运营风险一是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审计,对公立医院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监督审核经济事项在申请环节、决策环节、施行环节、结算验收环节等的合法合规性,并提出审核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运营管理风险的作用;二是内部审计可以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执行力情况等进行评价,以促进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中发挥规范经济业务活动、防范运营风险、加强内部制约等方面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可以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益一是通过资金收支审计,特别是公立医院重大基建建设、大型设备采购、大宗药品采购等重大支出事项审计,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审减核减项目经费,为医院核减少成本费用。二是通过开展运营效益审计,对医院收入预期实现情况、成本控制情况、资金投入和产出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探究医院存在的运营管理方法、工作流程等方面影响医院收入和成本变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提高医院运营效益的办法。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一)对内部审计重视度不够一是内部审计独立性欠缺。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是由财务部门或者纪律检查部门来完成的。机构设置得不独立,使内部审计不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其内部审计的范围存在局限性,审计的过程受到一定的约束,内部审计难以发挥职责作用。二是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不够高。在单位层面没有设置内部审计管理委员会,医院的主要负责人没有直接管理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打折扣。三是在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方面,公立医院往往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上,内部审计主要工作在于对医院财经活动方面的监督,未意识到内部审计可以发挥提高单位运营管理效益的作用。四是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很多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较为零散,没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够到位。

(二)内部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因很多医院内部审计都是针对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结果的“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往往没有参与到经济活动的申请环节、决策环节、执行环节。未发挥审计的内部咨询服务职能,没有能够在事前为医院提出更为有效的审计专业意见,为经济活动提供有效帮助。

(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医院专业内部审计人员比较缺乏,尤其是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审计、工程审计等各类审计,需要具有复合能力的审计人员。一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比较单一,年龄结构偏向老化,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构建和操作方面能力不足,很多内审人员由长期从事财务岗位的财务人员岗位轮换而来,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知识结构以财务专业为主,其审计部门的专业背景局限在财务专业,具有信息、基建、采购、招投标、数据分析等专业背景的人员欠缺。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培训、行业交流的机会较少,其审计观念及方法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审计视野较窄,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视角。

(四)内部审计质量不高,方法不多一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财务专业人员,其内部审计方法多是财务的视角:看账本、翻凭证、抽样审计和经验判断,没有能够复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风险导向方法、行业数据对比分析法等多元化的审计方法进行内部审计。二是对单位的运营效益审计、总体把握单位的运营管理风险角度的审计不够。站位不够高,审计时欠缺对单位内外部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的分析研判。三是审计有时候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是为了完成例行审计而进行的。审计中没有实行审计质量复核,追求高质量审计效果的愿望不强。四是审计规范性不高,很多内部审计没有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形成规范化的工作底稿、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完整的审计档案。

(五)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经调研,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主要采取纸质审计的方式,拥有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公立医院还不多,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内部审计无法处理庞大的医院财务数据和其他内部运营数据,无法精细分析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也不能对潜在风险进行研判和预警。存在因医院资金不足,医院不愿意构建内部审计工作平台的现象。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资料的途径较少,未能通过内部审计系统在医院的HIS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中调取审计数据。

(六)审计结果运用和落实不够一是有很多公立医院开展的内部审计,没有形成系统内部审计分析报告供医院管理层做决策参考,在内部控制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运营管理情况等方面没有过多涉及。二是虽编制审计分析报告,但侧重点只在于监督检查方面,缺少对医院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梳理,原因查找及对策建议等。三是内部审计由于是“内部的审计”,医院的其他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重视度不够,审计结果没有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评挂钩,没有设立惩戒机制。

四、提高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实施效果的对策

(一)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一是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成立由医院的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内部审计管理委员会,统管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工作实施、工作成果的落实。二是转变内部审计只有审核监督职能的观念。内部审计应提供更多的运营管理方面的专项服务,打造服务型内部审计,服务于临床医技科室,服务于单位的重大基建和采购活动,内部审计不应只担任事后“检查”的职责,而是从项目立项开始,内部审计就应跟踪审计并提供服务。三是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与医院的战略发展和年度工作计划相适应。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围绕医院的主责主业,内部审计部门不是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的部门,其在医院风险防范和效益管理方面应发挥作用。

(二)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一是配备更专业的审计人员或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协助审计。单位应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配备具有工程建设、设备管理、招投标管理、数据分析等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二是组织培训和同行间交流学习活动。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法律法规等专业及案例培训或组织同行间交流活动,让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丰富审计的视野,提高审计站位,做到全方位、立体地开展审计工作。

(三)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应与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相一致,指导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做到依制度审计、开展审计有依据、审计结果有应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要参与到单位的各项重大经济事项活动中,并可以以审计的角度提出意见,防范风险。

(四)内部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人员有限,很难对所有业务进行全面审计。内部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对可能遇到的运营、财务、法律等风险进行预警和研判,关注大额设备物资采购,药剂耗材采购,工程建设,物价收费等,梳理决策审批环节、采购招标环节、实施环节、支付资金环节、竣工验收结算环节等风险点。针对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确定审计范围、目标、方向和审计重点,调配合适的审计资源,开展内部审计风险评估,重点对风险点进行审计,加强审计监督。

(五)内部审计为医院发展提质增效当前,在医改取消药品加成、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带来的公立医院收入下降及人员成本等医院运营成本不断提高的矛盾之下,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在防腐防风险方面发挥作用,更应在提高医院效益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内部审计不仅在项目资金支付环节通过审减为医院节约开支,在项目的立项申请环节也应发挥审计作用,比如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立项论证阶段,内部审计应以审计的视角,对设备购置可行性,有效性提供专业的论证。二是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方面,内部审计熟悉医院的内部运营情况,可以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分析医院内部各部门运转的有效性,去发现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否有推诿扯皮、职能交叉或者管理真空地带,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其他业务部门不易发现的医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对医院运行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医院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六)内部审计应借助信息化系统一是加大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将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和要求以信息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信息化进行大数据分析审计。充分调动医院内部审计资源,将内部审计平台与医院HIS系统、OA系统、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内控系统等实行有机联系,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二是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也应提高数据采集能力,特别是与公立医院同行业、同系统的横向和纵向数据的采集,用以作为内部审计的标准值和参考值。三是内部审计系统数据应能实现医院内部各部门共享,其他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可以实时调用和借鉴内部审计分析和建议数据,用于规避部门运营风险,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重要管理活动,不应局限于资金收付等财务性的审查,而应发挥更多更广的服务效能。一方面让内部审计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依法依规,另一方面让内部审计为医院提高运营效益服务。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谋划应立足于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服务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体系建设,重视风险导向作用,利用审计信息化平台优势,主动识别医院日常运营特别是经济运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以风险管控为目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基于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3):107-108.

[2]吴晏珺.经济责任审计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63-64.

[3]彭蓉晖.医院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23):47-50.

[4]卿妤婕,洪学智,尹丽叶,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责权限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21,(7):81-86.

[5]苏永萍,吴伟,俞濮阳,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21,(4):60-62+68.

[6]钟金凤.医院内部审计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J].财讯,2021,(35):186-188.

[7]蒋素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144-145.

作者:梁苍霞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一篇: 公司财务风险探讨3篇 下一篇: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考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