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02 09:26:21

摘要:企业环境管理是指企业在宏观经济的指导下,运用行政、教育、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企业生产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调节与控制,使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以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企业环境管理论文

企业环境管理论文: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构建

摘要:企业环境管理是指企业在宏观经济的指导下,运用行政、教育、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企业生产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调节与控制,使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以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 ; 机制构建

引言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无限制地滥用资源,随意向外界环境排放污染物,导致环境不断地恶化。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环境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

1.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和学界的重视,而企业对于通过环境管理来体现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全面。企业环境管理以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技术理论为基础,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手段,对损害环境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协调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使生产目标与环境目标统一起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虽比较健全,但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为此,有必要建构企业环境保护的自愿性机制,即使企业环境保护行为成为自觉选择的作用机制;建构强制性机制,即通过成慑改变企业对违法行为的选择迫使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建构激励性机制,即利用价值规律调整或影响市场主体消除或降低污染行为的作用机制;建构压力性机制,即利用企业的相关方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并促使其保护环境的作用机制;建构支持性机制,即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环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环境保护能力的作用机制。

2.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性质

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学术界并没有统而权威的界定。有的学认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是指企业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业经营管理中树立态环境保护观念,从经营的个环节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实现企业效益、社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有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运行理。有学者认为涉及企业环管理机制有三个层次在宏观层次方面表现为以府为主体的产业环境管理机;在微观层次方面表现为以企业为体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则有公众和政府组织参与的企环境管理机制。还有学者为企业环境管理模式括四种:企业环境管理委员会与保专门职能部门相结合管理模式、ISO14000理模式、HSE管模式、QHSE管理式等。我们认为,企业环管理机制应该是一种多元性构管理机制,是由国际社会、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众共同参与的,由生态伦理、环境制、社会发展模式、类生存理念、模式生态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和企业理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以进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好型企业目标的管理模式和行机理。

我国现行企业环境管理中社会责任的缺失

企业环境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组织决策、经营行为和经营绩效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在这里,笔者所说的环境是广义的,而非仅仅指企业的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环境管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优化企业环境的措施贯穿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许多企业把经济效益作为其唯一目的,以致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模糊,暴露出许多问题。

3.1企业员工主人翁错位

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中,虽然明确规定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作为公民的广大企业员工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若干权利和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非国有企业中连工会组织都未建立或即便有亦名存实亡,劳资矛盾突出;即使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劳资收入差距显著拉大,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明升暗降,企业高管才是企业的最大收益者,是真正的企业主人,许多职工实际处于被动管理、相对收益不断下降的状态,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公平的收入,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主人翁精神缺失,工作责任心不强。

3.2缺乏广泛的社会责任观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高额利润。以这种价值观为导向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甚至突破商业伦理的底线。现代新型企业价值观认为,企业不是没有伦理道德的纯功利性组织,它不会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上,对它的利益相关者熟视无睹。企业既是经济组织,也是伦理道德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目前,中国虽然已有部分企业和组织加入了联合国所倡导的“全球契约”,例如:中石化、中海油、华能集团、中移动等,但是与中国庞大的企业体系来说,所占的比例极少。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到位甚至无视社会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化工企业的“高污染”、建筑行业的“豆腐渣工程”、奶制品行业添加“三聚氰氨”事件、餐饮行业的“地沟油”,近几年的“瘦肉精”事件、“塑化剂”事件等等事实,都是对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的严重损害。

3.3环境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相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已越来越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全球化、竞争机制加剧了企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的竞争者、竞争范围、竞争方式等都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环境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所以我国企业必须把环境的分析和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者应时刻关注和分析企业环境的动态因素和稳态因素,稳态因素变化较小,略加关注即可,而动态因素经常异动,有些变动不可预测。由于动态因素带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威胁着一个企业的成败得失,因而企业管理者应尽力将这种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降低这些因素的负效应,例如:企业多做慈善事业,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履行社会责任,就可以带来政府部门、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冲击。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社会责任的相关环境分析仅仅局限在生态环境,这是不全面的。因为企业的环境从广义上讲,包括了内部和外部环境,应该把履行社会责任相关内容与广义环境内容相联系。

3.4履行社会责任缺乏持续性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很多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从事一些简单的公益活动,一旦活动结束,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事务就无人负责,从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以为持续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减少企业的利润,降低企业竞争力。这种思想是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瓶颈。实际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短期上看,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增加,但从长期看它会使股票增值和企业信誉提升。因为有责任感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永远是投资者青睐的目标。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金融分析师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美誉度高的公司的股票业绩更佳。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些行为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会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为企业获取长期经济效益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准备了诚信条件。

4.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目标

在“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和完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即在我国企业全面建立环境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政府促进企业环境管理 法律 制度运行机制、市场引导企业强化环境管理的 经济 氛围机制,社会舆论、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企业环境管理的渗透机制。初步消除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盲区。与此同时,加速提升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执法的科技含量,加大环境保护的奖惩力度,树立环境管理机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健全 科学 、先进、全方位、高效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使我国的所有企业都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在生态良性循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社会之中。不仅物质生产生态化,而且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也呈现生态化。

5.结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企业环境管理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如何从被动环境管理转变为主动环境管理,把环境关注结合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企业环境管理论文:企业环境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许多企业被动实施了环境管理。通过环境管理, 企业能减少能耗, 节约资源, 降低成本, 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相关税费和罚款, 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拓展国际市场, 得到相关方的支持, 取得财务利益,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形成企业文化, 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环境管理; 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 生态设计

近年来, 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 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了强制性约束; 同时, 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要求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来自市民、环保团体、工商业机构内的股东、投资者、客户、监管机构、往来银行及保险公司的种种压力, 也迫使企业不得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处理好追求利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企业这种被动式的环境管理, 往往简单地将相关环保投入视为新增成本, 而忽视环境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种种收益, 进而导致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管理水平低下。

1企业环境管理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性且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 从企业本位出发, 以传统的“利润最大化” 为目标制定和实施的企业发展战略还存在许多问题。如: 缺乏追求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缺乏权益、 资源分配的平等机制, 缺乏健全的环境价格体系, 缺乏经济、社会、环境三维效益协调等。但伴随企业环境管理的兴起, 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已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一些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展开。这一展开过程通过企业全方位、全过程运营中的环境管理来实现。企业环境管理渗透并结合到企业运营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 形成诸如环境设计、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绿色营销、绿色创新等内容。企业环境管理不再是停留在企业运用各种手段控制其污染源并对环境质量施加影响的传统管理上, 而是更多地要求企业环境管理要有助于其运营消耗的降低, 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和增加企业赢利。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环境管理视作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

2企业环境管理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环境管理与一般经营管理不同, 其效益并不能仅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为唯一标志, 而是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并重, 这是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的独特之处。在环境管理的成本投入方面, 企业需要考虑投入的方向、规模和成本结构的分布状况, 即如何划分环境成本的项目和数额。 一般说来, 按效益受益期限的长短不同, 企业可将其分为资本性环境成本支出( 环保投资成本) 与收益性环境成本支出( 环保经常费用)。在环境管理的效益方面, 其投入成本的产出表现为两种:

一是为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企业环境目标而取得的以物量单位计量的环境保护效果, 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 即以降低环境负荷为标志, 如环境污染物质排放量的减少, 废弃物的削减量和资源、 能源消耗量的节约, 还包括企业环境风险的降低、减少职工和附近居民的疾病率、降低建筑物的侵蚀和酸雨浓度等, 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予以描述。

二是运用环境成本管理, 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对策而获得的可以货币计量或表现的经济效益, 包括伴随企业环保活动而带来的资源、 能源成本的节约,废物再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 排污费和环境诉讼赔偿金的减免, 企业开发设计环保产品收入, 环境治理的咨询服务收入, 获得优惠利率环境保护贷款的利息机会成本, 企业形象的提高等等方面, 以增加企业利润和公司价值为标志。这些效益与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 可作为环境成本支出的抵减数来分析。

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一般采用增加环保投资的方法, 保持环保效果的持续改进。 这带来了两方面的效果: 一是环境负荷的累积降低, 使其达到或优于国家有关环境标准; 另一方面是经常性费用的累积减少,从而使得环境总成本得以降低。 此外, 它还减少了潜在环境损失。

环境管理的社会效益、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因为废弃物本身就是未利用的资源, 是一种浪费, 减少其排放就意味着资源消耗成本的节约,能带来经济效益。

3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的环境管理, 可以通过降低各项成本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一)降低能耗, 节约资源实施环境管理, 要求企业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及服务都考虑能源、 资源和原材料的节约、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环境因素, 并通过设定目标、 指标、 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控制对重要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这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能源、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和回收利用废旧物资, 减少各项环境费用, 从而明显地降低成本。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实施管理, 主要通过控制和市场手段, 推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使外部成本逐步内部化, 企业的环境成本逐渐增加, 将影响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 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 评价企业对环境法规的符合性程度, 如若违反, 可能处以重罚。 随着监管规例日趋严格, 污染罚款或污染诉讼而引致的财务负担相应提高。 企业通过环境管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 甚至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进而减免排污税费, 降低治理费用, 避免罚款, 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清洁生产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它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流程的革新, 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决污染问题, 或在保障同等环保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无费或低费方案预防或治理污染, 大大减少需末端处理的污染物总量或降低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 必然大量节约一次性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 有的措施甚至不用花钱。 例如, 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永安火电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 无、 低费方案获益 111.35 万元,实施中、 高费方案获益 206.35 万元, 并减少了燃煤量, 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清洁生产方案的制定、执行及考核, 与环境管理中的成本效益变化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三)其它成本节约环保意识融入企业文化, 能促进环境管理的实施。 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环保承诺和行动, 将有力的改善企业形象, 使更多的人欣赏企业的文化, 认可企业; 有利于与当地社区搞好关系, 减少摩擦, 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企业也更容易招募员工, 因为清洁的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更能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加盟; 重视环境管理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人力资本, 内化为企业价值, 进而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4结语

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驱动力是获得经济效益, 而不是出于环保目的。 然而有趣的是,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的过程中, 不仅能实现预想的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同时也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正如前文中我们所看到的, 虽然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将投入一定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 但是相对于产生的经济效益、 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只是暂时的、 次要的。

企业环境管理论文: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构建

【摘 要】企业环境管理是指企业在宏观经济的指导下,运用行政、教育、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企业生产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调节与控制,使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以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主要针对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构建展开讨论,望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

【关键词】企业;企业环境;环境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构建;机制构建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无限制地滥用资源,随意向外界环境排放污染物,导致环境不断地恶化。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环境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环境管理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传统的观点,认为环境管理增加企业成本,环境管理与竞争力相互对立;二是修正学派的观点,认为环境管理促进企业创新,环境管理与竞争力是“双赢”的。

一、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和学界的重视,而企业对于通过环境管理来体现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全面。企业环境管理以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技术理论为基础,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手段,对损害环境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协调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使生产目标与环境目标统一起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虽比较健全,但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为此,有必要建构企业环境保护的自愿性机制,即使企业环境保护行为成为自觉选择的作用机制;建构强制性机制,即通过成慑改变企业对违法行为的选择迫使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建构激励性机制,即利用价值规律调整或影响市场主体消除或降低污染行为的作用机制;建构压力性机制,即利用企业的相关方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并促使其保护环境的作用机制;建构支持性机制,即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环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环境保护能力的作用机制。

二、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性质

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学术界并没有统而权威的界定。有的学认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是指企业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业经营管理中树立态环境保护观念,从经营的个环节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实现企业效益、社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有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运行理。有学者认为涉及企业环管理机制有三个层次在宏观层次方面表现为以府为主体的产业环境管理机;在微观层次方面表现为以企业为体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则有公众和政府组织参与的企环境管理机制。还有学者为企业环境管理模式括四种:企业环境管理委员会与保专门职能部门相结合管理模式、ISO14000理模式、HSE管模式、QHSE管理式等。我们认为,企业环管理机制应该是一种多元性构管理机制,是由国际社会、各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众共同参与的,由生态伦理、环境制、社会发展模式、类生存理念、模式生态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和企业理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以进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好型企业目标的管理模式和行机理。

三、构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1、构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应尽快走出“人类中心主义”阴影,按照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科技、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转变为战略层面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被动的、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2、科学而先进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不是企业单一主体、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机制,而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来的管理机制。因此,生态文明背景下,构建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环保法律为依据、以生态伦理、环境责任为支撑的构架。

3、加大国家对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法律机制的推动力度。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国家必须通过强大的公权力、推动力,规范性、强制性地指引企业步入企业环境管理法律机制的轨道,从而克服和消除企业唯利是图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渚如,提升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完善政府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法律机制以及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环保一票否决机制、清洁生产促进法、节能减排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的执法力度,等等。

4、充分利用评价、奖惩机制,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制度全面展开。针对国情,一方面,大力推动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评建活动的全面展开,评建出一批环保示范性企业;另一方面,加快ISO14000、HSE、QHSE等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区域性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形成。

5、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措施将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信息通过权威媒体公布于众。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个方面了解、监测、考核、评价、监督企业的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状态。另一方面在舆论、管理层面给企业以压力,有利于促进企业争先恐后、不断升级环保机制。

四、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目标

在“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和完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即在我国企业全面建立环境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政府促进企业环境管理 法律 制度运行机制、市场引导企业强化环境管理的 经济 氛围机制,社会舆论、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企业环境管理的渗透机制。初步消除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盲区。与此同时,加速提升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执法的科技含量,加大环境保护的奖惩力度,树立环境管理机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健全 科学 、先进、全方位、高效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使我国的所有企业都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在生态良性循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社会之中。不仅物质生产生态化,而且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也呈现生态化。

五、结束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企业环境管理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如何从被动环境管理转变为主动环境管理,把环境关注结合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企业环境管理论文: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完善

摘 要: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其进行环境管理是解决污染的关键。目前各国解决环境问题,主要是以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为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而从非正式制度视角对儒家生态伦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其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环境管理;理论基础;儒家生态伦理

经济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一方面要利用自然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又大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如何使企业自觉履行环境责任成为紧迫而重要的问题。目前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于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但是这两种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儒家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能够弥补以上企业管理制度的不足,对企业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具有深刻地启示意义。

一、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局限性分析

(一)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1、外部性理论

在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时,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负外部性尤其是生产的负外部性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

经济学家马歇尔(1910)首次提出“外部不经济性”理论,庇古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提出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企业为进行生产所支付的成本称为私人成本。当企业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时,该企业的活动就产生了负外部性。

外部性理论认为,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把环境污染和开发资源的成本转移给他人或者搭他人治理和修复环境资源的便车,外部性便成为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源。

以庇古为代表环境干预主义学派的学者认为市场是有缺陷的,基于环境的外部性,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在干预方式上他们(除了庇古)主张立法或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环境。此外,庇古还主张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进行环境管理,即所谓的“庇古税”。 基于外部性理论,各国主要采取政府干预及命令―控制型制度进行环境管理,例如我国的“三同时”制度以及排污收费制度。

2、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科斯。产权理论认为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明晰或界定不当,从而使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经济学认为,纯粹的公共物品具备以下两个特性:消费的无竞争性和消费中无排他性。河流、空气等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不具备使用的排他性,也没有明确的产权。所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成本效益原则任意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弃物。环境成本外部化势必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理论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和产权界定明晰的情况下,私人之间所达成的自愿协议可以使经济活动的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相等,从而排除导致外部性存在的根源。基于外部性理论,各国主要采取市场型制度进行环境管理。

(二)企业环境责任理论基础的局限性分析

外部性理论及产权理论充分论证了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以及环境资源产权的不明确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依据这两种理论各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命令-控制型制度和市场型制度。但是这两种理论及其相应制度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很多问题。

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的命令―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了许多企业的抵抗,政府实施面临很多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几乎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迫使每个企业承担相同的污染控制份额或实施相同的技术标准,忽视了企业间的差异。二是此种管制方法缺乏灵活性,增加了企业成本却不能增加企业效益。另外,该规制工具下的绩效标准需要政府承担非常高的监管成本。

产权理论也存在局限性。首先,产权理论的适用环境是高度发达的市场化经济,这对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条件是不具备的;其次,外部性问题的复杂性可能使协商成本非常高,甚至使协商无法进行;另外,对环境资源进行产权界定非常困难或成本很高。

二、儒家生态伦理学是企业环境管理理论基础新视角

基于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的命令-控制型制度和市场型制度都属于正式制度。利用正式制度对环境进行管制有其特有优势:一是正式制度具有实施的强制性,企业必须按规定进行相关经济活动;二是正式制度对企业的规定都是具体而明确的,这样便于企业依法依规进行经济活动,也便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但是,利用正式制度进行环境管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正式制度不可避免会存在漏洞,导致许多企业钻法律空子的行为;正式制度是一种外部约束,当企业面临巨大利润诱惑时,它可能就会冲破这种外部约束而污染环境。

要想更好地进行环境管理,需要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管齐下”。以非正式制度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通过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和建设,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进而将这种环保意识内化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信念,使人们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

儒家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指导企业环境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内容上看,它汇聚了古代先贤宝贵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从作用方式上看,儒家生态伦理是一种内在影响力。它以倡导的方式,通过影响和转变人们的环保理念,使他们将这种思想自觉的转化为环保行为。从涵盖范围上看,儒家生态伦理可以填补制度覆盖不到的地方,并柔化制度所形成的社会秩序。

三、儒家生态伦理精髓及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启迪

(一)儒家生态伦理的精髓

1、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尽管孔子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但其思想中却包含这一观点,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后世儒家思想家进一步发展了“天人合一”思想。《中庸》有书:“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孟子曰:“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礼记・郊特性》也有记载:“阴阳合而万物得。”儒家生态伦理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儒家主张自然界具有独立不倚的运行规律,不受人类主观意识的支配。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2、顺时节用思想

儒家认为,“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正因为如此,儒家认为人类应该节制欲望,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儒家坚决反对滥用资源,明确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礼记・祭义》记载,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荀子・天论》中有曰:“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3、知命畏天思想

孔子在《论语》中所谈的天论的命即“天命”。《论语・阳货第十七》记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八个字揭示天命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正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规律。又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认为,“知命畏天”是君子应具的美德。他强调君子应该遵循自然万物变化之规律。孔子认为人不仅要“知天命”,更要“畏天命”――敬畏天命是孔子提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

孔子认为只有君子才懂得“畏天命”,小人是没有敬畏之心的。《中庸》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正是由于许多人不遵从自然规律,缺乏敬畏之心才出现了社会上一系列的“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等问题。至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知命畏天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更应该秉承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培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伦理意识,这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

(二)儒家生态伦理的精髓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启迪

1、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意义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技术的不断提高,“人类中心主义”也随之逐步膨胀起来,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所有者,对自然资源随意开发,对自然环境随意处置。然而,儒家思想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界的主人,与自然界一样,我们只是整个宇宙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的无知与贪婪,大自然已经发出了警告,近年来的雾霾、全球气温异常等就是对我们的提醒。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体,更应当秉承先人“天人合一”之思想,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实行绿色生产、循环经济,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顺时节用思想的指导意义

从儒家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时令的强调,对动植物的惜生。儒家强调人类在利用万物时,要遵从万物生长发育的天理,对万物加以合理地爱护性地、节约地利用。其思想核心就是遵循自然规律, 合理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儒家“顺时节用“思想对我国企业地长远发展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企业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应当树立顺时节用思想,适时适度开发使用自然资源。企业应牢牢树立资源节约意识,改变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提高资源是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使用可再生资源,同时加强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农林牧渔企业更应该树立顺时节用思想。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系统,过度地采伐、放牧、捕捞等必定会降低生态系统的可再生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唯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才有“材木不可胜用也”。

3、知命畏天思想的指导意义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法人主体,只有敬畏自然,才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置自然环境于不顾。而且积极的履行环境责任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尽的义务。而只有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可以实现长远发展。在企业中管理者起着领导决策作用,更应该以儒家的君子之德要求自己。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始终保持对自然及环境的敬畏之心,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融入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之中。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诞生于中国古代社会,但是其对于企业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如果企业能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吸取更多有价值的生态伦理思想并努力践行,这对于解除我们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将会有巨大的意义。

企业环境管理论文: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

摘 要:随着新经济形势的出现,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尤其是在环境管理会计方面,实现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就从新经济背景条件这一角度,来探究企业中的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发展

最近几年,经济形势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经济被取代,新经济逐渐站稳了脚步。在新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了能够使得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其就需要针对自身的环境管理会计实施有效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稳定企业的发展局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在新经济背景下环境管理会计理念的更新

1.市场理念的更新

原有的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来说较为稳定,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并不高效。而在新经济到来后,市场经济环境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同时,也跟着进行变化,其市场理念出现了更新,对于市场的需求更加的了解,对于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更加的关注,依据市场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加大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

2.企业经营活动理念的更新

企业在竞争中一定是要发挥出自身的全部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市场的认可。尤其是在新经济背景条件下,将经营整体作为自身发展的终极目标,才能够实现最优化的管理。在网络时代带来之后,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应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逐渐变得通畅和快捷,企业能够及时的按照市场的变化来进行经营活动的调节,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3.企业价值理念的更新

以往的企业最重视的就是管理制度。而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更加重视知识化的管理,在知识化管理的企业中,其着重对文化和价值观进行建设,对企业实施的是一种软性的管理。企业将价值观作为其经济管理的核心,依据价值观来界定相关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方针,并以此来更好的陶冶员工的节操。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内容的改进

1.成本管理上的更新

在新经济背景条件下,针对成本管理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也需要对成本管理的探寻视角进行适当的转移。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分类,一般来说,企业得经营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管理类别就是目标性的战略管理以及长久性的战略管理。

2.决策评价上的更新

就决策这一点来实施分析可以知道,如果决策依据的是原有的管理会计来展开,那么其重点关注的就会是计算的结果以及对模型的使用,却不会对模型的应用进行分析,也不会对计算的过程进行探究,这样就会使得所得的会计资料出现失真的情况。而在新经济背景条件下,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对取数的应用和分析,确保取数的准确性,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更急的精确,对模型的应用前提进行系统的探究,确定模型具备实用性。

3.员工管理上的更新

大力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员工为核心的理念,对人才进行充分的利用。选用最为适宜的人才,是目前新经济背景条件下,企业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就这一点来说,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在新经济背景条件下,也需要做好相关的会计人才管理工作,将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会计人才的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更好的进行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以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方式的更新

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早便开始对会计研究的方式进行探讨和总结,其认为会计研究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规范性。而这样的会计研究方式其注重对经验的收集,注重从一点出发来扩展出全貌。而且这样的会计研究方式还注重实践,很多的西方会计学家都认为进行会计信息收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开展自然和社会两类科学。会计是针对一个量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得到精确的结果。

而从管理方面来进行分析,这样会计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不如实践性,这种研究方法的实践性更加值得深入的剖析。通常而言,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包含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其融合了很多鲜明的特性,尤其是实践性,在管理会计中尤为突出。现阶段,实践性的管理会计方式在我国的企业中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成本管理方面,实践性的管理会计方式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依然明显。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针对其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企业的环境管理会计包含着各个学科的内容,其在实践方面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在会计核算方式不断改进以及企业不断尝试的情况下,会计的作用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企业也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赖润泽(1992- ),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院系:会计学院,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上一篇: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探讨 下一篇: 机电设备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