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新疆新世纪本土儿童电影研究4-9

摘要:新疆题材儿童电影作为“儿童性”话语表达,追求归属感、心灵的皈依和善的自觉。作为“新疆”叙事,又不约而同地呈现出文化的单一性和对刻板印象的加强表达,这种表达极易造成误读与误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多元文化传播,从而影响新疆本土儿童电影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从顶层设计、制作人观念转换、电影语言重构等不同维度进行改革,以重构剔除刻板印象,展示多元文化的新疆本土儿童电影体系。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10-12

摘要:作为隐藏在电影形式发展中的一股强大力量,跨文化传播充分展示出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意义所在。一个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电影中的影像来进行概括及传达,它不仅需要明星及导演的跨文化效应,也需要相应的策略手段加以辅助,进而将民族文化进行适度化彰显。中国电影影像想要获得更深远的跨文化传播,不仅要有艺术的发展策略,还要有文化的发展策略及产业的发展策略,以实现电影的更长远性发展。

“互联网+”下长春电影产业发展研究13-15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融合与碰撞,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整合和重塑。长春的电影文化历史较长,底蕴深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利好频出,为长春文化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更是为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助力。但产业升级与转型问题并存,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国产电影的视觉化修辞16-18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兰·巴特的图像修辞理论、克里斯蒂安·麦茨提出的电影符号学,可以视作电影修辞学的先声。数十年来,国产电影在视觉化修辞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视觉化修辞与国产电影美学意蕴的关系已经不容忽视。而从观影者的角度来看,视觉化修辞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习惯与消费模式。文章从单独镜头的视觉化修辞、蒙太奇的视觉化修辞、彰显全片主题的视觉化修辞三方面,分析国产电影的视觉化修辞。

当代美国灾难电影的伦理叙事分析19-21

摘要:灾难电影一直是好莱坞青睐的话题。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宏大壮观的场面以及其中的反思价值,都使得灾难影片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电影是具有鲜明主体性的艺术家进行选择与设计的结果,包含着电影创作者的价值判断。因此,每一部影片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伦理诉说。灾难电影往往更加突出伦理叙事,也更容易激发观众的伦理思考。本文以伦理叙事为角度,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个体自身的关系三方面分析当代美国灾难电影的审美特征。

探析美国现实主义影片中的核心价值观22-24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现实主义影片的发展呈现复苏态势,许多研究者认为,美国本土的现实主义影片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同时美国现实主义影片也成为彰显美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在厘清现实主义及现实主义影片主要内涵的基础上,以英雄主义和平等主义为视点,以《拯救大兵瑞恩》《当幸福来敲门》《撞车》《永不妥协》等影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美国现实主义影片中的核心价值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电影之新变25-27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国影坛呈现出荣耀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态势,这与英国电影数量少、质量高的创制产出特点具有很大关系。期间,英国电影不仅在世界影坛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同时还在继承英国本土影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将以影片《一脱到底》《石雨》《猜火车》《两杆大烟枪》为重点论述对象,以“传统之继承”“主题之颠覆”“风格之突破”三大部分解码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电影之新变。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关系”视域下《归来》的“留白”策略28-30

摘要:《归来》主要讲述了三口之家在1973年和1979年的故事,并以夫妻、父女、母女等关系为切入点,展示了人物之间“人之常情”“归来”的过程。影片留下的“细节”,包括与人物情感具有内在关系的道具、音乐等,与揭示人物言行的动因相关的事件及其叙述角度的选择,召唤着观众感受它们与人物、人物与时代、人物与他人、人物与自己等的关系,填补细节留下的空白。由观众带入的“关系”产生的力量,是影片运用留白策略书写新时期前30年历史的希冀,即使它有不合理之处。

《他是龙》:浴火重生的“人龙”之恋31-33

摘要:俄罗斯奇幻爱情影片《他是龙》在中国内地上映后,得到了中国影迷的认可。影片以细腻的表现手法、震感的视觉特效、超现实的故事情节演绎了一场跨越种族的人龙之恋。该片打动观众的不仅是唯美的画风、温柔动人的细节和精致的特效,更是导演巧妙的构思、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以及成功的文化植入与融合,让这场纯美的爱情经典深入人心,久久不能忘怀,成为俄罗斯近几年打入中国市场比较成功的影片之一。

《转转》与公路电影的新形式34-36

摘要:公路电影的叙事规范和美学原则,其实一直处于流动的、变动的状态中。因此,公路电影并不会因为其已经成为类型片的一种,就失去了在形式上继续创新的空间。日本导演三木聪自编自导的电影《转转》,便可以视作一部对公路电影在形式上进行新尝试的范例之作。文章从《转转》的公路电影特征,《转转》与公路电影的新题材选择,《转转》与公路电影的新叙事结构三方面,分析《转转》对公路电影的新开拓。

《长恨歌》中的主题偏移和文体偏移37-39

摘要:关锦鹏执导的《长恨歌》根据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将原著中的丰富内容删减为一个普通上海女性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与四位男性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爱恋,对原著的主题、风格在忠实、深化的同时,又有着偏移和转向。小说中与爱情关系较少的主题被电影淡化,原著的史诗性和散文式表达也被戏剧性更强、情节更生动的叙述方式取代。本文从三方面——从小说到电影、电影的主题偏移、电影的文体偏移,分析电影《长恨歌》的改编。

《美人鱼》娱乐导向延伸下的生态美学40-42

摘要:在华语电影史上,《美人鱼》可谓创造了奇迹,高达34亿元的票房将周式无厘头喜剧推至巅峰。本剧取材于现实,与经典童话故事糅合后,加入众多后现代主义电影元素,以喜剧电影语言表达生态背景下的人性、价值主体以及正义与邪恶、贪婪与良知间的博弈。电影在延续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基础上,混合奇幻与爱情以及动作等流行元素,饱含生命关注,凸显生态美学与电影美学的有机融合,使影片在叙事之余,呈现出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思想内蕴,从而实现艺术作品与现实的对接。

电影《末代皇帝》的视听风格43-45

摘要:电影《末代皇帝》是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从3岁即位到61岁逝世近60年间的跌宕一生。该片于1987年上映,并于1988年斩获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该片视角独特,从西方视角解读了溥仪作为普通人被束缚的一生;同时使用了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绝妙的视听效果将其呈现出来。本文尝试从视听风格的角度对这部影片进行解读。

英美电影的恐怖美学文化46-48

摘要:恐怖在宏观上可分为现实恐怖与艺术恐怖,电影是实现艺术恐怖的重要方式。目前,英美、日韩乃至中国香港等地的恐怖电影都大放异彩,甚至形成了特有的恐怖美学文化。其中英美电影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恐怖文化产业的领导者。而在具体的内容和美学风格上,英美电影又与亚洲电影有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是值得注意的对象。文章从感官盛宴的营造、审美超越的满足、社会文化的反思三方面,分析英美电影的恐怖美学文化。

大众文化视域下美国喜剧影片的狂欢性49-51

摘要:喜剧电影是最受观众欢迎的类型电影之一。这类电影因轻松诙谐的气氛、鲜明有趣的人物形象以及一波三折的叙事策略,成为观众日常文化生活的首选。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叛逆性格与解构力量,在喜剧电影中有突出的体现。它们赋予喜剧影片更深层次的审美内涵。大众文化在喜剧电影中则体现为影像所构建的狂欢性上。文章从视觉表现中的快感营造、叙事上的荒诞风格以及电影内在的酒神精神三方面,探讨大众文化视域下美国喜剧影片的狂欢性。

好莱坞犯罪类型片的二元对立叙事52-54

摘要:针对叙事文本进行分析时,二元对立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电影的叙事批评亦是如此,电影同样存在二元对立叙事。以好莱坞的犯罪类型电影为例,通常情况下电影中会存在正邪、善恶以及生死的对立关系。二元对立叙事一方面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提取出电影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人物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电影的内涵深度。文章从善与恶的对立、社会与个人的对立、身体与灵魂的对立三方面,分析好莱坞犯罪类型片的二元对立叙事。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略论孙羽导演电影创作思想的演变55-57

摘要: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时代潮流中的电影作品都深深烙上特定的时代风格与社会审美的印记,同时也激发了电影探索者们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探索新的电影语言与影视风格。孙羽导演是新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亲历者,从演员到导演,从“主题先行”到“人性彰显”,从革命的“钢铁战士”到人文关怀的表达,他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新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历程,也深刻地呈现了其创作思维的演变。

周星驰电影的狂欢化审美58-60

摘要:巴赫金从文化视角对文学艺术进行研究的狂欢化理论,也可以运用于以视听语言塑造人物、展开叙事的电影艺术,探讨电影的审美形式与文化内涵。香港导演、演员周星驰以一种挑战正统的姿态,开创了电影的“无厘头”审美,其中表现出的狂欢化特征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周星驰电影经由叙事情节、人物形象、视听语言三方面的狂欢化审美,打破常规生活秩序,表现小人物成长,引发观众既欢欣又嘲讽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