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电影本体论的后形而上学建构4-7

摘要:电影本体论经历了从经典电影理论的美学本体论到蒙太奇本体论、摄影影像本体论,再到现代电影理论多维敞开的"泛电影性"研究的历程。随着哲学本体论从柏拉图式的理性"在场形而上学"逐渐走向后形而上学,电影本体论也发生了后形而上学转向。电影媒介的变革不断催生着电影新形态,电影本体处于不断的"生成"中。电影本体论趋向了一种非实体性、多元理论视域下复数式小理论的"生成观"。

近年“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文化传播分析8-10

摘要:近年来,一批"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经受得住艺术评判、市场冲击与历史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产业的竞争规则,也以优良的艺术质素具备了与广泛受众群交流互动,形成"舆论话题"的能量与机会。同时,这些作品从家庭伦理、人性人情、历史反思、类型实验等各个角度坚守了对作为新世纪电影表达基础的人性与艺术态度的严肃考量和价值捍卫,体现了电影创作观念和传播观念上的提升与进步。

试论“军旅”影视作品的地位作用11-14

摘要: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军旅"影视作品在主旋律影片创作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影视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军旅影视作品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作品中洋溢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无数革命军人灵魂的凝结,鼓舞了一代代革命军人和社会青年健康成长,进入新时期以后,军旅影视作品的创作更是出现了多样化创作的可喜局面。

好莱坞电影叙事技巧与电影剧本的修改15-17

摘要:中国电影的许多基础问题大多在于创作者对叙事技巧的生疏,或是类型的定位不准确,或是结构的不完整,或是人物设定有缺陷,导致观众对影片的诸多差评。事实证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技巧具有符合电影观众观影心理的规律性特征。本文通过对好莱坞电影叙事技巧的梳理,结合对几部影片剧本的修改经过,重点论述当下电影叙事中常见的一些基本问题,除结构与人物设定,还有主题立意与主要人物行动线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当代中国电影与传统上海想象18-20

摘要: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上海与现实上海之间构成一种特殊的想象关系,电影中的上海是共时与历时双重维度建构而成的一个立体空间。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怀旧热"与"文化寻根潮"影响下,当代中国电影开始向40年代的"海派电影"致敬,立足于弄堂故事与沪上文化两个维度,通过影像表达的方式建立起"传统"上海形象,并成为全球化时代上海"芯子"的指代。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传统上海形象成为中国形象的特殊代言,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世俗化时代主流文化纪录片的祛魅创新21-23

摘要:基于世俗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动从外在形式上进行祛魅变革的大背景,近年部分主流文化纪录片通过主题切入更实际、叙事方法更重微观、表现形式更灵活等策略进行着祛魅创新。就文化层面而言,其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更具情理性的途径,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从"祛魅"到"返魅"的发展目标,是主流文化自信的彰显;就纪录片本体而言,其开掘出了纪录片百姓故事表达的新维度。

美国魔幻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解读24-26

摘要:有关魔幻电影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其电影语言与技术手段的运用之上,实际上,尽管魔幻电影构建出的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世界,但电影本身与其他故事片并无区别,叙事性依然是电影的根本属性。观众对魔幻电影的痴迷,除来源于电影给予观众的视觉冲击外,很大程度上也与电影的叙事有关,从叙事模式上对美国魔幻电影进行观照是极有必要的。文章从叙事母题选择、叙事结构设置、叙事元素安排三方面,解读美国魔幻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

观众的心理定势与影像的伦理传递27-29

摘要:伦理诉求是人的本能需求,而故事是人们行为选择的主要参照。不论是宗教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是通过故事来满足人们的诉求。而今,影像艺术已经成为承载故事的主要媒介,但影像生态环境的混乱使得其难以为观众提供伦理共识和满足,使得观众陷入无望和困惑之中,以此形成的心理定势,必然指引观众做出有悖传统优秀价值观和不利于精神生活发展的选择。面对这样的窘况,影像伦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观众“期待视野”与科波拉的电影创作30-32

摘要:在胡塞尔、海德格尔提出"视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姚斯进一步创造出文学接受理论的新概念——期待视野。从"期待视野"角度看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影片,可以更清晰对比出其在原著基础上的创造性改编,他不止一次地给观众带来不可思议的惊喜。科波拉影片从来都不是按照原著按部就班的线性发展,从观众"期待视野"出发,科波拉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剧情改编与原著的离合,人物特性的重新塑造,战争与人性命题的延伸思考。

从拉里的胜利看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功能33-35

摘要:电影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一,其意识形态效果是附着在摄影机之上的,好莱坞电影在满足大众观赏趣味的同时还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代言人。以根据美国色情大亨拉里·弗林特真实经历改编的影片《人民迎战拉里》为例,好莱坞电影在故事的伪装下,通过拉里从个体被询唤为主体的过程,剖析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运作方式。同时,好莱坞电影还通过观众对拉里这一人物形象的认同,向观众宣扬美国社会人人都有自由的观念,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

解读好莱坞奇观影片中的末日情结36-38

摘要:综观好莱坞近几十年涌现的奇观影片不难发现,影片之中时常渗透着程度不一的末日情结,当好莱坞奇观影片运用各项技术元素来实现人类所想象的各类"末日"的同时,末日主题也反过来影响了好莱坞奇观影片的审美语言和传播方式。电影是人类集体心理和意识的直接反映,对于电影之中的末日情结,人们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文章从奇观影片中末日的类型、末日情结的呈现方式、末日情结的心理溯源三方面,分析好莱坞奇观影片中的末日情结。

魔幻现实主义视域下吉列姆电影研究39-41

摘要:特里·吉列姆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魔幻而不失真实的影片风格是吉列姆在电影之路上的追寻。或许正是吉列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他一直游离在西方影坛的主流之外,也使中国对吉列姆及其电影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就将以细观吉列姆的代表影片《十二只猴子》《妙想天开》《格林兄弟》为基础,结合魔幻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对吉列姆的"魔幻"电影世界进行探讨,以弥补国内研究的留白。

英美恐怖影片中的畸人形象42-44

摘要:尽管各国的恐怖影片在具体恐怖元素的表现形态以及各元素背后的文化意义上有所区别,但是在人物塑造上,有意打破观众所熟悉的生活秩序这一点却是基本一致的。由此,恐怖影片中出现了"畸人"群像。尤其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较为流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起源地英美地区,银幕上的畸人形象更是层出不穷。文章从外形怪异的畸人形象、心理扭曲的畸人形象、举止古怪的畸人形象三方面,分析英美恐怖影片中的畸人形象。

当代女性电影的身体、两性与身份认同45-47

摘要:女性问题关系着社会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而电影无疑是反映女性群体生存模式以及社会有关女性的意识结构的一面镜子。通过探析女性电影中有关女性身体、两性以及身份认同,可以发现女性电影的言说手法和支撑叙事的观念正日益成熟和多元化,它们是社会现象影响下的产物,反之又会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改变人们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女性对平权的追问和争取。文章从身体、两性关系、身份认同三方面,分析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特征。

艾默里奇灾难片的英雄叙事48-50

摘要:罗兰·艾默里奇被公认为"灾难片之王",历来关于其灾难片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生态主义思想方面,而较少有人关注到他在英雄叙事上所彰显的独特气质。事实上,当英雄叙事已经成为当下好莱坞类型叙事模式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后,艾默里奇在当代消费语境中所创造的英雄形象是与"超级英雄"们分庭抗礼的重要力量。文章从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叙事与崇高美学、英雄叙事与市场价值三方面,分析艾默里奇灾难片的英雄叙事。

罗伯特·泽米吉斯的镜头语言分析51-53

摘要:罗伯特·泽米吉斯一直在电影领域不断探索,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使他"意外"地拿下奥斯卡多项大奖,至《阿甘正传》问世后,罗伯特的导演生涯开始迈向新的高峰。21世纪初,勇于创新的罗伯特利用"CG动画真人捕捉技术"拍摄了多部影片。盘点罗伯特的影片,不难发现,镜头语言的巧妙使用是他"鹤立鸡群"的独门秘诀。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即暗示性话语与流畅自然的过渡;快慢与远近:镜头语言的张力;模拟与对比:镜头语言的意蕴。

解读《金蝉脱壳》中的“越狱”情结54-56

摘要:《金蝉脱壳》是由米凯尔·哈弗斯特罗姆执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阿诺德·施瓦辛格、吉姆·卡维佐、文森多·诺佛利欧主演的监狱电影,一经上映便在美国本土乃至世界多地引发了观影的热潮,该片的吸睛之处不仅在于史泰龙和施瓦辛格的强强联袂出演,还在于影片的"越狱"情结。本文将在细观《金蝉脱壳》的基础上,立足监狱电影的特点,解读影片越狱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从而深入探析《金蝉脱壳》"越狱"情结的深刻内涵。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贾樟柯电影底层叙事的现实维度57-59

摘要:贾樟柯电影在中国电影中是独树一帜的,甚至是特立独行的,其充满人文关怀的镜头对准了生活在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小人物,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沧桑巨变浓缩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正是借着这些小人物形象与充满悲剧意识的故事,贾樟柯完成了作为第六代导演的文化自觉,也实现了自己的电影理想。本文从中性的电影视角、坚持自我的人物形象与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三方面分析贾樟柯电影底层叙事的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