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合拍片中的文化互渗现象分析

摘要:本文以文化冲突和文化互渗理论为基础,分别探讨了内地和香港近十年合拍片、内地和台湾合拍片以及中国和外国合拍片三种合拍片模式,从文化元素、民俗、地标性建筑、神话或者民间传说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外合拍片的文化互渗及融合方式.最后,文章指出了在合拍片中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具体方法:通过一系列共享的概念传播中华文化、用“文化差异”的观念进行跨文化交流、使用国际化主创队伍、通过文化杂交的方式产生新鲜的文化符号,指出这种文化互渗现象对未来中国电影发展模式的启发意义.
4-7

抗战时期电影和戏剧的交互影响

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现代戏剧最为繁荣的时期,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电影人大规模投身戏剧.戏剧的即时性和战斗性,对生活和现实的迅速反映吸引了电影人的积极参与,同时抗战中期电影器材的匮乏也迫使电影人转向戏剧行业.电影人投身戏剧一方面扩大了戏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曾经的戏剧经历,为后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和现实化奠定了基础.
8-10

电影的生命:文学性与电影手法的结合

摘要:当下中国电影质量备受关注,电影作品缺乏人文关怀,一味追求游戏化,追求情节的惊险离奇,迎合观众的视觉感受,使电影变得肤浅无聊从而走进了死胡同,电影发展遭遇瓶颈.电影的生命力与核心价值在于电影的精神与灵魂,缺乏文学精神的电影撞不开观众的心门,文学是电影的基础,必须从文学中汲取精神营养,实现精神传承,按照电影美学特性的规律,进行电影的思想深度挖掘,使电影与文学思维在融合中获得艺术与市场上的双赢,方能找到电影的出路.
13-14

论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价值观念的偏颇

摘要: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素材及悠久的将历史故事化的民间传统.古装历史题材影片由于历史天然的亲缘关系,除了承担娱乐—审美功能以外,还承担认知功能和道德功能.这里所说的认知功能并非强调以写实手法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且,即便对于历史研究与教学,这也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所认为的认识—道德功能主要是指古装历史题材影片借由历史的客观真实性传达的价值观念.
15-16

中国电影躁动的青春期现象

摘要:自2002年中国广电总局颁布实施修改后的《电影管理条例》,中国电影走过了懵懂的1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民营资本进军电影殿堂,中国电影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电影产业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2013年以《泰囧》为代表的中国的电影市场呈现出与以往迥异的特质,有人惊呼“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变了天”.少数案例的成功的确给市场带来惊喜,可是距离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似乎还有很长的路.期待,下一个10年,中国电影完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蜕变.
17-18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探秘西方影视中的吸血鬼文化

摘要:吸血鬼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有深厚的宗教与历史文化渊源.以吸血鬼为题材的西方影视作品集永生、死亡、宗教、恐怖、爱情等强大主题于一身,一直不乏名片佳作,近年越发流行,并引发了持续的收视热潮.从百年来吸血鬼影视的逐步演变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人类情感欲望以及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本文尝试通过探秘西方吸血鬼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影视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变,来了解吸血鬼电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及吸血鬼文化流行不衰的深层原因.
22-23

格·托兰开创性的摄影技巧研究

摘要:格·托兰(1904-1948),从影近20年,共摄制了42部影片.本文主要以经典影片《公民凯恩》为例,格·托兰做了大胆的尝试.《公民凯恩》在电影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导演奥森·威尔斯所赋予的独特的剧本结构与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另一方面是得益于格·托兰开创性的摄影技巧.《公民凯恩》这部影片成为摄影艺术在技巧和艺术上进行创新的一个起点,对于今后电影开创性的摄影技巧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很大帮助.
26-27

经典:呼唤爱的回归——爱情名片道德启示录

摘要:在物质日益丰富、爱情迅速变迁的现代社会,寻找爱情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爱被赋予了更多的世俗、物化、私欲与杂质,一些年轻人恋爱观在纯真的背后也出现了困惑与迷乱.为此,重温中外百年的爱情电影经典名片,对唤起正确的爱情价值情感倾向和爱情的伦理道德回归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典电影,将唤起我们对爱情本质的再认识,对爱情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思考.
28-29

007系列电影:“国王与骑士”的现代神话

摘要:007系列电影在50年里负载着大英帝国不落的梦想.邦德与“M”,这一对永恒不变的结构范式,承载着英国的历史在冷战之后以及后冷战之后的岁月里,结合中产阶级文化和群氓文化,消弭各阶层之间的裂隙,引导民众走向未来.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一次印证了,“国王与骑士”的现代神话.007系列电影并不仅仅如此,更蕴涵着英国家庭普遍的伦理.它将英国社会中的“男性气质”与“白种人有舆论”的核心价值展露无遗的同时,让女性逃避现实并获得理想化的自我.
30-31

《魔戒》系列的意象研究

摘要:奇幻史诗电影的鼻祖《魔戒》系列随着电影的翻拍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奇幻史诗的狂潮.这部由英国语言学家和作家托尔金创作的史诗电影结构庞大、意蕴丰厚、体系严谨、人性形象丰富典型,围绕着指环的善恶之辨展开恢弘壮观的中土战争,弥漫着浓郁的中世纪风情又充满神秘的巫师文化色彩.关于《魔戒》系列的研究专著和学术论文,从具体意象入手研究的却很少,本文则根据《魔戒》文本从具体意象入手分析作品,通过追溯“指环”“剑”‘巫师”这三种意象的生成来剖析作品的意象之美.
32-33

《拉字至上》中多重女同性恋主题分析

摘要:酷儿理论的兴起催生了女同影视剧作的发展,伊莱娜·柴肯根据自己女同经历的剧本The L Word在2004年被搬上银幕.除女同作为炒作卖点外,伊莱娜和诸位导演、演员还深刻探讨了女同的多重主题.其主题探讨包括:(1)女性身体书写;(2)异性恋与同性恋的两元对立;(3)女同经历与社会规则的冲突;(4)女同间的阶级和种族问题.本文以酷儿理论为切入点,以剧情的发展为主线,逐层分析《拉字至上》中的多重主题,以期达到把女同这种次文化现象引入主流话语的目的.
34-35

评王全安电影《白鹿原》的拍摄艺术

摘要:小说《白鹿原》凭借自身的史诗气质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正因为如此,观众对电影《白鹿原》具有较高的期望.王全安所导演的《白鹿原》给予喜爱原著的读者很大的安慰,同时也让原著的内涵具有更加丰富的解读性.虽然电影《白鹿原》在公映以后受到了一些观众的质疑,但是同时王全安凭借在《白鹿原》拍摄中拍摄镜头的设置、地域文化的表达以及长镜头的运用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认同.
40-41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李玉电影:女性经验与影像伦理的双声重唱

摘要:李玉作为当代中国影坛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导演,其十余年影像叙述风格演变轨迹的得与失,告诉我们“中国式”女性主义电影基于民族文化传统和本土观众的审美趣味,不能仅拘囿于纯粹女性性别意识范畴进行女性经验的影像叙述,而必须既立足于女性立场和女性意识及经验的性别特质,但又须超越女性单纯的性别认知,赋予女性经验以更加丰厚的社会、时代、人文信息,因而,给富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影像叙事带来更具建设性和可接受性的影像伦理诉求.
42-44

王家卫电影音乐的艺术色彩及个性特征

摘要:在电影圈,王家卫导演就似一位表演宗师,虽然他不演戏,但他总能发掘出演员身上的特色并将其加工贡献给角色,诸多与其合作过的演员都因王家卫的电影找到表演的感觉从而开辟演员生涯的春天.王家卫对于电影音乐的选择可能是华人导演中做得最精彩的一位.王家卫的电影里,音乐永远是配合魅力影像与浪漫故事的魔法元素,无论是原创音乐,或是他精心“借”来的老歌旧调,每个人物、每一场戏,都有最独特的乐章,结合成迷人的情绪氛围.
47-48

徐静蕾影片叙事模式分析

摘要:著名演员徐静蕾以其题材风格多变、良好的口碑和高票房的保证奠定了她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新晋女导演的位置.本文以由她导演的五部影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和组织叙事视点三个方面进行叙事学分析,找出共有的叙事风格和特点,分析了导演如何组织和运用不同的叙事视点、如何用冷静的客观镜头组织叙述故事、如何通过对主观视点镜头内部的移动等方式达到传递角色的情感信息和提升叙事效果的目的.五部影片都具备女主人公由弱变强的故事框架,探讨成长的主题展现了女性对情感执著、细腻、陪伴的态度.
49-50

论鲁奇诺·维斯康蒂晚期电影语言的戏剧化

摘要:鲁奇诺·维斯康蒂(1906-1976)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把他与罗西里尼、德·西卡并称为新现实主义的三位大师.他拍摄了《沉沦》《大地在波动》《小美人》等多部反映意大利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用新现实主义的手法,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但是,在创作晚期,他的电影表现出怀旧的情感体验.从新现实主义的纪实、朴素的拍摄手法转变为对贵族生活华丽地呈现;他也从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转变为追忆贵族生活的反思者.
51-52

阿巴斯电影创作的“副本”观

摘要: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以其独特的创作构思和影像风格而蜚声国际影坛.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作者性,但其创作观念只是散见于某些文章或访谈,基本上属于“述而不作”.本文根据阿巴斯这些散论,结合其作品的实际面貌,力图整合与还原出阿巴斯的创作观.在他看来,电影创作既要无限接近现实生活,又要利用“间离效果”反观现实生活,目的是通过电影这个副本来探讨生活的哲理,重构现实,消解幻象.“在路上”“麦格芬”、视听语言的极简主义成为他表达的某些具有标志性的特殊手法.
53-54
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的融合

摘要:经过数千年历史沉淀的历史和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并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及创作.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第一部美术电影在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动画就开始了其辉煌的历程,几代动画人不断在创作中国特色动画的道路上追寻与探索.本文将通过相关动画实例,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动画设计的启示.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