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欣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6 23:33:17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篇(1)

可以说《喜福会》是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声音,她们强烈要求着自己的尊严、权利、地位、利益、平等、独立。通过多位女性的交叉的不同悲惨经历,深刻地阐述了女性的这种强烈心声。如今的社会已大不同与以往,女性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大众的议事进程中,女性的权利也在逐渐地增加,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她们在家庭、工作、社会都会有着平等或者更优厚的待遇。《喜福会》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利益、权利的改变,但是它向人们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我想正是千万部这样的电影促成了当今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

影片《刮痧》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像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当然,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法庭的撤销。这种结果的产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其寓意也正在与此。

电影欣赏论文篇(2)

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电影审美现象。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界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电影审美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电影审美现象是一种效果现象(当然同时它也是一种等级现象)。也就是说,电影审美现象只能根据电影观众的审美接受状况来确定。

而电影审美接受只有在与电影艺术接受的区分中才能更明确地加以确定。这又涉及到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理解问题。我认为,电影审美接受可以界定为对广大观众接受起来比较顺利、而且一般来说也比较高尚的因素的接受。电影艺术接受可以界定为广大观众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专业工作者却特别敏感的因素的带有探索性的职业性接受。在这个意义上,电影审美接受不同于电影艺术接受。但必须说明的是,电影艺术接受可以转化为电影审美接受。也就是说,电影艺术现象有可能(但不是必然)转化为电影审美现象,而电影审美现象则必定曾经是电影艺术现象。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所谓的“娱乐片”,还是“艺术探索片”,都是既有审美因素,又有非审美因素,只是,这两者的两种因素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娱乐片以审美因素为主,探索片以艺术因素(较严格意义的艺术)为主。应该指出的是,影片中的比较露骨的色情因素和残忍的暴力因素、恐怖因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既不是审美因素,又不是艺术因素,而是非审美因素。这些因素的弱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美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艺术、非审美的因素在电影中是应该绝对地加以排斥的。

其次是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亟待明确。

电影欣赏论文篇(3)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凯传词、王酩曲的电影插曲《绒花》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应电影《小花》的剧情发展需要而生。以新颖的视角、清新的音乐风格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主角翠姑内心世界的情感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情深意笃。感人肺腑。

一、电影《小花》概述

改编于前涉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故事梗概为: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二、电影插曲《绒花》的音乐分析

《绒花》全曲为二段结构大调性色彩。第一段主题部分选用平实的叙述性音乐语言进入,为9+9的两个平行关系乐句构成。两乐句内部结构均为5+4的乐节。旋律进行以二度及进为主,内含小三度跳进。主题上句半终止于属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T-D,上句旋律在第四小节突出了下属功能组中的“4”音,第六、第八小节强调了导音“7”到主音“1”的小二度解决。既巩固了主和弦,又为属功能半终止进行了铺垫:主题下句完满终止于主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II-TSVI-D-T,下句旋律在第十五、十六小节连续两次运用纯五度下行大跳。加重了歌曲情感的深度表达。值得一提的是,《绒花》的音乐主题在西洋大调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12356”五声音列元素,增强了作品的民族风韵。在节奏的选择上,曲作者精心设计了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歌曲基本节奏,在听觉上形成一咏三叹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第二部分为副歌的创作手法,呼唤性、山歌风味的旋律中,连续多个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的音乐层次逐步增涨。这部分和声功能上突出了下属和弦色彩,使得调性暂时离调至下属关系的大调。形成全曲的高潮,直至歌曲结尾处回原调。歌词部分,朴实无华的歌词创作与质朴的音乐风格相统一,歌词中叠字、叠词的运用与旋律中叠音的运用遥相呼应,既增加了音节的美感,又加深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电影欣赏论文篇(4)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分析法 图表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视觉元素”是人们在观赏电影过程中感官感知的第一要素,然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色彩是电影欣赏中最直接的视觉元素,在电影欣赏中“色彩的客观特性与人们对它的主观性认知,形成了色彩的神秘感和紧张性。当这两种感知被投摄到影视作品之中,色彩便成为电影电视充满活力的源泉。”(彭玲,2019年)。电影作为艺术,运动是电影的本质。“正是这种电影特有的运动使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绘画、雕塑是刻画运动中的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时间的片段与瞬间,是某一动态的凝固;舞台戏剧、舞蹈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运动受舞台空间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定性;电影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的幻觉,在虚拟的流动的画面空间中感受空间的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吕益都,2019年)。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在影视观赏中的视觉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影视观赏中,由于受观影者的思想、文化差异、观影目的、欲望、出发点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具有变化性。“总之,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正如它是任何其他具有理智的东西的基本特征一样。在它们喜欢选取的东西中,最多的是环境中时时变化的东西。”(鲁道夫·爱因汉姆,1981年)。

四.论文撰写框架

第一部分:结合伊朗电影《小鞋子》,论述色彩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结合画面,论述运动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简略分析影响电影欣赏的其它视觉元素。

第四部分:总结电影欣赏中影响视觉元素选择,确定的原因。

五.研究时间安排:

2019019年12月——2019年1月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19年2月——2019年3月初认真阅读文本,分析整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和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大体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2019年3月初——2019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

2019年3月——2019年4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 2019年5月完成论文修改,参加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贝诺埃尔·卡罗尔 :《神话电影:当代电影理论的时尚与谬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2]伊美特·皮洛者:《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 ,北京:中国第一个出版社,1951年。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4]彭玲:《影视心理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格·巴·查希力扬:《银幕的造型世界》,伍菡卿、俞虹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

[6]吕益都:《电影视听语言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9年。

[7]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电影欣赏论文篇(5)

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试行)》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际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了满足教育部相关基本要求,各项技能达到教学要求基本指标,民办院校西安欧亚学院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在英语系列的相关课程中,英语电影欣赏课可谓是最热门的科目之一,这门课程虽然没有特定的教材或选材, 没有规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要驾驭好这个课堂, 除了需有一定的英语功底, 还必须对英语电影有较全面、深入、广泛的了解、理解,并且结合合理的课堂设计和管理将这门课程进行很好的诠释。本文将从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

英文影视赏析这门课程是将英语基础知识和英美文化习俗等知识与经典影视作品相结合,采取合作学习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目的是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和代表电影作品赏析,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英文电影作品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习俗,更加培养学生提高英语综合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清晰的教学思路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对一门欣赏课程则不仅如此,老师清晰的思路还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门课程是以英语著名原声电影作品及其片段为基础,电影内涵和电影中的经典对白、文化习俗为学习侧重点。欣赏完电影或其片段后,以小组为单位列举并分享经典对白,对此展开深入学习;同时展开小组口语讨论电影中体现的文化习俗,对此进行分享和延伸学习。

三、充足的教学资源准备

如果想要一堂成功的英文影视欣赏课,需要老师准备大量的教学资源,并且针对此电影进行自己的分析理解,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从英美电影中搜索30多部影片将教学资源分门别类,分为喜剧片,恐怖悬疑片,灾难片,魔幻片,动画片和励志片及音乐剧。每种类型都会给学生一些影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每一部电影的相关材料,包括影片投入、演员阵容、影片亮点、评论方向、获奖情况、各地票房等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欣赏电影。喜剧片《辣妈辣妹》,《冒牌天神》,《波普先生家的企鹅》等影片适合共同学习,相对来说,学生对于喜剧片的兴趣要浓厚一些,这个课程环节上可以相对设计一下模仿等内容;恐怖悬疑片的代表作我选择《后天》和《绿里奇迹》,这两部影片相对来说内容上比较压抑,所以环节设计上偏向于经典片段的欣赏;灾难片选择《泰坦尼克号》,奥斯卡获奖影片,对于这部影片的诸多内容可以跟学生进行互动学习;魔幻片象《魔法奇缘》和《魔发奇缘》都是不错的影片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中美对于魔法的解读的不同;励志片我选择的是《阿甘正传》,《国王的演讲》,《冰雪公主》,《幸福来敲门》的所有片段欣赏,让学生通过影片的学习激励他们学好英语的决心。最后一周为动画片,选择的是《功夫熊猫》,其中有个很有哲理的片段,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可以模仿背诵, Master wugui said: you are too concerned with what was and what will be. Here’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but today is gift, that is why we called it present.通过反复模仿后,学生提高了兴趣,并且踊跃的模仿这个片段,语气和声音都模仿逼真,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恰当的引导方法

17世纪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JohnLocke(约翰・洛克)说:教育就是一种体验。只有经过亲身体验并对此进行反思,才能使学习内容从实质上成为获得的知识。在一门欣赏课上, 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到位的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较常用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互助合作式和讨论式,首先概述导演背景及角色性格分析,继而分析剧中的经典语录,让其他学生进行模仿背诵,采用互助小组合作讨论出电影的主题,归纳出主题后便对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性格的分析,作业基于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对结局加以分析或者对结局进行改编。

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首先介绍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背景知识,并和他的另外一部家喻户晓的影片《阿凡达》联系比较学习,接着分析剧中的经典语录,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和to make each day count这两句话都是比较经典的,其中let go共在剧中出现了9次,跟学生共同分析当时的语境。当然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之后,便讨论出本剧的主题是真爱,Jack对Rose的真爱,具体有哪些表现,剧中又出现了哪些剧情来展示这种真爱。作业就是设想一下假如Jack没有死,结局将如何?

正确的引导方法是成功课堂的根基,好的有效的引导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实践下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完善到位的课堂管理

学生在英语电影欣赏课上处于主体地位, 他们的课堂活动决定了欣赏效果,但面对大班授课,课堂管理方面就会面临很大的难度,针对此现象,将120人的班级按照分院和专业不同共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欣赏课小组长,负责监控整个课程的流程,学生的请销假管理制度严格,选取两名助手对考勤进行严格管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良好, 也没有出现过学生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

总之,英文影视赏析是一门集教师和学生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要求,只要能够将英文影视赏析课的课堂设计和课堂管理安排好,在英文电影学习过程中把握好学习特点,一定能够发挥英文影视赏析的巨大优势,展示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洁.英文电影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9(3)44.

电影欣赏论文篇(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外国文学经典与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有机结合研究”(项目编号:L14DWW01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1-01

在语言教学中,英语电影欣赏已经成为大学生公共选修课堂不可缺少的热门课程,在这门学科中不仅能够从情景交融的音频视频中感受异域文化、地道语言,还能从经典电影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意识。

一、情商的内涵和意义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简称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缩写为EQ)这一术语,认为“情绪智力”为个人掌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和利用这些信号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5美国作家丹尼・戈登曼撰写了《情感智商》一书里系统而又通俗阐释:(1)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2)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的能力;(3)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4)面对挫折与承受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

传统的观念人们总以为智商的高低可以预测学业成绩的优劣,从而推论它也决定着人生事业成功与否。但就大多数个体而言,智商(IQ)确实具有一定意义,但它很难正确无误地预测个人未来的成就。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大学是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个舞台,也是人生开始的第一步阶梯,情商决定着他们人生的成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引起世界的关注和研究,电影欣赏课程从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商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电影欣赏课程中的情商培养

大学生是世界观逐渐成熟的年龄,在选择电影欣赏课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首先考虑课时的长短,然后考虑语言学习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口语和文化背景,根据学生对语言掌握的程度选择影片,《Gonn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可以说是一部语言、文化知识背景和人物塑造极其内涵的高品质电影,从南北战争的背景涉猎深度的爱情价值观。斯嘉丽在失去父亲、母亲饱受战火纷飞洗礼的肩上扛上了威斯利的嘱托,带着梅兰妮回到塔拉庄园,开始了人生的挑战。她的智商决定了她的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情商决定了她成功地撑起了一片蓝天。当代大学生有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即将形成的人生观,如果能在每一部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精心培养、分析、实践研究,情商意识在大学这个人生关键的平台上,通过老师的导入,给当代大学生人生情商的启迪,教育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电影欣赏课程的情商植入研究与实践

电影欣赏课程植入能大量丰富学生头脑,在电影欣赏中锻炼自己的情商意识,同时分析情商作为一种有章可循的成功技巧,通过影视欣赏这种直观途径,提高自我意识,磨练自己,在课堂这个大环境中给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为将来的社会人生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的空间。本课程的植入有着情商价值的前瞻性和后续延展性。

大学课程植入电影欣赏课程辅助培养学生情商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层层深入从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陶冶他们的世界观来认知世界。电影欣赏课程的选材和人物性格、剧情的分析从各个角度多元化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每一部电影都体现了不同领域的人物情商,从电影欣赏的角度观看世界,不但深化语言教学还给学生情商的启迪做了里程碑的教育阶段,在将来的就业中,情商决定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参考文献:

电影欣赏论文篇(7)

动画影片欣赏,一直以为是一件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情,通过近一年的授课过程,使本人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电影欣赏尤其是动画影片欣赏在大学动画专业课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决不是被当作一种大众休闲的艺术类型而显得通俗易懂,看看而已。更多的需要学生们去解除那些通过悉心阅读后的困惑,使学生们在欣赏领会动画电影神奇魅力的同时形成一种成熟的影响自己所学专业的欣赏思路定势。

我们知道欣赏课承担着对学生情态认知及价值目标观培养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动画专业的学生,动画欣赏课更是作为了解专业相关知识、行业历史、风格流派、艺术手法、制作技巧等的重要手段。而作为欣赏课的德育教育功能更是不容忽视。从而在动画影片欣赏中通过把学业设计把素质教育内容贯穿其中,研究动画欣赏的本质和对动画作品客体的认知及分析应该是这种课型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分析了解蕴含在动画片中深层次的人文意义,引导学生接受中国及世界各国共通的道德标准,引导学生从技能到情感,再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研究动画影片欣赏的意义

动画影片欣赏课的关键所在是让学生首先要明白欣赏课的意义和目的,打消学生看“热闹”的心理态势,树立看“门道”的学风。“影视欣赏是由感知、思考、评价、判断、想象、推理过程和行为的总和,另外观赏者在日后的解决问题和思维过程还会对相关的内容重新浮想和重新评价,这些思维过程最终体现在对电影的综合评价之上。”(《剧本写作技巧和理论》刘兵)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欣赏课首先要完成的第一要务,欣赏课是了解动画,深入动画和感悟动画的一个全过程,只有抓住这样一个全过程,强调学生如何深入而“内行”的影视鉴赏和掌握恰当的影视鉴赏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动画学习打基础,只有这样知识掌握才能牢固。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影片欣赏中去的能力才能逐渐形成。所以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如何欣赏动画影片并引导他们形成自己一套鉴赏方法。因为我所授课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知识基础不尽相同,影视知识尤其是动画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让学生“为赋新辞强说愁”只能使学生人云亦云,倒置毫无新意的说辞比比皆是。鉴于此,我们在课堂上大力推崇那些能够体验生活经验,倡导从动画影片中感悟人生真谛,由次发自内心,而非人云亦云地对影片做出客观的,深刻的见解。例如动画片《幽灵公主》和《龙猫》,影片是人与自然对抗和相处的世界性话题,前者是大自然报复人类的贪婪与占有欲的低视角展现(儿童的眼光),后者则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屋建瓴式的美好追求。欣赏课的终端目的在于学生在所学专业的应用上,在应用的基础上学会大题材的思考,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放眼世界,树立一种较能概括全貌的学习方式:1、学会如何鉴赏影视动画的方法。2、学会贯通前后课的内容,使自己分析条理清晰,学习任务明确。3、学会如何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4、学会如何活跃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而提高对专业的横向思维。5、学会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6、学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本文分析,研究欣赏作品客体的审美特征

我们说影片欣赏的客体是作品,也就是本文。“所谓影片本文,就是把影片视为富有含义的表述体,分析它的内在系统,研究可以观察到的一切表意形态。”(《关于影片的本文分析》法・雅・奥蒙著)学生通过本文分析和本文意义的阐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是文字性的),把它与自己所处的环境相结合,突出自己的理解。这里的关键在于建立意义,也就是本文具有多种可能性,需要学生将其挖掘来。学生的欣赏与感悟使影片的意义才能建构起来。

以欣赏日本动画《千与千寻的神隐》为例:欣赏课一开始,应该建立在让学生熟知作者宫崎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进而了解到作者在《千寻》里的创作动机变化,并结合我们自身生存的生活环境去领会作者的创作宗旨:那就是用人文关怀的心态来把握时代脉搏中儿童的现实生活,用真诚感悟儿童的内心渴求,才能创作出真正能使人们引起共鸣的故事来!“就是要刺激那些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些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鉴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促使我制作了这部电影。”(宫崎骏《奥斯卡获奖感言》)通过本文中创作宗旨的综叙,使学生结合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物质文明的社会,一个快节奏忙碌的社会,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我们看到时下众多的少男少女热衷于一些俗不可耐的浪漫爱情故事或者一些离奇刺激的故事,过分强调物质,过剩的娱乐,致使他们的内心不断地虚无化,知觉谈化和麻木化,而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日益减退。所有这些,都是要透过本文让学生在思想上获得高位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三、从动画视角上入手,达到培养学生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欣赏课的目标达成过程,应该分为以下步骤:感知作品―理解主题―发掘意蕴―表达感受―形成认识。此过程符合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的认知规律,要做到这些教学任务的贯穿使学生在学会欣赏的同时,把“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不提动画视角的欣赏。因为重要的是动画区别于其他影视欣赏的根本性在于:动画是美术的,具有独特的绘画性。无论是它的人物表演,还是场景展现等等都是通过绘画手段来实现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假定性,所以在欣赏动画片时,除了它的本文意义及叙事方法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在画面构图,人物造型,场景设计等与绘画有关联的诸多方面来欣赏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培养学生在视角上的审美愉悦。进而鉴别出欧美动画绘画中的“夸张”与“弹性”和日本动画绘画中的“真实”与“自然”以及中国动画早期的“年画风格”和“泼墨山水画”风格,培养学生不同的审美趣向的形成。

总之,欣赏课不仅是使学生大量阅读到本专业中不可知领域的奇幻与诡秘,达到开阔视野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动画专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进而建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法。能出现一大批“知识与技能”完美结合的动画有用之才驰聘于我国动画界,才是我们最值得欣赏与自豪的事情。

参考文献:1、《剧本写作技巧和理论》刘兵 华东师范学院出版社

电影欣赏论文篇(8)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才在变化的环境中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外语课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实践课。如今的英语课堂上,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愿望、协作与探究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传统的“讲授型”英语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英文影片是外国文化和生活的真实反映,以真实的语境、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及异国风情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并使学生习得各种词汇,了解当下的流行语言以及口语化的特殊用法,学习交际语的适用情景,语言的节奏及肢体语、表情和符号等,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英语语言,学习更多层面的东西包括西方国家的社会学、社会关系、社会伦理变革等层面的东西,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有效地改善英语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并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

一、运用英文电影欣赏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

英文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和克拉申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M.C.Wittrock)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也可以说,是人脑中储存的记忆信息和信息加工策略与当前接受到的环境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建构起信息的意义。英文电影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习者,容易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学习。

二语习得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克拉申习得――学得区别假说指出,成年人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习得和学习。语言习得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是指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英语原声电影的作用相当于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条件。电影中说的英语自然、地道,学生可以学习人物说话的方式,包括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多方位地练习听力和口语技能。

二、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欣赏的优势

原版英文电影的语言情景渲染了所学语言的文化氛围,还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及概况的窗口,使学生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并真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英语学习兴趣。

(一)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性,提高听说水平

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英语环境,提高对日常英语的理解,提高听力水平,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英文电影语言有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染力,每部电影都有其不同的语言特色,能真实而多方面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习得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束缚、调动大脑和各感官对语言作出综合反应的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英语词汇和习语的使用,抓住这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极好的机会。

(二)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英文电影作为一个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媒介,包含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了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的语言,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到各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小到风俗习惯。欣赏电影是学习、了解外国社会与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学好英语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外国社会与文化有一定了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利用英文电影进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正确地选择影片

英语电影中有丰富和自然、地道的英语口语,学生可以学习人物说话的方式,包括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口语技能。因此,要选择标准美式或英式发音,有丰富对白的影片。最好有中英文字幕,便于学生理解影片内容,模仿语音语调,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另外,在选择电影时要注意,影片语言难易程度要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即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中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影片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题材的影片,也可以选取展现英语国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故事片以及校园生活片等。教师应避免选择情节过于复杂晦涩、感官刺激强烈的动作片或恐怖片。尽可能地选择语音清晰,没有粗野污秽言语和词汇的电影作为教学素材。

针对学习者英语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影片。低年级的学生语言基础较薄弱,听说水平有限,应选择简单易懂、语速较慢、没有太多专业术语的电影。如通俗易懂的动画片《冰河世纪》《料理鼠王》《飞屋环游记》等。这些影片制作精良,内容吸引人,语言简练实用,配音效果鲜活、动人,易于模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他们所学教材选择一些语速相对较快、有深刻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度内容的影片,如《阿甘正传》《罗密欧与朱丽叶》《辛德勒名单》等。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有助于他们文学赏析水平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影片放映时间

现代英语教材大多数课文都选自经典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主旨之一是对这些课文进行赏析,可普通的英语课不同于文学选读课,语言、篇章、结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整体还是局部放映英文电影。

整体放映是指完整地展示影片的全部内容。它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长度适宜(一个半至两小时),贴近教学内容的影片。在整体放映前可以先对电影进行简介,使学生掌握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然后让学生欣赏电影,整体放映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看影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学生可从剧情、语言、文化等方面着手,写出自己的观后感;还可以写影片的故事梗概;或假设自己为导演,给电影设想不同的结局。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练习,可通过问答、讨论、复述、表演等一系列训练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检测学生欣赏影片的效果。

局部放映是指截取影片的片段,仅呈现影片部分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要对影片进行节选,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个电影片段穿插到外语教学中或融入多媒体课件中去。影片的节选大约5~10分钟。英文经典电影的赏析穿插在教学活动中,赋予了教师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灵活多变的英文电影欣赏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堂内外参与意识,此外,英文电影欣赏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使英语教学操练方式多样化、趣味化,使整个外语学习过程有趣、有效。

(三)确保英文电影欣赏的效果

英文电影欣赏是促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文电影欣赏对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认识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其他英语学习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处理好它的娱乐性与教学辅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为看电影而看电影,或者仅仅以消遣和娱乐为目的,导致英语学习的收效不大。另外,很多英文影视作品大部分配有中文字幕。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被剧情所吸引而去看字幕,很容易就放弃了捕捉英语对白的自觉性,从而失去了通过观看英语影片的手段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在不知不觉中也忽略了英语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英文电影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好提醒、监督的工作。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促进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者文学修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英文电影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地把英文电影引进到外语教学当中,精心地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真正发挥电影在教学中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四、结 语

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激活外语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但它对教师课前设计与课堂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总之,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无论在语言学、心理学还是美学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反映了语言学习规律,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实践上是可行的。

电影欣赏论文篇(9)

电影歌曲指电影中的主题歌、片头曲、片尾曲、插曲以及剧中人物所演唱的歌曲等等。电影歌曲既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称得上是电影艺术与声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具有二者共同的艺术特点。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分支,电影歌曲可以独立演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无论是中国电影歌曲,还是外国电影歌曲,有不少已成为名歌,广为传唱,经久不衰。而电影歌曲欣赏,又是欣赏电影、欣赏声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对学唱电影歌曲起到基础与前提作用。

一、歌曲在电影中的作用

歌曲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并不是以单纯的歌曲艺术在影片中出现,而是通过和其他要素协调配合对电影产生作用。比如一段歌曲在插入影片时首要考虑的是电影画面及故事情节是否符合,是否能够对插入歌曲的电影片段产生影响,能产生什么的影响是烘托感情还是对作品剧情弥补铺垫。因此在影片中选用歌曲要特别慎重,不要让歌曲破坏了作品的整体审美艺术价值。电影歌曲根据其性质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四大类:主题歌、插曲、主题曲、场景歌曲。

二、中国电影歌曲审美形态的特点

1、歌曲内容指向性具体、明确

歌曲进入电影艺术就意味着:声音与画面在同一时空出现,画面具体、明确的内容仿佛都在对歌曲进行着客观说明。因而,作曲家进行电影歌曲创作时不能像创作纯歌曲那样自由选择题材、内容进行随意发挥,而要根据影片的题材、主题风格等进行创作。也就是说,在电影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其内容必须具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从观众的角度分析,一方面,由于歌曲被置于影片的特定环境和情节之中,使人们对歌曲的感受与影片内容自然相连,从而产生较为明确和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歌曲借助电影的具体内容与情节,让观众通过电影画面,更加准确、直接地把握歌曲的内容,强化自身的歌曲感受力。由此可知,电影歌曲内容具体、明确的指向性,使其可以帮助画面来完成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和影片所展示的内容相结合,推动剧情发展。然而,中国电影在20世纪曾有一段时间出现过歌曲泛滥成灾的现象。正所谓“戏不够,歌来凑”,许多歌曲同影片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根本毫无关系。可喜的是,许多导演和作曲家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追求歌曲内容指向性的具体、明确,成为当代中国电影歌曲审美的重要特征,正如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所说:“最成功的歌曲就是当作曲家没有打算超出剧作任务的范围,而是一心一意地完成这种剧作任务而写出来的作品。”

2、歌曲形式灵活

一部纯歌曲作品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在演奏(唱)时间上也应保持完整性。而歌曲一旦进入电影,它就变得非常灵活,作曲家创作不再遵循纯歌曲中运用的曲式结构,而是根据影片的具体需求创作出若干不同情绪的歌曲片段,其结构则根据画面内容与时间的需求进行“变形”发展。电影歌曲的这一审美特征主要是由于电影中画面转换,导致电影歌曲丧失其连贯性,呈现出时间上的间断性。

3、歌曲创作手法多元化

由于电影作品的题材和形式多样,表现的内容和塑造的风格丰富,为了与之相适应,电影歌曲需要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及音色等方面不断变化,产生“新意”,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音源被开发出来,给电影歌曲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物质与技术条件,一些全新的创作手法、理念的出现,更是为电影歌曲的多元化创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当代中国电影歌曲创作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审美局面是时展的必然。

三、电影歌曲的欣赏要点

其一是明确欣赏目的。电影歌曲欣赏的目的,可分为宏观目的与微观目的两种:宏观的欣赏目的,是将欣赏作为审美教育,培养美好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审美能力;微观的欣赏目的,是将欣赏作为歌曲创作、声乐演唱、歌曲教学的基础与前提,起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目的。

其二是学会演唱。使自己成为电影歌曲的歌唱者,充分发挥“在一切艺术中,只有歌曲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歌曲也是优胜者”的作用,让电影歌曲发挥出最大最广的感染力。

其三是把握欣赏要素。电影歌曲欣赏,应把握以下要素:第一是了解电影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和创作思想、创作特色。

四、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

1、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是电影歌曲欣赏的“案头工作”,如果说,电影歌曲的歌谱是词曲作家的“歌曲设计图纸”的话,那么作品分析就是在“阅读图纸”。没有这个“阅读图纸”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精准全面地欣赏电影歌曲这座“歌曲建筑大厦”。作品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词曲作家的生平简历、艺术道路、艺术风格;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速度、力度、复调、风格、体裁、情感、形象、演唱流派与技巧,等等。

2、具体欣赏方法

1)感性欣赏法

这是一般人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电影歌曲的方法,要求欣赏者倾情投入,凭借联想与想象,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2)知性欣赏法

这是声乐或歌曲教学中的一种欣赏方法,要在教师的统一指导、组织之下,进行全面的欣赏,并应反复欣赏,加之讨论交流、教师点评,使欣赏逐层深入,逐级升高,真正起到“解剖麻雀” “解读样板”的作用。要求欣赏者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动作用,获得独有的艺术启示与艺术灵感,成为指引自己歌曲创作活动的动力与智力支撑。由此可见,电影歌曲的欣赏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很好地运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欣赏效果。在不断反复的欣赏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欣赏方法。

总而言之,电影歌曲作为电影艺术与音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使电影与音乐取得互补双赢的艺术效果,而这,正是电影歌曲的重要艺术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于秀娥.影视歌曲价值举隅[J].电影文学,2009,(02).

电影欣赏论文篇(10)

艺术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是艺术家们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的汇聚,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并且它正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对艺术的欣赏早就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活动的一部分。在对艺术进行欣赏的审美活动中,我们总会不断地进行追问和认知,也不断地在审美欣赏中进行着创造。我们先单就审美欣赏本身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活动,并且专为人类所独有,它本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的一种认识,一种创造,更是一种价值体现。而对于艺术的审美欣赏而言,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都是独特的,也因此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我们对艺术的欣赏实际上就是要通过这种物质媒介去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美。综观那众多艺术类型,影视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影视艺术具有其他各种艺术的特征,但是它的蒙太奇式的组接技巧又极具艺术性,超越了其他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然而,大多数的人并不是内行的电影电视作品的鉴赏家,审美欣赏也不是审美鉴赏般去讨论研究这种艺术类型中的具体理论表现,那么我们只能从电影电视艺术的规律中去了解关于它们的一般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去欣赏每一部影视作品,以此方式使观赏者的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从而促使欣赏主体自身的人格更加完整更加完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

影视欣赏的心理机制

任何一种艺术欣赏活动都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活动,这当中自然也就包含了并非简单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在镜像文化愈发发展的今天,我们会问电影电视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来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要解开这一谜团,首先要了解欣赏过程中的若干因素,了解影视欣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彭吉象先生在《艺术学概论》中曾把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活动分为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我们这里暂且来讨论注意与想象这两个占有特别重要位置的要素。

(一)注意

关于“注意”这一因素,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这些因素的基础,如果没有“注意”的开始,那么后面的因素也自然成了空话,它是影视欣赏活动的最初阶段和基本阶段。

“注意”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关注一个人、一件事,而更应该从审美的层面上去理解,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者说是审美期待状态,是要把主体对象从实用中脱离出来,转为审美的。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曾提出“距离说”,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距离”,具体到观赏影视作品上来讲,就是首先要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感触对象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等,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就举过一个例子:一位英国老太婆观赏《哈姆雷特》最后一幕时,就大声警告“王子”当心毒剑。这就是距离太近,让局部的幻象将荧屏中的世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而有的人在观赏影片时距离又过远,导致无法产生审美。

可见,“注意”在影视欣赏中尤为重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更能够有助于我们观赏影片,从而得到审美愉悦。

(二)想象

我们刚才谈到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活动,那么审美主体也就是欣赏主体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想象去对影视艺术形象进一步再加工再创造。由此可见,想象在这欣赏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是非同一般的。清代画家沈宗骞说过,“学画者必须临摹旧迹,犹学文之必揣摩传作,能于精神意象之间,如我意之欲出,方为学之有获。”虽然沈先生讲的是画,但其意味仍可通影视艺术。然而,要进入这创作主体之中,就必须先得借助想象,并且将这想象与自己的生活、情感、知识修养等结合,从而去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蕴,可以说,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对影视的真正层面上的欣赏。

上一篇: 公益调查报告 下一篇: 乡镇纪检创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