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营销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9:45

电影营销论文

电影营销论文篇(1)

1.2微电影营销效率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较高效率首先表现为单位时间内营销受众的大幅度提高。这是因为,微电影不仅可以通过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部分社交媒体等多元平台播放,而且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也是其营销的渠道,营销覆盖范围较大。其次,在网络环境中,微电影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类似于病毒的极快速大量复制与急速扩散,因此又被比拟为“病毒营销”,这是图书馆传统营销中“点对点”或者局部性的“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效率无法相比的。再次,微博、微信、电子邮件对图书馆微电影的关注、评论、转发同样为营销受众的扩大起到助推作用。比如,《爱上图书馆》自优酷网站的20天内就创造了16万次的点击率,7万多次的转发、引用率。同步推出的《爱上图书馆》解说版,也达到了总计数万次的访问与引用量。

1.3碎片阅读的需求现代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都很难像以前那样拿出整段的时间用于接收和阅读信息,转而倾向于对分散、零星、容量较小的细屑信息,即“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这就是阅读的“碎片化”特征。而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社会化媒体正好应合了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图书馆微电影时长通常都在10分钟以内,一般不超过20分钟(比如,铜陵学院图书馆的微电影《书缘》只有4.5分钟,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时长只有3分钟),人们利用候车等时间就可以完整收看。公众对微电影的广泛喜爱,也拉动了图书馆微电影的发展。据酷6网联合市场研究机构CSG在2012年9月提供的《短视频用户研究报告》,网民中观看网络视频的比率达82%,观看网络短视频的比率也达62.2%。

1.4相关经验的借鉴就电影短片而言,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微电影却是Web2.0时代的产物。学术界普遍把2010年凯迪拉克公司拍摄的《一触即发》视为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微电影,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微电影,就己经引起社会的轰动效应。就图书馆微电影来讲,2008年9月,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早安,图书馆》就广受好评,成为一项“成功的口碑行销”。但是,这并没有带动图书馆微电影的崛起。图书馆微电影的快速发展肇始于被称为“中国微电影元年”的2011年之后,仅这一年国内就有2000余部微电影问世,其后的2012更被称为微电影“井喷”之年。非图书馆领域微电影的勃兴为图书馆微电影的创作和营销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

2图书馆应用微电影营销的特征

2.1类型日渐多样化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获得“图书馆国际营销奖”是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既从一个侧面宣传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取得的成就,确立了在国际图书馆界营销服务中的地位,又带动了其他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开展。目前,国内图书馆微电影已达数十部,比较有影响的除了《爱上图书馆》外,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天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同学,闭馆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的《寻书觅友》等。在图书馆微电影快速增加的同时,微电影的题材不断丰富,类型日渐多元化,包括爱情类(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那年的图书馆》)、友情类(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的《蜕变》)、图书馆利用类(比如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的《索书号》)、图书馆现象类(比如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的《文明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占座,为座而战》),还有励志类、阅读推广类、图书知识类、思想教育类、科普类等。从表现方式来看,目前图书馆微电影有喜剧片、音乐片、悬疑片等。

2.2营销内容广泛化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宣传图书馆的厚重历史,播散图书馆的理念和宗旨,展现图书馆和读者的和谐关系,以及促销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讲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等。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广告图书馆》,就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巧妙地嵌入故事情节进行营销,包括数字资源类型、数据检索方法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微电影《图书馆那些事》以搞笑为表现手法,以新生入馆教育为背景,介绍了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和利用图书馆的注意事项。许多图书馆的微电影具备综合营销功能,同时营销多项内容。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幸福的图书馆书之恋》既融入了图书馆的人文历史和馆舍环境、技术装备,又反映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爱之情,还营销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定题跟踪、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

2.3实践丰富多彩化为了提高微电影营销的效果,不少图书馆采取了诸多辅助促销手段,深化和丰富了营销实践,包括:举办微电影大赛(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青春作伴好读书”微电影比赛)、微电影鉴赏会(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我的图书情缘”微电影赏析会)、微电影学术讲座(比如重庆图书馆举办的“不能错过的盛宴微电影制作及实例解析”)、微电影沙龙(比如国家科学图书馆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观影沙龙”)等。还有图书馆对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形成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的微电影营销格局。其一,整合传统营销方法,包括,发放微电影宣传册或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展板宣传,图书馆微电影LOGO标志,举办体验微电影抽奖活动和开播仪式等。其二,整合新媒体平台。比如,建立微博互动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公众对图书馆微电影的看法和意见等。2.4主体呈现社会化曾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应当与用户、数字资源供应商、传统出版商、学术团体等组成营销联盟,利用这些主体的不同优势帮助图书馆开展营销活动。这种图书馆营销主体多元化的理念在微电影营销中得到初步体现。比如从图书馆微电影的创作主体看,完全由图书馆策划、编剧、表演、制作的微电影只占少数,大多数由图书馆与其他主体共同创作,或者完全由图书馆之外的主体创作。比如,《在图书馆遇见幸福》就完全由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学生创作完成,华中农业大学的微电影《书愿》、《错过的等待》等也是图书馆从学生、教师中征集而来。微电影扩大了图书馆营销的主体范围,改善优化了营销的主体结构,形成了营销合力。

3图书馆微电影营销模式的前瞻

3.1创意将备受重视创意是微电影成功的关键。缺乏创意是图书馆微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为情节跟风、内容相似、主题雷同。对此,有的用户已经提出了批评意见。比如,尽管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天堂图书馆》好评如潮,但是也有用户认为该短片主题隐晦,看不明白,不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还不如直接拍一部图书馆宣传片。有人认为,只要故事情节离奇、搞怪、悬疑就是创意。其实不然,刻意制造喙头只能暂时吸引人们的眼球,长此以往,用户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对微电影敬而远之。为了使图书馆微电影营销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微电影的创意问题。微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搞好微电影创意,创作者要深入图书馆实际,加深对图书馆理念、价值观、服务宗旨、管理制度,以及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了解。微电影存在的图书馆信息与故事情节生硬嫁接、内容不符合图书馆专业特征等问题,都主要是由于创作者没有图书馆实践体验,对图书馆认识肤浅,心态浮澡,缺乏创作灵感造成的。图书馆之间还要加强微电影创作交流,并注重学习借鉴非图书馆领域微电影的优秀创意。

电影营销论文篇(2)

本文所涉及的影片,均为已取得政府核发的通过令的。一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1.自主:即拥有一定区域、时域范围版权的拷贝,自主决定放映。利润归己。2.分成:经营所得利润与版权拥有者分成。3.出租场地、设施及提供劳务。影院之间正常的关系应该是:1.控股2.松散的同业协会3.为某经济行为而共同投资的合伙人4.委托经营、管理影院之间、影院与制片商之间最重要的游戏规则是版权。这四种关系、三种经营模式和一个游戏规则是建立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市场(下称市场)的必要条件。市场会为这四种关系、三种经营模式、一个游戏规则提供走出困境的许多机会。电影版权是维持市场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电影版权也应为市场正常发展提供帮助:在区域、时域的单位上,应该细分“刻度”,以有利于客户滚动操作。定性、定量分析费率,计算方法公开,便于客户“跑量”操作时权衡得失。市场在版权这一游戏规则下允许垄断。这会激活市场,奖励投资行为。各省、市电影发行公司是电影市场的“赘生体”。他们割据地方市场,扼杀市场竞争。一些正常的市场行为因此而无法展开。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市场不会容纳这些非市场行为的中介体。市场的“影片交易子市场”需要产品明码标价。或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进行拍卖、转让,也需要有产品源源不断地应市,即有市有价。这样势必会与某些“赘生体”的利益相悖。制片商们在建立这个“交易子市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片商应该看到,有了健康的“交易子市场”,市场需求才会增加,自己才有增大生存空间的可能。这是个为人为己的“双赢”行动。近期也许会有“赘生体”的抵制。“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对制片商而言也是如此。影院从昨天的计划经济和今天的虚假市场走向市场经济初期,将经历一个“战国时期”,“诸雄争先”。其结果是:1.促使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优化,提高竞争力。2.充分开拓市场,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的潜力。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者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充满活力的影院终将走向跨省、市联合之路。用网状连锁经营(院线)实现规模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规模经济不是个数量概念。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协调,这套体制经过市场“生死”竞争过程整合。“公司翻牌”、行政指令也能搞联合,搞大规模。但其竞争力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其搞大的不是市场规模,是“砧板”上的规模。影院网状连锁经营能做大市场,能增加“交易子市场”的需求量,能为制片商乃至电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市场应该对社会资金敞开大门,应该谋求资本市场援手,使之能以参股、控股、独资及其它形式参与整个市场运作。社会资金踊跃进入是市场生命可持续的标志。政府为支持国产电影在花钱(间接或直接地花钱),这资金投向恰当,便能达到三个不同层面上的目的:1.少量几个准确体现要求的作品。2.设计方向的市场需求形成趋势。3.促成可持续的市场需求。电影业外资金参与制片的可能性、制片行为的可持续性,都依赖于制片行为本身能够获利,依赖于商业运作,因而有趋利避害的正常本能。有限的政府资金通过“交易子市场”,创造市场需求,透过资助直接客户的购买活动,影响整个电影产业链,从而赢得上述三个层面上的最佳成绩——促成可持续的市场需求。电影是个商业行为,因此政府资金不应去扶植制片商、不应去扶植制片行为,更不该去扶植没有市场前景的制片行为:一部影片只有形成商品被消费,才能宣扬它想说什么。银行业过去将款贷给房产发展商,使之造出许多“产不适销”的“积压房”。现在银行给消费者贷款,一棋高招,满盘皆活!电影产业链恢复生机的关键是影院。这个“影院”概念不是指场地、设施,而是观众消费的实施者。也许它并没有场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中国电影今天什么也不缺,只缺一个市场,电影是个商业行为,只要有健康市场,有市场需求,就有赢利空间,就有资源注入。假如“长影”、“北影”、“上影”经营不善都垮了,中国影业还能站起来。但假如没有市场,没有市场需求,纵然握有万亿资金,电影也就快要走到头了。二电影的卖点:1.人气2.娱乐性“人气”体现了市场需求,“人气”反映了对社会的影响力,衍生客户有求于“人气”对社会施加影响。“人气”,又能带来市场需求,又能招徕衍生客户。营销应以“人气”为中心展开。要让人们有进影院的理由,要激起人们走进影院的欲望。因此:1.影院应为观众提供优秀质量的产品。透过产品:a.让观众获得不失真的影片上的信息。即有清晰、质感的画面,正确还原的色彩,符合标准声压的高保真度乐、效、白,就是复映的旧片也应该把划道清清楚楚地展现于银幕。b.应该让观众明白:这里是电影院,有着录像、光碟、家庭影院无法企及的质量水准、娱乐氛围、人际交流互动感受。c.营造一个精神伊甸园。心理医学分析证明,现代人们受工作、学习压力影响,心智压抑、疲惫、寂寞、孤独。影院是个好去处,在观众群中感受人类与生俱来的归属体验,享受难得的一份安宁,忘却烦恼,无负担地“发”回梦,闭锁的灵魂得到升华。2.影院应为观众提供优秀质量的衍生产品。例如:影院应为不同目的观众,提供不同的产品对象。有的观众是为了欣赏优质的声音、画面而来,也许已经在家里的家庭影院上放过光碟,可为了追求身临其境、撼人心魄的声音效果,细腻、清晰、充满丰富质感的画面,再次追踪到影院。对这样的“发烧友”,影院应引为知己,为其提供高质量的视听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视听效果,提供高质量的衍生产品。如探讨视听器材的优劣、摆位、摩机,讨论欣赏影片中的“音影定位”等等,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再如:影院应为有才华的观众创造机会,发表其对影片的看法、批评。尤其是在学生中间鼓励发表高见,择优推荐给报社。在影院大厅里辟一面墙登影评并不困难,可以满足那些观众的“被重视感”。3.庐山牯岭的一个影院将一部《庐山恋》放了二十年还是有人看。这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细分观众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例如学校学生课文的背景资料,旅行社对游客的景点介绍,医院患者康复诀窍等等,都是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单纯的降低票价吸引不了多少观众,关键在于了解哪些观众想看哪些内容。4.为影片找观众,为观众找影片。将手里所有的影片梳理一遍。将内容介绍上网待查,在版权的游戏规则下开辟影片的二手市场和租赁市场。影院要为自己聚“人气”,而非聚“晦气”。空气不新鲜,有异味;夏天热、冬天冷;环境脏,嘈杂乱;交通不方便,停车要收费;座椅不舒服;缺少娱乐氛围;放映镜头焦点不实,光量不足,色温偏低,还音功率偏小,声音失真,无环绕效果等都构成了劣质产品。再加上那些制片商的粗制滥造,目前消费者协会又不受理对这些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投诉,观众无法用手投票表示自己的好恶,只能用脚来投票——一走了之。电影的萧条现状完全咎由自取。振兴市场必须:1.有优秀质量的产品。2.要给消费者一个说话的地方。电影是种商业行为,观众花钱消费。票价高低影响着消费人次。例如一部新影片预期某地票房30万。A设计票价30元,需1万观众,占当地人口1%。B设计3元,需10万观众,占当地人口10%。在相当的宣传攻势下,B人次数比A高10倍,看上去难度大许多。但因为经济原因,可能A将许多观众拦在了门外。B方案则能聚得更多的“人气”。“人气”也是商机。电影的收益是由票房和衍生产品两部分收入所组成。后者的收入是透过“人气”的“量”而获得,只不过在电影黄金时期被业内人士忽视了。而如今“人气”萧条,业内人士已无颜再作交易。不过眼红国外衍生产品巨大成功者还是有的。今天是该重新审视、研究“人气”了。“人气”是商品,电影衍生客户可以透过“人气”,向社会大众表现自己的意图、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产品,以期望对社会有所影响。影响力将正比于“人气量”。电影衍生客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有长期合作的,有为某特定事、物合作的。只要抱着“双赢”的心态,在电影摄制前、摄制中、宣传时、发行时都可以推销“预期人气”,找衍生客户。电影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数年不进影院的人多似过江之卿。走趟影院也确实难:学生在为考试忙,大人在为生存忙,就是休闲日子,看到不菲的票价也会令合家度假者转向。电影淡出了主流社会,人们已经遗忘了影院。这使得在青少年中培养上电影院的习惯日显重要。要促成这一群体以看电影为一种时尚。在学校教学、教育场次的定价上,应该薄利,真正的薄利。让过去看一场的票价看三场、四场。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电影辅助教学。影院对学校课程进行跟踪,适时推销。学生人流的增加,相应“人气”提高。影院还可以衍生产品向社会推销。市场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者。制片商要有树“精品”、“名品”的意识,要为自己树立“精品”、“名品”的招牌。宣传影片时须不失时机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品牌。中国有明星演员、有知名导演,缺少精品制片商。卖厂标应谨慎从事,票房不好会使自己脸上无光。卖厂名给烂片是极愚蠢的行为。一摄制组资深制片主任在回答关于他那部影片能赚多少钱时说:不,这戏能捞回成本也就不错了,怎么能盈利?类似说法在别处、别人口中也常能听到。这暴露了制片过程中的许多弊端:1.摄制行为获取的是劳务收入,与产品、制片/投资方效益关联很小。虽然也有非常敬业的人,呕心沥血,十年磨一剑。但不风险投资,也无投资风险意识。他关注的仅仅是这次拍片的机会。2.制片/投资方决策思维方式停格在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休闲方式极度匮乏时代、人们意识靠简单的灌输就能左右的时代。那时,影院挤满“饥渴”的观众,他们会把任何一盆水都当成甘露,因此要“占领”银幕,今非昔比,再靠数量“占领”银幕,再奢谈什么年产几十部片子,到底有多少社会实际效益,多少经济效益?3.大制片厂内都设有艺委会、技委会给拍片把关。若不设个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市场委员会,让它来评估该产品是否具有商业价值,这种无视市场的后果,必然是亏本。4.投资制片行为风险很大,对此要有风险控制机制。“钱打水漂不心疼”反映出了缺乏这样的控制机制,缺乏对投资决策者的制约机制。5.就制片行为整体而言,目前并不太缺资金来源。否则也不会滥用。但对某一想走市场经济方式的具体制片行为而言,筹资却相当困难,真是难为了这些制片行为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的先行者。撇开他们不谈,业内有人总是抱怨没有资金,片子拍不过好莱坞。仿佛巨资就能创造巨片,就能创造巨额利润。为什么不掂量一下自己:有了10亿美金,能否拍出纯利盈20亿的片子?凭什么人家会相信你能盈利,把钱交给你?但假如你每隔1—2年,就能推出一部盈利300%以上的片子,并保持这记录10年,那投资商不踏烂你的门槛才怪呢。电影不同于其他市场,直接客户总量也就是数十、上百个。对这些有限的客户来说,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并不困难。但一个产品被他们拒绝,则肯定是个灾难。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是商家成功的秘诀。有限的客户数为制片商了解需求提供了方便。可悲的是今天供方认为自己比需方更了解市场、更高明,不屑与其谈论“井”外的世界。

电影营销论文篇(3)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

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

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

1.自主:即拥有一定区域、时域范围版权的拷贝,自主决定放映。利润归己。

2.分成:经营所得利润与版权拥有者分成。

3.出租场地、设施及提供劳务。

影院之间正常的关系应该是:

1.控股

2.松散的同业协会

3.为某经济行为而共同投资的合伙人

4.委托经营、管理

影院之间、影院与制片商之间最重要的游戏规则是版权。

这四种关系、三种经营模式和一个游戏规则是建立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市场(下称市场)的必要条件。市场会为这四种关系、三种经营模式、一个游戏规则提供走出困境的许多机会。

电影版权是维持市场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电影版权也应为市场正常发展提供帮助:在区域、时域的单位上,应该细分“刻度”,以有利于客户滚动操作。定性、定量分析费率,计算方法公开,便于客户“跑量”操作时权衡得失。市场在版权这一游戏规则下允许垄断。这会激活市场,奖励投资行为。

各省、市电影发行公司是电影市场的“赘生体”。他们割据地方市场,扼杀市场竞争。一些正常的市场行为因此而无法展开。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市场不会容纳这些非市场行为的中介体。

市场的“影片交易子市场”需要产品明码标价。或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进行拍卖、转让,也需要有产品源源不断地应市,即有市有价。这样势必会与某些“赘生体”的利益相悖。制片商们在建立这个“交易子市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片商应该看到,有了健康的“交易子市场”,市场需求才会增加,自己才有增大生存空间的可能。这是个为人为己的“双赢”行动。近期也许会有“赘生体”的抵制。“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对制片商而言也是如此。

影院从昨天的计划经济和今天的虚假市场走向市场经济初期,将经历一个“战国时期”,“诸雄争先”。其结果是:

1.促使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优化,提高竞争力。

2.充分开拓市场,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的潜力。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者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充满活力的影院终将走向跨省、市联合之路。用网状连锁经营(院线)实现规模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规模经济不是个数量概念。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协调,这套体制经过市场“生死”竞争过程整合。“公司翻牌”、行政指令也能搞联合,搞大规模。但其竞争力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其搞大的不是市场规模,是“砧板”上的规模。影院网状连锁经营能做大市场,能增加“交易子市场”的需求量,能为制片商乃至电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市场应该对社会资金敞开大门,应该谋求资本市场援手,使之能以参股、控股、独资及其它形式参与整个市场运作。社会资金踊跃进入是市场生命可持续的标志。

政府为支持国产电影在花钱(间接或直接地花钱),这资金投向恰当,便能达到三个不同层面上的目的:

1.少量几个准确体现要求的作品。

2.设计方向的市场需求形成趋势。

3.促成可持续的市场需求。

电影业外资金参与制片的可能性、制片行为的可持续性,都依赖于制片行为本身能够获利,依赖于商业运作,因而有趋利避害的正常本能。有限的政府资金通过“交易子市场”,创造市场需求,透过资助直接客户的购买活动,影响整个电影产业链,从而赢得上述三个层面上的最佳成绩——促成可持续的市场需求。电影是个商业行为,因此政府资金不应去扶植制片商、不应去扶植制片行为,更不该去扶植没有市场前景的制片行为:一部影片只有形成商品被消费,才能宣扬它想说什么。银行业过去将款贷给房产发展商,使之造出许多“产不适销”的“积压房”。现在银行给消费者贷款,一棋高招,满盘皆活!

电影产业链恢复生机的关键是影院。这个“影院”概念不是指场地、设施,而是观众消费的实施者。也许它并没有场地。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中国电影今天什么也不缺,只缺一个市场,电影是个商业行为,只要有健康市场,有市场需求,就有赢利空间,就有资源注入。假如“长影”、“北影”、“上影”经营不善都垮了,中国影业还能站起来。但假如没有市场,没有市场需求,纵然握有万亿资金,电影也就快要走到头了。

电影的卖点:1.人气2.娱乐性

“人气”体现了市场需求,“人气”反映了对社会的影响力,衍生客户有求于“人气”对社会施加影响。“人气”,又能带来市场需求,又能招徕衍生客户。营销应以“人气”为中心展开。

要让人们有进影院的理由,要激起人们走进影院的欲望。因此:

1.影院应为观众提供优秀质量的产品。透过产品:

a.让观众获得不失真的影片上的信息。即有清晰、质感的画面,正确还原的色彩,符合标准声压的高保真度乐、效、白,就是复映的旧片也应该把划道清清楚楚地展现于银幕。

b.应该让观众明白:这里是电影院,有着录像、光碟、家庭影院无法企及的质量水准、娱乐氛围、人际交流互动感受。

c.营造一个精神伊甸园。心理医学分析证明,现代人们受工作、学习压力影响,心智压抑、疲惫、寂寞、孤独。影院是个好去处,在观众群中感受人类与生俱来的归属体验,享受难得的一份安宁,忘却烦恼,无负担地“发”回梦,闭锁的灵魂得到升华。

2.影院应为观众提供优秀质量的衍生产品。例如:影院应为不同目的观众,提供不同的产品对象。有的观众是为了欣赏优质的声音、画面而来,也许已经在家里的家庭影院上放过光碟,可为了追求身临其境、撼人心魄的声音效果,细腻、清晰、充满丰富质感的画面,再次追踪到影院。对这样的“发烧友”,影院应引为知己,为其提供高质量的视听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视听效果,提供高质量的衍生产品。如探讨视听器材的优劣、摆位、摩机,讨论欣赏影片中的“音影定位”等等,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再如:影院应为有才华的观众创造机会,发表其对影片的看法、批评。尤其是在学生中间鼓励发表高见,择优推荐给报社。在影院大厅里辟一面墙登影评并不困难,可以满足那些观众的“被重视感”。

3.庐山牯岭的一个影院将一部《庐山恋》放了二十年还是有人看。这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细分观众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例如学校学生课文的背景资料,旅行社对游客的景点介绍,医院患者康复诀窍等等,都是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单纯的降低票价吸引不了多少观众,关键在于了解哪些观众想看哪些内容。

4.为影片找观众,为观众找影片。将手里所有的影片梳理一遍。将内容介绍上网待查,在版权的游戏规则下开辟影片的二手市场和租赁市场。

影院要为自己聚“人气”,而非聚“晦气”。空气不新鲜,有异味;夏天热、冬天冷;环境脏,嘈杂乱;交通不方便,停车要收费;座椅不舒服;缺少娱乐氛围;放映镜头焦点不实,光量不足,色温偏低,还音功率偏小,声音失真,无环绕效果等都构成了劣质产品。再加上那些制片商的粗制滥造,目前消费者协会又不受理对这些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投诉,观众无法用手投票表示自己的好恶,只能用脚来投票——一走了之。电影的萧条现状完全咎由自取。

振兴市场必须:

1.有优秀质量的产品。

2.要给消费者一个说话的地方。

电影是种商业行为,观众花钱消费。票价高低影响着消费人次。例如一部新影片预期某地票房30万。A设计票价30元,需1万观众,占当地人口1%。B设计3元,需10万观众,占当地人口10%。在相当的宣传攻势下,B人次数比A高10倍,看上去难度大许多。但因为经济原因,可能A将许多观众拦在了门外。B方案则能聚得更多的“人气”。“人气”也是商机。电影的收益是由票房和衍生产品两部分收入所组成。后者的收入是透过“人气”的“量”而获得,只不过在电影黄金时期被业内人士忽视了。而如今“人气”萧条,业内人士已无颜再作交易。不过眼红国外衍生产品巨大成功者还是有的。今天是该重新审视、研究“人气”了。“人气”是商品,电影衍生客户可以透过“人气”,向社会大众表现自己的意图、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产品,以期望对社会有所影响。影响力将正比于“人气量”。电影衍生客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有长期合作的,有为某特定事、物合作的。只要抱着“双赢”的心态,在电影摄制前、摄制中、宣传时、发行时都可以推销“预期人气”,找衍生客户。

电影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数年不进影院的人多似过江之卿。走趟影院也确实难:学生在为考试忙,大人在为生存忙,就是休闲日子,看到不菲的票价也会令合家度假者转向。电影淡出了主流社会,人们已经遗忘了影院。这使得在青少年中培养上电影院的习惯日显重要。要促成这一群体以看电影为一种时尚。在学校教学、教育场次的定价上,应该薄利,真正的薄利。让过去看一场的票价看三场、四场。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电影辅助教学。影院对学校课程进行跟踪,适时推销。学生人流的增加,相应“人气”提高。影院还可以衍生产品向社会推销。市场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者。

制片商要有树“精品”、“名品”的意识,要为自己树立“精品”、“名品”的招牌。宣传影片时须不失时机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品牌。中国有明星演员、有知名导演,缺少精品制片商。卖厂标应谨慎从事,票房不好会使自己脸上无光。卖厂名给烂片是极愚蠢的行为。

一摄制组资深制片主任在回答关于他那部影片能赚多少钱时说:不,这戏能捞回成本也就不错了,怎么能盈利?类似说法在别处、别人口中也常能听到。这暴露了制片过程中的许多弊端:

1.摄制行为获取的是劳务收入,与产品、制片/投资方效益关联很小。虽然也有非常敬业的人,呕心沥血,十年磨一剑。但不风险投资,也无投资风险意识。他关注的仅仅是这次拍片的机会。

2.制片/投资方决策思维方式停格在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休闲方式极度匮乏时代、人们意识靠简单的灌输就能左右的时代。那时,影院挤满“饥渴”的观众,他们会把任何一盆水都当成甘露,因此要“占领”银幕,今非昔比,再靠数量“占领”银幕,再奢谈什么年产几十部片子,到底有多少社会实际效益,多少经济效益?

3.大制片厂内都设有艺委会、技委会给拍片把关。若不设个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市场委员会,让它来评估该产品是否具有商业价值,这种无视市场的后果,必然是亏本。

电影营销论文篇(4)

二、营销中的传播模式分析

在《致青春》电影公映时,各方媒体对于其营造的“青春体”相继评论报道,激起受众对于电影互动环节的期待。《致青春》没让驻足的受众失望,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各类话题讨论,维持热度,并开展与热酷的合作。笔者基于经济学中著名的“长尾理论”进行扩展,提出电影营销中的“长尾理论”,只要推广渠道和基数足够大,在经历票房热映后,电影仍将在市场中通过别的服务模式长期盈利,产生的效益将与票房营收相匹配。正是由于广泛的受众基础,《致青春》发行团队敢于尝试降落手机客户端,打造了与游戏服务商互赢的局面。基于此项尝试,笔者猜测《致青春》在达到各地票房全胜后,将继续通过社交平台上对于主创人员的话题讨论,扩大主演团队知名度,从而收获更大的效益。在社交平台上,从《致青春》前期选角开始,各路“意见领袖”轮番登场,适时推动影片的宣传造势。首先,不妨先看该电影新浪微博官网。笔者注意到,在上映前夕发生四川雅安地震,此平台第一时间消息,取消《致青春》首映式上的会、首映礼和红地毯仪式,并关注起抗震救灾的话题。之后以平和、大方的语调逐渐恢复正常的宣传动态报道,完成了一次良好的公关活动。其次,由于该电影的主创团队中有大牌演员转换身份的介入,主演方面也是星光熠熠,此电影从开拍之初就极具话题。各位明星等都各自拥有一定的受众群,在社交平台上也各自为营,基于友好的合作关系,每个参与者或多或少地自主推广这部影片;影片还邀请了李檣作为编剧,之前与其合作过的大腕纷纷关注、评论、转发起这部电影;歌后为其演唱主题曲《致青春》,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旧照,老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电影的各路宣传造势活动。另外,电影资深媒体人和媒体机构在投资和发行商光线传媒的引导下,对于《致青春》的点评针锋相对,引发口舌之争,受众在观影后主动地参与论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致青春》的宣传。在《致青春》社会平台传播途径上,引起滚雪球效应的始作俑者,不全是营销团队,包括了广大媒体和受众的主动参与以及明星效应的推动,实现了“众包”的传播方式。让受众产生主人翁思想,自由自愿地传递营销信息,把过去由营销人员执行的工作任务在潜移默化中交由大众网络来完成。《致青春》由著名演员赵薇跨界执导,笔者认为,该电影的这一基因决定了此片在社交平台上的营销中将充斥很多明星话语,产生意见领袖的重叠作用,受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电影快速传播,产生“病毒式营销”(TimO''''Reilly,2007)特征。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相对于纸质媒体传播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来说,成本极小化,并且依托现有的网络平台以及微博等新一批社交平台快速发展,其覆盖面更加广泛。南方报业传媒曾就“如何发掘微博的营销价值”为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基于社交网络的微博能够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机制,极大地改变营销的基因。”即对传统媒体进行瓦解和重构;草根微博易娱乐化和垂直细分为主,已具备较多数量,其营销价值也将逐步得到提升。电影《致青春》凭借亲民的题材、制造诸多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讨论,草根民众纷纷自主参与。广大意见领袖前仆后继地发表各类图片、评论、转发更是推波助澜,加大了其在网络平台上的口碑传播,从而形成了高效的信息传播形态。

三、国产电影的行业自过滤

在本文背景描述中,笔者介绍了国产电影现状:在中国繁华的电影行业中,只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产故事片能与观众见面。这不得不引起重视,引发深度思考:缘何同等投资的影片创造了票房奇迹,而有些却连影院都上不了呢?笔者认为社交平台亲民的特征以及所营造的微环境将有助于国产电影行业的提纯、整体电影质量的提升。社交平台形式相对娱乐化,基于博主粉丝形式的广大民众,垂直细分明显,电影在此平台上较容易找到目标受众并对其进行重点营销。平台的相对于广阔的现实社会环境,在微环境中的营销用相同资本能取得更高的效益。社交平台的互动性不但满足了受众对于发表意见的心理诉求和成为主人翁的意识,更让受众能主动对电影做出基于自身需求和愿望的进行筛选。笔者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E•卡茨,1974)认为电影制作者可通过分析受众对于看电影的动机和获得的需求满足,来考察该电影是否适合市场的心理、采用哪种营销手段。借助社交平台营造的微环境促进国产电影产业的自过滤,让更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在万众期待中走上银幕,让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没有市场生存空间而消亡,促进国产电影产业的发展。

电影营销论文篇(5)

二、协同创意理论关照下的微电影广告营销

微电影广告营销,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如何让这个创意上升为传播者与生活者互动的沟通元是微电影广告营销成功运用协同创意理论的关键。在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以后,我们应该让它成为一个沟通元——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地调动起消费者的参与力量,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这个话题当中,使得这最初由品牌通过微电影广告发起的一个单一话题,最终变成一个个带有消费者鲜明个人特色的“课题”,最终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协同创意,完成品牌建构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营销传播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引导好协同创意,保证创意传播过程沿着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方向发展。而消费者成为整个传播过程中的真正主角。在微电影广告营销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他们的力量来不断演绎品牌的内涵,这也正是协同创意理论的本质。

三、当前微电影广告营销的困境

根据协同创意理论,微电影广告的内容创意应当能够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沟通元。然而,在现实中,微电影广告在营销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缺乏有效创意。当前微电影广告总量巨大,严重饱和。同时,由于品牌投入的制作资金有限,其广告质量良莠不齐,真正能够为广告主带来正面效应的微电影广告数量凤毛麟角。更值得堪忧的是,多数微电影广告题材重复,缺乏有效创意,只是一味追求形式,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广告的内容创作上,注重品牌与广告内容的联系,因而并没有很好地为品牌做宣传推广。

(2)渠道——传播渠道单一,缺乏线下活动配合。微电影广告在营销方面忽视了传统媒体的力量,跨媒体传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具有无可替代的凝聚注意力的能力。企业的正面声音经常淹没于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而强势电视媒体在这方面具有超强的能力。很多经典的案例,都是借电视媒体推出沟通元,然后引发在整个传播环境中的创意传播。但是目前能够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营销的微电影广告数量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的营销也需要线下活动的跟进。仅仅线上的短时间、高强度推广是远远不够的。而目前微电影广告营销中广泛存在着线下互动匮乏,导致线上推广与线下互动的脱节,影响了传播的深度与持续性。

四、微电影广告营销的对策探讨

无论是微电影广告营销还是协同创意理论,其精髓都在于互动,只不过凭借沟通元引发的品牌与消费者协同创意的过程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互动。基于此,根据协同创意理论,我们对微电影广告营销的对策展开一些有益的探讨。

(1)让广告创意成为沟通元,使普通互动上升为协同创意。微电影广告的内容创意应该从品牌内涵入手,使受众在欣赏影片时与品牌实现情感互动,从而达到营销目的。那么根据协同创意理论,我们应该让以往的微电影广告创意成为一个有效的沟通元,让普通的情感互动上升为一次品牌与消费者的协同创意。冰纯嘉士伯世界杯营销“不准不开心”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整个营销过程始于三部微电影广告,其广告创意是让中国队凭借火锅、麻将、乒乓球战胜世界强队。这三部微电影广告适时地借助视频网络平台及网民自主传播的力量,获得最佳话题性及传播效果。在此基础上,它还制作了线下体验游戏,持续与球迷互动。最终,整个活动成了全国上下的热点话题。冰纯嘉士伯借助世界杯的契机,抓住了中国球迷“想赢”的心理,借助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将其展现在球迷面前,从而使其成了一个简单明确的沟通元。继而用有限的成本,在一系列的后续活动中与球迷一起为品牌展开了一次协同创意,将其“不准不开心”的品牌主张广泛传播。

电影营销论文篇(6)

一、电影产业的创意特性

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点和龙头,创意产业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核心就是价值的增值。凡是建立了文化产业的地方,必然有一根增加价值的协作链条,创意(一种文化价值)——>生产(加工、复制)——>销售——>延伸开发(文化价值再开发);其中,销售——把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转化成为收入和利润的关键一环。

电影制作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形态的展现,就是一种文化价值,如何将文化价值升级、延伸开发,就要依赖有效的营销手段。

金元浦提出的创意产业的基本经济特点中说:“创意产业的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的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

所以,电影产业也要秉承“创意为王”的理念,将创意运用在每个环节,特别是在电影的营销过程。

二、电影营销中的创意思维运用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专业的尹鸿教授曾说道:“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也是营销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营销甚至比制作还要重要,营销学所谓的AIDA理念,也成为电影营销的策略选择。“Al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lon即引起注意;|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促成购买。在营销学上的含义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信息或销售人员必须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所销售的产品上,使客户对其产品产生兴趣,并促成客户做出购买行动。电影营销的AIDA就是让消费者关注影片,并产生观看的兴趣,最后完成对影片和其衍生品的消费。

如此一来,如何吸引消费者目光、让其产生兴趣就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最需要运用创意思维,用创新方式方法来配合现代消费者求奇追新的心理。

营销的流程简单的说就是找到目标受众,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有效的激发方式达到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整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能运用创意的思维方式,来摆脱窠臼,出奇制胜。

1、寻找集中的目标受众

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每个人都是目标消费者,一般的宣传手段,如海报、宣传片等都是针对广泛的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如果对特定的消费群采用摆脱常规、另辟蹊径的方法来做宣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年,世界杯之际,电影《夜宴》和体育节目“豪门盛宴”合作,在节目播放时穿插电影片花,以“激情、欲望、背叛、复仇;豪门盛宴,我们的夜宴”为主题,实现了“1+1>2”的营销战略。世界杯是个全球节日,06年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世界杯的中国观众累计过百亿。借着这个有着庞大观众群体的活动来做电影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体育节目是观看世界杯的特定观众群体的集中地,将这些观众开发出来作为影片消费的潜顾客,与世界杯共享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共赢。

人们往往从电影观看角度来将消费者分类,如动画片的观众、文艺片的观众等,但是每个人都是电影的潜在消费者,在新的角度上寻找消费共性,进行市场区隔,是找到目标受众的创意思路。

创意思维方式:换角度看待消费者,从观看习惯的区分中跳脱出来,把握每个群体集中的机会,创造集中宣传的可能,运用创意让消费者的每个聚焦点都能成为影片的展示区。

2、选择恰当的宣传时机

营销过程除了要选对对象,还要选对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惯用的选择原则人尽皆知、几乎成为规则的时候,突破性的切八角度才是创意时代的必胜法宝。

档期是好莱坞的电影营销人员在长期的电影营销实践中从电影市场规律中发掘出的一个富含无限商机的词汇,档期营销是电影营销的常用而且行之有效方法,档期的安排一般选择商业活动活跃的节假日,而且为了避免观众分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安排同一档期。

但是让《三峡好人》跟《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称《黄金甲》)同一天上映是导演贾樟柯的刻意而为,也是得意之举。如此反其道而行得到的效果则是用网络浏览器搜索。黄金甲”就会出现“三峡好人”,使用google搜索能得到约有144.000项符合《黄金甲》和《三峡好人》的查询结果;媒体对此安排也大肆评论,“商业电影PK艺术电影”、“殉情之作”、“行为艺术”等等,将影片炒的火热。

《黄金甲》是2006年电影营销成功典范,《三峡好人》借势造势的办法也堪称一绝。时间的选择巧妙的与常规做法背道而驰,制造了新闻话题,借他人之势成就了自己。

创意思维方式创意的关键在于求“变”。不墨守陈规。一反避开人气影片的常规做法,反其道而行,利用媒体转入话题营销,达到AlDA之Attentlon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3、使用有效的刺激手段

伯德·施密特(BemdH.sehmm)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q)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lentialMarketlng)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l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得知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12点,各家书店点着蜡烛、穿着黑斗篷、戴着小眼镜销售《哈里·波特》的时候,这种充满创意的体验性消费模式必然会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美国电影《婚礼傲客》(《WEDDlNGCRASHERS》)推出时,在电影的网站上提供了很多婚礼剧照,并提供技术让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上来,使自己能出现在《婚礼傲客》的婚礼中,得到的效果是人们主动设计的婚礼剧照超过300万个,而且人们纷纷将自己改造后的剧照发给朋友,等于是免费做了广告,这一创意至少波及了过千万人。

参与性活动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有乐趣才能吸引其加入,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宣传影片,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兴趣和观看欲望。

电影营销论文篇(7)

一、电影产业的创意特性

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点和龙头,创意产业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核心就是价值的增值。凡是建立了文化产业的地方,必然有一根增加价值的协作链条,创意(一种文化价值)——>生产(加工、复制)——>销售——>延伸开发(文化价值再开发);其中,销售——把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转化成为收入和利润的关键一环。

电影制作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形态的展现,就是一种文化价值,如何将文化价值升级、延伸开发,就要依赖有效的营销手段。

金元浦提出的创意产业的基本经济特点中说:“创意产业的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的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

所以,电影产业也要秉承“创意为王”的理念,将创意运用在每个环节,特别是在电影的营销过程。

二、电影营销中的创意思维运用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专业的尹鸿教授曾说道:“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也是营销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营销甚至比制作还要重要,营销学所谓的AIDA理念,也成为电影营销的策略选择。“Al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lon即引起注意;|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促成购买。在营销学上的含义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信息或销售人员必须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所销售的产品上,使客户对其产品产生兴趣,并促成客户做出购买行动。电影营销的AIDA就是让消费者关注影片,并产生观看的兴趣,最后完成对影片和其衍生品的消费。

如此一来,如何吸引消费者目光、让其产生兴趣就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最需要运用创意思维,用创新方式方法来配合现代消费者求奇追新的心理。

营销的流程简单的说就是找到目标受众,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有效的激发方式达到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整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能运用创意的思维方式,来摆脱窠臼,出奇制胜。

1、寻找集中的目标受众

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每个人都是目标消费者,一般的宣传手段,如海报、宣传片等都是针对广泛的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如果对特定的消费群采用摆脱常规、另辟蹊径的方法来做宣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年,世界杯之际,电影《夜宴》和体育节目“豪门盛宴”合作,在节目播放时穿插电影片花,以“激情、欲望、背叛、复仇;豪门盛宴,我们的夜宴”为主题,实现了“1+1>2”的营销战略。世界杯是个全球节日,06年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世界杯的中国观众累计过百亿。借着这个有着庞大观众群体的活动来做电影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体育节目是观看世界杯的特定观众群体的集中地,将这些观众开发出来作为影片消费的潜顾客,与世界杯共享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共赢。

人们往往从电影观看角度来将消费者分类,如动画片的观众、文艺片的观众等,但是每个人都是电影的潜在消费者,在新的角度上寻找消费共性,进行市场区隔,是找到目标受众的创意思路。

创意思维方式:换角度看待消费者,从观看习惯的区分中跳脱出来,把握每个群体集中的机会,创造集中宣传的可能,运用创意让消费者的每个聚焦点都能成为影片的展示区。

2、选择恰当的宣传时机

营销过程除了要选对对象,还要选对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惯用的选择原则人尽皆知、几乎成为规则的时候,突破性的切八角度才是创意时代的必胜法宝。

档期是好莱坞的电影营销人员在长期的电影营销实践中从电影市场规律中发掘出的一个富含无限商机的词汇,档期营销是电影营销的常用而且行之有效方法,档期的安排一般选择商业活动活跃的节假日,而且为了避免观众分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安排同一档期。

但是让《三峡好人》跟《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称《黄金甲》)同一天上映是导演贾樟柯的刻意而为,也是得意之举。如此反其道而行得到的效果则是用网络浏览器搜索。黄金甲”就会出现“三峡好人”,使用google搜索能得到约有144.000项符合《黄金甲》和《三峡好人》的查询结果;媒体对此安排也大肆评论,“商业电影PK艺术电影”、“殉情之作”、“行为艺术”等等,将影片炒的火热。

《黄金甲》是2006年电影营销成功典范,《三峡好人》借势造势的办法也堪称一绝。时间的选择巧妙的与常规做法背道而驰,制造了新闻话题,借他人之势成就了自己。

创意思维方式创意的关键在于求“变”。不墨守陈规。一反避开人气影片的常规做法,反其道而行,利用媒体转入话题营销,达到AlDA之Attentlon的目的。

3、使用有效的刺激手段

伯德·施密特(BemdH.sehmm)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q)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lentialMarketlng)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l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得知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12点,各家书店点着蜡烛、穿着黑斗篷、戴着小眼镜销售《哈里·波特》的时候,这种充满创意的体验性消费模式必然会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美国电影《婚礼傲客》(《WEDDlNGCRASHERS》)推出时,在电影的网站上提供了很多婚礼剧照,并提供技术让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上来,使自己能出现在《婚礼傲客》的婚礼中,得到的效果是人们主动设计的婚礼剧照超过300万个,而且人们纷纷将自己改造后的剧照发给朋友,等于是免费做了广告,这一创意至少波及了过千万人。

参与性活动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有乐趣才能吸引其加入,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宣传影片,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兴趣和观看欲望。

电影营销论文篇(8)

价格是反映商品供需关系的信号,也是商品价值的体现。由于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对电价严格控制,电力企业没有价格制定权,尤其是供电企业面临电价“两头钉死”的局面,一方面购电是在电力市场中进行,发电商根据成本状况和市场需求提出报价,市场交易中心根据报价从低到高排序,按照价格结算机制确定最终的市场出清价格,购电价格无法由供电企业决定;另一方面终端销售价格已经由地方发改委、物价局制定的目录电价控制了,供电企业只能在这夹缝中求生存,经营手段和策略都受到了限制。对于其他行业大打价格战,利用价格策略促销的做法,电力企业只能是“望梅止渴”。

电力营销的问题

1营销观念有待提高

供电行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所以说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服务。但是,由于电力行业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使大部分的员工缺乏开拓市场的观念,企业电力市场意识淡薄,服务观念与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的硬件建设相比还比较薄弱;再者就是员工素质、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态度都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提升,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服务手段的单一,造成电力业务报装和售后服务的效率不高。

2对需求侧管理重视不够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需求侧管理属政府职能,对提高供电企业效益没有帮助,甚至可能会减少企业效益,即使实行需求侧管理的供电企业,也仅仅是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认识局限于是为缓解电力供应紧缺而开展的一项服务,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是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开拓市场的战略举措,缺乏正确的工作目标、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3营销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营销方法的陈旧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一直是影响电力公司改革发展的垢病。尽管电力公司在电力销售业务上大量使用计算技术,但是就全行业而言,应用还是零散的、低水平的,这无疑也就给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电力用户带来了障碍。同时,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以产定销和以能力的大小来提供电力供给,而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出发点和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生产供应的工作方式也大大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电力长期供不应求和供电企业拥有部分政府职能,造成了供电企业法律知识的淡薄,导致供电企业对客户进行的供电服务仍带有行政管理的色彩,营销业务流程组织形式依然存在“职能性”结构,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售电形式还停留在“坐商”的基础上,并且手续没有得到简化,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电力营销的作用与对策

1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企业营销战略的起点。企业的一切营销战略,都必需以市场细分为出发点。不实施市场细分,就无法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为自己准确定位。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也就无法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无法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去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并通过差异化的价格和销售渠道策略去占领市场。只有进行市场细分,才有营销战略的差异化。因此,市场细分是企业战略营销的平台。企业的各项营销战略,都必须建立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2应用营销策略

目标市场的需要决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性质。通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确定,宜春供电公司应重视对三类目标市场的研究。从电力产品入手,提高品牌形象、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集中优化电力营销服务水平,规范电价和各项服务性收费、积极开拓市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探索电力商品分销模式和渠道,形成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手段综合运用的营销策略组合,市场营销组合中各个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步配套地组合起来,以最佳的匹配状态,为实现整体营销目标服务。以便最终将合格的电能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促销方式,送到合适的地点。

3完善营销技术支持系统

电影营销论文篇(9)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39

1国产电影研究概况

范志忠、唐朱勇在《2014年国产电影大数据分析》一文中,以大数据为视角和分析依据,系统分析了2014年国产电影市场、电影观众、电影主创的相关特点及发展情况。分析了2014年全国票房稳定增长,电影票房业逼近 300 亿元,国产片竞争力逐步增强,其中喜剧类、青春类电影领跑国产片,但也出现票房成绩与影片口碑形成反差的局面;在电影制作上,跨界新导演成绩突出,知名老导演票房欠佳,知名编剧票房影响明显和明星演员票房贡献显著;从电影观众角度分析粉丝成为电影票房的主要力量,观众细分越发明显。总之,新旧导演的分野逐渐清晰,新观众在互联网环境下影响了电影的生存状态。

还有一些学者从民族视野下分析国产电影,鲁昱晖、王秋硕在《民族化视域下国产类型电影研究备忘录》一文中,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下却缺乏理论研究,在转型换代和文化竞争力下,一是研究电影市场上不同的类型偏好与市场反应,东方新魔幻电影异军突起,大片电影却集体败北,而中国式新类型票房却大获全胜。二是从系统的民族化研究上,发展策略、产业语境与文化反思建构研究主体,通过深挖产业发展与电影类型的关系,探寻文化反思。

李雪、伍晨《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对国产电影票房影响的实证研究》,从实证角度和数据回归分析2014年国产影片,一是利用主流视频网站的数据,回归分析网络视频下的社会化分享,影响国产电影票房程度如何;二是从数据结果分析,影响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因素之一是社会化分享,如果消费者将网络预告片分享到QQ好友、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其分享的次数间接影响影片票房的收入。

还有学者从新媒体时代视角下分析电影舆论的传播,凌燕在《新媒体时代的国产电影舆论生态》中认为,2012年国产电影的票房无法匹敌进口影片,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时代国产电影不平衡的舆论生态,如国产电影评价普遍较低、缺乏舆论引导,反而形成偏颇的电影文化观念,这些影响了国产电影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如何构建良性的国产电影舆论生态提出了切实建议:提高国内影评人的整体素质、建立电影舆论评测制度、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等,只有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国产电影发展。

2从营销角度研究国产电影概况

还有很多学者从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微博营销和电影宣传策略的角度研究国产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国产电影网络营销研究》中,高伟(2015)认为在当前国产电影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营销也备受重视,在电影营销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以《失恋33天》和《心花路放》为例分析国产电影的网络营销,分析国产电影网络营销的环境、趋势和特点,并对电影网络营销的受众群体进行重点分析,总结其特点和预测发展趋势;通过发掘网络营销规律,指出现存问题,依据相应问题提出措施和解决方法。

在国产电影的整合营销中,闫立强(2014)在《由电影小时代看国产电影整合营销传播》中,认为电影既有艺术性又有商业性特点,在大量资本进军影视业后,电影行业进入电影品牌的竞争。在国产电影壮大的同时如何占有优质资源,成为电影传播营销的重点。在整合营销上,国产电影不如美国好莱坞成熟,文章以《小时代》为例,分析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整个营销。2013年的《小时代》用2500万元成本带来5亿元票房,其作为整合营销的成功案例,分析整合营销下的电影品牌策略和实施方案。针对现有国产电影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不足、品牌建设不重视、营销产品同质化、电影产品开发不足的情况,结合《小时代》的成功案例,认为应细分国产电影消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培养与消费者互动的和谐关系、建立电影品牌,在国产电影的整合营销背景下,其能够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只有推广应用整合营销才能使得国产电影节节攀高。

在国产电影的微博营销中,王瑞霞(2014)在《国产爱情电影的微博营销研究――以失恋33天和小时代为例》一文中,文本分析法、文I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微博营销的口碑营销、精准营销、情感营销和互动营销,根据爱情电影在微博营销的特征,总结出爱情电影适合精准营销、互动营销和情感营销,根据微博营销的现状,提出新媒体上应加大投入营销的力度,建立专业化的国产电影营销团队,重视电影后续产品的开发,改进微博营销的手段和内容。

饶婷婷(2014)在《国产商业电影宣传策略研究》一文中,以电影宣传的案例和发展历程,分析国产电影宣传的得失,通过梳理电影宣传微博、电影宣传报道和宣传案例,呈现国产电影的现状。通过分析现状发现,虽然取得了进步,但宣传误区也不可避免,本文利用宣传营销理论和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国产电影的整合营销策略,整合宣传主体、宣传物料、选择重点和宣传节奏,从而整合宣传媒介和信息,以期适应市场。

3国产电影研究述评

31国产电影的研究成果

有关国产电影的研究范围广,从大数据角度研究,也有从民族视野下分析国产电影,还有从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角度分析,更有从新媒体时代视角下分析电影舆论的传播。第一,既看到国产电影在全国票房的稳定增长,大量资本流向电影业,喜剧类、青春类电影领跑国产片,但也看到知名老导演票房欠佳,知名编剧票房影响明显和明星演员票房贡献显著;第二,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下却缺乏理论研究;第三,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将直接影响国产电影票房数据;第四,在新媒体下,要不断提高提高国内影评人的整体素质、建立电影舆论评测制度、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通过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化分享、提高电影产业的理论研究等各方面的努力,促进国产电影发展。

32市场营销角度研究国产电影的宣传和营销策略

学术界关于国产电影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不仅从大数据、民族视野、网络视频等角度,还有一部分学者聚焦营销角度研究国产电影,他们从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微博营销和电影宣传策略的角度研究国产电影的现状和发展。通过发掘网络、整合营销、微博营销等营销规律和现状,以《失恋33天》《心花路放》《小时代》为具体的成功案例分析,不断推广应用营销手段和宣传策略,使国产电影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范志忠,唐朱勇2014 年国产电影大数据分析[J].当代电影,2015(2)

[2]鲁昱晖,王秋硕民族化视域下国产类型电影研究备忘录[J].宁夏社会科学,2016(3)

[3]李雪,伍晨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对国产电影票房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6(1)

[4]凌燕新媒体时代的国产电影舆论生态[J].现代传播,2013(4)

[5]高伟国产电影网络营销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6]闫立强由电影《小时代》看国产电影整合营销传播[D].郑州:河南大学,2014

[7]王瑞霞国产爱情电影的微博营销研究――以《失恋33天》和《小时代》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4

电影营销论文篇(10)

一、关于微博营销和国产电影营销的研究

(一)作为国产电影传播移动媒体平台的微博。于瑞华在《基于WEB2.0的电影营销策略研究》中指出微博具有互动性、倍传性、追随性的特点。[1]张琦在《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中进一步阐述了微博的特点:低门槛、及时性的方式;去中心化、碎片化的传播形态;个性化的自媒体平台;基于社交的、具有圈群性的传播体系。[2]由此可以看出微博作为一种个性化十足的社交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信息量大等特点。

姚睿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影营销――论微博与电影营销的互动实践》中从微博本身的属性概括出微博的优点为:平民化的话语风格,强而有力的传播速度,在互动中形成的自我认同机制对用户的激励作用。[3]魏婉笛在《融媒环境下微博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影响初探》中通过一份新浪微博调查报告得出国内微博用户群体特征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电影市场受众人群特征相结合的结论。[4]

(二)作为新兴网络营销方式的微博营销。祝映莲在《微博营销的病毒特征及应用策略分析》中指出,微博营销就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利用微博各方面的传播及代言价值进行的营销活动,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5]

(三)国产电影市场。国产电影诞生于1905年,尹翠在《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研究》中认为国产电影经历了历史沉浮时期曲折发展、独立电影时期缓慢发展、跨国电影时期飞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迅速发展的发展历程。[6]而新环境下的国产电影市场面临的问题有:国内中小城市以下电影院线明显不足,国内电影票价普遍偏高,国内电影市场影片类型十分有限。[7]

(四)国产电影营销。传统的国产电影营销多利用电影宣传海报、电影会、预告片、电影节参展等方式进行营销。秦凯风在《电影微博营销中“弱联系”的强影响》中指出传统电影营销主要通过电视、杂志、报纸、影院等来实现。[8]曹钰在《解读数字媒体时代国产电影营销新模式》中指出传统的国产电影营销首先是注重突出品牌效应,利用电影本身名导、明星的强势品牌力量营造市场轰动的效果,让消费者和媒体对电影产生强烈的预期进而主动消费。[9]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影营销方式和宣传渠道也日益多元化。杨?D在《新媒体时代电影网络营销的商业化运作――将微电影植入电影制作流程》中指出许多电影在上映前会利用微博转载信息的传播方式进行网络营销,再通过名人微博进行转载预告片及花边新闻的方式进行炒作,借助足够吸引人眼球的预告片从而引发话题热议,会给即将上映的电影带来更多的观众和票房。[10]

基于以上背景,借助微博这一平台进行国产电影营销已经势在必行,微博使用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潜在的电影观众。围绕着对这些“潜在的电影受众”的挖掘,目前有一些初步成型的国产电影微博营销模式的探究以及相对丰富活跃的个案研究。

二、关于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模式研究

(一)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况

1.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念。关于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论述,在已有的论述中,笔者认为范玉明在《微博――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中的论述比较言简意赅:电影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的平台,电影营销者通过微博传递电影信息,并与粉丝互动,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11]

2.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兴起原因。在当前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无论是大投资、大制作还是中小成本电影都注重与目标受众的互动交流,着力打造电影品牌,微博就成为了最便捷的沟通渠道。而微博平台拥有电影最大的客户群体,这正是电影营销推广人钟情于微博营销的最重要的原因。[12]此外,除了能精准到达目标受众这个主要原因,徐润南在《电影的微博营销》中指出选择微博进行电影营销的原因还有微博的宣传效果好,而且可以节省宣传成本。[13]

3.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价值。古磊在《浅析国产电影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生存之道――以新浪微博为例》中提出借助于微博营销有利于国产电影的品牌化运作和繁衍品发展。他认为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品牌化的经营,品牌的建立和延续让一部电影的生命力更加强劲,同时也可以降低投资的巨大风险。[14]此外,党博在《电影微博营销研究》中认为电影微博营销有利于电影营销渠道的完善,还有利于培养电影受众的忠诚度。[15]

4.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影响因素。刘彤在《“可及”环境与“不可及”环境――电影微博营销影响因素探析》中发现,在“可及”环境中影片本身的内涵和剧组成员的知名度以及“不可及”环境中现实生活的指涉和“议程设置”的引导会对电影微博营销起到明显的作用。[16]

(二)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过程

1.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特点。葛进平在《电影微博立体营销策略探讨》中将电影微博营销的特点概括为“短、平、快”。即短小而丰厚,平等而互动,快速而价优。[17]刘兰兰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的微博营销探索》中认为电影微博营销具有简易快捷、病毒式传播和精准圈层传播、针对性较强的特点。[18]此外,电影微博营销还具有信息实施同步化、传播主体多元化等特点。[19]

针对国产电影微博病毒式传播的这一显著特点,夏娟娟认为电影病毒式营销的优势在于低廉的营销成本、独特的文化视角、高效的资源整合和持久的宣传效应。而它的价值在于电影票价的稳定、影片文化的普及和品牌效应的产生。[20]石小溪在《试论全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病毒式营销》中预言微博营销作为电影“病毒式营销”的最主要方式或将成为未来电影营销的流行趋势。[21]

2.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信源。车?h在《从社会心态角度分析影响电影微博营销的心理因素》中指出在电影的微博营销中,信源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电影的官方微博,第二种是名人微博,第三种是专门的营销账号。[22]

3.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方式。刘晶在《从传播学视角看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的营销策略》中认为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方式有情感营销、口碑营销和话题营销。[23]范玉明在《电影微博营销方式研究》中指出还有舆论领袖营销、平台合作营销和活动营销等方式。[24]在关于利用微博进行电影口碑营销的研究中,徐燕燕认为目前网络口碑营销手段还不够成熟,要考虑多种营销手段整合应用,具体表现为进行创意互动、打造档期电影、宣传点清晰和进行营销渠道整合。[25]

4.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规律。高阳在《电影的微博营销模式研究》中分别从注意力聚集和信息传播途径分析两方面对上映期前的电影微博营销、上映期间的电影微博营销和上映期后的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规律进行了一一分析。[26]

(三)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问题。唐瑶在《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国产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在低估微博传播优势、营销方式单一及利用微博炒作变本加厉。[27]黄明山在《微博――电影营销的新方向》中指出问题所在:首先,微博由于字数限制传递的信息有限,若过多发送微博势必会引起粉丝反感;其次,微博信息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最后,若微博人气不足,则传播范围会很有限。[28]而胡珂则以《让子弹飞》和《将爱》两部影片为例分析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现状,认为由于注册微博的人群数量有限,关注电影微博的人数会更少;同时指出电影微博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成也萧何败萧何。[29]

党博认为国产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电影微博营销意识薄弱,电影微博营销创新不足,电影微博营销平台效果有限。同时指出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表现为以下观点:微博只是媒介,微博营销等于社交营销,粉丝数量决定传播价值,有奖转发活动越多越好。[30]

此外,范玉明认为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营销和无效营销的问题。[31]

(四)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对策。齐伟在《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中提出的策略概况为:专注互动、打造口碑,善用名人效应,整合渠道、活用平台,迎合时机、事件营销。针对电影微博营销中遇到的困境,他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以创意激发受众参与兴趣,善用“微工具”、多维度考量效果,研究目标受众的微博使用习惯和喜好,找到有影响力的人。[32]此处可以参考魏婉笛的“微博使用情况对用户观影行为的调查”及其调查结果分析。[33]

葛进平提出了电影微博营销要充分利用纯商业微博、企业微博和个人微博这三类微博,做到全流程、全方位、全名人、全网民的营销。[34]此外,党博认为应树立电影微博营销的战略理念,具体表现为增强电影微博营销意识、打造专业化电影微博营销团队、强化微博营销的系统规划性,还应该加强电影微博营销过程的控制。[35]古磊认为面对当前电影微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既要加强舆论监督引导、维护电影市场健康环境,又要有危机公关意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塑造品牌形象。[36]

三、关于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研究结合当前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实例,或分析原因,或分析优势,或分析策略,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个案研究。相关的典型研究有:《新媒体营销在电影推广中的应用――以〈失恋33天〉为例》[37]《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市场营销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38]《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策略――以〈小时代〉系列为例》[39]等。

(二)立足于微博的个案研究。相关的典型研究有:《试论电影的微博宣传营销――以〈将爱〉为例》[40]《〈人在?逋局?泰?濉档奈⒉?销》[41]等。

上一篇: 中学政治教学论文 下一篇: 电工技术基础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