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民俗叙事策略与“第五代”电影的兴衰4-8

摘要:“第五代”电影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民俗奇观”下的民族寓言,中国民俗事象成为“第五代”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和“可辨认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大众文化和全球化冲击下,“第五代”“华丽变身”,大量复制张艺谋的“民俗模式”,民俗以更加绚丽的姿态呈现,化为喧嚣的流行符号,褪去反思的凝重,由启蒙批判的武器流变为大众娱乐文化下浅表的消费符号和西方人眼中“东方”本身的他者代码。这种形式上的加料却隐含着主体思考的衰减和民俗应用手法实质性的弱化。

略谈主旋律电影发展的新趋势--国庆60周年献礼片管窥12-14

摘要:在中国当代电影吏上,主旋律电影一直占据主流地位,从建国初期的《桥》到以后一系列红色经典直至近期热映的《建国大业》《可爱的中国》等国庆献礼片,历经60年,不断突破既有模式,并逐步成型为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影片样式。审视年内特别是在国庆档期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类影片已经从相对单一走向复杂多样,其主旋律与多样化辩证统一的创作理念以及在主旋律统率下多种元素融合的创作实践开启了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的新趋势。

电影文学杂志博士论坛
中国当代奇观电影的美学反思15-16

摘要:中国当代奇观电影繁荣的表象背后潜藏着层层危机。通过对奇观电影本性的思考,考察其在当下发展的现状,反思其出现的意义与局限,从而指出奇观电影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影戏”传统,这样电影的民族性才能得到体现,奇观电影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良性循环。

中国动画电影的“危”与“机”19-20

摘要:虽然时下有西方经济学家和政客扬言,经济危机正在复苏,但它对人类所产生的心理负面影响则远未“复苏”。作为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动画电影来说,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优势,为人们修复心理创伤,带给人类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希望。处于金融危机冲击和西方话语霸权主导的动画产业格局重压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则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优势,在原创性创作中,化“危”为“机”,获得突围。

读解宁浩喜剧电影的商业美学21-22

摘要:宁浩作为中国喜剧电影新生代领军导演,其公映的电影“疯狂”系列《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不仅获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并且体现了中国新电影的商业美学。草根文化、多线索叙事以及黑色幽默构成了宁浩喜剧电影商业美学的三种要素,这三种要素相辅相成,不仅能够成就宁浩的喜剧电影,相信也能引领中国喜剧电影的新方向。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论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25-26

摘要:麦茨认为,对于以影像为基础的叙事电影,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要灵活运用于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麦茨通过采用切分和X/剩余物的结构主义语言二分法,将影像的大语意群范畴分为八类:独立镜头、平行的语意群、括弧的语意群、描述的语意群、轮替语意群、场及插曲式的段落和一般的段落。麦茨还通过对电影《再见菲律宾》的具体分析,认为从八类大语意群范畴出现的频率可以了解某部影片的风格和电影的某些艺术规律。

中国影视理论的发展态势27-29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众多影视学者关于中国影视的叙事选择’、影视观念的生成和演变,探讨了影视创作理论研究的特点,总结出了影视美学形态的演变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影视题材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女性影视作品正在崛起等中心议题,详细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所呈现的理论特点,进而从一个侧面显现当今中国影视理论的发展态势。

数字技术背景下对电影影像本体论的再思考32-33

摘要: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高科技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数字技术的进步为电影艺术带来了全方位的艺术革新,电影艺术的传统美学理论在计算机虚拟技术面前遭受了空前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角度出发,针对安德烈·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的主要内容提出新的命题与思考,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技术对于影像真实的物质本体改变和影像真实的接受心理重构等。

新世纪中国几部女性题材电影的反思34-35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题材电影似乎倾心于女性群像的塑造,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多个女性主角并陈的叙事模式。虽然电影中女性的关系不同于以往电影中同性间的嫉妒、迫害和争夺,不再有矛盾和对抗,而仅仅是由命运的相似进而相互映衬、相互观照、相互发现。然而,受制于男性主流文化和市场化的指挥棒,真正自觉、自省的女性立场并没有建立,当前中国女性题材的电影在创作上仍然缺乏一种女性的自觉。

论影视产学研的发展趋势36-38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众多影视专家学者的观点,针对影视艺术基本理论、影视创意文化与产业、影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等中心议题详细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所体现的特点,从而揭示了当今影视产业、影视教学、影视理论的发展趋势,为当今的影视创作生产、影视教育教学和影视艺术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撑。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金基德电影解读39-41

摘要:金基德的“半抽象电影”是“处于‘现实中的痛苦与想象中的希望接轨的交界线’这一位置的电影”。他以变态和扭曲的性方式、张扬的暴力,让影像中的人物在挣扎与角力的过程中将困囿人的囹圄世界撕裂,从而获得解脱或救赎。本文将从黑色的囹圄世界、囹圄中的角力、囹圄中飞翔、囹圄中的温情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从《芙蓉镇》看谢晋电影风格42-43

摘要:素有“中国经典电影的最后一位大师”之称的谢晋,他的电影是20世纪80年代电影艺术的里程碑。谢晋的文学艺术思维始终与他的时代主流意识同步,他代表着电影界宏大叙事的电影表达。谢晋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世界和对存在本身的提问,代表着他独特的电影风格。《芙蓉镇》是谢晋电影的一个高峰,《芙蓉镇》最能体现谢晋的电影艺术风格。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的民俗情结44-45

摘要:张艺谋执导的很多影片都在国内外获得各种奖项和荣誉,而其中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则得到多达14个奖项,并得到1991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部影片的成功与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内涵有着很大关联。

电影文学杂志动漫研究
关于数码影视和动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46-48

摘要:关于数码影视和动画类研究生的培养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在师资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外师资实践经验丰富,业内资源广阔、声望高的优点;校内师资可兼任第二导师,主抓学术研究;对青年教师要多提供机会参加创作实践。在设备方面.可以通过租赁或与制作公司合作的方式完成编导和制作课程,如果设备实在没法满足教学就应压缩该研究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减弱或取消英语学习,加大专业考核的力度。减少纯理论研究课程,加大实践创作课程的比例。对于跨专业的研究生,让基础较弱者参加本科阶段相关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学习研究生课程。在学习和做论文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原有知识背景利用起来。

《瓦力》的成功与中国影院动画的不足48-49

摘要:无论就思想内涵、剧情结构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来看都近乎完美的美国动画电影《瓦力》,却没有为我国正式引进。这个看似并无特别的动画电影传播事件,实则反映出国产影院动画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深层原因:不恰当地将影院动画片受众主要定位为未成年人,过分关注动画创意的世俗化和低幼化,还没有很好地学会讲述一个既充满思想灵智,又好看好玩、老少皆宜的故事。

管窥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50-51

摘要:中国动画的发展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当代中国动画市场受到美国、日本等外来动画的强烈冲击,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动画发展存在着定位不够准确、题材范围狭窄,商业运作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全面的制作技术等问题;中国动画的发展应创新求变,逐渐走多元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在动画的制作和发行机制上不断探索,借鉴、吸取优秀的外国经验,彰显中国的民族特色。

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52-53

摘要: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但在动画电影方面,发展现状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当然,这与两国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中美两国的许多动画电影中,无疑都展现同一个主题:英雄情结。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深入分析这种英雄情结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动画电影主题表现的未来。

维析三维动画角色的个性化创作54-55

摘要: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三维动画成为电影艺术家族的新成员,凭借着数字技术的开拓创新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三维动画角色是动画电影的灵魂,角色在三维数字技术的包装下进行形象塑造,动态表演和情节互动使动画角色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渲染力。特别是皮克斯和梦工厂不断推出经典之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动画电影类型方式,无不掀起了观众对三维动画的热潮。在三维动画角色中,一些个性化表现元素完全介入人的心灵深处,这也预示了传统动画艺术的一种新型动态的到来。本文结合三维动画实验短片《机器人》来谈一下如何将三维动画角色进行个性化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