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解析好莱坞的“中国风”4-6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总结了中国观众四种不同的反应模式,并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定型观念三个层面予以分析和阐释。本文主张在全球化时代应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好莱坞的“中国风”电影,吸收好莱坞电影生产的有益经验,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真正实现强势的跨文化传播。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短片发展探究7-8

摘要:数字短片作为新媒体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正改变着传媒领域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媒介生态学视角将数字短片看做是生命的有机体,客观地对数字短片的现状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出数字短片要获得发展的生机就必须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不断增强内稳定机制,保持和扩大优势,适时进行生态移位,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促使其内外环境的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从印象派刭诗意现实主义——浅析让·雷诺阿前期电影中对自然主义文学作品的改编9-11

摘要:让·雷诺阿的前期电影作品深受父亲奥古斯特-雷诺阿绘画风格的影响,对自然主义文学作品的推崇使他先后将左拉的小说《娜娜》《衣冠禽兽》和莫泊桑的小说《乡村一日》改编成电影,在继承原作风格的基础上,他的电影将自然主义的理念、印象派绘画风格以及“诗意现实主义”融合在了一起。

论动画创作人才提高视觉素养之必要性——从国产动画《风云决》谈起12-13

摘要:视觉素养能力结构的三个层面:视觉思维、视觉理解、视觉交流贯穿于动画制作与生产过程中关键的创作环节,因而动画创作人员的视觉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优劣,同时动画创作人才的双重身份——视觉信息的消费者、接收者与视觉信息的创造者,也决定了必须提高视觉素养,才有可能缔造视觉神话。

叶锦添的美学与电影《赤壁》的美工16-17

摘要:在叶锦添纯粹的艺术之中,更让人觉察出现实与理想的挣扎。太多的人用满足现实去扶养自己的理想,不可否认叶锦添的成功,也恰恰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天平。当然,叶锦添也并不是一个孤立创作的艺术家,与其把他对于商业社会的平衡看做是一种妥协,不如恰似他自己所说的,那是一种自己“实”的部分。总之,叶锦添是东西方视觉艺术领域的前沿人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对西方现代艺术和时尚潮流的敏感,为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领域的相互渗透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叶锦添传统而前卫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也为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拓展了道路。

冯小刚及其贺岁片带给国产商业电影的启示18-19

摘要:在中国内地,冯小刚可称得上是贺岁片的鼻祖。冯氏贺岁片已经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坐稳了商业片的头把交椅,冯氏作品几乎就成了贺岁片的代名词。冯小刚的贺岁片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其明确的商业电影定位、平民化的特质、轻松幽默的风格和完备周密的市场运作。这些要素对国产商业电影有着重要的启示。

浅析冯小刚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20-21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和现状,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中的经典植入武广告片段进行分析,得出其不同品牌类别不同的植入手法及含义传达,并总结冯小刚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优势公式,即好的载体+好的情节+好的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从而为制片商和广告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从贾樟柯电影的小众化透视当代大众的审美趋向22-24

摘要:贾樟柯艺术电影的小众化和国产大片的惊人票房,是个值得反思的文化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大众的审美趋向主要表现为:追求视觉奇观,厌倦深度纪实;沉迷情感媚俗,躲避人文关怀。其主要原因是视觉文化促使了影像消费的火热,娱乐至上成为当代大众的追求。另外,艺术电影的地下传播也影响了当代大众的审美趋向。中国电影的繁荣需要培养当代大众多元化的审美趣味,需要给艺术电影良好的发展空间。

获奖电影《贫民富翁》:人生经悲苦,奇迹自降临25-26

摘要:在2009年2月22日举办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英国导演丹尼·保尔执导的《贫民富翁》一举捧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歌曲、最佳配乐、最佳电影剪辑等8项大奖。《贫民富翁》以较高的艺术成就生动地展现了当代印度底层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生活状况和信仰问题。

悲剧还是喜剧,一次心灵之旅27-28

摘要:一、悲剧还是喜剧 2008年Danny Boyle导演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可以称之为“悲剧式喜剧”。故事源自印度外交官Wikas Swarup的小说《问答》:印度孟买一位卑微的服务生参加了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式的电视问答节目,结果这个没受过教育的下层贱民竟然赢得了十亿卢比。

影视与大众文化--兼评《贫民富翁》的现代文化精神29-30

摘要:文化的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经过不同的推演有时甚至是分割,而今变得繁杂而多样。在社会领域中,文化显示着包括知识、道德、物质、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在内的某种文明的诸方面的总和。

执着中诞生的童话31-32

摘要:风靡全球的第81届奥斯卡金奖获得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又名《贫民富翁》,改编自印度外交官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第一本小说《Q&A》,由英国著名导演丹尼·鲍尔执导,是一部反映印度现实社会的写实体影片。

信心的力量--从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看开去33-34

摘要: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北京时间2009年2月23口中午13时落下帷幕。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下简称《贫》剧)最终以十项提名八项获奖的成绩成为本届奥斯卡“中奖率”最高的影片,同时因其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而成为当晚颁奖盛典上不折不扣的最高“含金量”影片。

《贫民富翁》:陈旧的主题老套的形象35-36

摘要:《贫民富翁》改编自小说《问与答》(Q&A),其作者为印度外交家维卡斯·斯瓦鲁普,由英国的丹尼·保尔所导演。影片虽然仍保留着原作中印度孩子的故事,仍然保留着印度背景,但是实质上却是白人视角里的印度故事,仍然是陈旧的主题老套的形象,只不过是换个背景换个种族而已。

《贫民富翁》幽默对白的语用解析37-38

摘要:影片《贫民富翁》(英文名Slumdog Millionaire)在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囊括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大奖,大获成功,好评如潮。故事讲述了出生在孟买城郊贫民窟里的主人公杰玛不同于其他贫民窟里的小混混而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为之不懈地执著努力,不论境遇如何悲惨,最终得以实现的经历。

影片《贫民富翁》的音乐赏析39-40

摘要:《贫民富翁》是一部牛气冲天的影片,可谓2008年度当之无愧的电影“富翁”。第66届金球奖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个大奖一股脑颁给了《贫民富翁》,它横扫北美一系列电影节大奖之后又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捧走了八座小金人。

解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配乐41-42

摘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讲述了当代印度贫民阶层三个青年人的人生轨迹,其中电影配乐与电影情节发展一脉相承,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部电影中的配乐是由印度本土作曲家、被誉为音乐教父的A.R.Rahman所做。

电影音乐节奏的特性分析45-46

摘要:电影音乐常常运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对剧情的内容与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因为音乐的节奏特色能够增强影片艺术特性与表现内涵,增加影片的观赏性。音乐与画面的色彩、格调布局与具体的实施,必须从整体艺术美学观念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使高度艺术化与大众化的美学观念相吻合,即体现大众情感的抒情性、戏剧性、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