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修辞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修辞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ontemporary Rhetoric

  • 31-2043/H 国内刊号
  • 1674-8026 国际刊号
  • 1.2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修辞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当代修辞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纪念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修辞与写作、理论探索

当代修辞学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修辞学杂志纪念李熙宗先生专栏
李熙宗先生主要学术观点选编1-3

摘要:著名修辞学家,本刊创始人之一、原主编李熙宗教授不幸于2016年5月5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7岁。李熙宗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受业于语文大师陈望道。他一生教书育人,致力学术,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修辞学传统的承前启后,为略语研究、公关语言研究、修辞学史研究等领域的开拓尤其是语体风格学研究的创新。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先生的学术业绩和高尚精神将垂之久远。本刊谨以此专栏向他表示衷心的悼念和深切的缅怀。

语体的形成与语体的习得4-10

摘要:语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它是社会领域分化和交际功能多样化的产物。同所有的事物一样,语体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内部的外部的各种相关条件和因素,同样有着自身的规律。语体的形成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两个不同层面(或者说是两个不同角度)的内容:一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语体最初形成的规律以及种种相关因素和条件;二是探讨在具体语言运用的现时语境条件下,也即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中怎样形成相应的语体,揭示其中的规律(也涉及各种相关因素、条件)。探讨、揭示语体的形成规律,有助于对语体性质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更为科学地进行语体类型的划分;同时对指导语言实践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谈语体学研究的方法问题11-20

摘要:陈望道先生(1978)曾说过:“一定的方法,总是由一定的立场观点所决定的,又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是什么事物,是事物的什么方面)以及这种研究的目的任务而运用的。”在科学研究上,把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于确定有效的研究方法是极为关键的。特定的方法论常常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特点的看法以及对象的特殊性的正确认识之上。就语体学研究而言,除了作为研究对象的语体本身特点之外,一些同语体密切相关的因素及其同语体关系上的特殊性同样也会给语体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以深刻的影响;了解和认识这种特殊性,于科学地确定和运用好方法,搞好语体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深切悼念李熙宗先生——颂熙宗21-21

摘要:敦厚友善,蔼然可亲;德馨望隆,众口是碑。

深切悼念李熙宗先生——致熙宗21-22

摘要: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指的是鲁迅。我看,这对你也一样适合啊,阿熙!泪光里,似乎看见你乘风归去,思念时,你仿佛从云端露出笑脸。

谨严为学 大爱为师 谦和为人——感念李熙宗先生22-24

摘要:几个月前,李熙宗先生还在酝酿修改他的一篇语体研究的文章,可是五月里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这使大家深感悲痛。而这悲痛,对于我则是更加的深重,更加的伤心!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和熙宗(还有林兴仁)同为陈望道先生文法修辞学科的研究生。我早他两届又痴长两岁,这样我们就有了师兄弟之缘之情,在学术道路上相扶而行。

哀悼熙宗24-25

摘要:熙宗,您走得何其匆匆!丙申五月五日午,倾接熙宗西行噩耗,恰值室外雷电交加,阵雨倾盆,真是:苍天呜咽,大地泣泪!与熙宗相识三十年来,缅溯往事历历在目。

忆熙宗25-26

摘要:2016年5月5日熙宗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学术园地,我们感到万分痛惜;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厚的学术遗产,我们才略感欣慰。我同熙宗最初相识于他做望老研究生的时候,但作为同事是在1980年他从中学调回复旦的时候。从那时算起,在三十几年的日子里,我们一起编过杂志和文集,合作写过著作,也一起参加过许多次学术会议,我们之间经常对某些学术问题交换意见,形成了许多共识。

敬业精神和治学风范永存——怀念李熙宗教授26-27

摘要:李熙宗教授走了。我的心湖难平,我哭了。想着他拖着病弱的身子忘我地超负荷地工作,我要哭;看到他卓有成就的皇皇论著从不张扬,我要哭……痛定思痛,决定写几句怀念他的文字。

忆李熙宗27-28

摘要:听到熙宗病逝的消息,我的心里非常悲痛。一位多么好的人,一位挚友,一位在修辞学界十分杰出的学者走了,我马上向火车站咨询订票,必须去上海,送他一程。

铿锵一诺 矢志终身——李熙宗老师的语体学研究29-30

摘要:经常听李熙宗老师说,他之所以会以语体风格的研究为一生的学术目标,是因为陈望道先生的嘱托和期待。在陈望道先生对修辞学发展的宏观思考中,语体风格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时与修辞学的其他部门相比,语体风格的研究又是相对落后的,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拿来就可以使用的方法体系。

“公关语言”研究:“国家与机构形象修辞”探索的先声30-33

摘要:中国修辞学从20世纪进入21世纪,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其中之一可以说就是“国家与机构形象修辞学”的兴起。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这一转向,固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有关,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其实也是中国当代修辞学界几十年来理论探索的一个逻辑发展。

缅怀恩师李熙宗先生——谦和温厚,蔼然长者——忆我的博士导师李熙宗老师34-35

摘要:2016年5月5日,开会过程中突然接到师姐、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的短信,告知我们共同的博士导师李熙宗老师不幸逝世的噩耗。我怔怔地发呆了好一会儿,难以接受这个消息。就在两个月前,我去上海出差,同克懿师姐等一起去看望老师时,他的身体状态看起来还是不错的,精神方面还更好些,与我们谈论起学术上和师门里的一些事,并期待着出院之后的生活。

永远的崇敬与爱戴36-38

摘要:至今想起,心仍然刻骨铭心地疼。5月5日凌晨那声噩耗,斩断了我们本已萌发、正慢慢增长的念想——老师正在逐步康复,我们还会收到老师精修细审的修改稿《论语体的“交集域”》;还能陪同老师在他挚爱一生、奉献一生的复旦校园里走走,感受一下正浓的春意;还可以为他买来叨念了数次、市场上就是买不到、儿时记忆中味美的小鱼……可是,老师已经永远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已经不可以。

《修辞学发凡》油印本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39-49

摘要: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油印本(1930年版)在沪上被首次发现。这个油印本真实可信,已是一部成熟的学术著述。通过比较,可见《修辞学发凡》1932年初版在诸多方面对油印本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油印本的发现对于我们今天全面理解《发凡》学术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学术遗产,推进中国修辞学史和修辞学本体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维尼斯特论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之别50-60

摘要:本文旨在整理、分析和探讨本维尼斯特关于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关系的论述。本维尼斯特认为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两者拥有不同的“表意机制”:日常语言以词语意指思想,但是在诗歌语言中,词语被作为材料,通过独特的组织形式形成图像,以示意情感。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乃是本维尼斯特构建其“元语义学”的一种尝试。

“到底”“究竟”不被是非问句允准的理据——基于信息熵的新解61-74

摘要:本文研究“到底”、“究竞”不被是非问句允准的理据。先评述各派对“到底”和“究竟”的研究以及他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用信息论中的“信息熵”这一概念对该问题作出新的解释。指出“到底”和“究竟”在问句中能加强疑惑语气,提升问句的信息熵,而是非问句的答案具有偏向性。与“到底”和“究竟”降低问句答案的偏向性的功能发生冲突,故不能与它们同现。

构式语法化与语法构式“各种X”的显现75-83

摘要:文章在大量网络论坛、微博、新闻标题语料的基础上,对“各种X”构式的语义及其形成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代汉语中的“各种X”是“各种N”构式整体语法化的结果,语法演变的机制为扩展和重新分析的交互作用,动因是语用驱动。从“各种N”到“各种X”的大量出现,证明了语法构式是显现而非固有的观点。也证明了修辞构式与语法构式之间的连续统关系:“各种X”作为修辞构式并不是全新的用法(早见于清代语料),网络共时高强度使用是其成为语法构式的关键因素,使得“各种X”获得了稳定的构式义成为语法构式,X也由典型的动词、形容词逐渐扩展至其他9种类型。与“各种N”相比,“各种X”语义虚化、主观性增强,成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