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6:57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风格主要是受到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以及一个民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人们就或多或少的会结合上当时的一些地域文化。所谓建筑文化,其主要是在某一个时代当中,由于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综合作用而诞生的,它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条件,而且经济发展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导致建筑文化出现了很大差异。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建筑的设计离不开一个地域的自然环境,如地貌、气候等;从小的概念上说,建筑存在地域的差别主要是受到城市周围的建筑风格、地理位置等这些具体因素;此外,建筑表现出的地域性还会因为地区历史的不同而不同,一个地域的历史形态受该地区人文环境和人们生活状态影响。一个地区的建筑会表现出双重性,它可以表现出该地区的物质财富情况,也可以表现出该地区的一个精神面貌;可以说,他不但是一个艺术产物,而且还是一个技术产物。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建筑,其精神内涵会远远超出它自己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作为文化形态的建筑,它组成了人类文化体系,与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状态、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建筑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时时刻刻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特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一个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性会因为建筑的设计与该区域的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说,就是历史人文与自然环境这两方面,所谓历史人文,就是社会属性,表现在历史遗留或者是人们的意识形态;自然环境就是指自然属性,包括光照、气候以及纬度等方面。在建筑设计当中,这两种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为在一个特殊的地区或者区域当中进行建筑的设计与应用时,总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当一个建筑设计当中,只存在自然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时,那么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会发现所设计的建筑与当地的人文是格格不入的,更严重的,可能让该地区的地方特色消失;而如果是只注重社会属性,而不顾自然属性的话,那么该建筑会随着时代的流失而消逝。因此,一个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结合,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能忽略的。

一个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是通过建筑技术以及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人们将文化意识以不同的方式或者技术,比如采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材料或者是不同的形式赋予到建筑当中,让建筑表现出这个时代或者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建筑设计在一定的情况会受到环境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又会反过来与自然环境进行磨合,最后达到一种人性化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完美整合,不但推进了建筑的人性化发展,而且还加快了当地社会的进步。这种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建筑的社群文化变得相辅相成,进而让人们对建筑产生亲切感。

三、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的途径及方式

1、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生活模式等方面。

例如锦里,该地区具有蜀汉三国的文化背景,该地区又具有川西的民风、民俗特点,融合了以成都为代表的悠闲文化氛围,城市的建设中不乏有一些古老的客栈、商铺以及院落等,而且这些古老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如银杏树或者是古树参杂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这些建筑融合进人们的活动时,如表演绝活的艺人、悬挂着长串的红色灯笼等,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滞留在时空的感觉。锦绣广场中的三国文化墙、文臣廊充分展现了当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而一些壁画、浮雕更是将过去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刻画的生动形象。街道两旁的店铺更是热闹非凡,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而石桥上的哪些古老浮雕,更是生动的表现出了当时成都的一种文化特色。

2、要善于借鉴当地传统的建筑符号,如花纹等装饰图案。

装饰是一种传统文化,是利用各种装饰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具有一定的语言和符号,一定信息的载体和功能标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以各种存在方式为人们所感知和使用。我们可以通过装饰的形式就可以判断出哪些是东方的,哪些是西方的,甚至可以分辨出其所表现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比如清代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大量的吉祥图案,取材广泛,各种人物、景物、动植物都有表现,利用其谐音和形象,寓意和象征特定的含义。

3、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地与特征和地方精神的差异,使文脉成为建筑及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地气候及地理环境的不同,自然景观、植被和建筑材料也都呈现出巨大差异,而他们所形成的空间特征和风格也千差万别。有高原的粗犷豪迈,也有水乡的细腻柔情,有合院的保守儒雅,也有古镇的古朴清新。

4、应尽量采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

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自然特征和环境特征,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有所区别。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湘西一带盛产竹子,因此当地居民便以此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我国西北地区多以黄土高原为主,气候干燥,当地居民便以黄土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窑洞盛行。东北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因此,在东北地区农村便用板材围成篱笆小院,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同样,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式,进行改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建筑的地域性还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该区域的一个历史文化传统。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要深入该建筑所在的区域进行了解,充分发掘周围的有用信息,通过与现代的科技技术相结合,才能让设计师们在继承历史建筑物风格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与现今时代相适应的新的创作理念。

例如“南越王墓博物馆”具有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该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古代汉文化与当地人文、地理环境融合的产物,然后再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将这些思想完美的表现在该建筑当中。也就是说,该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是当地文化与时代的完美统一,可以说是新地域下的古建筑理念。汉墓的修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保护。

6、建筑理念要与时代要求相匹配。

现代化建筑设计也就说现代化传统设计,所谓传统设计,就是指继承历史时期的人文因素、历史事件以及建造材料等方面,而现代建筑设计也是以这些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虽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或多或少的改变,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因素会遗留下来与当地的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一个现代的建筑设计如果能够充分的表现出这些细节问题,那么就可以完美的诠释该地区的特色。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要大胆的去结合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问题。

7、模拟当地的建筑色彩。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建筑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象征寓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地区文化的差异,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地区所表现出来的象征寓意是有所区别的,甚至有时候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是用来象征圣洁,而在我们国家却经常和死亡相联系起来。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赋予色彩的含义是远远超出了其自然属性的。将具有相生意义的色彩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将使设计更能体现出其更强的归属感和识别性。

四、结语

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关键问题是如何与地域文化完美的结合,而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也是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也必然是中国建筑师的努力方向,因此,尽早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作品,才能够将城市建筑的现念完美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2)

建筑设计在我国已经有了极为悠久的历史,而也正是历史的悠久,促使我国的建筑设计风格在持续不断的变化,尤其是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和各个国家的建筑设计领域相接触之后,诞生出了大量的设计进步先驱,这促使我国的建筑设计开始发生转变,而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则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也同样出现了不同的设计倾向。

一、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当代中国建筑的四个阶段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事实上并不顺利,有着一段极为曲折的道路,如果要按照不同的阶段和设计倾向来进行划分,那么可以将其划分成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我国50年代中期以前,在当时的建筑风格就是以民族形式在快速的发展,而人们当时内心中所充斥的也是爱国热情,这对于建筑设计师的内心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民族形式的建筑自身的造价过于昂贵,不利于全民推广,于是这一设计倾向开始得到转变,促使建筑设计进入到了简约化的时代,也就是第二阶段。

那就是从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对第一阶段的纠正很多是缺乏理论深度,所以出现了以节约成本为首要的现象,因此放弃了对建筑文化的追求,以至许多建筑格局比较平庸。进而人们开始追求艺术,但人们的政治意识强烈的情况下随即就出现了庸俗艺术论时期,那就是中国建筑进入时代的第三阶段。

在“突出政治”的气氛下,建筑被十分不恰当地要求体现某种被歪曲了的“政治”观念,在各地兴建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中体现出了具有中国政治含义的图像。

第四阶段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建筑倾向开始步上了一条健康道路,转为多元建筑论时期,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2)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文明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不断的进步,人们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等在迅速的提升,而建筑设计方面已经成为了当前深入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

自古以来人们所说的安居乐业,一直到现在也在盛行这种说法,现在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房屋要求越来越高,也可以自由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格局,住在一个好的房屋里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满意了,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所以当今建筑的倾向百花齐放,日益推陈出新。现在的建筑不单单是建筑工程那么简单了,随着人类对外界视觉、触觉敏感度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也在快速的盛行了,所以外界的事物都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其中建筑就是一项很受人们关注的艺术,因为只有建筑,你才能看到这个社会的变化与美丽。

二、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格局与设计倾向

(1)中国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随着每个时期的文化流传,中国的建筑也比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按照中国一直以来的人文思想,人们喜欢对建筑赋予不同的寓意,所以渐渐而来,中国的建筑也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即使在当今先进的科学发展时代,中国的建筑也还是会保留一份传统的中国风情。

中国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从改革开放的5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建筑艺术越来越广泛,现今,很多艺术家、设计师都把个人的设计想法体现在建筑上。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建筑技术的发展需要相互沟通,一味的排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但一味的崇外就是盲目的崇洋思想。

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很多事物也中西结合,现在在中国的建筑上也很多会参照外来的建筑文化,国外的建筑特色可以给中国的建筑师作为一种学习,融会贯通地将外来建筑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结合,设计出具有潮流性的建筑,中国的发展不可以闭关自守,建筑设计也是,学习外来的建筑文化格局,创造自己的新倾向。

当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进入到我国之后,有大量的元素开始和我国的设计相结合,这促使我国大量的建筑都开始掺入国外的建筑文化,而国外的建筑特色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建筑发展提供大量的设计经验,还能够通过融合的方式来将国外的设计风格和我国建设文化完全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更为良好的潮流性建筑。所以,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不应当过于保守,而要更多的对先进文化、理念进行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多不同的设计倾向。

(2)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格局与设计倾向特色

现代大量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都喜欢在其中融入一定的传统寓意,例如部分建筑在其自身的屋顶上设计了一个尖尖的顶部。这就是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寓意着我炎黄子孙永远都是站起来的,拼搏向上的。

进入二十世纪的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建筑理论、创作的研究都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极为活跃、宽松的时期,大量的建筑倾向、流派开始不断的诞生,这不仅极大的开阔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视野,同时也极大的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了活力、动力。有大量的建筑设计倾向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而诸多的设计流派成为了广大设计师所学习的对象。并且在现代建筑设计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建筑师开始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直接促使大量的学生开始对后现代主义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设计人员的审美开始以他们为转移,变成了一种商品服务。建筑精英的审美时代开始衰落。商品市场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商品化,要突出商品。于是标签、特例独行、标新立异成了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建筑审美迎来了一个极其表现的时代。

(3)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医疗、设计等等各种领域都运用到了电子信息科技,所以我想以后会有更多的事业依靠电子信息技术来创造辉煌。在当代的建筑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建筑上有电子屏幕,相信以后更多的建筑都会设计成受电子信息的控制来使建筑出奇制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就对于我国不同阶段的设计倾向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格局、设计倾向都基本是受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外来文化、现代新建筑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任何建筑设计能够完全脱离历史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虽然说有大量的古建筑已经不存在,但是古建筑学中的精华,我们却应当将其充分的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促使我国的建筑能够具有更多不同的建筑风格、设计倾向。■

参考文献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在本科阶段设计课程中融入现代建筑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建筑也不例外,代表不同理论的建筑轮番粉墨登场,人们对建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的文化性、象征性和作为信息媒介的意义等方面都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而目前不少院校建筑学的设计课教学还是延续着几十年来的老传统,即使一些学校努力地使建筑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有所创新,但若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比起建筑的迅猛发展进程还是显得滞后许多。另外,现在多数学校对于现代建筑理论的讲解设置于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较少涉及,但选择读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设计单位,大批对现代建筑理论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的“新手”建筑师走上设计岗位,难免出现设计院反映的当下毕业生常见的一些通病:比如设计水平停留在低级阶段,只求功能合理,鲜有创新;方案做的不错,却阐述不清自己设计理念的“哑巴建筑师”;东拼西凑,重仿学,轻创新的“抄袭建筑师”;重形式,轻逻辑的“拼凑建筑师”,还有喜欢玩大师风范,却不解大师作品意义的“假大师”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现代建筑理论在设计课程中的拓展。

2 本科阶段设计课程中融入理论教学常见的问题

本科阶段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现代建筑理论教育的常见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很多指导教师不重视理论研究,表现为在教学方式上基本上仍沿袭现代功能主义的教学思想,重视功能的解决,缺乏在建筑理论方面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加之建筑学的课程比较紧张,课时不足或师资力量的短缺,使得现代建筑理论与设计课程的结合困难重重。另外有些教师自我观念强,其执业生涯中一些定势的设计思维和习惯常常绑架学生对设计的不同认知,使得学生的一些建筑理念束之高阁。

学生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生疏于对理论的学习,对建筑理论几乎一无所知,在设计上难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还有部分求知欲强的学生也会自主学习一些国外流派的设计手法或先锋理论,但不少建筑理论来源于建筑以外的学科领域或自身异化为艰难而复杂的其他学科,加之“泊来”书籍翻译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浮于表面,还有一些晦涩难懂,若无人加以引导,难以引起本科阶段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故多半希望在设计作业中有所创新的学生,也只是“饥不择食”地将当下流行的某个流派的作品生搬硬套地用在自己的设计题目中,求其型而不问其所以然。显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毫无益处,容易形成重模仿轻创新,重表不重里的风气。

3 现代建筑理论与设计课程融合的措施

建筑和建筑理论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建筑理论和建筑本身只有在相互对话中才能繁荣。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质上讲是教师对学生想像力的鼓励和对创造力的培养。理想的建筑设计课题应该是一个充满学术活力和纷争的场所,是一个能让建筑设计者们通过设计对话激发灵感的场所,能够让师生从那种活力中共同进步,汲取建筑理论和设计策略的养分。

要达到理想的教与学的效果,负责设计课程的指导教师应积极加强自身建筑理论修养,只有教师自身对于建筑理论有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才不至于在只了解皮毛的状态下,产生对学生的误导。教师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设计课的进程,分阶段,分难度地融入现代建筑理论教育,伴随着设计课的深入,以精心组织的讲座形式逐步穿插讲授现代建筑理论的知识。比如:文明主义建筑、隐喻主义建筑观、建筑符号学、建筑现象学、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建筑类型学、当代西方建筑美学、西方后现代建筑思潮、西方晚期现代建筑思潮、新陈代谢论与共生论、亚历山大模式语言、建筑形态学与结构主义、西方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图式思维理论、建筑设计计划论等理论及设计方法。让学生来自直觉的个人思维活动找到理论的支持,对建筑的认知能够透过表层去认知深层次的肌理。

另外,除在设计课前期中穿插建筑理论讲座外,还要鼓励和带领学生去体验建筑,思考和体验行为方式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设计合理的行为模式角度出发,进而理性地推演出更符合人们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空间和路径。设计课程开始的第一阶段除收集必要的设计资料外,应该组织一系列的分阶段的“设计对话”,引导学生针对设计任务进行情景式的设想、讨论 ,初期可以研究人对特定建筑的需求和在特定环境中人的行为, 让学生以发散的思维状态迎接新的设计任务,在一种“融合”、“互动”和“灵活”的讨论中获得一种使精神升华的体验。

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在初期鼓励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寻找和思考设计中应该抓住的主要矛盾和出发点,并准备好在集中讨论中发言,教师与学生一起谈论博物馆设计中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讨论可以从博览类空间的展示方式、观展人员的行为模式及不同展示主题下观众的心理需求出发,也可以从特殊的场地环境、地域文脉多个角度等出发,让学生能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并从不同思维模式的讨论中获得启发和新的灵感。还可结合设计类型的难度,在深入到相应的环节后,加入建筑技术、构造和结构方面的讲座,强化学生的设计阶段感,有益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建筑观,将来走向社会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强的合格建筑师。

当然,对于设计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建筑理论融合于设计过程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变成他们的第二种天性,成为习惯的一部分,只有将复杂的理论融合在一次次由易到难的设计过程中,掌控理论的经验才能够得以积累,个人的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方法也会逐步形成。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探讨、不断改进,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让学生顺利地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相对接,成为能够适应复杂多变市场的多面手,以适应现今大学生就业趋势,拓宽其自身就业门路。

参考文献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4)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这一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从这一方面来看,要想促使建筑工程项目更为符合人们的期许,就应该尽可能的针对其设计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升级,这也就是建筑设计的创新。

1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工作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其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针对建筑设计进行相应的创新也就显得极为必要,详细分析来看,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中来看,其整体的实施水平要想得到提升,必须要着眼于设计环节进行相应的创新,因为设计环节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决定性还是比较突出的,这种决定性也就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为设计环节得到了相应优化的话,也就能够对于建筑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这也是建筑设计创新的一个基本需求所在;

(2)从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上来看,建筑工程项目主要就是为后续使用人员服务的,从这一方面来看,后续使用人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也就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主要方向,而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越来越高,其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也就应该针对相应的建筑设计进行创新,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一个最终目的所在。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2.1现代建筑设计理论的创新

对于具体的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创新来说,从理论方面进行创新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也是提升其创新价值的关键所在,从这一方面来看,这种理论创新的价值还是比较突出的。其实所谓的建筑设计理论的创新主要就是指借鉴一些优秀的思想和观念,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把这些思想和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比如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说,相关研究人员就可以把一些哲学方面的思想或者是人文理论通过恰当的演变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促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作用和价值,针对现阶段的使用来说,观念指导理论以及系统性理论等都是比较常用的。

2.2调动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还应该充分的调动相关建筑设计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设计人员往往存在着安于守旧的现状,其仅仅按照以往固有的一些建筑设计模式来进行现代建筑设计,进而也就不利于建筑设计创新的发展,也不利于建筑设计满足人们的新需求,因此,调动设计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对于这一方面来看,其主要的激励措施除了从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给予建筑设计创新人员以奖励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建筑设计创新的活动和评比赛事来鼓励相关人员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活跃建筑设计创新的市场环境。

2.3注重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工作来说,其创新并不是说天马行空的进行,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基础,比如说,对于现代城市中的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其就应该促使建筑物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也就是应该尽可能的保障相应的建筑物更好的融入到相应的城市中去,在城市中表现出较好的自身价值,既要避免出现太过于突兀的问题,也要表现出自身的特色,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建筑设计创新的价值,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以及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基本需求所在。

2.4注重体现人文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人文精神的关注力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得到较好的满足后,人们对于这种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也就需要在相应的建筑设计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也应该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具体来说,要想在建筑设计中较好的体现出人文精神,其实是并不简单的,虽然说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可以在很多的建筑设计环节中得到较好的表现,但是其应用的恰当性却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也就要求相应的设计人员不仅仅要对于这些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有一个详细准确的把握,还应该较好的针对其如何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保障其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能够较好的符合于人们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要避免出现一些消极低迷的人文精神内涵。

2.5注重生态可持续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中,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同样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创新方向,这一点主要就是符合于人们的基本需求,因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态的关注越来越高,如何促使其相应的生态得到较好的体现,尤其是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性也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进行精心的设计,采用一些创新手段来进行优化,提升其生态可持续设计水平。

2.6注重使用新型技术手段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中,还可以充分地运用一些新型技术手段来进行设计,这种方式既是建筑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同样也能够提升其创新的效果和价值,比如说对于建筑设计中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以及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必然就能够较好的提升其最终的建筑设计水平,并且对于设计人员各种创新性想法的实现也具备着较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所不具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符合于人们的基本需求,只得在今后引起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这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式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要从思想理论上进行创新,更是应该把握好具体的创新手段和创新技术,以期最终其创新能够得到较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裴菁菁.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2:31-32.

[2]曹丽新.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172.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需要,就要对建筑的设计方法予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建筑行业作为一项工程规模较大的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相关的数据量也大幅上升。并且伴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生后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态建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为了有效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要对生态建设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发展和创新。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引入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方法论

近年来,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相关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创新。当前,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完善和补充,其中比较常见的基本方法论分别是功能设计论、形态设计论、环境设计论、手法设计论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大多数情况下,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这五种方法论都可以被综合利用。但有时也会根据建筑师的个人观点不同,而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其中功能设计论主要是指在建设设计的较为前面的一个设计阶段,强调建筑的作用功效。例如,建造一座综合大楼时,建筑首要的任务就是理清其中的功能关系。下部几层的空间用来做些什么,相互关系如何;上不几层空间也要考虑同样的问题。而环境设计论则具有较为宽泛的概念范围,包括了建筑设计的内部环境和空间场所的外部环境。有时还要考虑,是围绕局部的环境来进行建造还是根据整体的效果来进行设计。而形态设计论通常情况下,不会过度的考虑功能效用和结构设计,此时建筑的外部形态是其重点考虑的内容。此外,如果建筑设计手法理解成为广义的建筑设计方法,那么实际上手法设计问题就应当包括以上三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反之,如果将这种方法理解成为狭义上的方法,那么它也有许多建筑造型处理上的手法问题,但更多的表现为具体的形式处理问题。最后,计算机辅助设计则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来借鉴发展的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路,加上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来进行的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设计工作的严谨性,也可以增强设计人员在造型处理等问题上的把握。而现代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在综合运用各种建筑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之间的共同发展。事实上,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主旨就在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设计理念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上个世纪,人们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思考的产物。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基本需要的同时,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进而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现代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它要求大幅降低对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及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但是生态建筑设计也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就要遵循整体以及环境优化原则。任何建筑都会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首先保证环境的最佳效益,使建筑和环境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搭配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坚持简单高效的原则。生态建筑设计最为注重的就是可持续理念,只有坚持了简单高效的原则才能够节省能源,保证建筑设计的“绿色”特质。最后,还应遵循健康舒适的原则。健康舒适是人们对于建筑的第一要求,只有保证了这一需求才能够进行其他方面的改善和发展。现代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应当仅仅围绕生态建筑的这几个特性和原则,在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后,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严格依照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的相关思想理念进行建筑的设计。将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核心理念贯穿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之中。

结束语:建筑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发展成效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好坏。通过本文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分析和介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切的建筑设计方法论都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设计的目的和价值。建筑设计工作作为一项夹杂着艺术性和技术性等多种特性为一体的任务,一定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予以借鉴和吸收,从中吸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元素,并且根据生态建筑的特征,保存建筑的相关生态特性。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在建筑设计领域上,同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这类不足不仅体现在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方法上,还体现在相关的技术手段上。设计理念的落后以及创新意识的不足是限制生态建筑设计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掣肘,而许多电子系统都未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以及技术基础平台也都为得到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创新。为此,一定要强化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更新设计的理念,培养创新意识,通过科技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来提升我国建筑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大量建筑奇迹,这些奇迹都是人类历史智慧的集中表达和反映,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这样奇迹建筑可以充分反映当时的艺术文化的水平和建筑设计者的设计品味。具体的世界著名建筑有:哥特式建筑,中国的徽民居建筑等等,他们都可以可以充分反映一个时代的艺术文化气息。而对这些建筑设计的进行科学分析和探究,其根源就是艺术文化在其建筑设计中占据了最为根本性的地位,是艺术文化决定了建筑设计的特点。人们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文化有机的交融与其所处时代的建筑设计当中,其最终目的是希望把当时时代所反映的艺术文化能通过建筑这个特定的载体更好的传承下去。

一、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概念分析

1、建筑设计的含义。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所谓设计就是通过某种绘画或者概念的方式进行特定的思想表达,一战以后,德国著名设计学者才正式把设计一词定义到某些特定的课程当中,其中比较有名的课程就是金属设计、桥梁设计。其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把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具有艺术性和价值性的思维实践活动,更需要的是把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对象的实用性也纳入其中。这样就让设计更名副其实。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与经济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把建筑设计从一个理论过程转化为实践价值。

2、艺术文化的含义。一般来说,艺术其本质是一种情感活动,所以艺术文化就是一种情感文化,艺术作为一种价值性的文化,其最终的目的是在在于提高整个生命的质量。具体可以理解为,只有真正懂得和领悟到美,人才能够更好的去提升自己的意境与思维情操。所有,对于艺术文化的陶冶相对而言则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舞蹈、也可以是其他。因此可以说,艺术文化正是通过提高人的感受美的能力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品行和修为。从而更好的进化和完善自己。因此,无论是在什么年代亦或者是什么特定的历史时期。只要是把当时特定的艺术文化充分融汇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就会使整个建筑设计显得及其富有内涵和品味,可以说,正是由于艺术文化的价值魅力,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与创造活力,由此可见,艺术文化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是如此之大。

二、艺术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1、一时期。也就是早期,当时的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具体反映的是当时特定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当然,跟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的建筑设计并不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当时生活所需的角度出发,因此可以说,一时期的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实用价值性,而对美的靠产则几乎是没有涉及到的。具体来说,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文化几乎都可以在教堂建筑上找到,当时教堂建筑所使用的各种彩图绘画以及神像的雕刻,都是对当时艺术文化的具体充分的反映。这个时期的建筑设计和艺术文化之间应该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互交融,相会反映。共同反映着当时时代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气息。

2、二时期。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时期。这是一个相比较而言比较特殊的时期,也是整个建筑设计比较繁荣的时期,更是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比较完美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工业生产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推动力,更是将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交融推到了顶峰,在19世纪,出现一种叫做工艺美术的运动,这种运动的最主要的设计标准就是要求展现出美与技术充分相结合。在这个时代,当时的建筑设计师正在努力试图将具体的形体艺术文化去代替传统化的古典装饰。因此,在当时新艺术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不同的建筑设计大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艺术建筑美感。之后就是在20世纪初期,当时的经济背景是,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机器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强调几个图形的方式对当时的建筑设计进行美的勾划和描绘。这个时候已经在建筑设计上发生一个本质的变化,那就是开始把建筑设计主要目标转化到对社会时代的需求上,这就充分奠定了现代建筑设计工业的基础。艺术文化的变革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时代所赋予的建筑设计的认识和要求。

3、三时期。也就是在20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艺术文化对建筑的设计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美学的观念,这个时候的建筑设计大师们开始将建筑设计的形式与其内涵慢慢的分离出来。逐渐建立起一种艺术文化建筑的新美学形式。当然在这个时期,现代绘画艺术的成熟以及发展给新建筑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展现平台,与此同时,新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为现代绘画艺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基础。就在这新建筑形式与现代艺术文化充分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诞生了很多实用性很强大的几何建筑物。这样新艺术文化的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科学结合,不仅仅是给建筑史,也对艺术文化史带来巨大的冲击,会形成一股很强的推动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艺术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准确来说,艺术文化其本质是一个具有多文化角度的综合,从根本的角度拉说,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特定时代下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组,充分将建筑的实用性和美学充分结合,这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开始逐渐分离开来,渐渐的形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但无论怎么变化与发展,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在本质上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科文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这又使得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建筑设计不仅仅充分包含和孕育着强大的艺术文化的魅力,二者之间可以说相互交融,深深相惜,在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建筑设计你就可以发现,每一个建筑设计都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文化的美去勾划和设计的。因此可以说,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示了艺术文化的创造和丰富想象,反过来,艺术文化又对建设设计有着骨子里的影响。可以说,艺术文化对整个建筑设计的影响不是局部的,表面的,而是深层的,整体的。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才创造出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才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四、总结

通过以上艺术文化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的科学分析与探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其本质就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有机整体。艺术文化的充分发展给建筑设计带来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艺术文化是建筑设计的思想根源和土壤基础。同时建筑设计又把艺术文化从理论展现到现实实践中,我们不可以忽略其中任何一方的力量,只要把艺术文化有建筑设计真正科学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创造出属于时代特殊的伟大建筑设计,才能真正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7)

1引言

现代社会随着资讯的发达和各国文化之间的广泛融合贯通,现代建筑文化上,也更多地可以看见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建筑装饰与设计是艺术的表现方式,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风格一直影响着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通过不断的融合和发展,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得以传承并广泛应用。

2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现代建筑装饰首要的表现为在主题基础上,通过设计和各种装饰产品、元素的点缀,将建筑艺术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并由此寄托现今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的美好意愿。

2.1现代建筑装饰

现代建筑装饰一直被广泛应用,是建筑史上浓重的一笔,在数千年历史的演变下一直得到传承和不断发展。时至今日,现代建筑装饰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手法更为多变而复杂,材料的应用更为丰富,从传统的土木砖瓦石等,到金属、玻璃、化纤等材料的广泛应用。材料的增广使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工艺有了更多的革新和想象空间。现代建筑装饰主要以图纹装饰、建筑架构组合、和材料对比等手法进行设计。现代建筑装饰有很强的表现力,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方式以烘托和加强建筑物本身的主题意义;另外,现代建筑装饰还具有标志和符号功能,不同的装饰图纹和材料应用体现建筑物功能、社会现状、个人信仰和建筑技艺水平等多种深层内容。

可以这样说,在现今社会,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在建筑艺术当中起重要作用,它与建筑主体共同构成了建筑的主题。装饰设计是建筑灵魂和精髓的点缀烘托以及升华。

2.2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在建筑当中,建筑架构和建筑装饰设计必须互相配合,以建筑风格主题为中心,利用建筑装饰配合建筑的整体架构,以求达到建筑主题的表现和彰显,其中,现代建筑装饰在设计当中结合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建筑设计当中去,与时代结合,去糠取髓,是我国建筑史的发展和进程。

在现代建筑装饰的传承发展当中,每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和影响。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积和淬炼同时不断影响着建筑装饰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而对于近代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也很深。建筑装饰发展本身就有其文化根源,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装饰当中既融合了科技材料和西方建筑风格特色,也大量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在各种元素的结合当中,使得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谐于其中,寻找“现代”与“传统”的契合点,成为了建筑设计师们技艺能力评定的要点。

3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表现

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建筑设计的内容,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当中,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图纹、传统元素、传统建筑技艺和传统建筑架构都起到表现建筑美感、提高建筑内涵的重要作用。而纵观当代不少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表现。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3.1传统纹饰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中国的传统装饰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为世人喜爱或具美好寓意的装饰资源亦一直为人们沿用至今,其中很多极具地域和历史文化意味。例如图腾(如朱雀、玄武、太极、八卦等)、图案(如山水画饰、日常用品、花鸟鱼虫等)、纹饰(如祥云、回纹、水纹中国结等)以及众多具有深层象征,寓意美好的吉祥事物符饰(如蝠鼠图、石榴图、迎客松等)。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深层意义的挖掘,并结合现代科学材料的革新,以现代的装饰处理手法进行表现,使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既有文化韵味,亦具时代品位的建筑装饰。在我国,传统纹饰的应用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无论室内装饰还是庭院设计、无论简约风格还是复古路线,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小至阳台一角的图案雕花修饰,大至整个客厅的装饰设计,都可以运用传统纹饰进行配搭装饰。

3.2传统材料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主体建筑经已从过去的土木架构向混凝土、玻璃等建筑材料转变,但在建筑装饰设计上,传统材料仍然有相当的应用空间。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人们在建筑装饰当中,仍然偏向以自然材料为主。在建筑装饰上,自然材料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表现,亦极具地区性风土人情表现,例如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中,竹子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而贵州地区则喜用山石岩为建筑装饰原料,木雕也是建筑文化当中浓重的一笔。这些富有特色的传统材料和装饰风格,在现代建筑装饰当中亦得到很好的吸收和采纳,成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3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另外,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和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装饰当中亦有广泛应用。例如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中,会较为着重于室内布置和主题装饰,从色调上、纹饰应用上、统一布局上都讲求协调融和;传统的建筑设计讲求风格的厘定,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按照其主要的功能有鲜明的建筑装饰表现,鲜明的风格极具视觉感。这些传统建筑设计的理念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当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传承。

现代建筑装饰在前人基础上有更多的表现和特色,但又将传统文化元素包含于其中,与现代元素融会贯通之后得到更好的运用,以形成中国特有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是中国文化通过建筑的表现形式推向世界的美好追求和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8)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hange rapidly, people's lives are undergoing changes in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production, therefore, peopl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building appearance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innov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

建筑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美学。它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多学科创造性劳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就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一种实践活动。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设计是展开人类想象的翅膀,但是如果这翅膀没有飞翔的能力,它就是瘫软在纸面上的一堆垃圾。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都是创新的过程,不仅仅在外形设计方面是创新,更多的还伴随着建筑技术或经营理念等多方面的创新。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2.1理论创新应该借鉴广泛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是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大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那么如何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呢,这就需要设计者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大胆运用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积极的利用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日子里,不断推动建筑创作向前发展,争取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2.2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理论研究探索建筑设计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是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在其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中指出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对于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要不断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的水平。

2.3加强“本土论”探索所谓“本土论”,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地域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大国,地大物博,有利于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的产生,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风采,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3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

3.1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

—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也显示出—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发展不仅以视觉秩序为媒界,而且还兼具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的重任。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环境及场所甚至包括空间因素、建筑形式等难以具体、形象体现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也对建筑设计构思产生积极影响。其本质就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相结合,体现建筑内在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尊重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特征,将建筑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并融为—体。这是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对城市文脉的充分尊重与认同。—个有特色的城市它的建筑群体和整体的城市建筑规划布局都应该有其特色之处。通过对比城市的建筑可以间接的发现城市的发展倾向。—个有独特的城市建筑群的城市会给人留下更加鲜明的印象。这种可以间接地带动了—个城市发展的建筑就是—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所以要想发展具有特色的城市建设,就要对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做更高的要求。

3.2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城市在做标志性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该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建设,并做到协调发展,这是城市建筑设计想要突出体现城市建筑特色的必然要求。—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体现出这个城市特有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使建筑设计走向更高的人文境界的良好基础。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与转换。因此,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表达能力的建筑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在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所包含的公众精神和首创精神是建筑的灵魂,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城市和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趋向是人们心中归属感与认知感的聚焦,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也是与人们自豪感相结合的全新美学意向,它们均通过城市现代化建筑反映出来讶。所以尊重环境的多样性和整体性不仅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而且也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建筑具有以自然为本的审美原则,几乎所有的历史建筑都遵循着自然之理。全国各地的民居建筑都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并采用当地的材料,自然而然地显现地方特色。我国自古就有基于自然的建城思想,强调背山而面水等等理念。我国很多优秀的历史建筑都以自然的方式将自然条件和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在—起而积累出不朽的人文精神。

4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新意,能有所超越,并以其特有的个性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建筑设计属于一种具有创造性质的劳动,所以每一位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劳动付出能有所收获,每一位建筑设计师都需要时刻的保持创新的理论和理念,这样才能在设计作品时影响到设计中的每一个具体因素,使作品有鲜明的个性,使自己的创新思想在作品上得以充分的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让自己作品即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还要与整个城市的环境相融,设计的作品不仅要美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即美观还要具有实用性,同时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还要有充分的文化内涵,在作品的结构、技术中充分的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创新不仅仅只是形式、发表方面的点,它需要充分考虑多种综合因素,并在诸多因素中寻求到一个恰好的创新点。建筑的存在不仅仅是指其个体的存在,还包括其外部环境,所以建筑在与周边的环境形成和谐统一,这样不仅仅建筑自身,再加之外部环境等整体形象就是一种美的创造,这也是设计创新的关键。

4.2知识理论上的创新我国的建筑设计虽然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理论和实例可供参考,但要想建筑设计得到质量上的提高,还需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在借鉴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开放性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吸取先进的经验和理论为自己的设计所用,开拓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推理分析。

4.3环保设计理念随着人类过度索取地球资源造成的很多环境区域的生态系统失衡,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直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环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由人和自然组成的绿色和谐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建筑生态型、家居型生态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被提上了日程。其实有关生态的理念已经缺乏新鲜感,因为人类在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生态的朴素思想。通常来说,生态具体就是指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筑生态化就应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当前,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比如在日本、美国等地的部分建筑设计师已经成功研究了很多的生态建筑,同时提出了非常具有深度的建筑生态理论,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设计环保绿色建筑是设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社会积极态度,它势必随着不断进步的人类技术观念的发展而拥有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

5结语

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它的创新理念不仅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还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在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要提高对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大力应用创新理念,加强对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探究,使现代建筑设计具备欣赏性、科技性和环保性等特点,从而将自己需要的、符合现代社会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物呈现出来。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9)

神权政治成为古埃及建筑的主宰。古希腊具有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源泉。古希腊的建筑追求人性美而不是宗教精神,体现了平等、民主的世俗精神,优雅而明亮,功能也更加实用化。而古希腊建筑中精美迷人的比例尺度以及完美细腻的人体雕刻都明确体现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法则的理念与古埃及的神权建筑的精神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雅典卫城充分表现了这种世俗情怀和审美追求。古罗马统治者通过宏大壮丽的建筑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古罗马帝国的空前强大。古罗马城市中拥有巨大尺度穹顶的建筑和纪念帝王个人功绩的广场都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精神追求和需要。万神庙、竞技场、凯旋门、凯撒广场、输水道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进入中世纪后,神学再次占领了统治地位,建筑也变回了神权统治的工具。适合世俗精神需要的希腊十字式教堂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宗教崇拜需要的拉丁十字式教堂,集中式的穹顶因为降低了宗教领袖的神圣感和向心力也被教廷打压。哥特式教堂体现了这一时期世俗精神针对宗教权威的抗争。高耸的室内空间使人们对天的向往远远超过了对宗教领袖的关注。哥特式教堂成为建筑师和工匠们宣扬自身工艺、审美,歌颂世俗之美的载体,在神高阔威严的空间里顽强地表达人性的存在。文艺复兴的光芒穿透了中世纪的黑暗,带来了智慧的复苏和人性的光辉。拥有恢宏的集中式穹顶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都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回归。文艺复兴之后建筑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波动性变化,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粉墨登场,建筑特征不再统一,但各自都明确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这一时期哲学思想不断变化,建筑形式也随之变化。建筑形式的变换印证了人们的思想上的变化;相反,了解当时人们思想的变化也更能理解建筑发生的变化。古代欧洲建筑如此,古代亚洲建筑亦是如此。中国古代建筑是基于古人的哲学思想而产生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源于天人合一、宗法思想、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而不用石材与中国古典阴阳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卑宫室”传达了儒家思想中不过多追求奢侈高大建筑的观念。群组建筑内各单体的等级关系和空间序列表现了古人重宗法、重伦理、重社会秩序的世界观。儒家思想长期处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相对于欧洲哲学思想的阶段性变革而言变化较少,也因此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速度。鸦片战争后,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逐步传播,使得中国建筑界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很多适应工业化需要的新建筑。日本的桂离宫体现了传统日本哲学中的禅宗思想。桂离宫从整体布局到每一栋建筑,再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烙下了禅宗思想的烙印。纵观世界古代建筑史可以看出建筑随着思想变革而产生的时代性变化,建筑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人文历史环境对人们建筑观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2哲学思想与近代、当代建筑

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作品深刻体现了建筑师个人的世界观对其个人建筑设计的影响。而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战的焦点不在设计手法上,而在建筑哲学上,也就是建筑观的论战。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师都持有一套深具哲理和个性的建筑思想。哲学因素在建筑大师的建筑设计中发挥了显著的引导作用。关注当代建筑师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建筑师个人的建筑思想、建筑哲学和建筑观。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地体现了哲学的引导甚至决定作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解构主义建筑和非线性建筑的出现。解构主义建筑是基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发展起来的。解构主义哲学强调打破现有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道德秩序、伦理秩序、个人思想准则甚至由人的内心抽象的文化底蕴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等等。而解构主义建筑则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了运动而不安定的外部形态。非线性建筑植根于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以“平滑”思想和“游牧空间”去“生成”建筑,像植物生长一样,用自然的状态实现建筑设计,而不是将建筑与自然对立起来。非线性建筑是非线性哲学的物质实体,而不是简单的建筑视觉设计。也正是因为如此,业内将一部分空有其表而无其实的建筑定义为“伪非线性”。直接将哲学理论作为建筑设计理论是近一时期建筑理论发展的特点之一。这种理论上的哲学思想的明晰和外向性表达,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回眸最近半个世纪的建筑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建筑师不仅从哲学思想中汲取灵感,甚至将哲学思想直接作为建筑设计理论的源泉和根基。哲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哲学直接引导了建筑设计的进行。同时建筑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将实用功能与哲学思想糅合在一起,使建筑设计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手法。

3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引导作用

3.1理解新建筑

从传统的艺术、力学或者施工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当下建筑界各种新理论和新作品的出现,不易得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但从哲学层面去思考,认识到建筑是建筑哲学的表达的时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建筑理论和新颖建筑迸发出来。例如在中国国家美术馆投标中,库哈斯的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走廊加展厅的排列方式,而将展厅设计成“街”,展品的分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功能的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人、对文化、对行为方式的新理解。用哲学视角分析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新建筑,更容易理解建筑师的初衷和建筑作品的内涵。脱离哲学思想的新建筑往往徒有其表,哗众取宠。

3.2创新建筑设计

创新建筑设计,就是要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可以理解为“用别人的建筑观来做自己的设计”。大家都这么做,就是所谓的“常规”。建筑方案最吸引人目光的首先是“想法”,其次是艺术性,最后是功能造价等技术性问题。或许“首哲学、次艺术、后技术”是人们审视一个设计作品的常规顺序和心理状态。从哲学层面上入手,建筑师综合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建筑技术,产生的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理念并将这个设计理念作为核心展开设计,可以找到创新建筑设计的突破口。“本土建筑”寻求地域历史文脉的传承性。“山水城市”具有深刻的生态学哲理,其目的是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最后的环境。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融合东西方文化理念,反对机能主义,认为建筑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一座脆弱理性的庇护所。光、水、风教堂系列是安藤忠雄表达其建筑思想的杰作。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建筑界特立独行的鬼才。创新建筑哲学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品味,使建筑更具深度,更有内涵。建筑外在表现形式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哲学思想的创新。从哲学高度审视建筑的社会功能,实现利用建筑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理想,是建筑设计进入更高的境界的途径之一。

3.3创新建筑理论

“反映人的精神需求并解决社会问题”是新时期人们对建筑、对建筑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创新建筑设计必然要求创新建筑设计理论。与时俱进的建筑设计,要求从实用功能、精神需求两个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较低层次的建筑目标;社交需求是很多建筑正试图达到的目标;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建筑的高级目标。让建筑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首先要分析需求要点,整理设计目标,然后才是寻找途径实现该目标。缺乏哲学分析手段,建筑师很难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哲学与建筑设计的跨界联姻,使建筑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口。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必须适应人类物质、精神需求的发展。今后的建筑设计理论已经不再满足于外观、空间、功能、安全等较低层次需求方面的内容,更多地关注了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哲学思想的创新。马斯洛晚年提出“超自我实现”需求,犹如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感受到的短暂的“忘我”体验。建筑应该帮助身处其中的人实现“忘我”,达到人类需求的终极目标。建筑设计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必然要求将建筑设计上升至哲学高度,用更高的视角、更宽广的思维去审视、去思考。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对哲学的依赖程度也会逐步加深。

当代建筑设计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39-01

建筑有着自身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是建筑美学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建筑美学融合了美学与建筑学的内容,是艺术美学、建筑学的重要分支。罗杰斯・思克拉顿被看作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建筑美学在中国也算是一个新兴学科,但却处在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建筑美学对丰富中国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以“鸟巢”和世博中国国家馆等场馆的兴建不仅给予中国还给国际建筑设计界以极大的震撼,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面对现有的成绩中国建筑设计又要何去何从,是立足于本民族特色还是跟上国际建筑潮流的发展是中国建筑设计师们面对的一大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发展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同时,国内外建筑设计的信息交流让很过国外设计理念和思想不断涌入国内,不仅拓展了国内的建筑设计的形式还丰富了建筑美学的理论内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师应该在吸收国际建筑理念的同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思想,走出一条既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跟得上国际建筑设计潮流的发展道路。

如何吸纳中西方建筑设计理论,融汇中西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的建筑设计中华裔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可以说是后现代设计的典范。设计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天人合一、曲径通幽等观念,凭借酒店周围山势,在房屋高低错落的清淡、静穆氛围中寻求灵动性和超越性的中国传统思想。在这一方面,香山酒店区别了国际连锁饭店的统一建筑模式。在考虑传统建筑元素的同时,设计师还不乏运用现代建筑元素。比如,在建筑材料方面,设计师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和轻金属材料;在于自然相结合的方面,不仅仅依靠于中国传统模式而加入了光影艺术效果使建筑本身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的融合在同一空间之中。另外,从建筑的总体格局来看,酒店运用了矩形横式的造型,这是当代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建筑风格。

香山酒店作为一个成功的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代表表现了中国建筑设计对“后现代”的理解。那么“后现代”对中国建筑设计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影响?

上一篇: 积分管理论文 下一篇: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