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当代经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 22-1232/F 国内刊号
  • 1005-2674 国际刊号
  • 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当代经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资本论研究与应用、外国经济理论书评、争鸣与探索、财经园地、改革开放论坛、农业经济研究、理论探讨等

当代经济研究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刘凤义2-2

摘要:刘凤义,1970年出生,河北围场县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系从事为期一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工作.

英文摘要3-3

马克思有没有“崩溃论”意义上的经济危机理论?——基于马克思危机理论演进过程的分析5-13

摘要: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在早期的著作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关注更多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后来马克思逐渐远离了通过危机促发政治事件的灾变式革命的想法,转而在资本主义长期发展趋势的视角下探讨危机理论。从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的危机思想理解为一种"崩溃论"意义上的理论。但马克思所说的"崩溃",是当一切矛盾都展开了、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生产关系的外壳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时的结果,而不是具体因素造成的特定危机必然导致"崩溃"。

生态文明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学说的分析14-21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本真内核是人与人和谐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文明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辩证否定,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把生态文明寄希望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锻造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类,共产主义确立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新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选择了生态文明需要的新的生产模式。共产主义将揭开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我国住房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2-32

摘要: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仅仅从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住房问题,要区别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两种不同属性。住房首先是满足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品,是劳动者的一种"客观需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制定住房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我国住房问题的产生与住房市场和住房政策背离满足"客观需要"这一本质属性直接相关,具体体现在住房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地方政府行为的企业化;住房属性的资本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住房问题必须要回归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的属性;合理匹配地方财权与事权;坚决打击住房投机行为,适时转变住房上涨预期以及培养"以租代购"的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

共享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33-41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基因。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享发展实践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共享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着力解决如何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思想道德因素作用等问题。

弗雷德里克·李对非正统经济学的贡献42-50

摘要:弗雷德里克·李对非正统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非正统经济学学术群体的发展壮大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弗雷德里克·李在修正后凯恩斯主义价格理论的基础上,综合非正统经济学各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了一个整合的非正统经济学模型,为非正统经济学的理论整合提供了一个选择,并历时十余年完成了《非正统经济学史》,为非正统经济学思想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弗雷德里克·李身体力行,积极促进非正统经济学家以及非正统经济学各流派的交流合作,使得非正统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日益强大。

有效市场的检验——行为金融对EMH理论的批判51-59

摘要:EMH理论及其检验同行为金融文献对市场有效这一命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提供给人们认知市场与股价行为不同的思维逻辑。有效市场理论因其理性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者随机的存在,不会主导股票价格及理性投资者会通过套利抵消非理性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的假设的非现实性和不可真正检验性,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批判。与此同时,审视行为金融对EMH理论的批判以及EMH理论的变通与完善,并站在融合两者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可给出未来针对有效市场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挖掘市场"异象"和采用"适应性市场假说"将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空间级差地租: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60-66

摘要:建筑地段地租与农业地租既有相同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地段地租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不是土壤的利用;建筑地段级差地租不仅存在受地段地理位置、资本连续投资影响的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而且存在受地基地权等决定的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影响的空间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Ⅲ。空间级差地租产生于可利用空间高度和深度带来的个别资本利润率与一般资本利润率差额的转化;其根源于土地所有权(包括空间权)的存在和垄断。空间级差地租曲线呈倒V曲线。

对价值源泉问题的数理分析67-73

摘要:价值究竟是由什么创造的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只有抽象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另一种观点认为不仅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也同样创造价值。前者从马克思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和价值的定义出发,来证明马克思价值源泉理论的正确性。后者不是从马克思的定义出发,而是从价值生产角度来考察价值的源泉问题。解决这一争论的关键在于对能量守恒原理的认识,因为从一定角度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原理的一个应用。借助于这一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推论,即持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只着眼于个别企业的价值生产,而忽略了价值流和劳动流的形成过程。事实上,一旦从一定时间内价值和劳动的流动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价值只源于抽象活劳动,而与物化劳动无关。

包容性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74-83

摘要:包容性金融模式是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包容性金融指标集中评价"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但是,经济金融化加剧金融投机行为,助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并且金融发展不应排斥金融创新性。因此,包容性金融发展应涵盖"金融发展的普惠性"、"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金融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并随包容性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强,但该效应的发挥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来实现。政府应重点加强经济与金融的耦合性、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并加快中西部市场化建设,探索"政府诱导、市场参与"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模式。

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管与风险防范84-89

摘要:近年来,在对外投资活动中,中央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境外投资和并购等方式积累了巨额资产,但国有资产流失的事件频发,找到问题的症结是监管和防范的前提。产权不明、政府组织监管不力、公司治理模式缺位、经营战略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审计等问题是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我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以有效的公司治理环境和内部审计等制度为核心的风险监管防范常态化机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城的“亚核心”作用机理研究90-96

摘要: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以其空间载体和集聚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城作为联结中心城市和农村乡镇的中介,具有区域经济发展的"亚核心"效应。通过在核心区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城为依托所建立的次级核心,可通过极化效应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实现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发挥县城的"亚核心"作用,其具体途径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