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也谈陌生化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3-5

摘要:语文教学系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固定的方法、稳定的刺激手段,但也使得语文教学走进了“程式化”的泥淖而无力自拔。近年来,依托文艺理论来寻求语文教学的新突破,已形成一股风潮。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对文学文本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笔者查寻了各种期刊上发表的同一视角下的研究文献,搜索到任葆华的《陌生化与语文教学》、黄颖佳的《“陌生化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徐爱芳、胡根林的《例谈陌生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等颇具份量的论文。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论著评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多维内涵、多样实施及其问题——2016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一5-9

摘要:[评析样本]甘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郭茜.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杨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延安大学,2016.戴玲娣.从非连续性文本的角度论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6.冯静.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6.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茶座
语文教学技能五则9-12

摘要:语文教学技能,是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是语文教师合格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因此,对语文教学技能,绝不能轻视。下面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技能:一、一语道破课文中有些语句,段落,或其内容生疏,或其语言专业,致使学生理解起来颇感困难,就是教师讲解起来,也需多费一些口舌。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真正读懂“这一篇”小说背后的价值——以《最后一片叶子》解读为例13-16

摘要:一、小说教学现状新课标里对于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非常明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而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盛行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方式呈现作品,一味追求考试标准则会将语文的工具性放置在过于突出的地位,弱化了文学作品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因此导致小说教学在较低层面徘徊。

审视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16-19

摘要:课堂交际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言语活动,全体师生作为参与者按交际身份之差别而分处于交际双方的位置上。这种借助言语活动展开的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次革新与突破。而在以语言为依托的语文课上,贯穿始终的言语交际活动更是不容轻视。但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又受限于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且师生交际地位不平等、生生交际水平存在差异。这些都给语文课堂交际埋下了隐忧。当下,审视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交际,重视由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逐步推进教学进程,明确课堂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对语文教学整体航程的把握。

破解微型小说密码 构建情智共生课堂——《在柏林》的教学创意探索19-22

摘要:对于一篇力透二战的外来译作,又不像当代通俗文学那样知近,品析留白与猜读续写也是流于形式。如何解读出本意,挖掘出真意,领悟到深意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会品鉴微型小说应该是教学的着力点。笔者反复品咂这不足400字的微文,摒弃所有教辅资料,从历史出发,从文学出发,从学生出发,从自我出发,几番探寻,觅得一条登临绝顶的佳径。

“因声求气”——朗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2-25

摘要: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火遍全国,在中学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朗读热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是极振奋人心的事儿。可热潮退去之后,我们的朗读又当何去何从呢?恐怕还是要回归朗读的“大本营”——语文课堂。然而,当前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教人不忍直视,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愿意“读出来”,甚至已经“读不出来”了。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培植学生“语文学习力”25-27

摘要:“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标”。关于核心素养,影响力较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五大支柱说(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立足初中语文的学科特质,笔者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阅读素养”、“表达素养”、“思维素养”和“人文修养”等。

谈高中古汉字教学27-28

摘要:古汉字是与现代汉语字词相区别的。同一个字古今词义、词性大多不同,甚至读音、写法也有一定的区别。这源于“古”字,即时代的间隔性,越是朝代久远,古汉字与汉字的区别越大。这就为我们研读各个时期的古代文学造成困难,尤其是涉及古文学篇章较多的高中语文课堂,古汉字成为阅读古文学难以纵横一跃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课时,针对古汉字进行教学。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写作的价值及其达成29-32

摘要:一、信息时代与作文教学的困境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确乎如此,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实现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最大化、便捷化。一个微屏。便能显现着世界风云的巨大变化,便能传输着个人情感的细微脉动。它浩瀚、奇妙、变化多端,这些信息大都是通过文字或必须经过文字的辅助才得以流传,得以定格。

研习先秦说理散文 探寻议论文写作教学32-35

摘要:如今高中生在学作议论文时,多以授业者挑选的往年高考满分作文为学步之“邯郸”,可怜可叹:可怜学步者未得“善行者”之真传,可叹授步者未寻“善行者”之真功。授业者中对教材中精选的各朝历代之论说类文章只作句读之解、不探文法之妙者,往往而是。在封闭的指令性课程范式中,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达成目标早已沦落为对文句字义的“求实”翻译、对文本主旨的平面复写、对已有共识的静态义理的简单复述,不复探究如何让学生对作者的见识进行辩证认知、如何对论证逻辑进行剖析演绎、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对斐然文采进行赏析内化。

读《齐桓晋文之事》,学议论说理36-38

摘要:孟子曾言“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孟子作为圣人,自然有内心强大“浩然之气”作为后盾以理服人,以理教化于人。同时,教而化之要达到好的效果,必然要讲究说理的艺术,孟子也正是这样一位践行说理艺术的大师。这一点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说理议论的逻辑性、艺术性都值得我们议论文写作加以学习借鉴。

主客观思维与作文的语言润色38-39

摘要:一直以来,润色作文的语言都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不少同仁也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笔者在这里从主客观思维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概念界定“主客观思维”这个概念中有三个要素:主观、客观和主客观结合的思维程式。其中的主观指的是写作者,也指我们人类自己;客观指作文中描写的对象,其多为物象。

理性思辨作文的细化实化40-42

摘要:从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大部分都不在材料的阅读上设置障碍,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在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上来区分考生的写作水平。虽说人人均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得有广度、深度却并不容易,因为,考生作文的弱项就是理性思辨——仅凭直觉,不讲逻辑,倾泻情绪,或是拼凑概念,或是罗列事例,偏执偏狭空泛,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感性多于理性,从而造成思维的混乱。感性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理性属于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

围绕“议论文三要素”进行议论文教学42-43

摘要: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习作课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难的一部分。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写作者的学生以冷静的笔触进行摆事实、辨是非、讲道理,树立某种主张或给予某种主张以否定。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语言、思维逻辑的要求比较严格。这就为学生的写作设立了障碍,颠覆了学生平日以主观感情为落脚点的写作习惯。所以,为了使学生提升议论文写作的能力,教师不妨从议论文的结构入手,即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进行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教学。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钱钟书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对《谈中国诗》主题的另一种解读44-46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一文,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该文旨在总结概括中国诗的特点,并把它介绍给外国的学者们。把中国诗的特点概括为:1.篇幅短小。2.富于暗示性。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4.社交诗特别多。这“四个特点”,无论如何说不上是“赞美”,甚而至于还有几句感情上颇为解嘲的语言:“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第2自然段末尾);“比起西洋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第3自然段)。

《湖心亭看雪》的另类解读46-48

摘要:《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明代小品文。对这篇文章的解读一般集中在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上,授课重点为白描手法及对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痴”字的解读。但在笔者看来,《湖心亭看雪》一文显然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展示出张岱内心情感的纠结,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普遍文化心理。

聚焦主客对照 读出立体苏轼48-50

摘要:深入解读苏轼是一件富有挑战而又颇多趣味的雅事。笔者认为,从主客对照的角度分析苏轼的作品不失为引导学生亲近其精神世界的一条捷径。苏轼的很多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主客对照的写作手法。《前赤壁赋》作为与传统汉赋渊源颇深的经典文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主扬客的传统格局,“客”的戏份最重;《后赤壁赋》中,“二客”只在前半文中扮演重要角色,后半部分被“孤鹤”抢了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