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42-1021/G4 国内刊号
  • 1000-419X 国际刊号
  • 0.0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学语文是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学语文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_视点、教学_阅读教学、教学_写作教学、教材_文本解读、课改_课题选萃、课改_课改在线、拾贝_微论、拾贝_随笔

中学语文 200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本刊特稿
课程改革理论的继承与创新3-5

摘要:从改革开放算起至今.语文教育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求索之路。怎样评价过去20年来的语文教学.这是解读新课程标准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对讨论的问题作出准确、客观的评述.就需要以近20年来语文教育的发展作为依据。方兴未艾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能否健康、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教育改革真正建立在对语文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脱离客观实际的理论往往是缺乏生命力的。这20年来对于百年语文教育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而这一时期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发展的自身规律性.其理论的探讨尤为显得活跃。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中国语文中的古典教育(续)5-7

摘要:贰 古典教育的现状,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文化教育界对过去几十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经过这几年的总结、反思与重新审视,中国语文教育正在拨乱反正,回归传统,古典教育又重新受到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古代诗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语文试卷也把古代诗文阅读列为重要的考查项目.社会上也出版了众多有关古典教育的普及读物.

文本:一个需要重新理解的概念7-9

摘要:1 “文本是什么”与“文本意味着什么”。“文本是什么”与“文本意味着什么”是两个问题.它们所期待的答案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视域。

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性质观10-12

摘要: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中学语文杂志学习语言
“游泳”应当拆开来译12-12

摘要: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教师教学用书》上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水中的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查阅其他译本.大致如此。笔者认为.此种解释前半部分“沙鸥翔集”的意思是正确的.而后半部分“锦鳞游泳”的意思就有些不尽准确。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风采
语文教学静夜思13-15

摘要:时光荏苒.似乎并没有多久.已经与语文教学结缘30多个年头了。人过50爱怀旧。茶余饭后之际,夜深人静之时.常常回首走过的语文教学之路.清理曾经有过的思想,审视曾经做过的事情。30多年来.语文教学宛如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有起有落.有直有曲: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我自己.多数时候是在随其波逐其流,年青时钟于奔涌,年老后安于沉静.细细想来,我们很多时候似乎把语文教学搞得太复杂了.而事情的关键之处则往往都是很简单的,.语文只不过是一门课程,语文教学只能做它份内的工作。问题简单化了.头脑似乎也更清醒了一些。

中学语文杂志教海拾贝
教与学的琴瑟和鸣--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调控16-16

摘要: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充分体现了新语文教学对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的尊重。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的种种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疲软状态.令语文教师在展开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曲高和寡的感觉。如何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快乐地学习呢?实践告诉我: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是顺利推进新课标教学的突破口。

时下的语文课堂需要“整容”17-18

摘要:许多事物总是过犹不及.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也需要“整容”.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由引号的非对称性用法想到的18-18

摘要:如果学生不提出来.我是真的会把它忽视了。也许和我一样的老师不在少数。

中学语文杂志老典说课
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将进酒》《秋水》19-20

摘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大赛上高唱的一曲“大风歌”!老师高亢的、具有穿透力的男高音.余音绕梁,至今依然回响在耳际。

中学语文杂志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21-22

摘要:【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古诗文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中学语文杂志学习语言
“有失”与“失之”的区别和用法23-23

摘要:在带领高三学生进行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时候.笔者遇到了这样一道试题。

标点符号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从废止的《标点符号用法》及《解说》谈起23-24

摘要:在指导高三学生进行标点符号系统复习时.笔者发现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老师们并不太在意《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为《用法》)实施的时间,只要是《用法》就行了:二是一些颇有市场的复习指导用书在这方面也含糊其辞,有的甚至采用已经废止的《用法》,即1990年3月22日-1996年5月31日间实施的《用法》;三是由于《标点符号用法》没有具体解说.就导致一些自作主张的说法混淆视听。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读以明义 诵以体文——《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例24-26

摘要:一、教学目的,这篇《谏太宗十思疏》作于贞观十一年.当时所谓“贞观之治”正处在颠峰期,天下大治,而魏征却提出要居安恩危,实在是具有战略眼光。读后,我们不仅被他敢于直谏的勇气所感动,更为文中那道劲的笔力、雄劲的气势所叹服。本案例想探讨的问题是。

《长亭送别》曲词的鉴赏方法26-26

摘要:《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呕心沥血之作。清朝评论家粱廷楠在《曲话》中描述道:“世传实甫作《西厢》……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足以说明《西厢记》感情真挚、文采华美的原因所在。因此,鉴赏《长亭送别》一课曲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法。

《项链》教后三叹26-28

摘要:从教十数载,《项链》教过数遍.遍遍力图出新意,但免不了出力不讨好。再一次遇到这篇小说.思路上有了些新的设想.教学甚感轻松愉悦.并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项脊轩志》教学片段28-29

摘要:“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中的“此”指代什么?

古文中借代和借喻的翻译29-30

摘要:借代。借代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布衣”代平民百姓.“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我们必须了解古文中借代的大致情形,翻译时把所代称的事物准确地译出来,才能保证不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