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外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 Overseas Architecture

  • 43-1255/TU 国内刊号
  • 1008-0422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外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外建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长沙经典建筑、刊首语、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红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历史建筑篇、专题:长沙经典建筑_现代建筑篇、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史论

中外建筑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外建筑杂志卷首语
新时代 新动能 新征程1-1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既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近几年,建筑业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时代已渐行渐远,建筑设计企业明显感受到传统设计市场越做越窄。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设计行业也发生了诸多变革,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咨询、PPP等新业态应运而生。

中外建筑杂志视点
浑河河畔,南湖相绕,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繁育百年,英华卓绝的东北大学12-17

摘要:1前言地处中国东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一带以及东北地区仅有的特大城市——沈阳,别称奉天。东北大学诞生于统治东北时期,当时由奉天和黑龙江两省联合创办的高等学府。在20世纪初期东北大学是东北地区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从1923年建校至今,东北大学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直至1993年的东北大学进行"复校"。丰富的历史背景,也造就了今天的东北大学校园浓浓的历史氛围。

“凡益开题”第十五期:走向儿童友好社区18-23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儿童发展的好坏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改革开放以来住宅高层化和道路机动化等使儿童成长空间发生巨变。出行的机动化,住宅接地性及自然接触减少,游戏空间分配不均和整体量的不均,电子媒体改变儿童游戏生态等大部分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城市空间与儿童发展的矛盾也在我国逐渐呈现。"儿童友好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以下简称CFC)概念正式提出于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居环境会议.

建筑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角色——访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徐峰24-27

摘要:高青:徐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近年来绿色建筑已经成为行业内最热点的话题之一,国家和政府也相当重视,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建筑的未来走向绿色化似乎是顺理成章。但是也有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绿色建筑,或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能节能的建筑。我们知道您多年来一直从事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首先想请您聊的是。

中外建筑杂志游踪
远离喧嚣的美国小镇——里斯堡28-30

摘要:美国很多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周边,都散落着一些既距大都市较近,又远离喧嚣的小城镇,它们风光秀美,宁静安逸,充满田园气息,被很多当地人视为宜居之地。华盛顿附近的里斯堡就是这样一座小镇。不久前去华盛顿,在当地好友带领下,我走进了这座美丽的小镇。小城风貌:古朴宁静在华盛顿游览了三天,第四天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红润的笑脸.

中外建筑杂志观点
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历史语境——有关1955-1959年《建筑学报》中的现代建筑争论31-34

摘要:本文选取了《建筑学报》上刊登的几次关于中国的现代建筑重要讨论做阅读,时间集中在1955-1959年之间。分析性地思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历史语境,揭示50年代后半期现代建筑在中国移植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异化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这个时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模式。

论汉字文化圈中的书院之功——以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为中心35-37

摘要:书院之名始于唐,初始功能为藏书、修书。"书院"一词由"修书院"简化而来,集贤书院承丽正书院,功能已不局限于藏书修书,也成为格调高雅的文化聚会场所。宋代以来,书院的核心功能始确立为教学育人,并因之备受文人推崇,迅速在民间普及。在整个汉字文化圈中,书院在人才教育与文化传承上居功甚伟。中国之外,书院讲学育人模式亦在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生根发芽。李朝时期,书院模式传入朝鲜半岛,担负起培养和集结儒生的使命,在强化氏族团结、为家族培养人才并争取政治利益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江户时代,书院传至琉球群岛,促进了日本的基础教育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支撑了日本的高等教育。

现代会展建筑历史沿革与趋势展望37-4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国内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商业、贸易等交流活动对社会组织功能、城市交流平台提出了新的课题与需求。笔者结合近些年对国内已建、在建的会展建筑项目考察研究及实际建设工作需要,对会展建筑的历史沿革,及新经济环境下,会展建筑的社会角色、功能特征、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探索。

文化仪式视角下的传统聚落重构研究41-43

摘要:基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对传统聚落中的文化仪式与空间进行类型划分,指出仪式行为通过规定人的活动对建筑空间必然产生一定的塑造作用,从而激发空间并释放意义,仪式与空间具有同构的特征。通过对当代传统聚落衰败的反思,以文化仪式的视角提出传统聚落重构的策略。

传统民居“吊脚楼”的生态理念给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44-46

摘要:在传统民居"吊脚楼"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突出,因此通过对其进行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的特征分析,总结出其在生活、生产、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生态自然观,并提炼出其在此生态自然观影响下的生态建设系统,并结合目前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提炼出可借鉴的要点,最后用实例探讨了具体项目在典型山地建设上的生态设计手法。

当代叙事性景观体验的认同感研究46-48

摘要:景观的叙事性设计是表达其文化属性的有效手段,合理的叙事形式能唤起人们在场体验的认同感,并传达出场所的精神意义。当代叙事性景观实践中存在缺乏叙事语境、牵强附会、故事文本单一和形式语言肤浅等现象。研究从定位、叙事和形式三个层面出发,解析了国内外典型优秀案例,论述了增强叙事性景观体验的感的多个途径,为加强景观设计中空间与体验者间的联系提供新思路。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山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初探——以浙江松阳县为例49-51

摘要:在新农村发展如火如荼建设时期,山地传统村落由于交通不便保持了村落自身的传统建筑、景观以及文化特点。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的浙江省松阳县,其中对山地村落主要采取了三种保护发展模式:一、基础修缮、修整村容;二、适度改造村落建筑、景观环境;三、探索多重产业发展模式。这三种递进的保护发展模式,在改善村落的基本面貌和激活村落空间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常态下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有机更新思考——以怀化麻阳小江村为例52-54

摘要:本文通过透析怀化市小江村现状建筑的发展趋势,思考乡土建筑的有机更新。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新常态的背景,中观层面的维度切入,采取基因提取法,探讨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向和新路径,目的是模糊新与旧的边界,增强建筑文化内涵的浸透,活化乡村生活,促进乡村发展,留住自然,守住乡愁。

庙宇建筑在蔚县传统村落仪式空间的影响研究55-58

摘要:论文针对村落空间的研究,从仪式空间的视角出发,引入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方法,通过调研庙宇类建筑在蔚县传统村落中的作用,总结出以庙宇建筑为主导的仪式空间在整个村落堡寨空间有着统领性和凝聚性作用。

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59-61

摘要:纵观我国能源消耗组成部分中,最主要的消耗形式便是居住建筑的消耗,而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居住建筑的舒适度,而且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文结合北方地区情况,就该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简单研究,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严寒地区购物中心入口广场使用后评价研究61-63

摘要: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理论在我国已逐步向实践运用,许多建成项目通过使用后评价来探讨项目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包头市购物中心入口广场为例,建立严寒地区购物中心入口广场使用后评价指标,促进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体系理论的完善,为建设更人性化的严寒地区购物中心入口广场提供科学据。

夏热冬冷地区(湘中)临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64-66

摘要: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为基础,对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现状、冬夏两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建筑能耗等情况开展深入调研,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旧建筑改造,对其围护结构设施(门、窗、屋顶、墙、各类遮阳设施)、建筑立面、建筑空间、建筑设备以及建筑能源系统等进行经济且有效的被动式节能改造。利用相关专业性知识,为临街建筑设计及节能减排处理提供相应理论和科学化的设计策略,促进节能建筑进一步发展,从而提供临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借鉴依据和发展方向。

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辨——以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为例67-69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有的财富与资源,具有重要的往昔价值和现时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快速发展的城市与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强,已然成为了当前紧迫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保护与发展的思辨关系,课题分析总结出当前国内城市建设中遗产保护面临的难点及原因。最后以南京明故宫为例来探讨分析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