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百草枯中毒专题
5-氨基水杨酸通过Nrf 2-ARE信号通路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961-966

摘要:目的 探讨5-氨基水杨酸(5-ASA)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5-ASA对照组、PQ模型组和5-ASA干预组,每组6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2% PQ溶液20 mg/kg复制PQ中毒大鼠模型;NS对照组和5-ASA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NS.5-ASA对照组和5-ASA干预组分别于注射NS或PQ溶液后2 h一次性灌胃1 mL的5-ASA(75 mg/kg);NS对照组和PQ模型组灌入1 mL双蒸水.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于实验开始后24 h采集大鼠右心室血,检测肾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取左肾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 2)、血红素氧合酶-1 (HO-1)蛋白表达.结果 PQ染毒30 min大鼠即出现明显的PQ中毒症状及体征;24 h光镜下观察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出现空泡变性、坏死,部分核固缩;与NS对照组比较,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均出现明显异常,肾组织Nrf 2及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5-ASA干预后,大鼠PQ中毒症状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较PQ模型组明显改善;BUN、SCr和MDA较PQ模型组明显降低〔BUN(mmol/L):11.98±1.81比18.56±2.32,SCr(μmol/L):30.67±2.31比43.67±9.02,MDA(μmol/L):5.28±0.43比6.81±1.00〕,SOD活性及CAT、GSH含量较PQ模型组明显升高〔SOD(kU/L):125.49±7.63比106.76±7.94,CAT(ng/L):30.68±3.51比23.05±1.55,GSH(μmol/L):3.81±0.44比3.14±0.17〕,而肾组织Nrf 2和HO-1蛋白表达则均较PQ模型组进一步升高〔Nrf 2蛋白(灰度值):0.76±0.04比0.52±0.03,HO-1蛋白(灰度值):0.56±0.02比0.31±0.02,均P〈0.05〕.单纯给予5-ASA干预对大鼠行为学、�

2017年国际急诊医学大会通知966-966

摘要:2017年国际急诊医学大会将于l1月24日至25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

2018年第38届国际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大会通知966-966

摘要:2018年第38届国际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大会将于3月20日至2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

百草枯解毒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治疗对APP患者的疗效及Presepsin的临床价值967-972

摘要:目的 探讨百草枯(PQ)解毒组方联合持续血液灌流(HP)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亚型(sCD14-st,又称Presepsin)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中度APP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HP组35例患者接受连续3次的HP治疗、每次2 h、8 h 1 次;PQ解毒组方联合常规HP组50例患者在单纯HP组基础上口服PQ解毒一号方、2 h 1次,粪中无PQ成分后改服PQ解毒二号方、每日3次、连续14 d;PQ解毒组方联合持续HP组67例患者在口服PQ解毒组方的基础上接受持续HP治疗,直至血中检测不到PQ成分.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各项器官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血中Presepsin和PQ含量,记录临床疗效及28 d病死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中Presepsin水平与PQ含量和28 d病死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中Presepsin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单纯HP组和PQ解毒组方联合常规HP组比较,PQ解毒组方联合持续HP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70.1%(47/67)比34.3%(12/35)、54.0%(27/50)〕,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29.8%(20/67)比65.7% (23/35)、46.0%(23/50),均P〈0.05〕.治疗前3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 d,3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以PQ解毒组方联合持续HP组升高幅度最小;治疗7 d, 3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下降趋势,以PQ解毒组方联合持续HP组降低最明显.3组治疗前血中Presepsin和PQ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单纯HP组、PQ解毒组方联合常规HP组及PQ解毒组方联合持续HP组Prespsi

姜黄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和肺功能的影响973-976

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及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10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姜黄素干预组,每组再按不同时间点分为3、7、14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采用一次性灌胃PQ溶液50 mg/kg复制中毒模型;NS对照组灌胃等量NS.制模30 min后,姜黄素干预组一次性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NS对照组和PQ模型组注射等量NS.分别于3、7、14 d检测各组大鼠潮气量(VT);采集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碱水解法测定羟脯胺酸(Hy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Masson染色后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的分布及变化.结果 PQ染毒后,大鼠VT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降低,而肺组织Hyp和TGF-β1水平均呈进行性升高,并分别于14 d达谷值或峰值,且明显低于或高于NS对照组相应时间点〔14 d VT(mL):1.52±0.33比2.81±0.47,14 d PaO2(kPa):5.87±0.95比14.15±1.02,14 d Hyp(μg/mg):3.12±0.06比1.14±0.05,14 d TGF-β1(积分A值):29.72±4.27比4.15±0.52,均P〈0.01〕;姜黄素干预均能明显改善PQ大鼠上述各指标〔14 d VT(mL):2.34±0.19比1.52±0.33,14 d PaO2 (kPa):10.23±1.01比5.87±0.95,14 d Hyp(μg/mg):14 d为2.31±0.04比3.12±0.06,14 d TGF-β1(积分A值):15.46±2.89比29.72±4.27,均P〈0.01〕.Masson染色显示:随染毒时间延长,PQ模型组肺组织逐渐出现弥漫性纤维化,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14 d胶原纤维沉积最严重;而姜黄素干预后各时间点肺纤维化程度均较PQ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减少PQ中毒大鼠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抑制肺纤维化,改善肺功能.

沙利度胺对百草枯中毒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977-981

摘要: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 只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PQ溶液20 mg/kg建立大鼠PQ中毒模型(PQ模型组),30 min后腹腔注射梯度沙利度胺进行干预(50、100、200 mg/kg干预组),连续3 d;并设立生理盐水(NS)对照组和沙利度胺对照组(给予200 mg/kg).分别于3 d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羟胺测定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测定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水平;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PQ染毒3 d后可见大鼠肺间质及肺泡间隔明显充血,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而给予50、100、200 mg/kg沙利度胺干预后,大鼠肺间质和肺泡间隔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但仍可见少量水肿液、炎性细胞及红细胞.与NS对照组比较,PQ染毒后血清MDA含量以及肺组织TNF-α、IL-6水平和p65、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而给予50、100、200 mg/kg沙利度胺干预后,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Q染毒诱导的MDA、TNF-α、IL-6含量及p65、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并提高SOD活性,与PQ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mmol/L):8.26±1.20、6.72±1.18、5.51±1.44比9.02±1.03,TNF-α (ng/mg)为3.00±0.14、1.84±0.18、1.58±0.11比3.30±0.14,IL-6(ng/mg):1.26±0.04、1.06±0.04、0.97±0.08比1.97±0.07, p-p65/p65:6.01±0.35、3.64±0.15、2.89±0.18比6.34±0.23,p-IκB-α/IκB-α:2.27±0.13、2.14±0.22、1.52±0.14比2.96±0.2

百草枯中毒后急性肾衰竭的预测因子981-981

摘要:百草枯(PQ)中毒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许多PQ中毒患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AKI),有时需要血液透析。近期有研究者收集了2000至2012年222例PQ中毒患者的数据资料,

亚甲蓝治疗血管扩张性休克的Meta分析982-987

摘要:目的 探讨亚甲蓝对血管扩张性休克时血管麻痹所致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亚甲蓝、美蓝、血管麻痹、血流动力学、低血压、扩张性休克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以methylene blue、vasoplegic、hemodynamics、hypotension、vasodilatory shock等为检索词,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德国施普林格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美国生物科学信息预测数据库(BIOSIS Previews).检索时限为1994年1月至2017年6月.检索以亚甲蓝为试验组、以生理盐水或常规儿茶酚胺类血管收缩剂为对照组治疗血管扩张性休克时血管麻痹致顽固性低血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主要观察指标为亚甲蓝给药1 h后或完成给药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随访期间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亚甲蓝给药1 h后的血清乳酸(Lac)水平.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质量等级较高的2项研究的MAP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以5项测量了MAP的研究为对象绘制漏斗图,分析纳入研究发表偏倚.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69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项RCT研究、共计214例患者,亚甲蓝组108例、对照组106例;其中4项研究被认为存在轻到中度偏倚风险,2项研究偏倚风险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甲蓝能够显著提高患者MAP 〔均数差(MD)=4.87,95%可信区间(95%CI)=2.61-7.13,P〈0.0001〕,降低血清Lac水平(MD=-1.06,95%CI=-1.98--0.14,P=0.02),随访期间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0.58,95%CI=0.25-1.31,P=0.19〕.以质量等级较高的2项研究的MAP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亚甲蓝可明显提高MAP(MD=8.93,95%CI=1.55-16.32,P=0.02).以5项测量了MAP的研究为对象进行漏斗图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未

机械通气对AECOPD患者膈肌收缩功能的影响988-993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在机械通气(MV)条件下膈肌收缩强度的变化,探讨最大跨膈压(Pdi max)对AECOPD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21例AECOPD且接受MV的患者.入选患者在MV 24 h内开始采用胃食道囊管法测量Pdi max,直至拔管或死亡;记录患者MV期间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di max与CRP、Alb和P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Pdi max值.结果 研究期间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2例中途退出研究,最终1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6例死亡,11例成功脱机.① 17例AECOPD患者MV期间Pdi max呈逐渐下降趋势;MV 1-2 d Pdi max 变化不明显,7 d时较3 d时明显下降〔cmH2O (1 cmH2O=0.098 kPa):20.2±4.2比28.1±4.4,P〈0.01〕,11 d时较1 d时下降约38.7% (cmH2O:19.8±4.7比32.3±3.9,P〈0.01).MV期间CRP、Alb和PA均呈下降趋势.② 困难脱机患者MV期间平均Pdi max及拔管前Pdi max均明显低于成功脱机患者〔平均Pdi max(cmH2O):25.2±5.4比28.9±5.8,拔管前Pdi max(cmH2O):16.9±2.8比26.8±6.6,均P〈0.01〕.③ 相关分析显示:MV期间Pdi max与CRP呈明显负相关(r=-0.799,P=0.000),与血清Alb(r=0.613,P=0.008)和PA(r=0.661,P=0.004)均呈显著正相关.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Pdi max预测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当截断值为23.2 cmH2O时,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100%.结论 AECOPD患者MV期间膈肌收缩强度降低,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困难脱机者膈肌收缩强度低于成功脱机者.Pdi max可能成为预测行MV的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一项指标.

无创通气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致ARDS的疗效观察994-998

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NIV)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致ARDS而接受NIV治疗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NIV治疗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NIV成功组(9例)和NIV失败组(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诊断ARDS当日实验室指标、免疫抑制剂日用量、NIV支持条件及时间、动脉血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对NIV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相似.NIV失败组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脑钠肽(BNP)、血肌酐(SCr)、他克莫司日用量、NIV支持条件均明显高于NIV成功组〔APACHEⅡ评分(分):16.7±5.7比10.3±2.1,PCT (μg/L):32.8(1.2,187.7)比0.3(0.1,2.9),BNP(ng/L):832.4(263.7,1180.2)比157.0(33.9, 218.5),SCr(μmol/L):284.8(90.5,474.2)比186.6(76.7,206.3),他克莫司日用量(mg):3.6(3.1,4.0)比2.6(2.0,3.5),吸气气道正压(IPAP,cmH2O,1 cmH2O=0.098 kPa):14.8±4.1比9.0±1.1,呼气气道正压(EPAP,cmH2O):7.6±1.8比4.7±0.8,吸入氧浓度(FiO2):0.75±0.25比0.43±0.06,均P〈0.05〕,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低于NIV成功组〔mmHg(1 mmHg=0.133 kPa):107.4±65.2比268.7±98.8,P〈0.05〕;两组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吗替麦考酚酯日用量、激素使用剂量、NIV时间、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排痰不畅、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和BNP水平、他克莫司日用量、NIV治疗后PaO2/FiO2变化值对NIV疗效的预测价值较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778、0.903、0.778、0.76

瓜氨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重症患者急诊胃肠损伤的诊断价值:一项530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999-1003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发生情况,探讨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患者AGI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ICU收治的576例重症患者,根据2012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提出的AGI诊断标准,观察患者AGI的发生情况并进行AGI分级,记录不同AGI分级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AGIⅠ-Ⅳ级患者各20例,采集患者入ICU 12 h内股动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瓜氨酸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瓜氨酸和IFABP对AGI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 576例重症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AGI患者530例(占92.0%); 530例AGI患者中Ⅰ级289例(占54.5%),Ⅱ级154例(占29.1%),Ⅲ级64例(占12.1%),Ⅳ级23例(占4.3%).随AGI分级升高,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逐渐升高.②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AGI分级各组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均明显降低,IFABP水平均明显升高;随着AGI分级升高,瓜氨酸水平逐渐降低,IFABP水平逐渐升高〔AGI Ⅰ、Ⅱ、Ⅲ、Ⅳ级组瓜氨酸(μmol/L)分别为14.1±3.6、12.7±3.1、8.3±2.7、5.6±3.4,F=3.287,P=0.027, IFABP(ng/L)分别为526.7±204.9、698.4±273.8、894.7±455.9、1062.8±532.2,F=2.903,P=0.043〕.ROC曲线分析显示,瓜氨酸对AGI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当最佳截断值为9.7 μmol/L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7.5%;而IFABP的AUC较低,为0.043,提示对AGI不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ICU重症患者AGI发生率较高,且AGI分级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瓜氨酸对危重症患者AGI有较高的

自发性颅内出血术后早期应用短期深镇静策略的随机对照研究1004-1009

摘要:目的 评价短期深镇静策略治疗自发性颅内出血(ICH)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平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住院治疗的自发性ICH且接受开颅手术的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短期深镇静组和轻中度镇静组.所有患者采用舒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药物、咪达唑仑作为术后镇静药物.轻中度镇静组给予患者负荷量咪达唑仑0.05-0.10 mg/kg,以轻度或中度镇静〔Richmond镇静-躁动量表(RASS)评分-2-1分〕为镇静目标;短期深镇静组给予患者负荷量咪达唑仑0.1-0.2 mg/kg,以深镇静(RASS评分-4--3分)为镇静目标,持续时间不超过12 h.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静情况、血压变化、实验室指标、残余血肿及临床结局.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自发性ICH患者183例,排除年龄〉65岁、合并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分的患者,最终106例患者纳入分析.短期深镇静组和轻中度镇静组各53例.轻中度镇静组有4例患者因再出血而再次接受手术,短期深镇静组无再出血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5);且短期深镇静组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较轻中度镇静组明显减少(9例比21例,P〈0.05).与轻中度镇静组比较,短期深镇静组患者术后12 h内RASS评分较低〔分:4 h为-4(-4,-2)比-2(-3,-1),8 h为-4(-4,-2)比-1(-2,0),12 h为-3(-4,-2)比0(-2,1),均P〈0.01〕,且患者突发躁动的次数显著减少〔次:1(0,1)比3(2,3),P〈0.01〕,术后镇静持续时间明显延长〔h:14.0(8.3,20.8)比8.9(3.4,15.3),P〈0.05〕.短期深镇静组术后12 h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轻中度镇静组显著降低〔SBP(mmHg,1 mmHg=0.133 kPa):136.8±30.5比149.1±33.5,DBP (mmHg):85.0(70.8,102.3)比89.0(69.2,116.7),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

快速全基因组测序在危重患儿诊断中的应用1009-1009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快速全基因组测序在危重患儿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替代目前一些费时、有创的诊断性检测。以往有回顾性研究表明,快速全基因组测序的诊断率可达57%,但其研究对象都是一些被高度怀疑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

早期接受不同剂量肠内营养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1010-1014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低剂量(滋养型)肠内营养(EN)支持对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机械通气(MV)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杭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4例急性呼衰行M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滋养型喂养组(23例)和标准剂量组(21例).两组在MV 24 h内连续7 d经鼻胃管管饲提供EN支持,蛋白质供给量为1.2-1.6 g·kg^-1·d^-1;滋养型喂养组按非蛋白热量41.84-83.68 kJ·kg^-1·d^-1计算,标准剂量组按非蛋白热量104.60-125.50 kJ·kg^-1·d^-1计算.测定两组EN治疗前及治疗1、2、3、7 d血清白蛋白(Alb)和空腹血糖(FBG)水平,记录MV最初3 d内和治疗7 d的能量水平以及治疗7 d时24 h尿肌酐(UCr),计算肌酐-身高指数(CHI=实际UCr/标准UCr),并观察两组治疗7 d内肠道不耐受情况(呕吐、胃潴留、腹泻、胃肠道出血等)及MV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内新发感染(肺部、血源性、泌尿系统、腹腔、其他感染)发生率和60 d存活率.结果 滋养型喂养组最初3 d内及治疗7 d时EN供给量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最初3 d内(kJ/d):1710.58±703.96比4152.79±1334.65,治疗7 d (kJ/d):2471.28±815.50比5058.08±875.25,均P〈0.05〕;而两组EN 7 d的CHI及EN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滋养型喂养组治疗2 d起FBG水平即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mmol/L:8.58±2.37比10.93±3.75),并持续到7 d(mmol/L:8.96±1.76比10.97±4.11,均P〈0.05),高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26.1%(6/23)比66.7%(14/21),P〈0.05〕.滋养型喂养组自治疗2 d起肠道不耐受发生率即较标准剂量组明显降低,并持续至7 d(26.1%比47.6%,P〈0.05).滋养型喂养组与标准剂量组MV时间(d: 15.04±6.75比16.14±8.51)、ICU住院时间(d:16.52±6.89比17.24±7.67)、总住院时间(

慢病毒介导VEGF165转染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可减轻大鼠ALI1015-1020

摘要: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转染的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在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单核细胞获得EPCs备用.构建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ALI模型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EPCs干预组、空载质粒EPCs干预组、VEGF165转染EPCs干预组,每组再分为4、12、48 h 3个时间点亚组,每个亚组6只.经尾静脉注射0.15 μL/g油酸建立大鼠ALI模型;各干预组经尾静脉相应给予PBS、EPCs、空载质粒EPCs和VEGF165转染EPCs各0.2 mL(含细胞数1×106).分别于各时间点取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比值(W/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素-1(ET-1)、VEGF165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与ALI模型组比较,EPCs、空载质粒EPCs和VEGF165转染EPCs治疗组4 h开始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肺W/D比值及肺组织iNOS和ET-1表达均明显下降,VEGF165表达明显升高.与EPCs干预组比较,VEGF165转染EPCs干预组PaO2升高、肺W/D比值及肺组织iNOS和ET-1表达下降、以及VEGF165表达升高均随时间延长更加显著〔4 h:PaO2(mmHg,1 mmHg=0.133 kPa)为82.84±10.69比72.34±9.36,肺W/D为4.83±0.23比5.55±0.37,iNOS(ng/mg)为8.77±1.10比14.84±1.34,ET-1(ng/mg)为103.41±5.66比153.08±5.12,VEGF165(ng/mg)为130.56±12.16比83.03±5.95;12 h:PaO2(mmHg)为91.67±6.81比78.50±8.81,肺W/D比值为4.44±0.35比5.32±0.25,iNOS(ng/mg)为7.23±0.24比14.04±1.18,ET-1(ng/mg)为91.98±3.52比125.99±7.55,VEGF165(ng/mg)为164.49±5.71比96.61±6.12〕;48 h个别指标达到谷值或峰值〔肺W/D:4.26±0.30比4.89±0.15,iNOS(ng/mg):5.79±0.85比12.72±1.10,ET-1(ng/mg):74.53±7.10比108.33±5.84,VEGF165(

对氧磷酶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1021-1025

摘要:目的 制备对氧磷酶1(PON1)脂质体,观察普通PON1脂质体(L-PON1)与经聚乙二醇修饰的PON1长循环脂质体(PEG-PON1-LCL)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兔L-PON1和PEG-PON1-LCL,测定其包封率、粒径和表面电位,并评价其稳定性.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静脉注射PON1、L-PON1和PEG-PON1-LCL 700 U/kg.采用乙酸苯酯法测定大鼠血清PON1活性,以注射后不同时间点PON1活性与注射前PON1活性差值作为外源性PON1活性值,并绘制酶活性-时间曲线;用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及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L-PON1和PEG-PON1-LCL两种脂质体的包封率均〉85%,平均粒径为126 nm左右,Zeta电位为-14.35 mV;避光保存2周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脂质体稳定性较好,制剂学性质基本稳定.与单纯注射PON1比较,注射L-PON1或PEG-PON1-LCL两种脂质体后,大鼠体内酶活性明显提高,半衰期明显延长〔分布半衰期(T1/2α,h):0.142±0.018、0.147±0.021比0.126±0.022,清除半衰期(T1/2β,h):3.877±1.010、4.520±1.117比1.226±0.422〕,酶活性-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0-24 h的AUC(AUC0-24,U·h^-1·L^-1):499.305±64.710、563.576±70.450比18.053±2.190,注射即刻至酶活性消失的AUC(AUC0 -∞,U·h^-1·L^-1):516.256±60.940、587.801±76.210比21.044±3.250〕,表观分布容积(Vd)和清除率(CL)明显降低〔Vd(L):0.140±0.065、0.144±0.064比0.493±0.032,CL(L/h): 0.039±0.008、0.034±0.006比0.952±0.082,均P〈0.05〕;但两种脂质体间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PON1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且稳定性好;两种PON1脂质体均提高了PON1的体内活性,同时改变了PON1的药代动力学,从而延长了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弥补了PON1在体内半衰期短的缺点.

中国危重病医学研究论坛(CCCRF)会议通知1025-1025

摘要:历经20多年潜心培育,中国重症医学研究已初步显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较高水平科研项目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被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然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重症医学研究仍差距巨大,

VSD负压吸引排毒术在危重型毒蛇咬伤中的临床应用1026-1029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负压吸引排毒对危重型混合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3例危重型混合毒蛇咬伤患者,按患肢是否早期切开减压并进行VSD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VSD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蛇毒血清注射、季德胜蛇药片外用、伤口切开排毒等常规治疗;VS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肿胀肢体近心端切开皮肤减压,持续进行VSD.比较两组咬伤创面感染率和局部皮肤坏死面积、C-反应蛋白(CRP)最高值、住院时间及伤残率.结果 43例患者术后随访 6-12个月,平均(10.3±1.4)个月,无死亡及截肢病例.与常规治疗组比较,VSD治疗组创面感染率明显降低〔8.7%(2/23)比40.0%(8/20)〕,局部皮肤坏死面积明显减小(cm2:4.2±0.8比6.0±1.3),CRP最高值明显降低(mg/L:50.0±12.1比68.0±13.4),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11.7±2.9比17.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SD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有降低趋势〔13.0%(3/23)比30.0%(6/20)〕.结论 采用综合用药、伤口切开排毒、肿胀肢体早期切开减压并进行VSD的策略治疗危重型混合毒蛇咬伤患者,有利于排出毒素、缓解肢体肿胀及炎症,减少局部组织坏死,促进肢体康复,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