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细胞自噬对脂多糖介导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673-677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对脂多糖(LPS)介导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空白组、LPS组(LPS5mg/L刺激)、自噬抑制剂6-氨基-3-甲基嘌呤(3-MA)+LPS组(5mmol/L3-MA预处理30min+LPS5mg/L刺激)及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LPS组(10nmol/LRAP预处理30min+LPS5mg/L刺激)。4组于LPS刺激60min后检测跨内皮细胞电阻(TER)以反映内皮通透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Ⅰ)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荧光法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②体内实验: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LPS10mg/kg;3-MA预处理组及RAP预处理组经尾静脉注射3-MA10mg/kg或RAP2mg/kg预处理30min后再注射LPS10mg/kg。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微静脉内荧光白蛋白的渗出情况,并计算血管内外荧光强度变化值(ΔI)以反映血管通透性。结果①在细胞水平,LPS组LC3Ⅱ/Ⅰ、Beclin-1、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组明显增加,TER值明显降低。与LPS组比较,3-MA+LPS组LC3Ⅱ/Ⅰ、Beclin-1、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TER值明显升高〔LC3Ⅱ/Ⅰ蛋白:(288.2±33.3)%比(420.5±39.4)%,Beclin-1蛋白:(185.3±26.4)%比(293.3±36.1)%,caspase-3活性:(196.6±28.5)%比(339.5±25.4)%,细胞凋亡率:(9.50±0.99)%比(15.40±1.55)%,TER值:0.88±0.09比0.63±0.05,均P<0.05〕;RAP+LPS组LC3Ⅱ/Ⅰ、Beclin-1、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 TER值进一步降低〔LC3Ⅱ/Ⅰ蛋白:(519.6±45.2)%比(420.5±39.4)%,Beclin-1蛋白:(359.0±38.3)%比(293.3±36.1)%,caspase-3活性:(449.1±31.0)%比(

氢气对雪旺细胞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的调控作用678-682

摘要:目的:探讨氢气(H2)对高糖诱导大鼠雪旺细胞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thanatos)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雪旺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H2对照组(H2组)、高渗对照组(M组)、高糖处理组(HG组)、H2治疗组(HG+H2组)5组。H2组和HG+H2组用饱和富氢培养基(含H20.6mmol/L)培养,3个对照组用低糖DMEM培养基(总含糖量5.6mmol/L)培养。HG组和HG+H2组加入44.4mmol/L葡萄糖(培养基总含糖量50mmol/L)培养,C组和H2组加等量生理盐水,M组加等量甘露醇。各组相应处理48h后计算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以反映细胞毒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亚硝酸基阴离子(ONOO-)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以反映氧化应激损伤和DNA损伤,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PAR)的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的核转位。结果与C组相比,HG组和HG+H2组细胞毒性明显增加〔LDH释放率:(61.40±2.89)%、(42.80±2.32)%比(9.92±0.38)%,均P<0.01〕,细胞内ONOO-和8-OHdG含量明显增加〔ONOO-(ng/L):853.58±51.00、553.11±38.66比113.56±14.22,8-OHdG(ng/L):1177.37±60.97、732.06±54.29比419.67±28.77,均P<0.01〕,PA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积分A值:0.603±0.028、0.441±0.010比0.324±0.021,均P<0.01);而HG+H2组细胞毒性、ONOO^-和8-OHdG含量、PAR表达均较HG组明显降低(均P<0.01)。H2组及M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显示,C组、H2组和M组AIF均表达在细胞质中;HG组AIF则在整个细胞中表达,且细胞核中表达尤为明显;HG+H2组细胞核中有少量AIF表达。说明高糖可以刺激AIF的核转移,而H2可以抑制这一过程。结论高糖处理大鼠雪旺细胞可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682-68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脓毒症新生大鼠胼胝体内轴突发育障碍对 后期神经功能的影响683-687

摘要:目的:观察脓毒症新生大鼠胼胝体内轴突发育情况,探讨其对后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出生1d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脓毒症组,每组24只。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mg/kg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两组分别于制模后7、14、28d处死幼鼠取大脑胼胝体,应用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胼胝体内神经纤维丝蛋白重、中、轻链(NFH、NFM、NFL)的表达;28d时于电镜下观察胼胝体内轴突形态及数量,原位杂交实验观察胼胝体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阳性细胞数。结果脓毒症组制模后7、14、28d胼胝体内NFH、NFM、NFL免疫荧光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WesternBlot结果也显示,NFH、NFM、NFL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FH(灰度值):7d为0.16±0.03比0.34±0.04,14d为1.75±0.11比2.42±0.17,28d为3.39±0.25比5.11±0.23;NFM(灰度值):7d为0.34±0.04比0.53±0.04,14d为0.74±0.04比1.12±0.07,28d为0.92±0.06比1.52±0.07;NFL(灰度值):7d为0.12±0.02比0.26±0.14,14d为0.32±0.03比0.81±0.04,28d为0.85±0.08比1.81±0.05;P<0.05或P<0.01〕。28d时,对照组胼胝体内轴突发生了明显的髓鞘化,郎飞节清晰可见、结构完整、边缘光滑;脓毒症组胼胝体内髓鞘化轴突数明显减少,轴突郎飞节明显受损,MB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个/LP:23.67±3.21比35.00±3.61,P<0.01)。结论脓毒症新生幼鼠生后28d胼胝体内轴突发育受损,导致轴突低髓鞘化,可影响后期的神经功能。

血清降钙素原对非脓毒症重症患者 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688-693

摘要:目的:探讨非脓毒症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不同应激因素之间的可能关系,以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非脓毒症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年龄≥18岁、ICU住院时间>3d的患者。收集患者入ICU24h内血清PCT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统计28d病死率。患者分组:根据原发病分为创伤应激组、卒中应激组和非感染性炎症应激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中等水平组、高水平组;根据28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法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对非脓毒症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非脓毒症重症患者94例,其中创伤应激组28例,卒中应激组30例,非感染性炎症应激组36例;PCT正常组32例,低水平组18例,中等水平组18例,高水平组26例;28d存活组78例,死亡组16例。①非脓毒症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1=0.688、r2=0.771,均P=0.000)。②创伤应激组PCT水平较卒中应激组和非感染性炎症应激组明显升高〔μg/L:4.43(0.86,11.72)比0.28(0.16,5.85)、2.39(0.13,4.11),均P<0.01〕;创伤应激组和卒中应激组APACHEⅡ评分(分:13.9±7.5、13.9±7.0比9.4±4.4)、SOFA评分〔分:7.0(4.0,9.0)、5.0(3.0,8.0)比4.0(2.0,6.0)〕及28d病死率〔21.4%(6/28)、33.3%(10/30)比0(0/36)〕均较非感染性炎症应激组显著增高(均P<0.05)。创伤应激组PCT异常率较卒中应激组及非感染性炎症组显著升高〔100.0%(28/28)比33.3%(10/30)、66.7

血清miR-155-5p和miR-133a-3p对 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694-698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55-5p和-133a-3p(miR-155-5p、miR-133a-3p)表达量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05例,按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5例)、严重脓毒症组(35例)、脓毒性休克组(35例),选择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好转出院组(70例)和院内死亡组(3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miR-155-5p和miR-133a-3p的mRNA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NAs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随脓毒症病情加重,患者血清miR-155-5p和miR-133a-3p的mRNA表达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组血清miR-155-5p的mRNA表达量(2-ΔCt)分别为1.89±0.48、2.21±0.41、2.79±0.73(F=23.737,P=0.000);miR-133a-3p的mRNA表达量(2-ΔCt)分别为1.38±0.31、1.74±0.65、2.08±0.47(F=27.71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55-5p和miR-133a-3p表达量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95%可信区间(95%CI)=0.761~0.949〕和0.769(95%CI=0.666~0.872)。当miR-155-5p表达量的截断值为1.64时,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0.6%;当miR-133a-3p表达量的截断值为0.82时,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54.8%。②与好转出院组比较,院内死亡组患者病情更严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血乳酸(La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miR-155-5p、miR-133a-3p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两组间性别、�

多糖包被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699-703

摘要:目的:探讨多糖包被代谢产物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年龄≥18岁且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组0、6、12、24和48h血中多糖包被降解产物透明质酸(HA)、硫酸乙酰肝素(HS)水平;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中HA、HS的变化;28d存活组和死亡组血中HA和HS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中HA、HS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血小板、白蛋白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A和HS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3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28d死亡17例,病死率为54.8%。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中HA和HS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48h达峰值,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μg/L):119.47±32.44比94.84±23.63,HS(μg/L):72.83±19.03比58.83±16.63,均P<0.05〕。死亡组患者入组0h、48h血中HA、HS水平均较存活组明显增高〔HA(μg/L):130.42±27.67比93.29±29.80,105.14±19.18比70.82±13.24;HS(μg/L):67.23±25.01比39.23±14.58,79.74±19.84比56.17±14.53;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入组时血中HA和HS与TNF-α、SOFA评分、Lac、血小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HA的r值分别为0.595、0.462、0.545、0.466、-0.534,HS的r值分别为0.607、0.468、0.563、0.547、-0.455,均P<0.05)。0h、48h血中HA和HS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940和0.833、0.821,敏感度分别为87.5%、100.0%和83.3%、81.3%,特异度分别为82.6%、78.3%和91.3%、78.3%。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内皮细胞多糖包被降解产物在血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降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对一项Ⅲ期多中心随机试验的再分析703-703

摘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患者具有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及高铁蛋白血症等特征。阿那白滞素是一种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拮抗剂,对治疗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有效。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2009年至2015年864例病例回顾704-708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院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ICU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数据。排除非首次入住ICU、ICU住院时间<48h、入住ICU48h内未进行首次病原学筛查、病原学资料不完整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ICU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营养状况、入ICU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感染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以及医院感染7d的血降钙素原(PCT)水平。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8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男性占54.75%,平均年龄(63.56±15.80)岁;存活732例(占84.72%)、死亡132例(占15.28%)。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大(岁:65.47±15.32比58.15±13.27),紧急气管插管(32.58%比22.81%)、深静脉置管(83.33%比63.25%)、多重耐药菌感染(65.91%比33.20%)的比例大,ICU住院时间(d:13.56±4.29比10.29±4.32)和昏迷持续时间(d:7.36±2.46比5.48±2.14)长,白蛋白低(g/L:23.64±8.47比26.36±12.84),APACHE Ⅱ(分:19.28±5.16比17.56±5.62)、SOFA 评分(分:8.55±1.34比6.43±2.65)高,PCT高(μg/L:3.06±1.36比2.53±0.87,均P<0.05);而性别构成比、泌尿道置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前3位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ICU住院时间〔优势比(OR)=2.309,95%可信区间(95%CI)=1.231~3.473,P=0.002〕、APACHEⅡ评分(OR=1.683,95%CI=1.002~9.376,P=0.000)、SOFA 评分(OR=2.060,95%CI=1.208~14.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重症患者 经肺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的影响709-712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时对经肺热稀释法监测心排血量(CO)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62例重症患者。所有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进行CVVH,分别在CVVH运行前、运行后即刻(动脉端泵出血后立即注射8℃生理盐水)、运行后5min、突然中断即刻(运行10min按暂停键),以及重新恢复运行后即刻、15min、30min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仪监测CO值,同时观察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中心血温的变化。结果从CVVH运行前至运行后5min,患者的CO值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波动在6.96(7.33,8.67)~6.98(6.43,7.45)L/min;直至CVVH突然中断即刻,CO值突然升高并达峰值8.04(7.36,8.77)L/min,且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VVH重新恢复运行后即刻,CO值骤降至4.71(4.14,7.26)L/min,且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均P<0.01);随着CVVH恢复运行,患者CO值逐渐恢复到中断前的稳定运行水平〔4.71(4.14,7.26)~6.85(6.08,7.26)L/min〕。CO监测期间,患者HR、MAP、CVP等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中心血温均处于稳定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CVVH中断即刻PiCCO监测的CO值明显升高,CVVH恢复运行后即刻CO值明显降低,而CVVH正常运行时不影响CO值的监测;CVVH正常运行对HR、MAP、CVP等其他血流动力学及中心血温均无明显影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临床试验和伦理的一般要求712-712

摘要: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Standards?of?Reporting?Trial;?http://www.consort-statement. 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 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作用713-717

摘要:目的:探讨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eakbrach)、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VIVC)对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判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自主呼吸行机械通气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床旁便携式超声仪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吸气末及呼气末下腔静脉直径,计算ΔVpeakbrach和VIVC;分别于容量负荷试验(VE)前后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测量每搏量(SV),以VE试验后SV增加值(ΔSV)≥15%作为有容量反应性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ΔVpeakbrach和VIVC判断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有容量反应组32例,无反应组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呼吸机参数以及感染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VE试验前比较,有反应组VE试验后心率(HR)下降(次/min:95±18比103±21)、收缩压(SBP)上升〔mmHg(1mmHg=0.133kPa):92±8比80±7〕,无反应组VE试验后中心静脉压(CVP)上升(mmHg:11±4比8±3,均P<0.05)。有反应组ΔVpeakbrach〔(15.4±4.3)%比(11.2±3.5)%〕和VIVC〔(18.6±4.1)%比(14.3±3.6)%〕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均P<0.05)。ΔVpeakbrach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以≥13.3%为临界点时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80.8%;VIVC评估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33,以≥19.25%为临界点时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88.5%。结论ΔVpeakbrach和VIVC可以作为临床判断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指标。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及白细胞介素-18在脓毒症所致 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718-722

摘要:目的:评价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入住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56例无基础肾脏疾病的脓毒症患者,入ICU后记录血乳酸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连续监测48h,测定每小时尿量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NGAL、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GAL、IL-18、SCr对ICU脓毒症患者AK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与非AKI组相比,脓毒症致AKI组患者入ICU后随时间延长,反映AKI的传统指标尿量逐渐减少,BUN和SCr逐渐升高,12h两组间BUN和SCr出现了统计学差异〔BUN(mmol/L):11.8±3.5比8.2±3.5,SCr(μmol/L):88.6±11.3比74.0±11.0,均P<0.01〕;但反映AKI的新型指标NGAL、IL-18在6h即出现了统计学差异〔NGAL(μg/L):426.7±90.7比382.3±67.9,IL-18(ng/L):75.7±9.3比70.9±7.3,均P<0.05〕,说明脓毒症致AKI患者血NGAL、IL-18较BUN、SCr升高至少提前6h。脓毒症致AKI患者6hNGAL、IL-18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95%可信区间(95%CI)=0.713~0.931〕和0.719(95%CI=0.584~0.853),均优于6hSCr(AUC=0.677,95%CI=0.528~0.825)。NGAL截断值(cut-off值)为363.58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和86.7%。结论 NGAL、IL-18在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方面均优于SCr,以NGAL最敏感,因此NGAL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全球脓毒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估计722-722

摘要:脓毒症给全球的医疗卫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目前迫切需要有关全球脓毒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整体资料。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是幕上脑出血患者 发生院内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261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723-728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否为幕上脑出血(SICH)患者发生院内昏迷(NC)事件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伴或不伴昏迷的成人急性SICH患者。所有患者采用脑CT扫描,分为院前昏迷(PC)和NC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SAE的发生情况,记录随访30d的预后,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330例伴昏迷的急性SICH患者,排除幕下脑出血60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3例,脑出血量未知6例;最终共纳入261例患者,其中111例存在NC事件,150例存在PC事件。NC组确诊SAE患者69例(占62.2%),PC组确诊33例(占22.2%),两组SA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C组比较,NC组患者既往高血压的发生率较低(81.1%比96.0%),发病至昏迷时间〔d:2.3(23.9)比0(0.5)〕和ICU住院时间更长〔d:5.0(34.0)比3.0(12.0)〕,初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分):10.2±1.5比6.6±1.6〕、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更高〔分:4.0(6.0)比3.0(3.0)〕,初始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分:19.4±6.6比30.2±6.8),脓毒症(78.4%比38.0%)、植物状态(24.3%比14.0%)、急性呼吸衰竭(24.3%比10.0%)、肺炎(37.8%比24.0%)、脓毒性休克(8.1%比0)、急性肝衰竭(5.4%比0)、高钠血症(8.1%比0),以及CT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64.9%比16.0%)、皮质下白质受损(13.5%比2.0%)的发生率更高,使用甘露醇治疗(94.6%比100.0%)以及CT提示脑中线移位(32.4%比68.0%)、血肿扩大(8.1%比30.0%)的发生率更低,血肿量更少(mL:28.0±18.8比38.3±24.4),随访30d病死率更高(54.1%比26.0%),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调查报告
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的数据报告729-731

摘要: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由于原发病重、免疫功能低,常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同时接受大量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治疗等,因此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回顾分析本院综合ICU?2年内各类标本送检培养结果、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早期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武汉市医疗机构ICU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应用现状732-734

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液体超负荷、代谢紊乱、无法容忍间歇性血液透析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危重患者的重要干预措施。随着CRRT技术的日益成熟,临床CRRT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单纯肾脏替代治疗(RRT)。

综合性医院“院内危重症管理体系”的构建:“大重症”模式的建立735-737

摘要: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环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已相当成熟,为院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而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识别、干预和急救仍属薄弱环节。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及安全要求日益严格,建立医院层面的危重症患者管理体系,创建大型重症医学平台,真正体现危重症患者集约式管理优势,是综合性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外有较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针对性研究,成立了院内医疗抢救小组(MET)、院内快速反应小组(RRT)等,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统一快速干预,以降低院内病死率,提高院内急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