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从《黄帝内经》寻找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385-386

摘要: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患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且该病并发症多,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由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而颇受人们关注。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通过研读《黄帝内经》以及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感悟,发现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有更清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现阐释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风险的有效性研究387-390

摘要:目的验证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预测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风险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探讨更适合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的评分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年龄≥60岁、住院时间〉24h的危重症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急诊数据,以人急诊抢救室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值进行NEWS评分及危险度分级,追踪患者30d转归和预后并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EWS危险度分级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950例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30d内死亡78例(4.0%),存活1872例(96.O%)。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更大(岁:79.8±10.8比75.3±8.9,t=4.335,P〈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更高(分:22.9±4.6比18.2±4.8,t=8.487,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更低(分:12.2±4.5比13.4±5.2,t=-2.007,P=0.045),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较高(29.5%比17.9%,x2=12.742,P=0.013),NEWS评分明显升高(分:11.2±5.5比3.9±2.7,t=22.063,P〈0.001),NEWS分级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比例明显升高(65.4%比15.8%,x2=263.125,P〈0.001)。随着NEWS危险度分级的升高,患者病死率也随之增高,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81%(9/1108)、3.63%(18,496)、5.83%(13/223)、30.89%(3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74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WS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的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与30d内死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预后死亡的高危人群;中危、高危和极高危患者30d内死亡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4.600、9.052和54.598倍。结论NEWS评分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心脏术后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的价值391-395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心脏术后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自身前后配对研究设计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完全机械控制通气的心脏术后休克患者。分别在PLR及容量负荷试验(VE)前后监测PETCO2,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心排血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扩容后CI增加值(△CI)分为有反应组(△CI≥15%)和无反应组(△CI〈15%)。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后PETCO2增加幅度(APETCO2PLR)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41例患者中有容量反应性21例(有反应组),无容量反应性20例(无反应组)。有反应组患者PLR后CI和PETCO2增加值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CI:(13.5±4.6)%比(3.6±3.5)%,△PETCO2:(7.4±3.4)%比(2.8±2.5)%,均P〈0.05]。△PET CO2 PLR和SVV基线与△CIPLR均呈正相关(r1=0.50、r2=0.38,均P〈0.05);APETCO2VE、SVV基线、ACIPLR与△CIVE也均呈正相关(r1=0.58、r2=0.56、r3=0.84,均P〈0.01)。△PETCO2PLR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0.054[95%可信区间(95%CI)=0.769。0.981,P〈0.05],以5.8%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90.0%;△CIPLR评估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933±0.036(95%CI=0.862~1.000,P〈0.05),以10.4%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90.0%;SVV甚鳢评估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31±0.066(95%CI=0.702~0.960,P〈0.05),以12.5%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5.0%。结论PLR后PETCO2的变化值可以作为预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简便、可靠的无�

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396-4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临床重症患者合理用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有潜在大量输血可能的10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血常规指标、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参数,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TEG检测前后临床申请的血制品成分及量,同时评价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对出血患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5—70岁,平均(54.0±12.5)岁。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r1=0.380、P1=0.010,r2=0.490、P2:0.002);纤维蛋白原(FIB)与MA值呈正相关(r=0.390、P=0.020),与K值呈负相关(r=-0.310、P=0.040);血小板计数(PLT)与仪角、MA值呈正相关(r1=0.510、P1=0.002,r2=0.650、R=0.001);D-二聚体与TEG各参数均无相关性。对用血栓弹力图普通杯(TEG—CK)检测后高度怀疑肝素残留的22例患者进行肝素酶杯(TEG—CKH)复测,R值、K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下降[R值(min):11.4±4.9比28.6±22.4,K值(min):4.4±2.7比18.5±14.7,均P〈0.05],α角、MA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增加(α角(°):44.8±17.2比22.6±18.8,MA值(mm):48.7±15.8比28.8±23.2,均P〈0.05];复测后建议输注血制品的例数、成分和用量均有显著差异[需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者分别由18、7和3例增减为5、7、5例,输血浆量(mL)由600.00±256.10减至150.00±70.71,输血小板量(U)由1.00±0.46减至0.50±0.28,输冷沉淀量(U)由4.00±0.99增至8.60±2.07,均P〈0.05]。78例体内无肝素残留患者的TEG指导用血量较检测前申请用量也有显著差异(输血浆量(mL)由422.66±197.79减至241.67±210.22,输血小板量(U)�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第三次国际共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新定义400-400

摘要: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上一次修订于2001年。相比以前,目前人们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治疗、流行病学等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更新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也变得愈发重要。为此,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和欧洲危重病医学会召集了19位专家组成的国际工作小组,回顾审查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旧版定义,并对定义进行了更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脓毒症
Rho/ROCK信号通路在氢气改善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401-406

摘要:目的探讨Ras同源基因(Rho)/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氢气(H2)改善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H2对照组(sham+H2吸入)、脓毒症模型组和H2治疗组(脓毒症+H2吸入),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Sham组不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孔。H2吸入两组分别于术后1h、6h吸入2%H2 1h。术后24h每组取10只小鼠,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评价内皮通透性;处死另外10只小鼠,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并计数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取肺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肺湿/干质量比值(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Rho/ROCK通路活性和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ZO-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Sham组和H2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蛋白、TNF-α.和IL-1β含量及PMN计数明显增高,肺组织EB、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肺W/D比值升高,肺组织Rho—GTP/总Rho比值、ROCKl和ROCK2表达水平、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酯酶目标亚基1占肌球蛋白磷酸酯酶目标亚基1的比值(p-MYPT1/MYPT1)明显升高,ZO-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H2治疗组BALF中蛋白、TNF—α和IL-1β含量及PrvIN计数明显降低[蛋白(以):3.12±0.33比6.37±0.56,TNF—α(ng/L):128.45±17.33比563.83±61.72,IL-1β(ng/L):75.76±14.35比245.52±30.56,PMN计数(×105/L):7.46±1.34比18.55±5.73];肺通透性明显降低[EB含量(μg/g):73.33±6.98比144.83±12.38],肺组织MDA含量降低�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有效性的Meta分析407-41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作为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辅助疗法能否改善预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自建库至2015年9月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纳入WIG对成人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前瞻性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总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短期(〈7d)病死率、28d病死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脓毒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病死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计1819例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12篇,前瞻性队列研究4篇。IVIG治疗组892例,对照组(人血白蛋白、安慰剂或空白对照)927例。与对照组比较,IVIG治疗组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总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71,95%可信区间(95%CI)=0.57—0.87,P=0.001]。在剔除高风险研究后显示,IVIG治疗组严重脓毒症患者总病死率仍能降低(RR=0.80,95%CI=0.65~0.98,P=0.03),但不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RR=0.60,95%CI=0.35~1.04,P=0.07)、短期病死率(RR=1.06,95%CI=0.76~1.46,P=0.74)、脓毒性休克病死率(RR=0.55,95%CI=0.29~1.03,P=0.06)和MOF病死率(RR=0.91,95%CI=0.63~1.33,P=0.64);也不能缩短ICU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WMD)=-0.02,95%CI=-0.03—0.25,P=0.86]和总住院时间(WMD=-2.34,95%CI=-7.05~2.37,P=0.33)。在亚组分析中,IgM组严重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RR=0.50,95%CI=0.25—1.01,P=0.05)要明显低于IgG组(RR=0.72,95%CI=0.40~1.30,P=0.28)。结论IVIG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总病死率,相比于IgG,富含IgM的IVIG对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有一定优势,

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评估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413-41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岁且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3d的脓毒症患者,根据28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其治疗即刻(0h)及治疗后24h、72h血清CRP、ALB和CRP/ALB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选69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28例,病死率为40.6%。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死亡组人院第一个24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11)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存活组显著升高[APACHEⅡ(分):25.18±3.18比17.88±3.20,SOFA(分):11.71±1.78比9.17±2.38,均P〈0.05],ICU住院时间显著延长[d:9.0(2.5)比8.0(3.0),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血清ALB逐渐升高,血清CRP及CRP/ALB逐渐下降;死亡组治疗后0、24、72hALB均明显低于存活组,CRP及CRP/ALB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LB(g/L):0h为23.40(4.20)比25.20(8.20),24h为24.18±4.33比28.54±4.88,72h为25.50±4.88比34.88±7.23;CRP(mg/L):0h为179.32±34.04比159.55±36.82,24h为160.08±22.91比146.23±30.31,72h为159.36±25.81比142.53±36.30;CRP/ALB:0h为7.52±1.32比6.04±1.46,24h为6.77±1.42比5.23±1.24,72h为6.40±1.34比4.19±1.2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CRP/ALB的AUC均大于同期ALB和CRP的AUC,且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0、24、72hCRP/ALB的AUC分别为0.767、0.807、0.895,截断值分别为6.96、5.44、4.91,敏感度分别为71.4%、85.7%、89.3%,特异度分别为73.2%、63.4%、8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一项有关开放性骨折初步处理中伤口冲洗的研究417-417

摘要:开放性骨折治疗时要求采用伤口冲洗和清创术以去除坏死组织及污染物,但目前关于冲洗伤口时压力和冲洗液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橄榄肥皂水与生理盐水在高、低、极低压力下对开放性骨折伤口的冲洗效果。该研究在41个临床中心进行,将存在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时器官功能障碍的回顾性分析418-422

摘要:目的探寻早期复苏时影响器官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死率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所有非心脏术后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高龄组(≥65岁)和非高龄组(〈65岁),高降钙素原(PCT)组(PCT〉100μg/L)和对照组(PcT≤100μg/L);早期复苏时间设为6h。统计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及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时间和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hEGDT)期间患者总输液量和血管收缩药物使用时间;28d病死率。结果512例非心脏术后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按照2012年“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指南进行治疗,采用EGDT进行早期复苏。所有患者中ARDS发生率为80.9%(414/512),AKI发生率为71.3%(365/512),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61.9%(317/512);高龄组205例,非高龄组307例;高PCT组154例,对照组358例;28d死亡155例,总病死率为30.3%。有90.8%的ARDS患者(376/414)在早期复苏前确诊;有95.1%的AKI患者(347/365)在早期复苏前确诊,其中14.O%(51/365)接受了CRRT治疗;有153例高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在EGDT后12h内确诊。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ARDS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升高[85.9%(176/205)比77.5%(238/307),82.9%(170/205)比32.9%(147/307),均P〈0.05],血管收缩药物使用时间显著延长(h:5.81±0.28比5.68±0.52,P〈0.05),28d病死率显著升高[42.9%(88/205)比21.8%(67/307),P〈0.05],而AKI发生率和早期复苏期间总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发生率:74.1%(152/205)比69.4%(213/307),总输液量(mL):2769±1589比2804±1611,均P〉0.0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凝血和血小板指标可预测新生儿脓毒症422-422

摘要: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的表型,故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较为困难。炎症和凝血两者关系密切,凝血激活可发生在脓毒症的早期。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用于预测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价值。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脓毒症
普通肝素对脓毒症肠损伤小鼠肠黏膜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423-426

摘要:目的探讨普通肝素(UFH)对脓毒症肠损伤小鼠肠黏膜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UFH组,每组12只。采用CLP制备脓毒症肠损伤小鼠模型;Sham组开腹暴露盲肠、不结扎。UFH组于术前0.5h和术后12h经尾静脉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各8U。术后4h、24h各取6只小鼠下腔静脉血和回肠末端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D-乳酸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组织HO-1表达。结果Sham组血清IL-1β、IL-6、TNF—α、D-乳酸含量无明显变化;24h肠黏膜结构基本正常,无HO-1阳性细胞。CLP组血清IL-1β、IL-6、TNF—α、D-乳酸含量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Sham组[IL-1β(ng/L):4h为40.87±2.88比22.60±2.05,24h为113.73±3.96比22.07±2.74;IL-6(ng/L):4h为63.89±3.26比44.89±3.38,24h为176.56±5.45比45.76±4.02;TNF-α(ng/L):4h为194.62±14.13比152.05±6.22,24h为599.62±10.20比155.90±14.18;D-乳酸(mmol/L):4h为0.24±0.02比0.19±0.01,24h为0.33±0.04比0.20±0.02,均P〈0.05];24h肠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结构破坏,Chiu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分:4.5(3.0~5.0)比0(0~1.0),P〈0.05];肠黏膜局部有少量HO-1阳性细胞。UFH组血清IL-1β、IL-6、TNF—α、D-乳酸含量显著低于CLP组[IL-1β(ng/L):4h为31.53±2.90比40.87±2.88,24h为61.13±2.80比113.73±3.96;IL-6(ng/L):4h为51.16±5.68比63.89±3.26,24h为81.16±4.54比176.56±5.45;TNF—α(ng/L):4h为171.76±5.60比194.62±14.13,24h为328.48±10.79比59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肺脏的保护作用427-432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2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脓毒症组(n=10)、ATO组(n=34)、LMWH组(n=34)、ATO联合LMWH组(联合组,n=34)。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开腹,不结扎、穿孔。各预处理组于术前相应灌胃ATO20mg/kg以及皮下注射LMWH100U/kg或二者联用,均连续给药5d。依据改良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定标准对各组大鼠的病情程度进行评分;每组取10只大鼠观察7d存活情况。于术前(0h)及术后4、8、12、24h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β1(HMGβ1)水平;术后24h取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①脓毒症组术后4h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即较Sham组明显增高(分:12.2±2.0比7.2±0.5,P〈0.05),且呈逐渐升高趋势,7d累积死亡率达90%(9/10)。ATO组、LMWH组、联合组8h起疴隋严重程度评分均较脓毒症组明显下降(分:12.2±2.0、11.2±2.2、10.0±1.7比16.6±2.5,均P〈0.05),7d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0%(6/10)、60%(6/10)、40%(4/10),均较脓毒症组显著降低(均P〈0.05).②Sham组术后各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其他4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TNF—α在4h、IL-1β在8h、HMGBl在24h达峰值。脓毒症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而ATO组、LMWH组、联合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4hTNF—α(ng/L):668.3±124.6、536.5±118.5、496.5±108.5比783.8±134.7,8hIL-1β(ng/L):2476.7±137.8、2460.4±171.2、2090.0±151.2比2873.9±295.6,24hHMGB1(μg/L):65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学术年会暨2016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会议通知432-432

摘要: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学术年会暨2016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将于2016年5月27日至29日在深圳召开。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脓毒症
重组旋毛虫53000抗原蛋白联合亚胺培南对多细菌感染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433-438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旋毛虫53000抗原蛋白(rTsP53)联合亚胺培南(IMP)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BALB/e小鼠分为5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多细菌感染小鼠脓毒症模型(CLP组),假手术(Sham)组仅开腹、关腹,不进行结扎。CLP+IMP组、CLP+rTsP53组、cLP+IMP+rTsP53组分别于术后6h起腹腔注射IMP20mg/kg+0.1mL白蛋白、rTsP53蛋白6mg/kg+0.1mL生理盐水(Ns)、IMP20mg/kg+rTsP53蛋白6mg/kg;Sham组、CLP组则给予0.1mL白蛋白+0.1mLNS;12h重复1次,至实验结束。各组取20只小鼠观察72h存活情况;并于术后0、6、12、24、36、48、72h各取3只小鼠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全血培养进行活菌菌落计数。24h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cLP+IMP+rTsP53组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CLP组、CLP+IMP组、CLP+rTsP53组(85%比20%、55%、25%,均P〈0.05o②Sham组各时间点全血均未培养出细菌;各实验组术后6h活菌计数均显著升高,CLP组呈先升后降趋势,于24h达峰值(×10^6cfu/L:12.74±2.33);CLP+rTsP53组12h起显著高于CLP组,于36h达峰值(×10^6cfu/L:22.13±4.28)后逐渐下降;CLP+IMP组、CLP+IMP+rTsP53组于6h达峰值(×10^6cfu/L:5.72±0.50、5.49±0.59)后呈逐渐下降趋势,12h起即显著低于CLP组。③各实验组术后6h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CLP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先升后降趋势,于36h达峰值(ng/L:1422:67±72.19),CLP+IMP组、CLP+rTsP53组、cIJP+IMP+rTsP53组达峰值时间提前至12h(nglL:1376.29+44.67、929.36±40.42、809.61±22.61oCLP组和CLP+IMP组白细胞介素-6(IL-6)于24h达峰值(ng/L:215.39±16.05、191.63±8.9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重症感染
2009年至2015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439-444

摘要:目的分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连续7年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ICU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住院患者,收集从下呼吸道、血、尿、胆汁、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非发酵菌的相关资料,分析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MDR)菌株的分离率。结果7年间共分离出非发酵菌2672株,占革兰阴性(G-)杆菌的57.9%(2672/4613),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5.2%(2672/7587);其中居于前5位的非发酵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8.4%)、铜绿假单胞菌(34.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9.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和荧光假单胞菌(5.6%);非发酵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60.9%)。7年间每年非发酵菌均占G-杆菌的50%以上,各年度前5位菌种无明显变化,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上升趋势明显(从2009年的26.5%升至2015年的50.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呈下降趋势(分别从2009年的15.6%、10.6%和13.0%降至2015年的5.6%、7.4%和1.4%),而铜绿假单胞菌变化趋势不明显,7年间始终保持在30%左右。药敏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菌素均保持在约70%的高耐药率,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稳定的低耐药率(40.2%~68.1%)及相对较高的敏感率(23.6%~46.0%)。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58.3%-87.7%)及三代头孢菌素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头孢他啶为55.6%-7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62.5%~86.2%,头孢哌酮/舒巴坦为46.0%~8

咪唑克生对内毒素攻击小鼠体内及体外活化巨噬细胞炎性介质释放的抗炎效应445-449

摘要:目的观察咪唑克生(IDA)对内毒素脂多糖(LPS)攻击小鼠体内以及体外活化巨噬细胞的抗炎效应,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3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IDA低、中、高剂量组(IDA—L、IDA—M、IDA—H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LPS10mg/kg制备炎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DA各组制模同时相应注射IDA0.3、1.0、3.0mg/kg进行干预。于制模后6h取血备检。体外实验:收集2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LPS组(10mg/L)及LPS+IDA—L、IDA—M、IDA—H组(10mg/LLPS+5、25、100μmol/LIDA),于24h收集培养上清备检。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IDA对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体内实验:模型组血清TNF-α(ng/L:403.96±40.98比17.50±8.68)、IL-6(ng/L:61400.31±7826.61比2436.30±448.89)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IDA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炎性因子的升高,以IDA—H组尤甚[TNF—α(ng/L):170.09±28.53比403.96±40.98,IL-6(ng/L):16570.81±1083.65比61400.31±7826.61,均P〈0.01]。②体外实验:与空白组比较,LPS组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量明显增加(TNF—α(ng/L):7259.14±320.70比28.50±27.08,IL-6(ng/L):14809.60±5852.73比1113.47±465.53,MCP-1(ng,L):20847.37±1788.33比447.37±395.69,NO(μmol/L):1900.00±144.31比603.03±102.18,均P〈0.01];IDA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上述因子的分泌,以LPS+IDA—H组作用尤甚[TNF—α(ng/L):784.40±281.90比7259.14±32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重症神经
生长激素释放肽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谷氨酸/γ-氨基丁酸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455-459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生理盐水(Ns)+I/R组和Ghrelin+I/R组,每组42只。夹闭双侧颈内动脉15min、再灌注60min制备全脑I/R模型;Sham组仅暴露颈动脉,不做任何处理。Ghrelin+I/R组、NS+I/R组于I/R前经侧脑室注射Ghrelin或NS 1μL。实验结束后取部分大鼠脑组织,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测量梗死面积,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余大鼠采用单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方法,分别观察海马CAl区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敏感神经元(Glu—N、GABA—N)的放电活动。结果与Sham组比较,I/R模型大鼠海马组织MDA、MPO显著增高,GSH显著降低,海马组织梗死面积明显增加,固缩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增多;而NS+I/R组与I/R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NS+I/R组比较,Ghrelin+I/R组海马组织MDA、MPO显著降低[MDA(nmol/g):16.4±4.2比24.5±6.7,MPO(nmol/g):6.4±1.8比10.2±2.9,均P〈0.05],GSH显著升高(μmol/g:2.65±0.72比1.66±0.50,P〈0.05),海马组织梗死面积明显缩小[(43.9±9.5)%比(77.0±12.7)%,P〈0.01],固缩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减少(个:36.2±4.5比47.1±6.1,P〈0.01)。电生理研究结果显示,I/R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lu—N和GABA—N放电频率较Sham组明显增加;NS+I/R组Glu—N和GABA—N放电活动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S+UR组比较,Ghrelin+I/R组海马CAl区Glu—N放电频率(Hz)显著降低(缺血时:3.81±0.67比4.98±0.33,再灌注时:3.01±0.37比3.77±0.41,均P〈0.05),GABA—N放电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