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513-518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COPD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的第五位病因,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第三位死亡病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最重要的原因,加强对AECOPD的防治,特别是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提高AECOPD合并呼衰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瘦素-胰岛素抵抗与肺功能的相关研究519-521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瘦素(Leptin)-胰岛素抵抗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AECOPD患者,按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成两组:高血糖组(FBG≥6.2mmol/L)42例,低血糖组(FBG3.1~6.2mmol/L)1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FBG为(5.49±1.06)mmol/L〕。所有入选者均常规测定FBG、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Leptin、空腹血清胰岛素(FISN)、胰岛素敏感性(ISI)。肺功能及呼吸阻抗测定并记录如下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呼吸总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X5,X20)、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共振频率(Fre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糖组FBG、FISN、CRP均显著升高,体质指数(BMI)、ALB、ISI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而Lept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血糖组CRP、FISN显著升高,BMI、ALB、Leptin、ISI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低血糖组比较,高血糖组FBG、FISN、Leptin、CRP均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而BMI、ALB无明显变化(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eptin与Zrs、R5、R20、Rc、BMI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FEV1、X20呈显著负相关(P〈0.01和P〈0.05),与FEV1/FVC、PEF、MMEF、X5、Rp、Fres则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ISI与FEV1/FVC、FEV1、PEF、MMEF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Zrs、R5、R20、X5、Rc、Rp、X20、BMI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Fres则无明显相关性。高血糖组平均住院天数〔(25.00±0.13)d〕较低血糖组〔(17.93±0.22)d〕显著延长(P〈0.01),合并多脏�

Na^+/Ca^2+交换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522-524

摘要:目的观察Na^+/Ca^2+交换抑制剂Benzami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胞浆中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及其对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培养和荧光指示剂的方法,测定36例COPD稳定期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AM内〔Ca^2+〕i浓度及其生成的TNF-α和MDA含量。结果1COPD组患者AM内〔Ca^2+〕i〔(68.26±7.24)nmol/L〕、TNF-α〔(5.74±0.42)ng/L〕和MDA〔(3.77±0.61)μg/L〕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0.61±6.26)nmol/L、(2.06±0.20)ng/L、(1.91±0.19)μg/L〕明显增高(P均〈0.01);2给予缺氧后,COPD组AM内〔Ca^2+〕i浓度〔(168.34±17.58)nmol/L〕、TNF-α〔(9.67±1.01)ng/L〕和MDA〔(11.21±1.01)μg/L〕水平均较刺激前增高(P均〈0.01);3先加Benzamil孵育AM再缺氧,可使胞浆内〔Ca^2+〕i浓度〔(129.21±14.33)nmol/L〕、TNF-α〔(6.78±0.52)ng/L〕和MDA〔(8.47±0.79)μg/L〕水平均较单纯缺氧时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Benzamil可抑制由缺氧引起AM内〔Ca^2+〕i浓度增高及其产生的TNF-α、MDA含量;提示通过调节AM激活可抑制TNF-α、MDA的分泌。

不同频率辅助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25-52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辅助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尝试撤机阶段的12例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均为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仅调整通气频率,保持吸气压力及呼气末正压(PEEP)不变,按随机原则将呼吸频率先后设置为5、10、15和20次/min,记录各设置调整20min后的呼吸力学、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1随着设定呼吸频率的增加,平均气道压(Pmean)、控制通气分钟通气量(VEcontrol)逐渐增加,而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VEspont)则逐渐减少(P均〈0.01),患者各呼吸频率间总的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VE)均无明显变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2随着设定呼吸频率的降低,每搏量指数(SI)、心排血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显著增加(P均〈0.01),但患者各呼吸频率间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相对恒定(P均〉0.05);3CI与GEDVI呈显著正相关(r=0.569,P〈0.01)。结论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着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比例的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增加。

动脉血气分析治疗建议和培训软件的开发与临床应用528-531

摘要:目的研制动脉血气分析治疗建议和教学培训软件供临床和教学使用。方法全部程序使用Delphi7.0软件编写,与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结合,软件知识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结合HTML格式文件建立。本软件治疗建议和培训库根据中华医学会相关诊治指南、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6版)、钱桂生主编《现代临床血气分析》、罗炎杰主编《简明临床血气分析》及我院专家的临床经验建立。结果1治疗建议模块包括治疗目的、治疗建议和计算公式,内容包括各种单纯性酸碱失衡、混合性酸碱失衡,呼吸衰竭,钾、钠、氯代谢紊乱等14个子内容;计算公式包括治疗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时需应用的计算公式。2动脉血气分析教学培训软件包含动脉血气分析知识库、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思维、动脉血气分析考试库、动脉血气图知识、计算公式、相关书籍和网站、帮助等。结论该软件可供临床医师治疗时查阅参考,并可作学习培训之用,且有较好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环状软骨压迫对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插入操作和通气功能的影响532-535

摘要:目的评价环状软骨压迫(CP)对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插入操作和正压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身体状态分级为级的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被纳入研究。静脉麻醉诱导后,于CP下插入PLMA,保留专用引导器并将通气罩内压充气至60cmH2O(1cmH2O=0.098kPa)。观察肺通气满意度,测定气道密封压,并采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评价通气罩的解剖位置。暂时终止CP,采用专用引导器进一步推送PLMA到达理想位置,并重新调整通气罩内压至60cmH2O。再次评价上述指标,并记录CP下和非CP下正压通气时的呼潮气量和吸气峰压,观察经PLMA插入胃管的情况并评价引流管解剖位置的FOB评分。结果与在CP下插入PLMA比较,在临时解除CP并进一步推送PLMA后,肺通气满意度(良好和尚可为50例比14例)、气道密封压〔(27±7)cmH2O比(21±7)cmH2O〕和通气罩解剖位置的FOB评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在将PLMA推送至理想位置后,虽然在CP和非CP时的正压通气呼潮气量差异无显著性,但CP时的吸气峰压〔(28±5)cmH2O〕却显著高于非CP时〔(14±2)cmH2O,P〈0.05〕。结论CP可阻碍将PLMA插入到理想位置,在暂时终止CP的情况下,采用专用引导器可将PLMA插入到理想位置,而且CP可显著增加正压通气的吸气峰压。

SARS患者3年康复期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536-538

摘要: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3年康复期肺功能的状态,进一步探讨SARS对患者肺功能的中远期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7例SARS治愈出院患者进行1个月、3个月、1年及3年期4次肺功能检查,并以15例健康人的肺功能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3年康复期SARS患者肺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75%用力呼气瞬时流量(25%~75%FEF)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FEV1/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与出院1个月时比较,3年恢复期DLCO异常率显著降低(32.4%比5.4%,P〈0.05),FVC、VC、25%~75%FEF异常病例数差异无显著性,但有好转趋势;3年时SARS患者肺功能检查仍然有10例患者FVC降低(9例为轻中度,1例为重度异常),仅2例患者存在DLCO轻度异常。结论SARS患者3年期肺弥散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20%~30%的患者仍然存在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肺功能逐渐改善,少数患者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52例次机械通气患者肺复张术分析539-541

摘要:目的总结肺复张术对机械通气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SO2)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7年2月46例实施肺复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张效果、肺复张术的不良反应等。肺复张采取固定驱动压、逐渐升高呼气末正压(PEEP)的方法,所有肺复张患者均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46例患者进行了252次肺复张术,其中1例军团菌肺炎患者发生纵隔气肿;1例患者因存在卵圆孔未闭,复张无效;肺复张总有效率为91%。肺复张中有效PEEP变化较大,最低8cmH2O(1cmH2O=0.098kPa),最高30cmH2O;SO2维持最短0.4h,最长368h,平均每例患者接受5.48次,其中有1例患者最多接受16次肺复张术。23例患者在肺复张中曾经发生过低氧血症(占50%),252次肺复张术中发生101次低氧血症(占40%);开始诱发低氧血症的最低PEEP为8cmH2O,最高为22cmH2O,平均12.7cmH2O。25例患者肺复张中曾发生过血压短暂降低(占54%),252次肺复张中有93次血压短暂降低(占37%);开始出现血压下降的最低PEEP为6cmH2O,最高为23cmH2O,平均13.9cmH2O。结论肺复张术可以有效改善SO2,PEEP的设定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无创正压通气对心外科术后呼吸困难患者的应用研究542-545

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心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困难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本院心外科体外循环术后部分患者在拔管后发生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min及三凹征)或急性呼吸衰竭时,随机用NPPV或面罩吸氧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NPPV组30例,面罩吸氧组2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差、仍缺氧〔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1mmHg=0.133kPa)〕,或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其他气管插管指征时,则予以再次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两组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与面罩吸氧组比较,NPPV组治疗120min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需气管插管率、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天数、ICU病死率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0min时比较,两组pH于480min时明显上升(P均〈0.05);PaCO2于120min起开始上升(P均〈0.05),480min时明显上升(P均〈0.01)。与0min时比较,NPPV组于30min起PaO2、HCO3-显著升高,呼吸频率、心率、动脉收缩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面罩吸氧组PaO2、HCO-3、呼吸频率、心率、动脉收缩压分别于120、60、120、480和480min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0min时比较,NPPV组乳酸于60min起开始出现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面罩吸氧组则于480min时才开始出现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PPV是解决心外科术后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积极使用NPPV可明显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外源性细胞色素C对脓毒症时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545-545

摘要: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美国学者认为在脓毒性休克时,细胞色素氧化酶被竞争性抑制、造成氧化底物活性降低可能是脓毒症时心肌无力的原因之一。因此他们对大量细胞色素C能否克服心肌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和改善心脏功能进行了研究。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心脏外科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一氧化氮的吸入治疗546-548

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Servo300A呼吸机或AeronoxNO释放与监测仪,对合并肺动脉高压且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7例成人和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进行围手术期NO吸入治疗,NO开始剂量(5~10)×10^-6,然后根据病情可缓慢升高至20×10^-6。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肺动脉压(PAP)、动脉压(AP)、肺血管阻力(PVR)和氧合指数(PaO2/FiO2)。NO吸入治疗的有效标准为治疗开始后1h内AP/PAP改善20%以上,或PaO2/FiO2改善20%以上。NO吸入治疗1.5h后无效者终止该方法。结果成人患者NO吸入治疗有效率为77.8%(21/27例),治疗持续时间为12~96h,平均(32.6±10.3)h。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肺动脉高压加重,合并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FiO2为40mmHg(1mmHg=0.133kPa),吸入氧浓度(FiO2)为1.00〕,经NO吸入等综合治疗后效果明显,4d后撤离呼吸机。治疗中与治疗后,在患者与工作人员中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NO吸入治疗对心脏外科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病情加重者治疗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单次快速输注加压素对羊内毒素血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48-548

摘要:脓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时常出现对常用血管升压药的快速耐受。据报道,单次快速输注垂体后叶加压素能升高对儿茶酚胺耐药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然而,大剂量输注加压素可能会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肺血管收缩和氧输送降低。德国和美国学者假设连续小剂量输入加压素与传统的大剂量给药相比能逆转脓毒症引起的低血压并减小不良反应,他们使用27只成年羊进行了此项慢性研究。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导管加温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549-551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导管加温软化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支持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209例接受纤支镜引导经鼻置管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加温组(105例,置管前先将导管加温到52℃)和常规组(104例,置管前导管温度23~26℃),导管由纤支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加温组置管前不应用麻黄素喷鼻。结果1导管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所需时间〔(14.48±8.31)s,99例〕明显短于常规组〔(23.85±11.97)s,96例,P〈0.01)。2加温组清醒状态下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28/28例),显著高于常规组(87.5%,21/24例,P〈0.05)。3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30s内置管成功率为93.9%(93/99例),明显高于常规组(68.6%,66/96例,P〈0.01)。4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中导管向气管内推送困难的发生率为5.05%(5/99例),常规组为32.29%(31/9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加温组首次置管成功者中鼻出血发生率为4.0%(4/99例),明显低于常规组(15.6%,15/96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6加温组清醒状态下首次置管成功者的鼻出血发生率为3.6%(1/28例),常规组为28.6%(6/2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导管加温后纤支镜引导经鼻建立人工气道,在置管前鼻腔黏膜表面无需使用缩血管药物,插管前准备时间缩短,避免了药物引发的心血管反应;提高了清醒状态下患者对插管操作的依从性和置管成功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552-553

摘要:机械通气(MV)是治疗各种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呼衰)的常用治疗手段,它作为一种呼吸支持疗法,并不能消除呼衰的病因,当导致呼衰的病因好转,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恢复至适当水平时,应及时撤离呼吸机(撤机),但有些患者因多种原因影响了撤机。由于长期MV所造成的平均住院日延长以及病死率和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作者署名及一稿两投问题的说明553-55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呼吸机正压通气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554-555

摘要: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手段,但近年来研究显示,呼吸机应用不当可加重原有肺损伤,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且促进肺内炎症介质进入血液,引发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VILI是机械通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临床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由于VILI可与肺部原有病理改变如ARDS并存,故临床上很难明确是机械通气引起还是原有病变的进展所致。现进行此研究,以期为肺损伤病理的鉴定提供依据。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方法介绍
介绍一种安全有效的更换气切套管方法555-555

摘要:部分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须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遇到痰痂阻塞气切套管、气切套管气囊漏气、气囊移位堵塞管口等情况,须立即更换气切套管。以往更换气切套管的方法为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后将气囊放气,拔出气切套管,由有经验的医生沿原路径插入新气切套管。但在操作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呼吸困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局部出血、气切套管插入假道、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胸腔积液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56-557

摘要:危重病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因检查方法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从体检的8%到常规超声的60%以上。大量胸腔积液常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原有病情加重,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增加治疗费用,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探讨危重机械通气患者胸腔积液引流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及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