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 11-9309/R 国内刊号
  • 2095-123X 国际刊号
  • 0.2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周围神经疾患、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教学视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专家笔谈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双相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循证依据1-5

摘要:本文探讨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5)修正双相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循证依据,主要涉及了四个方面:(1)基因和家系研究证实了抑郁发作与双相障碍是异质性疾病,所以抑郁障碍从双相障碍中独立出来;(2)一系列研究表明活动增加与情绪高涨有强关联,对预测双相障碍Ⅱ型敏感性高达90.5%,所以躁狂/轻躁狂诊断标准A增加了活动增加;(3)研究显示2 d的轻躁狂发作时可以很好地区分抑郁发作与双相障碍,但是这可能带来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的重大变化,所以DSM-5维持了“至少4 d”的时间标准,将“2~3 d”归类到“其他特定的双相相关障碍”;(4) DSM-5采用了“具有混合发作的特征”的概念,既切合临床实践的要求,又桥接了单相抑郁和双相障碍,体现了“双相障碍谱系”的本质。其可行性得到了多个研究的支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5-5

摘要:《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光盘附带纸质导读的形式面向全国发行。ISSN1674-0785,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

阿司匹林抵抗与脑卒中防治的现状6-11

摘要:阿司匹林目前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很多患者长期规律口服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仍不能有效地阻止血栓性疾病的复发,即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的剂量、患者依从性、药物的相互作用、疾病的影响及基因多态性等有关。临床医师应明确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并在临床上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减少阿司匹林抵抗,从而取得理想的缺血性卒中预防及治疗效果。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临床研究
中国精神疾病预测量表的研制及其信效度检验12-16

摘要:目的:编制中国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方法通过预测验构建初问卷,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检验其信效度。结果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提取11个因子,另含一个掩饰因子,正式量表含有96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23%。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4,各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40~0.788;总量表的分半系数为0.892,各个因子的分半系数为0.617~0.742(均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优度指数显示:CMIN=3915.815,DF=957,CMIN/DF=4.092,GFI=0.920,TLI=0.878,IFI=0.930,CFI=0.847,RMSEA=0.058。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03,各个因子重测相关系数为0.601~0.737(均P<0.01)。中国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12~0.948(均P<0.01),总分及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73~0.961(均P<0.01)。除神经症和应激源因子外,中国精神疾病预测量表与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2~0.618( P<0.05或P<0.01)。结论中国精神疾病预测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中国人精神疾病预测的评估工具。

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17-22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的疗效,为寻求治疗MCI的有效药物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择135例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主诉“记忆障碍”就诊的MCI患者,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胞二磷胆碱对照组(67例)和丁苯酞治疗组(68例),胞二磷胆碱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及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而丁苯酞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以3个月为一疗程。3个月后,治疗组完成59例(失访率13.23%),对照组完成57例(失访率14.9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均给予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此评价其临床疗效。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用药1个月、3个月后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t值分别为4.690、10.736、3.259、6.623,均P<0.05),且治疗组内3个月后MMSE、MoCA评分高于1个月后(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显著提高MMSE和MoCA评分。丁苯酞软胶囊治疗 MCI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投稿中常见不规范名词22-22

摘要:1.名词欠规范(箭头后为正确名词)→时性脑缺血→过性脑缺血,血沉→红细胞沉降率,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

有无自杀意念男性海洛因依赖者心理状况的比较23-26

摘要:目的:探讨有无自杀意念男性海洛因依赖者( MHDP)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渴求问卷(HCQ)、抑郁自评量表( SDS)与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218例康复期MHDP进行评定,有194例MHDP纳入研究。组间各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自杀意念者88例(45.4%)。有自杀意念组SDS、SAS、SCL-90、TAS 、HCQ总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t值分别为5.94、6.92、9.03、3.33、2.32,P<0.05或P<0.01)。 MHDP自杀意念与海洛因使用年限、戒毒次数、强制戒毒次数、吸烟年限、饮酒年限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46、0.197、0.230、0.720、0.333,均P<0.01);SCL-90与SDS总分依次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结论有自杀意念较无自杀意念MHDP存在更为严重的心身症状、述情障碍、心理渴求与负性情绪。不良的心身健康状况及抑郁情绪是MHDP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投稿常见文字差错26-26

摘要:示例如下(箭头后为正确用字):前驱病变→前期病变,愈复期→恢复期,异性蛋白→异种蛋白,过渡超载→过度超载,转酞酶→转肽酶,l%饿酸→l%锇酸,嗽口→漱口,环胞素→环孢素,期未→期末,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神经未梢→神经末梢,肾孟肾炎→肾盂肾炎,甲氨喋呤→甲氨蝶呤,服帖→服贴,

首次脑梗死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27-32

摘要:目的:分析伴有脑小血管病( CSVD )的首次脑梗死患者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因急性脑梗死入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105例,并根据MRI 筛选出存在CSVD的患者41例,不伴有CSVD的患者64例,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危险因素等人口统计学指标及临床特征进行评估,寻找CSVD的危险因素,将入选的所有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筛选出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 )的患者49例,其余56例无认知功能障碍,并比较两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CSVD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在CSVD组与无CSVD组的比较中,高血压患者分别为34例(82.9%)和29例(45.3%,χ2=14.732,P=0.000),高脂血症患者为36例(87.8%)和25例(39.1%,χ2=24.834,P=0.000),冠心病患者为37例(90.2%)和28例(43.8%,χ2=24.92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VD组年龄[(73.13±4.96)岁]大于无CSVD组[(68.45±7.05)岁,t=4.374,P=0.015];CSVD组和无CSVD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3.50±2.102)分和(27.46±1.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07, P =0.000);CSVD组在注意力评分[(3.09±0.916)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评分[(3.46±0.163)分]低于无 CSVD组(t=5.384、11.546,P均<0.05)。糖尿病患者分别为20例(48.7%)和34例(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60)。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70.86±6.43)岁]大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65.03±5.29)岁,t =7.651,P=0.010];认知功能障碍组平均受教育年限[(4.32±1.326)年]小于认知功能障碍组[(6.19±2.478)年,t=7.850,P=0.000];认知功能障碍组及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皮质下关键部位受累分别为33例(71.7�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33-36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颈内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表达及颈动脉内膜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湖南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70例为A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为B组,两组按随机分组法再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两个亚组,分别在0周、12周、24周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NGAL、sLox-1水平,并同时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数据结果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NGAL和sLox-1的表达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动脉硬化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后强化亚组下降明显(P<0.05),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较前降低( P<0.05)。结论血清NGAL及sLox-1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强化调脂治疗后其表达水平下调。

高血压病对视觉随意注意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37-41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视觉随意注意的影响。方法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辨别任务,分析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2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成分的差异,并对所有受试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靶刺激诱发的视觉P300以PZ[(6.28±0.73)μV]位置波幅最大(F=4.16,P=0.02),由后向前逐渐减小[CZ:(5.53±0.71)μV,FZ:(4.48±0.77)μV];高血压组的视觉 P300波幅[(4.01±0.91)μV]较正常血压组[(6.99±0.87)μV]显著降低(F=4.98,P=0.04),且在顶区最明显(F=7.72,P=0.01);高血压组[(440.75±24.46)ms]较正常血压组[(436.97±23.59)ms]的视觉P300的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17,P=0.68);在顶区,视觉P300的波幅与MMSE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r=0.51, P=0.01)。结论视觉随意注意以顶区激活最明显;高血压病导致视觉随意注意能力下降,且主要发生在顶区;视觉P300的波幅与MMSE存在显著正相关,波幅越高, MMSE的评分越高,提示视觉P300能为临床更早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功能,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本刊对图片及视频资料投稿要求41-41

摘要: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在正文中正确标示每幅图出现的位置,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序,每幅图的图题(必要的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若所用图为引作,请标明出处。对于黑白图,请提供JPG格式,分辨率≥300dpi;彩图,请提供JPG格式彩图,分辨率≥300dpi。本刊对静态图片及动态图像的要求如下。

手术治疗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42-45

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参考既往文献报道,对1例罕见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病例采取手术治疗,并对既往世界范围内报道的7例病例的病史特点和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围手术期及术中予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改善凝血功能。术中彻底清除陈旧性血肿及受损骨质,颅骨缺损处予钛网修补。组织学检查提示标本为陈旧性血块组织。术后动态复查CT显示受压移位小脑、脑干逐步复位。患者头晕、步态不稳症状消失。既往报道了7例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其中有6例(85.7%)采取了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予凝血因子Ⅷ、冷沉淀和(或)血浆替代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颅骨血友病性假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其手术干预的要点在于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的补充、凝血因子水平的监测以及术中清除血肿后残腔的处理。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综述
本刊对来稿推荐信及更改作者的要求45-45

摘要:1.来稿必须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推荐信,并加盖单位公章,只在稿件上盖章无效。2.介绍信的内容必须包括该稿作者姓名及文题全称,并应说明:(1)稿件内容真实;(2)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3)无一稿两投;(4)作者署名及顺序无争议。

椎基底动脉闭塞致急性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46-48

摘要: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事件的86%,其中约20%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预后不佳,其死亡率可达80%~95%。由于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预后较差,人们一直在探索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方法。椎基底动脉闭塞再通的患者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功能预后,因此近年来机械辅助溶栓,取栓、碎栓装置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49-52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至今,已融入经济、教育、娱乐甚至军事等各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各种逼真体验。虚拟现实可以为操作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在反复场景交互中,使操作者强化互动中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及场景中功能的学习。在近年各种疾病的临床康复治疗中,虚拟现实凭借以上优势,日益得到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平衡及认知等康复治疗中。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的难点及热点,本文对比传统康复手段,综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优势、特点和不足,并展望虚拟现实技术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前景。

乙醇对血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53-55

摘要:乙醇对血管系统的作用比较复杂,适度饮酒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可以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长期过度饮酒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风险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乙醇摄入对许多疾病起到双向调节作用,饮酒方式的不同和乙醇摄入剂量的差异对血管系统产生的作用亦有所不同。乙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在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乙醇对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将为进一步揭示乙醇相关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进展56-60

摘要: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的一类,磷酸化激活的ERK由胞质转位于胞核,激活下游的信号分子,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近期的研究表明,该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炎症、自噬、凋亡及脑血管痉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阐述SAH后ERK参与炎症、自噬、凋亡及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分子机制,以ERK作为分子靶点,有效地利用该激酶在SAH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将为研究SAH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