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 11-9309/R 国内刊号
  • 2095-123X 国际刊号
  • 0.2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周围神经疾患、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教学视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专家笔谈
颅底肿瘤的现代外科手术治疗1-3

摘要:颅底肿瘤可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质后,由颅内向颅外或由颅外向颅内侵犯,由于病变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毗邻或侵袭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手术难度大,是神经外科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颅底肿瘤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消息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3-3

摘要:《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脑科疾病与康复医学专业学术类科技期刊,2011年lO月正式创刊ISSN2095.123XCN11-9309/R。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脑科疾病研究与康复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进展,介绍世界脑科研究发展趋势,促进国内外脑科疾病与康复研究的交流和发展。本刊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和多媒体课件结合在一起,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专家笔谈
各类痴呆发病机制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4-7

摘要:痴呆既是一组症状也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痴呆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ies,DLB)、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dementia,FTD)、帕金森病痴呆等。针对痴呆发生机制的研究,特别是针对AD发病机制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消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7-7

摘要:《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光盘附带纸质导读的形式面向全国发行。ISSNl674-0785,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维普)、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荣获2010年中华医学会优秀电子出版物奖,影响因子现为0.637。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临床研究
帕金森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8-11

摘要:目的探讨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对47例伴发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组)和4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不伴发RBD的帕金森病对照者(NRBD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左旋多巴治疗持续时间与剂量、运动并发症等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病发病病程时长、ESS评分、MMSE评分、Hoehn—Yahr分期、UPDRS评分[Я(精神、行为和情绪),Ⅱ(t3常生活活动),Ⅲ(运动检查)]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帕金森病RBD组患者较早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左旋多巴治疗持续时间较NRBD组长(t=4.24,P=0.04),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剂量大(t=8.07,P=0.01),治疗的并发症(UPDRS评分Ⅳ)与NRBD组相比较显著增加(t=7.20,P=0.01)。结论伴发RBD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需较早使用左旋多巴制剂且治疗剂量大,进而引发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和症状波动)明显增加。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关系的典则相关分析12-16

摘要: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海洛因依赖患者(HA)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2010年武汉市三所MMT门诊的603例正在接受MMT的HA(男性占68.3%,平均年龄38.1岁),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用典则相关分析PSQI7个睡眠成分和WHOQOL.BREF4个领域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提取了2对典则变量(典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548和0.264,P均〈0.001),可解释原始变量信息的94.5%;PSQl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生理和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命质量负相关,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与心理和环境领域的生命质量负相关。结论接受MMT的HA的生命质量各领域与不同的睡眠质量成分有关,改善HA的睡眠质量问题可能是提高HA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病毒性脑炎近期与远期预后分析17-21

摘要:目的比较病毒性脑炎(VE)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105例VE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将出院时患者分为近期预后良好组(78例),近期预后不良组(27例),对105例研究对象排除失访后进行远期随访,分为远期预后良好组(69例)与远期预后不良组(16例),选取1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近期预后良好组有8例(12%)评为远期预后不良组,近期预后不良组有11例(58%)评为远期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与开始阿昔洛韦治疗时间差、脑电图、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癫痫及血清钠浓度与VE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8分(OR=46.431,P=0.003;OR=20.896,P=0.026)与血钠浓度〈135mmol/L(OR=8.842,P=0.004;OR=4.39,P=0.091)两个因素均为近期、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还包括〉3次癫痫发作(OR=12.712,P=0.001)。结论VE的预后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且出院时近期预后危险因素不能完全预测远期预后。GCS评分≤8分与血钠浓度〈135mmol/L是同时影响近期与远期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投稿中常见不规范名词21-21

摘要:1.名词欠规范(箭头后为正确名词):一时性脑缺血→一过性脑缺血,血沉→红细胞沉降率,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细胞浆→细胞质,机理→机制,光密度→吸光度,细胞系→细胞株,副作用→不良反应,冠脉→冠状动脉,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x光片→x线片,哈.格氏早衰综合征→哈→格早衰缩合征,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临床研究
贵州省一家族性VonHippel-Lindau病的临床诊治和随访22-25

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一家族性VonHippel—Lindau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个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家系(38人)7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未合并其他部位病变,MRI显示6例为实质性肿瘤,1例囊性肿瘤;4例患者共进行7次显微手术,切除血管母细胞瘤10枚,术后随访1例血管母细胞瘤在不同部位反复复发又经2次开颅手术、2次伽玛刀放射治疗;先证者在术后6年异位复发,复发病灶约为1mm,未予处理,继续随访;1例进行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瘤;2例症状不明显进行随访,在随访中未见新发病灶,原病灶也未增大。结论对于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头颅MRI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作为补充治疗方法。由于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易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复发率高、常为多发病灶,应加强对整个家族成员追踪随访和基因检测。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基础研究
电针刺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边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表达的影响26-30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联合治疗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边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02)表达的影响。方法向成年SD大鼠右侧尾壳核注射肝素和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并于术后第3天向出血灶移植BMSC后施以电针刺激(Ea.BMSC组),同时设置BMSC移植组(BMSC组)、电针刺激组(Ea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NS组)作为对照。各组分别于治疗后1、3、5、7和14d收集血清和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出血灶周边区MMP-9的表达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2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a—BMSC组的MMP-9表达在1~7d时低于NS组(t值分别为9.85、5.76、7.05、3.13,P均〈0.05),在全部时间点均低于BMSC组(t值分别为8.91、11.68、11.20、10.11、2.76,P均〈0.05),而在3—14d时则高于Ea组(t值分别为-3.38、-3.98、-5.66、-13.07,P均〈0.05)。Ea.BMSC组的血清IL-2含量在5d和7d时高于Ns组(t值分别为-4.15、-3.81,P均〈0.05),在3d和5d时分别低于和高于BMSC组(t值分别为2.76、-3.69,P均〈0.05),在3d和14d时分别高于和低于Ea组(t值分别为-2.90、5.64,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BMSC移植治疗可抑制因单纯BMSC移植治疗所引起的MMP-9表达增高,且较电针组和BMSC组更能使IL-2含量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来稿推荐信及更改作者的要求30-30

摘要:1.来稿必须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推荐信,并加盖单位公章,只在稿件上盖章无效。2.介绍信的内容必须包括该稿作者姓名及文题全称,并应说明:(1)稿件内容真实;(2)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3)无一稿两投;(4)作者署名及顺序无争议。3.在稿件处理期间,因故增减作者,或需更改作者署名顺序者,必须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说明,附变更前后所有作者签名,由原出具投稿推荐信的单位再出具一份证明,并加盖公章。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基础研究
抑郁大鼠模型建立的磁共振评价手段探索31-34

摘要:目的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探索磁共振能否成为评价抑郁大鼠模型成功建立的可靠手段。方法对30只受试大鼠抑郁模型进行体质量、糖水消耗、水迷宫实验等传统检测,并利用磁共振对大鼠双侧海马体积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海马体积与上述三种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抑郁大鼠模型成功建立,第4周开始,抑郁组大鼠体质量(t=2.91,P〈0.05)、糖水偏爱百分比(t:2.75,P〈0.05)、Morris水迷宫平均潜伏期(t=-2.81,P〈0.05)、海马体积(左侧t=2.46,P〈0.05;右侧t=2.37,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大鼠双侧海马体积与体质量(左侧海马体积r=0.87,P〈0.05;右侧海马体积r=0.88,P〈0.05)、糖水消耗(左侧海马体积r=0.89,P〈0.05;右侧海马体积r=0.92,P〈0.05)、水迷宫实验(左侧海马体积r=0.88,P〈0.05;右侧海马体积r=0.89,P〈0.05)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利用磁共振对大鼠海马体积的测量可作为检测大鼠模型建立成功的可靠手段。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综述
创伤性脑损伤后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研究进展35-38

摘要: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虽然有关颅脑损伤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诊断技术及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TB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未见明显下降。由于该病诊断、治疗复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故其损伤机制一直是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电场在胶质瘤治疗应用方向的研究进展39-41

摘要: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即使患者确诊后接受最好的治疗,许多胶质瘤患者在初次治疗后9个月内复发,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也仅为15个月。而且复发胶质瘤患的总生存期一般很短,如果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生存期很少超过3~5个月。面对如此凶恶的疾病,胶质瘤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却十分有限。

自噬相关蛋白在白噬与凋亡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42-46

摘要:上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两种与细胞命运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自噬与凋亡被发现并命名,它们同时参与细胞损伤时的应激反应,并受到基因的严格调控。凋亡现象是多细胞生物面对生理或病理刺激时介导异常或不需要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46-48

摘要:癫痫是常见病、多发病。癫痫作为慢性疾病,在给患者躯体造成危害的同时,也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癫痫的防治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癫痫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癫痫的患病率、发病率、病因、发作类型、治疗现状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月经和癫痫49-52

摘要: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病,全球约5千万癫痫患者,有数据统计,癫痫的患病率为3‰-9‰,我国为0.9‰~4.8‰。多数文献报道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脑外伤机会较多有关。自希腊时期就有学者意识到女性癫痫发作与月经有关。女性生理激素有月经周期性变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再认识53-57

摘要:本文以血管狭窄及动脉内膜病变背景为基点和主线对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的宏观机制进行了剖析和论述,通过解析既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文献和成果,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给出了几点不同的认识,提出了没有栓子(动态栓子或原位栓子)便没有脑梗死的理论命题,对低灌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进行再解读,并进一步剖析了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在这条主线的引导下,将晕厥和跌倒发作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体系。基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制,对其三种不同临床转归和预后进行了理论阐释。本文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理论推断或可丰富传统意义上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病机制的认识,以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