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 11-9309/R 国内刊号
  • 2095-123X 国际刊号
  • 0.2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周围神经疾患、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教学视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老年痴呆症的识别和诊断-

摘要: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日益增多意味着基层医师在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后续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仍没有针对基层医师使用的老年痴呆症诊断的实用指南.由于基层医师通常最早接触老年痴呆症患者,因此提高基层医师识别和诊断老年痴呆症的水平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形式,本文就AD 的病理生理、推荐的诊断方案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对AD 的筛查和诊断步骤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行为症状和照料者的地位进行评估.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摘要: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stroke,PIS)指卒中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医疗干预后仍在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PIS 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属于难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拟就其相关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可能病因和治疗简要综述如下.

内皮祖细胞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 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 年1 至12 月收住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8 例(其中脑梗死46 例,脑出血12 例)、健康者22 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腹围、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脑血管疾病、肾脏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等以及血压(BP)、心率(HR)、血糖、肌酐(Cr)、尿素氮(BUN)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在入选后的1、7、14、21 d 采集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 的数量,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 浓度,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组间生化指标比较采用t 检验和方差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EPCs 数量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EPCs 数量较健康对照组少(t =2.65 ~3.20,P <0畅01),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7 天、第14 天EPCs 数量逐渐降低,第21天回升到初始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EPCs 数量与hs-CRP 的浓度呈负相关(r =-0畅423,P <0.05),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TC、TG) 呈负相关(r =-0.424 ~-0.278,P <0.05).结论 EPCs 数量可作为急性脑卒中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和修复的标志之一,也是临床危险因素评价的指标之一.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联合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0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ABCD2评分[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7分)],并测定hs CRP数值,同时行hs CRP+ABCD2评分[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8分)]以患者第7天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分析TIA患者ABCD2评分与hs CRP关系,应用ROC曲线比较ABCD2、hs CRP+ABCD2评分在评价TIA临床转归中的差异.结果 106例TIA患者7d内有24例进展为脑梗死,占总病例数的22 6%.低危组TIA患者33例,进展为脑梗死者1例,脑梗死发生率为3 0%;中危组TIA患者55例,进展为脑梗死者12例,脑梗死发生率为21 8%;高危组TIA患者18例,进展为脑梗死者11例,脑梗死发生率为61 1%.随着TIA患者ABCD2评分数值的升高,患者的hs CRP数值呈现上升趋势,高危组患者hs CRP水平上升幅度最高,其次是中危组,低危组hs CRP上升幅度最小;ABCD2+hs CRP评分在评价TIA患者临床转归结局中优于ABCD2评分.结论 ABCD2评分联合hs CRP可提高ABCD2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筛选高危TIA患者,指导临床治疗.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及后期转入康复科住院的患者80 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组(40 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CPAP 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参数的变化,检测术前术后不同时相的血清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进而评估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 两组在分别治疗7 d 后,治疗组呼吸暂停明显减少,低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SaO2 明显提高;对照组呼吸暂停指数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6.1734、22.9401、16.4622,P 均<0畅05).治疗后第3 天、第7 天、第14 天,CPAP 治疗组的患者血清CRP、TNF-α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 =8畅08 ~19畅91,P <0畅05;t =7畅34 ~10畅17,P <0畅01);同时经CPAP 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畅5%、72畅5%,P <0畅01).结论 积极的CPAP 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合并OSAHS 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水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淀粉酶异常与预后的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血清淀粉酶(AMY)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浙江苍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重型TBI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特重型亚组(GCS3~5分)和重型亚组(GCS6~8分);入院24h内测定AMY,按AMY测定结果分为AMY异常亚组和正常亚组.治疗15d后进行早期病情预后评估,早期病情预后评估(GOS)1~2分者为预后不良,GCS3~5分为预后良好.另选同期轻中型TBI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检测血清AMY,对结果进行方差齐性统计分析.结果 40例重型TBI患者血清AMY异常(≥200U/L)17例(42 50%),其中特重型亚组则高达14例(56 00%).重型组AMY异常率和AMY均值明显高于轻中型组,且特重型亚组明显高于重型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13,t=3.0600;χ2=4.9719,t=2.1687;P<0 05);AMY异常亚组特重型病例比例和预后不良率均高达82 35%,明显高于AMY正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719,12.3785,P<0 05).结论 重型TBI患者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SR)发生率高,存在较为普遍的AMY异常,AMY异常预示其病情严重,预后不良;AMY的异常是判断重型TBI患者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早期检测重型TBI患者AMY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在动脉瘤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在动脉瘤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急诊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的动脉瘤破裂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组(试验组)和传统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组(治疗组)各30例.对比分析围手术期行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治疗与同期行传统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积水发生率、二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率、脑脊液引流量、术后三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恢复结果)并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随访3个月,30例持续稳压外引流组患者脑积水1例(3.3%);二期去骨瓣减压2例(6 7%);生活完全自理26例(86 7%),生活部分或不能自理4例(13 3%).传统腰椎穿刺引流组中脑积水6例(20 0%);二期行去骨瓣减压6例(20 0%);生活完全自理20例(66 7%);生活部分或不能自理8例(26 7%);死亡2例(6 7%).两组平均总引流量[分别为(1220±712)ml、(260±200)ml]、术后第7天脑脊液蛋白[分别为(770±212)mg/L、(1520±463)mg/L]、红细胞计数[分别为(410±108)×106/L、(1210±263)×10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2、4.965、3.087,P<0 05).结论 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在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使用简便易行,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建议推广应用.

非典型脑膜瘤患者MRI 表现-

摘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5% ~20%[1] .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是介于良性脑膜瘤(benign meninginoma,BM)和恶性脑膜瘤(malignant meniginoma,MM)之间的间变性肿瘤,其病理学及组织学特征亦介于BM 以及MM 之间.AM 影像学特征表现多种多样,WHO 分类将其分为Ⅱ级[2] .本文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MRI 表现,报道如下.

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对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大脑中动脉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50%,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大脑中动脉为供应大脑半球血液最多的动脉,也最容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卒中发生,其发生梗死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 .本研究针对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观察颅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明确侧支循环建立和大脑中动脉梗死急性期及长期随访结果的相关性.

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策略及现状-

摘要: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由于恶性胶质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及活体解剖结构的相似性,外科手术很难完全将其切除;放射治疗及化疗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及胶质瘤对其固有的耐受性,治疗的目的也只是尽可能控制肿瘤生长,维持患者生活质量[1] .基因治疗是将一种或几种基因递送给患者特定的靶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92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NIH)批准了第1 个运用逆转录病毒介导HSV-tk/GCV 系统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方案,从此全球掀起了肿瘤基因治疗的热潮.

达方吡啶改善多发性硬化相关的行走障碍-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炎性脱髓鞘性疾病,病理学特征包括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脱髓鞘、轴索丢失和少突胶质细胞损害等.临床可表现为视觉缺失或复视、肌力减弱、感觉异常或缺失等[1] .其中行走障碍限制患者参与各种活动,是MS 最令人恐惧和致残的症状之一[2] .

信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