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方法学、实践与交流、发展动态、摘要连载、小知识与消息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 国际刊号:1672-2531
  • 国内刊号:51-1656/R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245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6
  • 综合影响因子:1.27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循证医学 2010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卫生政策研究与循证决策

家庭病床与住院治疗

摘要:1研究背景家庭病床(Hospital at home)这一概念最早于1961年提出,通常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医护专业人员为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主动的居家医疗服务。随着对急性住院床位需求的增加,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已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但是,不同国家对家庭病床服务的界定各不相同。例如:英国的家庭病床服务主张由家庭护士向个人提供照护为主的服务;在北美地区,家庭病床主要提供静脉药物注射、输血等技术性服务。由于服务形式多种多样,系统评价根据患者来源,将家庭病床分为患者提前出院后居家治疗(包括老年患者和择期手术者)、居家治疗和临终照护等形式。
885-886

对“家庭病床与住院治疗”一文的评论

摘要:家庭病床是随着社会和医疗实践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服务形式,其与住院医疗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别,是卫生管理、卫生经济领域进行比较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是探讨卫生服务模式如何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886-88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著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二年随访

摘要: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2年自然病程。方法本研究为国际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的一部分。按统一方案登记因NSTE-ACS入院的患者,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作任何干预,记录其临床特征、主要药物及干预治疗、重大事件,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追踪记录2年,分析女性患者的特点并与男性患者对比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共注册2 294例NSTE-ACS患者,女性占37.7%(864例),平均年龄65.1±6.7岁,就诊时有不稳定心绞痛及心电图异常者分别占90.7%、92.6%。女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分别占64.1%、23.4%,显著高于男性(P≤0.001)。女性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吸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者分别占39.4%、16.8%、11.7%、2.3%,均明显低于男性(P≤0.001)。既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占0.5%,低于男性(P≤0.05)。住院期间女性患者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分别为92.8%、64.8%,低于男性(P≤0.05);硝酸酯类药、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和调血脂治疗率分别为96.9%、60.0%、59.1%、47.1%,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女性患者药物治疗率下降幅度比男性更为明显。随访2年时女性患者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调血脂药的服用率分别为68.4%、39.5%、27.4%和19.4%,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住院期间女性患者PCI、CABG治疗率分别为10.5%和2.7%;2年随访期间分别为13.4%和4.8%。女性血运重建治疗无论是在住院期间或2年随访期间均显著低于男性(P≤0.001)。2年随访期间女性患者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因顽固心肌缺血住院率分别为7.4%、4.7%、6.8%、15.4%和31.3%,与男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STE-ACS
887-891

未诊断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未诊断糖尿病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CAD)的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499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糖代谢异常情况。结果两组随机血糖(RPG)和空腹血糖(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和0.444),但OGTT 2小时血糖(2hPG)在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达74.0%,其中新诊断糖尿病32.1%,糖耐量异常(IGT)39.0%,分别高于非冠心病组的61.6%、36.0%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组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非冠心病组患者的1.6倍[OR=1.603,95%CI(1.023,2.512),P=0.04]和2.3倍[OR=2.292,95%CI(1.391,3.777),P=0.001],在纠正高血压、血脂异常、BMI、hs-CRP等因素后,冠心病组患者存在新诊断糖尿病风险仍较非冠心病组患者明显升高[OR=1.852,95%CI(1.064,3.223),P=0.029]。结论未诊断糖尿病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通过OGTT检查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OGTT应该作为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常规检查项目,如可能,全部心血管住院患者均应常规行OGTT检查。
892-896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的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时的基本现状、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为提高该类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水平提供证据和建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兰州大学2008年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新生的基本现状、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64份,收回164份,其中有效问卷157份,有效率为95.7%。①157名被调查对象入学前有工作经历者不足50%,且大多在市级和县级以下医院工作。②78.3%认为临床和科研能力都很重要。③65.6%期望获得医学科学学位;④96.8%希望在毕业后从事临床或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工作,希望从事科研为主者仅占3.2%;⑤入学时临床技能和科研基础均很薄弱,但对毕业时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期望普遍较高。结论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在招生宣传和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学习目标、就业预期与国家需求相适应,加大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宣传、政策配套和培养力度。
897-901

大学生饮食卫生行为态度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卫生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卫生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根据性别、年级、学院分层按比例抽样的方法,对四川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的1?551名同学进行自拟问卷调查。结果在选择就餐地点时,56.3%的大学生选择"环境好、干净卫生",只有7.8%的学生重视卫生许可证,14.9%的学生认为从业人员应该也必须有健康证,30.6%的学生认为餐具必须消毒后才能使用。大学生购买没有营业许可证的流动小摊上食品的比例超过80%,只有21%的大学生能够做到每次饭前洗手。结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就餐过程各环节的卫生健康状况有要求,但对具体的卫生标准认识模糊。大部分大学生饭前洗手意识薄弱,身边洗手设施配备不足。大学生对存在卫生安全隐患食品的危害认识不足。
902-904

PBL教学对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效果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对PBL教学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纳入国内外有关PBL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法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月。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对照研究,其中仅1个为RCT。结果显示:4个研究的客观评价和2个研究的自我评价结果均显示PBL教学组医生的综合能力优于传统教学组医生。在卫生保健法律伦理道德、研究及表达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无论自我评价还是客观评价均显示了PBL教学法的优势。但在其他方面,PBL教学方法对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的影响尚存在一定争议。结论相对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可较好地提高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实践技能,但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有待设计更为严谨的试验进一步验证。
905-909

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降钙素原(PCT)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2010.1)、EMbase(1974~2010.1)、e 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1期)、CBM(1978~2010.1)和BIOSIS(1995~2010.1)数据库,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使用PCT诊断VAP的相关研究。按照QUADAS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Meta-Disk1.4软件对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综合受试者特征曲线(SROC)。结果从103篇文献中共筛选出5个合格研究,这些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I2〉50%),其总的敏感性为0.70[95%CI(0.62,0.77)],特异性为0.76[95%CI(0.69,0.82)]。+LR为5.651[95%CI(1.237,25.810)],–LR为0.349[95%CI(0.155,0.784)]。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诊断比值比(DOR)=19.416,95%CI(2.473,152.47)]。结论 PCT用于VAP的诊断只有中等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差异,期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其次,单独使用PCT来诊断VAP存在局限,使用PCT诊断VAP仍需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
910-915

托烷斯琼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托烷斯琼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CNKI等数据库,并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1995~2009年发表的有关托烷斯琼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 Handbook 5.0.1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avMan 4.2.10软件。结果共纳入17个RCT,包括4?6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托烷司琼单次静注能降低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R=0.41,95%CI(0.29,0.60)]和全麻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R=0.30,95%CI(0.15,0.60)];单次静注或分次泵注均能降低全麻术后应用曲马多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R(95%CI)分别为0.41(0.29,0.56)和0.10(0.06,0.19)];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用较托烷司琼单用能更有效降低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R=0.27,95%(0.13,0.57)]。②安全性:托烷司琼静注能减少头晕头迷的发生率[RR=0.35,95%CI(0.16,0.75)],但在减少术后瘙痒、嗜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未出现椎体外系、排尿困难等症状。结论托烷司琼能明显降低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并可减少头晕头迷的发生。
916-922

P6刺激对术后恶心呕吐有效性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P6(内关穴:NeiGuan)刺激与假刺激/安慰剂/药物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VN)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2010)、OVID全文数据库(1990~2010)、EBSCO(1990~2010)、Cochrane图书馆(1996~2010)、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9~2010),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1990~2010)和High Wire Pres数据库(1990~2010),手工检索《中华麻醉学杂志》(1990/2010)、Anastasia等5种中外文期刊。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其中2篇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4篇为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其余15篇均为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Ⅱa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假刺激相比,P6刺激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开始~研究终止)(P〈0.000 01)、术后早期恶心(〈术后6 h)(P=0.000 6)和术后后期恶心(〉术后6 h)(P=0.001)。②与假刺激相比,P6刺激也可有效预防术后呕吐(开始~研究终止)(P〈0.000 1)、术后早期呕吐(〈术后6 h)(P=0.002),但对术后后期呕吐(〉术后6 h)无预防作用(P=0.08)。③与药物干预相比,P6刺激预防术后恶心(P=0.29)、呕吐(P=0.15)的有效性较弱。结论 P6刺激相对于假刺激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恶心呕吐(术后0~6 h)、后期恶心,但对术后后期呕吐(术后6~12 h)并无预防作用。相对于药物而言,尚需高质量临床试验来证明P6刺激可以取代药物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923-931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脉搭桥术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脉搭桥术预后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CNKI等数据库,纳入1990~2009年间关于冠脉搭桥手术行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和传统的单纯全麻预后比较的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RCT,包括1?3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与传统单纯全麻相比,术后拔气管插管时间缩短[MD=–332.43,95%CI(–640.19,–24.68),P=0.03],术后第一天静息疼痛VAS[MD=?–1.23,95%CI(–2.19,–0.27),P=0.01]、术后第一天运动疼痛VAS[MD=?–2.52,95%CI(–4.65,–0.39),P=0.02]和术后第二天运动疼痛VAS[MD=?–1.5,95%CI(–2.56,–0.43),P=0.006]降低,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RR=0.53,95%CI(0.29,0.97),P=0.04];而在术后心梗、房颤发生率、死亡率和肺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搭桥手术行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较传统的单纯全麻能明显缩短术后拔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降低术后疼痛VAS,降低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对于术后心梗、房颤发生率,死亡率和肺功能的影响尚需开展更多深入研究来证实。
932-938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西药常规加参麦注射液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01~2009.04)、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9.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8~2009)、PubMed(1978~2009.04)和e 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3期),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西药常规加参麦注射液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等的相关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包括1 1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用参麦注射液后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RR=1.27,95%CI(1.19,1.35),P〈0.000 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WMD=7.17,95%CI(4.65,9.70),P〈0.000 01],改善心室舒张功能[权重较小文献:WMD=0.38,95%CI(0.32,0.45),P〈0.000 01;权重较大文献:WMD=0.38(0.32,0.45)];此外,分别有1项研究显示参麦注射液有使心衰患者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及降低血BNP、IL-6、TNF-α水平的作用。结论西药常规加参麦注射液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939-945

喜辽妥软膏防治微血管循环障碍效果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喜辽妥软膏防治微血管循环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4期)、PubMed、EMbase、CNKI、CBM、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9年12月,收集有关喜辽妥防治微血管循环障碍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除1个试验质量为A级外,其余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辽妥可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OR=0.18,95%CI(0.13,0.25)],而且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优于硫酸镁或安慰剂[OR=7.18,95%CI(4.59,11.22)],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比安慰剂短29小时[MD=–29,95%CI(–37.30,–20.70)]。此外,喜辽妥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疗效比单纯热敷好[OR=8.89,95%CI(4.25,18.58)],也比硫酸镁加热敷好[OR=7.62,95%CI(2.84,20.44)];喜辽妥可防止血肿形成并能迅速消除血肿;喜辽妥对刺激性液体外渗致组织损伤的疗效显著优于硫酸镁[OR=4.25,95%CI(2.06,8.78)]。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喜辽妥可有效改善微血管循环障碍,对静脉炎等疾病效果较好。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946-951

西洛他唑三联疗法治疗PCI后再狭窄效果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西洛他唑三联疗法(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3期)、PubMed(1966~2009)、EMbase(1974~2009)、CNKI(1994~2009)、CMB(1978~2009.2)、VIP(1989~2009.2)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1998~2009)。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而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3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二联疗法(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比较,西洛他唑三联疗法可以增加术后最小腔内直径[MD=0.31,95%CI(0.11,0.51)],降低再狭窄率[OR=0.49,95%CI(0.37,0.65)]和病死率[OR=0.52,95%CI(0.31,0.88)];但在靶血管血运重建、中风和心悸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西洛他唑三联疗法和二联疗法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基于西洛他唑的三联疗法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增加术后最小腔内直径,且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952-956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1~2009.5)、EMbase(2000.1~2009.5)、OVID(2000.1~2009.5)、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2009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1~2009.5)、CNKI(2000.1~2009.5),手工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6种相关杂志,纳入TDR和ACDF比较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包括1?3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DR与ACDF两组术后颈痛评分[MD=–0.90,95%CI(–1.18,–0.62)]、术后上肢痛评分[MD=–0.70,95%CI(–0.86,–0.54)]、术后神经功能满意率[RR=1.06,95%CI(1.02,1.11),P=0.003]、再次手术发生率[RR=0.30,95%CI(0.17,0.53),P〈0.000?1]和总体治愈率[RR=1.13,95%CI(1.06,1.22),P=0.000?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WMD=1.53,95%CI(–0.55,3.61),P=0.15]、术后影像学满意率[RR=0.96,95%CI(0.92,1.01),P=0.1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79,95%CI(0.49,1.28),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R能缓解颈及上肢痛、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再次手术率,提高单节段颈椎病的总体治愈率,但在颈部功能改善、术后影像学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TDR和ACDF疗效相似。
957-963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_1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比较治疗慢性乙肝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ADF+Tα1)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比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VIP数据库,均从建库检索至2010年2月,并追踪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ADF+Tα1与单用ADF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2手册独立纳入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RCT,共895例患者,其方法学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HBeAg血清转换)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77(1.38,2.27)和1.74(1.44,2.10)];次要结局指标(HBV-DNA转阴、HBeAg转阴、ALT复常、HBV-DNA变异,完全应答、HBsAg阴转)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试验组也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ADF+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ADF,且在治疗6个月时便可观察到明显差异,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972-977

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CBM、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09年12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在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后,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合计1?7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除2篇为半随机设计,其余12篇均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所有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未实施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降低ALT方面,肝苏+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HBsAg阴转率方面,肝苏+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HBeAg阴转率方面,治疗3个月时肝苏+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HBV-DNA阴转率方面,无论治疗3个月或6个月时,肝苏+常规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肝苏+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与单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肝苏+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ALT、病毒学指标、病毒学应答、肝纤维化的改善可能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且用药时间不同,因此无法进行总体的效应合并分析,上诉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持。
978-98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2000年1月~2009年10月。纳入G-CSF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 5.0软件对总体生存率、诱导化疗结束后的完全缓解率、生存质量、感染情况、复发率、不良反应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20例患者,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G-CSF组在成人ALL总体生存率[RR=2.24,95%CI(1.28,3.90),P=0.004]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G-CSF可提高成人AL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尚不能证明其有提高完全缓解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感染情况、降低复发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98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