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11-2606/G4 国内刊号
  • 1002-4808 国际刊号
  • 1.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教育学刊是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教育学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课程与教学、德育研究、中小学教科研、教育微论、广告图片_作品欣赏、广告图片_广告·书评、广告图片_课题风采

中国教育学刊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科学大讲堂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1-6

摘要: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扩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消除知识鸿沟以迎接知识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由冲突到分享:素质教育政策新视角7-10

摘要:一直以来,素质教育政策以公共利益至上而疏于对学习者及其家庭的教育利益诉求的关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博弈与冲突的外在表现。素质教育政策应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教育利益分享,实现公利私益和私利公益。

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建设费保障机制研究11-15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建设经费供给的历史回顾及对当前学校办学条件总体状况和基本建设经费保障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大,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多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建设经费保障水平不高,无法适应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应该适时进入标准化、一致化阶段。应继续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事业全局,充分调动地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全国范围的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新的教育融资模式,增加教育经费供给,提高教育筹资及经费管理、使用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均等化,改变义务教育的面貌。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严正声明15-15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后农税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与教育——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分析入手16-20

摘要:后农税时代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为根本特征。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导向确立、政府投入大量增加的有利条件下,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这些新政策能否很好地得到实施。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的价值选择、合理性和有效性尤为需要审思和检视,并关注和思考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其相关的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中学校长面临的时代挑战与使命21-23

摘要:不同教育阶段有其不同的办学任务、不同的办学方式、不同的办学目标。中学校长的办学育人活动,必须体现出“中学”这个特定教育阶段的规定性,满足中学教育的特定要求。中学校长的时代使命包括:在应对急剧变化中坚持超前思维;在抵御世俗压力中坚持理想追求;在超越现实局限中把握创造空间。

重点中学特色建设的五维度24-27

摘要:重点中学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是迫切的、必然的选择。重庆南开中学在构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认识到:校长是构建学校特色的关键;课程是构建学校特色的核心;师资是构建学校特色的基础;特色项目是构建学校特色的亮点:校园文化是构建学校特色的目标。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校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综述28-30

摘要:2007年11月29—30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教育媒体的17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提交论文100多篇。与会者围绕“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就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当代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学校文化建设的机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教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2007年辽宁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沈阳举行30-30

摘要:由辽宁教育电视台主办,东北新闻网、辽沈晚报等新闻媒体协办的“2007辽宁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日前在沈阳辽宁教育电视台举行。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利、副省长鲁昕、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怀远以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等领导参加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教师角色与权威的合法性探析31-34

摘要:“教师权威”这个概念在当代的教育语境中广受批评和质疑,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落伍的教育观念的遗毒。但通过对教师职业特性的分析,不难发现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对权威性的诉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权威力量,才能完成职业角色所赋予的使命,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从这个春义上来说,教师权威具有一定的合法洼。

紧扣课堂教学 促进教师发展——兼谈“1-9”式课堂教学研训操作模式35-36

摘要: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本要素。“研训一体”是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在“十五”期间一直倡导的校本研训模式,“十一五”期间,“研训一体”成为大连市教师教育的基本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通过“研究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研训理念引领教师教育研训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立足课堂教学、重视个人反思、强调群体互动为主要特点的“1-9”式课堂教学研训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德育理论与实践
学校教育中学生申辩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省铜山县为例37-39

摘要:教育申辩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现象,是学生的一种教育需要。允许学生申辩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中小学教育申辩的现状不容乐观,教育者对教育申辩的不当认识、态度和行为,导致相当数量学生的申辩需要受到压抑。为此,必须转变教育者的观念,保障学生权益,优化沟通模式。

国内外品德测评方法述评与展望40-44

摘要:品德测评是现代德育心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难点,从学者们对品德测评概念的不同诠释就可见一斑。品德测评方法的研究应该借鉴国外经典品德测评研究方法,发掘我国古代品德考评经验,反思我国当代品德测评方法,解决品德测评研究的“三度”(信效度、预测度、可行度)问题,做到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学校科学教育需要科技馆积极支持45-48

摘要:2006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少酚和俭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在这些重要文件中,科技馆作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内容,被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一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还联合下发了供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

物理教学的“体验式学习”53-55

摘要:新课程标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转变为主动学习(参与—体验—内化—外延)。如果我们沿用旧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去工作,势必无法完成实施新课程方案的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一个新方案的认证,而是一场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体验学习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训中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质性学生评价体系解析与建构56-59

摘要:质性学生评价是从“质性研究”的视角来关注学生评价,以新课程为背景,以系统科学和当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对学生评价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等进行设计的评价体系,是对量化学生评价的批判、革新和统整的一种评价范式。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质性观,是基于对质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整体认识,包括对质性学生评价要素、结构和功能的清晰认识。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学术年会一等奖论文选登
课堂:请走出“伪生成”的沼泽60-64

摘要:新课程把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即时性获得与发展的生成,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这是课堂教学由重复走向建设的超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但现实教学中,存在着繁多的“伪生成”现象,它们打着“生成”之名,行非“生成”之实。剖析这些“伪生成”现象,挖掘其背后的成因,提出有效的课堂生成可行性策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要还课堂以“真生成”的魅力应抓住“换”“引”“点”“堵”“变”五个着力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让教师走出“讲”的迷失65-68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并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关键是要研究哪些内容需要讲,应该怎样讲?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当讲即讲。在讲授中不要“满堂灌”,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新课程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