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Adult Education

  • 37-1214/G4 国内刊号
  • 1004-6577 国际刊号
  • 1.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成人教育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成人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广角、管理论、调查、应用研究、域外扫描、课程与教学、继续教育、教师发展、乡村振兴

中国成人教育 2016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学科建设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启示4-6

摘要:布鲁纳是认知结构理论的杰出代表,其主张的学习本质是学生主动形成自我认知结构,而发现学习则是学生掌握完整认知结构的根本方法。成人学科建设是现代成人教育改革的重心,是提升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成人认知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布鲁纳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成人学习者构建认知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以期对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学习论坛
学习型社会下的成人参与学习国别比较研究7-10

摘要:随着成人学习的社会需求被初级教育和个人能力的稳步上升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真实映射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但由于成人教育经历的异质性和不规则性,不同国家的学习机会的结构性不平等,导致不同国家有着针对学习型社会的不同的成人学习参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快速扩张的学习需求和多元化发展的继续教育现实,有助于我们重新梳理不同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模式。

解放教育理论视域下的成人学习探究11-13

摘要:随着人类对人性与教育认知的不断深入,主张人的解放为核心的各种认知为人们所提出。基于此,解放教育理论也应运而生。这一理论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影响至今。本文对保罗·弗莱雷提出的解放教育理论的思想内容深入剖析和梳理,从强化自我指导与人性化教育结合、主张对话式教学教学方法以及多选择贴切实际教学的内容等几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解放教育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的实施策略。

自考生三位一体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构建13-15

摘要:自考生网络自主学习既与助学机构和导学教师所提供支助服务密切相关,更离不开自考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在网络环境下,只有构建起由助学机构、导学教师和自考生所组成的三位一体自主学习模式,才能有效促进自考生网络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成人转化学习理论梳理及对成人教育实践的启示16-17

摘要:成人转化学习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对于个体原有的对事物理解框架的转变,进而建立起一种新型化的理解框架。它对于成人教育实践中如何提高成人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成人转化学习形成来源、成人转化学习形成条件以及成人转化学习形成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对成人转化学习理论的实践启示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提高成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效性。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理论广角
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融合发展路径18-21

摘要:将职业资格教育和学历教育融合对接起来,是成人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成人教育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发展应在认识上重塑观念,在教育上进行改革,在技术上有效操作,在制度上形成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又拥有行业中的技能资格,从而开拓出现代成人教育新的发展空间。

教育公平视域下的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21-24

摘要:教育公平是实现其他公平的前提和基础,继续教育在各种类型教育中承担着更加突出的教育公平性功能,而我国现有的继续教育本身也承受着相对不公平的待遇。要想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公平性功能,就需要对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我国继续教育公平缺失的体现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促进发挥继续教育公平功能的有效措施。

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范式创新研究25-27

摘要:学习型社会处在不断变革状态下,这对学习者与教育者都提出了更高的改革和创新要求。学习型社会环境下的改革与创新,不是单纯对某个原理或具体方法进行变革,而是要将教育主体与教育重点进行调整,达到教育范式的再造,从而使教育过程与教育期待更符合学习型社会标准。

保障公民学习权视域下的成人教育体系构建28-30

摘要: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旋律。针对我国成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解决成人教育发展难题;更要积极构建成人教育体系,推动成人教育发展与进步,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终身学习的氛围。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模式变革研究30-32

摘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开始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教育模式也正面临着时代挑战。未来教育必然借助信息平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个性化教育、自组织学习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为此,教师需顺应未来教学需求,认真把握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机遇。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研究33-35

摘要:大学精神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大学文化的核心部分。大学精神体现在大学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追求真理的精神、敢于批判的精神、积极的育人精神等。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中的商业主义、功利主义逐渐蔓延开来,对传统的大学精神带来了冲击和破坏,应重构大学精神。要做好对大学精神的重构,就必须更新大学发展的理念,坚定对大学精神的信仰,积极进行有助于推进大学精神重构的各项制度建设,从而重塑大学精神。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管理论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36-39

摘要:教学质量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应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基本框架、流程、组成、职能及运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

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教育模式转型发展探索39-42

摘要: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逐渐成为发展主流,成人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部分,它的转型与发展更具迫切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当前成人教育领域的发展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根源,将成人教育模式的转型作为其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实现自我发展的根本路径。据此,本文重点对成人教育在新时期的转型与改革进行探索,对成人教育中的多个层面进行转型策略的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教师分型分级绩效评价的实践路径探寻43-45

摘要: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与高校教师密不可分,高等院校教师的整体发展将会影响到高校未来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坚决杜绝绩效评定对教师的执教工作带来阻力。这就需要学校科学化地对教师进行绩效评定。基于此,在高校教师分型及教师分级的情况下,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评定,从而为高校教师的绩效评定工作的发展带来新活力。先对高等院校的教师进行划分,随后进行绩效评定,是绩效评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二级管理模式下地方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改进研究46-48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开始探索实行二级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学院这一级管理平台作用,激发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其中,教师的绩效管理是重要的一环。本文在地方性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分析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归纳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绩效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地方高效教师绩效管理的改进策略。

基于治理理论下的高校多校区管理机制创新49-52

摘要: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主校区与分校区是有地域距离差距的高校有机体。各高校在多校区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条状、块状、条块结合、混合等4种管理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治理能力建设和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成为高校多校区发展的新背景和新要求,传统的高校多校区管理机制面临多元管理主体的参与性欠缺、行政组织能力的有限性、管理权力运行的单向性和管理方式手段的行政化等治理困境。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从树立治理的发展理念、构建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采用协同合作的治理机制和向服务机制转变等措施,探索高校多校区管理机制创新。

应用技术型大学IS09000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研究53-55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首批应用技术性大学的转型和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本文分析和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和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并基于IS09000管理与信息化有机结合、精细化管理的角度,研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等问题,从而提高第一与第二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双师型人才队伍管理、工程实训中心等管理的规范性和绩效。

松散耦合视角下的高校组织结构效率研究——以学工系统为例56-60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然而,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科层性的组织都具有松散耦合的特性。高校学工系统是典型的科层理论组织结构,在科层制理性决策效率最大化的理想追求和环境多元化的现实情境面前,用“松散耦合”理论进行考察,反思学工系统的组织关联性、工作对接的混乱与无序以及学生组织间的关联,以期创建体制性、规范化的制度环境,转变管理人员的理念和专业研究,坚持多样管理,最终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某种反思视角和考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