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学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文学与文论研究、翻译研究、博士论文、青年学者园地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4-6038
  • 国内刊号:21-1060/H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22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45
  • 综合影响因子:0.87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研究

从记忆编码加工看人脑中的基本语言单位——一项基于单音节语言单位的ERPs研究

摘要:大脑词库中的基本语言单位问题是神经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通过"学习-再认"实验范式,考察了词、非自由语素和无意义字三类单音节语言单位的记忆编码加工特点,探讨了汉语大脑词库中存储的基本语言单位问题。实验结果显示,在第二个正成分(P2)上,词的波幅比非自由语素大,非自由语素的N400成分波幅比词和无意义字的更大,词和无意义字的晚正成分(LPC)波幅比非自由语素更大。文章得出结论,词更有可能以独立形式存储,因而更有可能成为人脑中的基本语言单位。
1-6

英语构式形成与识解的转喻动因

摘要:本文对英语中三个常见构式——表极性程度的动结构式、TIME-away构式和Way构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作为认知能力之一的概念转喻,以不同的形态作用于语言结构,是语言中现存的一些构式的必要识解机制,是它们形成的动因之一,并为一些构式间的继承关系提供了解释。构式作为形义匹配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系统与认知能力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下互动的产物。
7-11

英语存在句定指效应及结构推导研究

摘要:英语存在句定指效应的句法解释一直是句法学界的难题。本文基于英语存在句NP的题元配对和格赋值、there的语法化过程以及NP和there的算子匹配关系,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英语存在句定指效应的历时与共时成因。此外,本文还探索了英语存在句的结构推导以及违例分析。所得结论如下:(1)英语存在句定指效应并非因为该类结构中NP是谓词,需不定指;(2)英语存在句定指效应是there语法化以及NP和there算子匹配的结果;(3)定指效应的违例句并非真正意义的存在句。
12-16

篇际互文性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将篇际互文性界定为特定语篇中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与交融,并讨论了篇际互文性与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对话性等相关术语的区别,然后将其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评述了文学与非文学领域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讨论了这些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17-22

基于自建英语学术书评语料库的评价参数模型探析

摘要:语篇的评价研究已形成多视角的局面,以评价参数为切入点可以丰富评价的理论研究并揭示不同语类的评价特点。为了探析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参数模式,并探讨书评作者的性别是否对评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评价理论和Bednarek(2006)的评价参数模型为理论基础,自建以某语言学网站上随机抽选的200篇英语书评为语料的语料库,通过手工标注来研究学术书评的评价参数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表达在语义范畴上可概括为五个参数:情感性、可靠性、预期性、可能性/必要性和风格;对书评作者的对比分析显示作者的性别对评价的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23-27

2012年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摘要: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12年总通知已公布。全年共16期,分为4类:学科管理、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和语言技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主讲。研修主题既包括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教学方法、语料库应用等教学研究类,也包括项目申报、论文写作与发表、研究生培养模式等管理实施类,为教师能力提升、科研团队建设及外语院系的长远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
27-27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实证研究

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跟踪——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样本报告

摘要:作为四年跟踪研究的一部分,本文结合量与质的方法,考察了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结果发现,学生的动机和认同在延续前三年趋势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动机强度显著下降,学习情境动机有所上升;削减性变化上升至四年级最高,同时社会责任动机、生产性变化有所下降。质的材料进一步揭示了动机和认同变化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曲折性。
32-35

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概念和目标倾向对口语目标水平的预测力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的目标倾向、自我概念、口语目标水平情况,并分析了前两个因素对后一个因素的预测力。结果表明:(1)被试的自我概念、掌握型目标倾向、口语目标水平都偏低;(2)自我概念、掌握型目标倾向、表现型目标倾向都和口语目标水平成极显著正相关,且都能进入口语目标水平的回归模式,可以解释口语目标水平变异的28.1%;(3)掌握型目标倾向高、表现型目标倾向和自我概念至少有一项高的被试组的目标水平显著高于掌握型目标倾向低、表现型目标倾向和自我概念至少有一项低的被试组。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学生的掌握型目标倾向、自我概念和目标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前两者的提高有助于后者的提高。
36-3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词汇丰富性变化的历时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某大学3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RANGE,AntConc,GoTagger和SPSS等软件,从词汇多样性、词汇复杂性、词汇密度和词汇错误四个维度,对词汇丰富性在写作中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其与写作质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跟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生写作中词汇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密度都在稳步增长。在词汇错误方面,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词汇错误在不断减少,但拼写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就词汇丰富性和写作质量的关系而言,词汇多样性、词汇复杂性和词汇密度与写作质量均呈正相关,词汇错误与写作质量呈负相关。
40-44

不同二语水平者的多义词表征通达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调查我国不同二语水平者心理词库中的多义词表征及其在词汇语义通达中的影响效应。参与调查的受试为某高校60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和一年级在校学生,分别构成本研究的高、低二语水平组。整个实验在E-prime程序下进行。实验测试工具主要由20个英语多义词短语及与其对应的两个选项(分别含多义关系和主题/类属关系)构成,要求受试在电脑上判断目标多义词(或启动词)与其对应选项的语义类属。调查结果发现:二语水平成为影响多义通达的显著变量;但就词频与多义通达而言,不同二语水平受试选择高频多义词的比例最小,而选择低频多义词的频率最高。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二语心理词库中的多义词表征的发展路径是从核心表征走向独立表征;2)二语水平与多义词通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3)多义词词频对多义词通达存在不对称性影响。
45-49

第八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摘要:第八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9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和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语言生活”,议题包括但不局限于:1)语言与语言使用者;2)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3)语言选择与身份构建;4)方言接触与人口流动;5)语言创新与网络渗透;6)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活。
49-49

任务完成方式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的影响

摘要:本文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探讨图式建构中的认知投入(有效负荷)对二语写作的影响。针对写作水平相同的两组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就任务完成方式进行了实验,用分解评分法评定写作成绩,对语言流利度、复杂度和准确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任务完成方式对二语写作成绩有显著影响:在语言流利度上差异显著,但在语言复杂度和准确度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由此可见,注意力分配影响二语写作质量,而增加写作有效负荷有利于二语写作质量的提升。
50-54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歧义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自控步速阅读实验,探讨了语境强弱对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歧义词在线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语境强弱不影响低水平,但影响高水平学习者对歧义词次要意义的早期激活,即强语境提高了高水平被试次要意义的激活阈限,从而和主要意义产生竞争,进而完成词义的选择。由此说明,高水平学习者的歧义词加工过程遵循重排序模型,而低水平学习者遵循顺序通达模型。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其歧义词表征——低水平学习者的表征是局部式的,而高水平的表征是分布式的。本研究结果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55-59

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摘要:由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山东大学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将于2012年10月12日-14日在济南举行。
59-59

重述与提示反馈对英语过去式习得作用的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相关二语习得及认知心理语言学理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测交际性语言练习及不同类型反馈对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学习者习得过去式的作用。研究采取"前测-后测-延时后测"的实验设计,将学生分为重述组、提示组和控制组,分别以口试和笔试测试学习者过去式的习得情况。结果表明,提示性反馈与交际性语言练习结合的作用比与重述性反馈与交际性语言练习结合的作用更为显著,说明提示性反馈能够引导学生注意到目标语法形式,进而显著提高学生目标语习得。
60-64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京华旧事,译坛烟云——Moment in Peking的异语创作与无根回译

摘要:本文从Moment in Peking的献辞与主题、分卷与引文,以及章节划分与叙事结构入手,探讨林语堂用英文撰写这部以抗战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国文化的现代小说的创作意图和叙事特点。本文分析挖掘了其三个汉语译本的体现情况,尤其讨论了张振玉译本章回体翻译的复古现象,并探讨了该书外洋内中的双重性质和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运用异语创作,无根回译和原文复现等新颖概念分析译作,对于同类文学创作和翻译现象可望做出有力的解释。
65-69

国内外翻译研究转向及范式转换综述

摘要:当前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众多"转向"现象,体现了翻译学追求新研究方向、开拓新研究领域的趋势,但转向过多也易造成困惑。本文尝试对这些"转向"的内容及其发生背景进行梳理,并结合库恩的"范式转换"概念分析,指出翻译研究在"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研究范式"和"文化研究范式"。当前的种种新"转向"只是代表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尚未发展为新的研究范式,翻译研究领域依然是三大研究范式并存。
78-8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理论

拉金与美国现代诗歌

摘要:英国运动派诗人菲利普·拉金早年的诗歌创作深受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但是拉金在批判性地学习和研究美国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对这些现代派诗歌发出了质疑和抨击。本文分析了拉金在诗学理念、创作思想和语言技巧方面与美国诗歌展开的对话和对抗,指出拉金诗歌语言的简单化、诗歌风格的通俗化是对以庞德和艾略特为首的"精英化"、"学问化"诗歌理念的对抗,对"非英雄主义"审美观的张扬,进而探讨了拉金和美国现代主义深度"神话"的冲突与其独特的后现代诗歌风格的深层联系。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