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544
  • 国内刊号:61-1023/H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7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4
  • 综合影响因子:1.49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隐喻的维度、机制及归并

摘要:本文针对人类的一切符号系统都是隐喻这一泛化的观点探讨隐喻的维度和机制,为解释的统一性起见将所有隐喻性的辞格归并到隐喻这一上位概念。研究表明:隐喻不等于语言但与语言相切。在语言中,隐喻贯穿彼此不可分离的历时系统与共时系统,构成语言泛时性的全息图。在历时平面,隐喻贯穿于概念一词汇化过程,催生和派生了彼此相联、纵横交错的词汇网络;在共时平面,隐喻构成主述关系,是意义建构或创生的手段,它使语言处于偏离与常规的张力之中。
1-5

情感致使构式的认知转喻特质

摘要:情感致使构式蕴含了情感作用力或能量的传递和接收,体现了外界刺激物与情感体验者之间的情感致使关系,以及情感体验者自身情感的变化过程。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建与识解是构式整体与其构成成分之间互动与融合的过程,该过程是以认知转喻机制的具体运作为根本前提的。
6-9

蒯因的不确定性论题与伯克的戏剧主义语言观——论意义的人文性

摘要: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众多学科普遍关心的问题。蒯因和伯克的理论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但都涉及到语言的意义问题,他们的意义观都强调人的因素和语境的因素,带有强烈的人文性特点。本文对蒯因与伯克理论中所体现的意义观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意义的人文性。
10-13

国外隐喻与话语研究新发展博观

摘要:隐喻与话语的研究是目前应用认知语言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隐喻的认知本质及隐喻在话语中的研究意义出发,引介国外近来提出的“真实世界的隐喻研究”与“以隐喻为先导的动态话语分析框架”概念,重新梳理隐喻在话语交际中的功能性,并归纳国外如“语料库应用于隐喻与话语的分析”、“隐喻故事或情节”、“隐喻簇”等研究焦聚,同时也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评,预期为国内隐喻与话语的应用研究创建一个新的视角。
19-2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汉小说中的省略对比研究

摘要:在阐明省略研究的立场和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日汉平行语料库对比分析了日汉小说文本中各对应句法位置上省略的分布状况,有以下发现:1)总体说来,日语小说的省略频率远远高于汉语。2)日、汉语小说中成分省略的倾向性层级分别为主语〉定语〉宾语〉谓语〉对象格补语和主语〉定语〉状语。3)省略的数量随语言使用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5-30

成语仿拟的语用条件及策划

摘要:仿拟识解是一个基于仿点和本体的明示-推理过程。成语仿拟的(可)接受度及新奇度跟仿点与本体的融合度有关。文章发现:本体与仿点相互作用并形成反比关系:本体对仿点的同化程度越高,仿拟接受度越高,但新奇度越低,语用标记值也越低;反之,当仿点对本体异化作用越大则仿拟的标记值越高,新奇度也越高,但接受度可能越低。同化或异化都基于仿拟者的社会心理、情感-词汇象似性以及成语本体编码的情感因素。据此,文章提出5条良构性成语仿拟的语用条件,认为仿点与本体应以情感为基础维持接受度与新奇度间的切当张力。
31-34

科技论文标题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以Science和Nature为例

摘要:科技论文的标题是连接读者与作者的第一步,在论文的阅读和收录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发表于Science和Nature的论文为例分析其标题结构和语言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标题中以名词短语结构和完整句子结构为主,而名词短语标题中以“名词词组+介词词组”为主要形式;标题中还出现了高频使用的介词及动词词组。本研究对科技论文标题的撰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5-39

“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2014年12月19日-22日中国·上海)

摘要:为进一步繁荣我国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探索合乎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文学批评新方法,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联合主办“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将于2014年12月19日-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与会。
39-39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走的是一条英语专业的路子,按照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把英语当成一门专业来教。这几年,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这一情况既有教学理念问题,也和教师学历结构和教育体制有关。但是大学英语不是专业,它只有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必须调整。
40-44

国外二语学术写作研究趋势及其启示

摘要:近年来学术写作研究在我国开始得到重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加强。为促进我国的相关研究,有必要了解西方学界的研究现状。为此,本文综述了近10多年来西方应用语言学界在理论和实证方面所作的探讨,内容涵盖不同视角的学术写作理论,以及二语学术写作环境、写作过程与写作文本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本文最后还讨论了国外二语学术写作研究的启示意义并简要分析了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5-49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英汉对比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摘要:2014年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的20周年,学会决定于2014年8月25—28日在北京清华园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英汉对比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机遇·创新·和谐”。会议在英汉语言、英汉文化对比及翻译研究三大板块之下,设若干议题:
49-49

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消退成因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655名英语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其中9人的访谈,探索了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消退成因。结果表明,其动机消退成因主要包括学能、教师与教法、课外生活、教学条件、课程与教材、评价等六项因素。这些因素对他们的总体影响不是很大,但教师与教法、课程与教材、教学条件显著高于其它三项因素。教师与教法、课程与教材随着年级升高显著升高,学能随着年级升高显著下降,其它三项因素在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50-54

ELF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语言态度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英语通用语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实证研究对部分高校教师的语言态度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试英语规范意识仍十分牢固,对中国英语的发展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在教学实践中认同基于母语使用者的母语思维模式的英语教学模式。最后指出在英语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教师教育应注重引导英语教师正视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现实,结合国内外英语教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对英语的形式和功能重新定位,树立更加客观、全面的语言意识,这对于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55-58

频次效应对多词动词习得的影响研究

摘要:词块与频次研究都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将两者结合的研究较为鲜见。本研究旨在考察频次对词块习得的影响,其中频次指的是重复接触目标词块的次数,词块以多词动词为例。某中学66名高二学生参加了本研究,他们重复阅读包含目标词块的阅读材料6次并参加相应的词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频次对词块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对词块产出性知识的影响大于接受性知识。本研究揭示了频次效应和词块习得之间的关系,并对词块教学提出了建议。
59-62

成就目标理论与大学英语学习之相关性

摘要:学习者外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外语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成就目标理论与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关联性。笔者以大学新生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收集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与其英语学习成绩、性别、成绩回避目标没有明显关联性。而回归分析表明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目标、成绩接近目标、高考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P〈0.01)。此外,本文结合访谈对数据结果作了深层次分析,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63-66

影响EFL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学习者情感之实证研究

摘要:我们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自我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1)精读课堂上学生口语互动欠积极。全班情境中学生参与率偏低;一对一、小组时参与率有所提升。2)课堂参与度与学习者情感因素存在关联。全班、一对一、小组互动皆与学生自我觉察交流能力、外语课堂焦虑和英语交流意愿相关。3)多元回归检验后,外语课堂焦虑被确定为学生全班互动积极与否之预测因素,交流意愿为学生一对一和小组互动积极与否之预测因素。
67-71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反暴力思想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所处时代目睹了英国文明社会的建设进程,并意识到了文明社会背后所暗藏的各种暴力冲突。伍尔夫在作品中不仅批判了人类制造的战争暴力、性别暴力和种族暴力,还洞悉到父权文化、民族主义、黩武主义是暴力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走出暴力困境的设想:构建女性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抵制民族主义、倡导博爱精神。
72-75

谎言的艺术——论王尔德《真诚的重要性》

摘要:《真诚的重要性》是一部看似标榜真诚,实则充满谎言的剧作。本文从道德和艺术两个角度研究剧中谎言的意义。谎言表现了维多利亚晚期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对道德观的坍塌以及个人意志的伸张。塞西丽的谎言是王尔德意义上最高层次的谎言,体现了王尔德艺术即虚构、艺术不反应现实的重要艺术理论。谎言背后掩盖的是王尔德对传统道德观及艺术观的质疑和再思考。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