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电化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电化教学杂志

《外语电化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媒体与外语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口语、听力、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技术、语言教学网站的建设、语料库技术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795
  • 国内刊号:31-1036/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8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78
  • 综合影响因子:1.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电化教学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电化教学杂志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探索

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

摘要:把EAP翻译为学业用途英语还是学术用途英语,两者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异?学术英语对中国大学生是否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实际需要?或并不适用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提供学生真心喜欢的优质外语教育?本文主要对大学英语界这些疑问进行探讨.通过对学生个人外语能力需求和国家外语能力需求分析,学术英语教学内涵的分析,以及我国大学英语面临的生存危机的分析,我们认为学术英语符合中国大学生的需求,不仅有助于培养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而且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3-8
外语电化教学杂志语言研究新视野

语言无羁——网络影响言语交流的逻辑路径

摘要:媒介技术对言语交流方式的革新重塑了人类语言生态与面貌.网络开辟出更为广阔、互动的交流场域,吸引网民在特有的物理、语言及心理语境下,参与语言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以挖掘表达潜力,从而创造出多元化、口语化的“超次生口语文化”.在虚拟空间里,网民的表达遵循语词翻新改造、语句翻转结构、语义拼接跳跃等言语表达逻辑,最终指向自然语言发展的“无羁向度”.
9-13

意义、表达与结构的三维统一——论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的哲学思维

摘要:哲学以思维存在于语言中,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思维.以图像、图形、声音、文字、构图等多种媒介符号交织的多模态交际,使得文字在意义表达上的符号垄断地位被逐渐削弱,视觉感知被赋予了超出文字之上的感性特权.多模态隐喻意义的生成和表达方式在维度上远超单一文本隐喻.从意义建构的认知理据来看,多模态隐喻是身体、感知、体验、大脑和心智的共同产物,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研究人类心智和认知的哲学方法.意义、表达与结构的三维统一,形成了当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思辨,而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建构也正是在这一统一过程中完成的.
14-19

CIA框架下的多因素解释模型——以学习者“不定式非限定小句”特征解释为例

摘要:中介语对比分析框架(CIA)旨在总结和解释学习者语言特征,但它坚持母语准则来定性学习者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有违中介语概念内涵;其“可比参照母语库”的标准很难达到;后续的双轨解释模式在解释面和解释力上存在缺陷.因此,研究提出“CIA多因素解释模型”(CIA-MEM),并基于语料库对比英语母语者与四个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定式非限定小句使用,验证CIA-MEM模型在总结和分析学习者语言特征的合理性和解释力.
20-26

从“语言能量”观视角解读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

摘要:庞德的“语言能量”观认为语言是具有“能量”的,词语之间能“传电”,词语间新的结合会产生新的意义.网络新词是词语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义变体,其产生是其自身“能量”不断发展运动的结果.从庞德“语言能量”观的视角解读网络新词生成机制中能量的变化及其翻译方法,有助于了解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在庞德语言能量观的指导下,译者应发挥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准确译出表现于语言形式之外的网络新词内涵.
27-31
外语电化教学杂志外语教育技术研究

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惯习冲击、协作创新、价值共建

摘要:借用场域、资本、惯习等社会学概念,本研究揭示了外语教育场域的冲突性、协作互动性和目标一致性;分析了MOOC与外语教育场域的时空资源配置、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惯习间的冲突,从而提出:外语教学场域中,课堂教学应协同MOOC资源,通过学习共同体重建和教学方法融合创新,实现“学生全方位文化资本增值”(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教育价值.
32-37

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

摘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是世界教育领域新兴的课程模式.本文对MOOCs课程模式之于高等教育的贡献及其面临的困境等进行了梳理和审视,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38-43

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本文借用翻转课堂的“翻转”概念,来探讨当前MOOCs和翻转课堂语境下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是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外语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新范式下进行外语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把自己从前台转到幕后、从主讲变为助学.面对新技术时代,重塑传统的教师形象和地位.
44-47

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

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国际MOOCs的基本情况,然后讨论了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借助MOOCs理念,文章尝试提出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设想,以适应不同层次高校的外语教学需求.
48-54
外语电化教学杂志翻译技术研究

国内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本文以近十五年来(1999-2013)刊登于国内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为数据来源,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技术工具、自主学习、语料库开发五个研究主题对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领域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依据这些分析,对国内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今后的口译教学研究有所启示.
55-61

翻译技术与专业翻译人才培养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代社会呼唤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翻译服务行业而言,理想的翻译人才应该既懂双语、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又懂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我国的翻译人才培养一直比较重视前一种要求,但对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方面的培养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技术教学对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相关要求:当代社会对翻译服务和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翻译技术的优势、翻译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翻译技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翻译技术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应对策略以及翻译技术教学个案分析.
62-67

基于“翻译实验室”模式的学生译者ICT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学生译者ICT能力的内涵,主要包含信息能力、技术能力、交流能力、策略能力及道德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旨在培养学生译者ICT能力的“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然后运用该教学模式指导翻译教学实验,并辅以问卷、翻译日志、观察和访谈四种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最后结合过程与文本评估方式考量学生获取的ICT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翻译实验室”模式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译者的ICT能力,同时其五大构成要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信息能力居首,技术能力次之,交流能力和道德法律意识并列第三,策略能力居第四.此外,译者译文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68-74

语块视角下的口译教学研究

摘要:语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已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这一理论目前在我国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还十分有限.本文首先就运用语块理论与提高口译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然后针对语块视角下的口译教学实践提出建议.
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