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44-1193/R 国内刊号
  • 1006-5725 国际刊号
  • 2.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医学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实用医学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述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社区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69-172

摘要:中国的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自1986年由我国派专家赴WHO学习开始,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以卓大宏教授等老一辈康复学者的带领下,社区康复现已成为中国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以基层社区为基地,以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为前提,以全社会的参与为支持保障,以适宜康复技术为介入手段,以实现残疾人全面康复为最终目标,积极动员残疾人及其社会力量参与,已成为我国社区康复发展的新趋势[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供什么样的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鼻咽癌
CT引导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咽癌肺转移173-177

摘要:目的:评价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7月对98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168个病灶行微波凝固治疗的临床疗效,经微波凝固治疗1个月后行胸部CT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98例患者的168个病灶在治疗1月行CT复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50个,部分缓解44个,稳定44个,进展30个,有效率达82.1%。全部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6.7%,28.3%,13.4%。患者转移灶最大直径大小及累计转移灶的多寡对患者生存有显著影响。结论:微波凝固有较好的长、短期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是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肺转移灶肿瘤最大径、累计转移灶的多寡均直接影响患者的总生存。

Mir-483增加鼻咽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177-180

摘要:目的:探讨mir-483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方法检测不同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中mir-483表达量及照射后其表达量的变化;选取鼻咽癌细胞株CNE-1,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分别转染mir-483 mimics和阴性对照后,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应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483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483在放疗抵抗鼻咽癌细胞株CNE-1中表达量较放疗敏感鼻咽癌细胞株CNE-2明显增加。过表达mir-483后,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结论:mir-483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奈达铂加氟尿嘧啶同期放疗与顺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比较181-184

摘要:目的:比较奈达铂加氟尿嘧啶同期放疗(NF组)对比顺铂同期放疗(DDP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局部晚期(Ⅲ和ⅣB期)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NF组222例和DDP组165例。评价两组不良反应、5年无进展生存(PFS)和5年总生存(OS)。结果:NF组和DDP组5年的PFS分别为85.13%和82.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NF组和DDP组的5年OS分别为85.58%和82.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NF组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比例低于DDP组(Z=3.61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奈达铂加氟尿嘧啶同期放疗跟顺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相近的疗效,不良反应轻。

诱导化疗加IMRT同期化疗治疗9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远期疗效185-188

摘要:目的:观察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3倒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资料,观察组96倒,对照组87倒。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5年OS、RFS、DMFS、PFS均相近,分别为77.1%和78.2%(P=0.861),89.6%和90.8%(P=0.782),78.1%和77%(P=0.857),72.9%和71.3%(P=0.803)。T_(3-4)N_(0-1)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的5年OS、RFS、DMFS、PFS均相近。T_(1-4)N_(2-3)期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的5年OS、RFS、DMFS、PFS也均相近。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使用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与同期放化疗相比,其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诱导化疗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si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189-191

摘要: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是一种21~25个核苷酸的小RNA分子,能特异性地诱导目标基因沉默,阻断基因转录,减少相应蛋白质的产生。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某些特定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因此,si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此综述简述了siRNA在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解剖结构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191-193

摘要:膝关节是人类结构最复杂、功能最重要、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关节之一[1]。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骨关节炎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最终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和残疾[2]。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治疗晚期膝关节炎及严重膝关节损伤最有效的方法[3]。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硫酸吲哚酚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194-197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吲哚酚(I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DCs)的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IS在动脉粥样硬化(AS)免疫炎症反应中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rh GM-CSF和rh IL-4体外诱导分化为未成熟mDCs,随机分为PBS组、LPS组(1μg/m L)、IS.1组(30μmol/L)、IS.2组(300μmol/L)、IS.3组(600μ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DCs表型和吞噬功能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m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不同浓度IS作用于mDCs后,显著上调mDCs表面标志CD80、CD83、CD86、MHC II的表达,降低细胞吞噬功能并促进细胞因子IL-12p70的分泌(P〈0.05);形态学上看,LPS组和IS.2组细胞呈不规则形,胞体表面有形态不一的突起。比较得出IS为300μmol/L时为最适宜的刺激浓度。结论:硫酸吲哚酚可诱导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这可能是硫酸吲哚酚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过程的机制之一。

化疗药物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198-201

摘要:目的:利用CCK8法研究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制定化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正常成人外周血提取T细胞,制作成CD19-CAR-T细胞。将不同浓度化疗药物与CD19-CAR-T细胞共培养24,48,72 h和(或)96 h后,计算抑制率。结果:(1)氟达拉滨(Fludarabine,FDR)及马磷酰胺(Mafosfamide,MFA)对CD19-CAR-T细胞的抑制率随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2)白舒非(Busulfan,BU)对CD19-CAR-T细胞在体外无抑制作用(P〉0.05);(3)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对CD19-CAR-T细胞在体外无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体外MFA及FDR对CD19-CAR-T细胞有抑制作用。CTX在体外无活性。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年征稿函201-201

摘要:《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办的神经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刊号:CN 11-5354/R,ISSN 1671-8925。杂志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万方数据库等收录。

EGFR抑制剂AG1478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202-205

摘要:目的:研究AG1478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宫颈癌治疗提供初步理论基础。方法:通过CCK8、Western blot、RT-qPCR、免疫荧光及TUNEL染色,检测AG1478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磷酸化ERK亚细胞定位的分布及早期凋亡现象。结果:AG1478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EGFR、ERK及AKT的磷酸化活性有抑制作用同时激活凋亡信号通路;磷酸化ERK细胞核转位被阻断同时出现早期凋亡现象。结论:AG1478可以通过抑制EGFR及下游PI3K/AKT及Ras/MAPK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引起凋亡。

实用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激素诱导下股骨头坏死兔模型血浆中三酰甘油代谢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206-209

摘要:目的:观察激素诱导下的股骨头坏死兔模型血浆中三酰甘油(TG)代谢特点及中药骨蚀灵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构建激素诱导下的股骨头坏死兔模型,运用UPLC/MS分析技术,观察兔模型血浆中TG体内代谢变化特点,分析与股骨头局部组织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对比观察骨蚀灵胶囊对TG体内代谢的干预效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与西药组的TG代谢在各时间节点均出现显著紊乱(P〈0.01);与模型组比较,第3、5周时中药组与西药组的TG均下降(P〈0.05);中药与西药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的MRI检查仅见少量高信号的关节腔积液影像及股骨头中心信号偏低,病理学显示股骨头骨坏死程度轻微,且中药组好于西药组。结论:中药骨蚀灵与西药辛伐他汀同样具有降低血脂中TG作用,这可能是中药骨蚀灵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之一;中药复方以其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强,毒副作用小而更具优势。

参麦散结胶囊联合甲巯咪唑对甲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210-213

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散结胶囊联合甲巯咪唑对甲亢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麦散结胶囊组(0.48 g/kg)、甲巯咪唑组(12 my/kg)和联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每日灌胃给予L-甲状腺素(800μg/kg)和相应的药物。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甲状腺和肝脏功能指标,以及肝组织SOD、GSH-Px、MDA水平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参麦散结胶囊、甲巯咪唑组及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显著降低甲亢模型大鼠血清T_3、T_4、FT_3、FT_4、ALT、AST、ALP、TBIL及肝组织MD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TSH、肝组织SOD和GSH-Px活性,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学改变;并且二者联合应用的作用较单用更显著。但TRAb水平各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参麦散结胶囊联合甲巯咪唑对L-甲状腺素诱发的甲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抑制原位移植性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214-217

摘要:目的:探讨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在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EPI-PBCA-MNPS)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生理盐水(NS)组、表阿霉素(EPI)组、EPI-BCA-MNPS组和EPI-PBCA-MNPS+磁场(EPI-PBCA-MNPS+MF)组进行实验;用药2周后解剖裸鼠,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并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并分析组织中细胞增殖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肿瘤体积抑制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PBCA-MNPS+MF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PI-PBCA-MNPS+MF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对裸鼠人肝癌模型有显著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征稿征订启事217-217

摘要:《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稿源遍及全国甚至国外,CN 44-1575/R。本刊主要反映本校及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传播我校科研成果的重要媒体,是校内外科研人员交流医学学术思想的重要平台,主要发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事业等方面的论文。

细胞因子转导抑制因子3对脓毒血症炎性因子及肺损伤的影响218-221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转导抑制因子3对脓毒血症引起的肺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用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1周后模型组和干预组注射脂多糖,48 h后取血清检测TNF-α和IL-6含量变化,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SOSC3、NF-k B基因表达量变化及检测SOSC3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中大鼠血清TNF-a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含量低于模型组,而高于对照组。模型组NF-κ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表达略高于对照组。模型组SOSC3表达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治疗组中SOSC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western blot结果治疗组SOSC3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结论:辛伐他汀可能引起肺组织SOSC3表达量升高,SOSC3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信号通路NF-κB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有效的保护脓毒血症引起的肺损伤。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后邻椎病发生的疗效222-226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122例,A组固定融合在L_5节段,B组固定融合在S_1节段,节段影像学分析及Suk标准评价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情况,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2例均获得平均(16.2±0.8)个月随访;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s角、侧凸矫正率和前凸矫正率均获得明显改善,B组的前凸矫正率优于A组(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JOA腰背痛评分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无感染、螺钉断裂等不良事件;术后邻椎病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椎间减压融合治疗下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河北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血清表达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227-230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表达水平及基因IL-17-197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22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病例组,以88例自限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检测技术,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17表达水平;采用贝克曼SNP分析仪,检测IL-17-197A/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各实验组IL-17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8.1,r~2=0.61,P〈0.000 1)。L-17-197A/G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各组中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00 1)。GG基因型在自限性感染组中分布频率最高(78.41%),而在慢性乙肝肝硬化组中分布频率最低(19.05%)。AA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分布频率最高(67.72%)。结论:IL-17-197A/G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河北汉族人群中HBV易感的宿主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