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财务会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48

实用财务会计

实用财务会计篇(1)

    (一)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

    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要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应工作加以负责,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带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自发性,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直接影响了在事业单位中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会计电算化经验的会计人员也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还缺乏科学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不强。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单位,经济利益诱惑和驱使不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③。

    (三)财务管理思想落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思念非常落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核算仅仅是为了梳理和明确单位的收支情况,没有展现出事业单位整体状况,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例如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财务信息质量滞后等。对称的财务信息,对上级部门管理下级部门和单位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处理平台是获取对称财务信息的关键条件,有了对称的财务信息,事业单位的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④。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基础。健全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同时,在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条件下,制定适合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权限,制定高于传统会计标准的财务管理标准⑤。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时,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适用于手工操作的内部控制以外,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在系统方面的控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程序设计、系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机的操作是不相连的;保证系统用户不参与日常业务和经管除系统部门之外的物资财产,只负责处理数据;不能擅自更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数据。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在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体系除了电算化系统设计、电算化程序设计和电算化系统维护等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包括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证考试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培训主要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为核心,但是事业单位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以配合。另外,财务部门要统一规划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并由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四)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实用财务会计篇(2)

通常情况下,业界人士所讲的会计信息化指的就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会计信息化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记账、报销、核查、管账等财务工作,能完成人脑难以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在大批量的数据面前,会计信息化能精准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快速地完成这项工作。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将成为未来会计工作的必然选择。

1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企业高层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它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过优化和改造传统会计模型,使信息技术和财务工作完美结合,建立起高效率、高质量、方便迅速地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在对企业的清算、核算工作上起到了支持作用,更对企业的管理、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间接地要求企业以财务管理系统为主,以人才、管理、制度、开发信息化为辅的管理理念促使企业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一体化,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2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对传统会计带来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一般是通过收集、归类、编制和记账凭证等环节进行,整个记账过程都比较复杂,随着营业的增加,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了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信息化会计管理模式则是由各部门统一收集单据,包括生产单据、加工单据、销售单据、发票等,进行自动收集、归类,汇总后传递给财务部门,为财务部门的统计、分类工作提供具体数据,促使财务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应的记账凭据汇编出来,然后经过反复核查,将精准的会计报表汇总出来之后,递交给高层管理人员,为其提供可借鉴的数据,以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借助于网络传递,数据压缩,让财务办公实现了无纸化,大大减少了纸质档案存储的工作量,另外,会计信息化实现了异地管理的可能,有利于公司更方便地获取下属公司的财务数据,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到整个企业的财务数据,了解资金使用情况。

2.2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观念的影响

针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其特定的工作性质,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管理意识、风险意识,出现了不愿创新,抢夺财务管理权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财务工作的正常管理。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企业管理者明白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促使领导者改变管理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紧抓管理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和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应对市场经济变化下对财务信息管理的要求。伴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出现,促使部分不合理的财务制度进行调整,改变管理理念,迅速的调整该企业的管理机制,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该企业迅速适应会计信息化管理。

2.3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侧重点。传统的财务管理是由人工完成的,其重点是控制会计人员,以控制会计信息质量;而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控制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样就由传统的控制管理会计人员,上升到会计人员和信息化系统共同控制的局面,改变了控制对象的侧重点,但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信息化设备和配套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完整程度要求较高,所以,会计信息化要求在内部进行控制时,对提供的数据精度要求更为严格,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管理重点。

3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完善对策

3.1建立财务目标

传统的财务管理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思想已不能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下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及时更新、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出适合信息化时代的新目标,即企业的无形资产,一笔无价资产。所以,企业需要重点利用、培养能够创造无形财产的人才,在确定了新的管理目标之后,还要考虑其他的社会利益和主体利益,以追求所有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2拓宽财务内容

现阶段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于工业经济时代,主要对象是针对存货的收发、投资比例、固定资产和现金流的保管情况,其中现金流是最为主要的,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保障。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资本中最重要、占据主导地位的组成部分将逐渐转变成知识资本,所以,企业决策中的重中之重是无形资产,其作用价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注重风险管理,并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促使财务管理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投资、融资风险大小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最后,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纳入盈利分配范畴,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更新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

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例,财务管理应贯彻所有部门,形成全面的网络监控体系,实现各部门和财务之间的高效沟通和资源共享。第二,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促使企业的风险越来越高,想要保证会计工作的稳定和安全,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和规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主要的管理理念,企业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人才来进行实施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对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出能够符合公司现状和社会现状的复合型人才。第四,注重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发出针对数据收集、归类、分析、控制、清查等功能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软件,为公司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3.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注重所有人员管理和管理内容的控制。在人员管理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以岗位责任制为首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细分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责任,再根据情况调整财务的管理形式,将财务的内部权限进行分工,每个人都要执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坚决杜绝出现越权的情况,以保证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在管理内容方面,企业应当将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针对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系统机制,针对硬件设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维护、安全管理系统,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和监管,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此外,定期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信息做好备份工作,并进行单独存放,定期检查,避免因设备故障、信息遗失等外界原因造成管理信息丢失、泄露。在完善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之外,还应当对设备本身进行安全预防管理,比如为计算机设置安全防火墙、安装安全监控软件、设置专用登录密码等,严防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原因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被他人盗窃、恶意篡改的情况。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完整、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将审计部门的职能完全发挥出来,起到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作用,实现财务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杜绝因个人私利而杜撰的虚假信息,影响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必然是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传统的会计职能和会计核算,对人员要求和管理者的决策也有重大影响。面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迅速优化财务管理目标和相关内容,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适时地转变管理观念,以尽快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准确、完整、真实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春荣.会计信息化对煤炭运销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

[2]薛瑶.企业财务管理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影响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3]袁拓.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实用财务会计篇(3)

当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在招收新生时几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文理分科,因此导致了生源较广、人数较多。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足够多的学生才能保证高职财务会计教学的进步。但学生较多,难以保证学生的知识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对会计相关知识的了解难免就会参差不齐。这样的情况就加大了教学难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就难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懂,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或是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就难以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当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大多是套路化和模式化,即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固定的,基本上针对不同的班级所讲的话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教学即是进入了模式化,模式化的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就要想办法脱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更加幽默、贴近生活。举个例子,财务会计报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通常来讲,老师讲述这个定义会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但完全可以在不改变原义的情况下,进行幽默化地处理。定义讲解只需要讲清楚几个方面的内容,即“谁用什么做什么”,对应的是主体、客体以及内容。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客体是书面文件,简单来讲财务会计报告就是会计部门做成的书面文件,其内容是根据有关资料编制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将这个定义进行分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为简单了。

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设定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难以提升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学习的盲目性,即是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目的,缺乏主动性,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这样的学习方法过于被动,导致学习效率难以提升。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完全是学生的责任,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监督,没有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当然,学生也要意识到,高职和中学的学习有所差距,高职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老师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提升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效率,尤其是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首先,学生要改变对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其次,老师要能够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工作,督促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设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并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学习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时也要有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意识。

三、创新教学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

当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仍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即是讲学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却没有体现教学效果。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理论家,尤其是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才,是要能够进行一线会计工作,而不是只懂得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只有对教学形式进行革新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创新教学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开放教学”上,所谓开放教学,即是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新的教学形式下,学校可以联系银行工作人员、会计专业的优秀校友、处于会计岗位的会计人才、用人单位人事主管等来进行授课,当然,他们的授课和老师的讲课不同,他们的授课偏向于分享经验,给学生提供经验指导。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实用财务会计篇(4)

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除了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的特殊行业,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良性发展的经济基础,所谓企业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的决策者根据本行业的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客观条件,将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也就是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我们就提前向那个方向进行投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大方向与目前本行业的实际市场需要相吻合,可见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企业的资产进行运作的过程,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将企业的资产按照管理者的意愿进定向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通过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或者为客户生产高质量的零件和产品来实现企业利润。企业财务管理再将企业创造的理论按照当时的实际市场和本企业的客观条件进行合理再分配,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在导向企业发展方向上的循环过程。对于企业发展来讲,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突出重点,就拿企业的转型发展来讲,例如一个企业要从生产型的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进行过渡,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企业的财务分配适当的向研发的方向进行倾斜,通过加大对企业产品研发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职工开发出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

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了企业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将目前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整理总结并呈递给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根据财务部门作出的报表规划和决策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财务管理再依照企业决策者的计划作出具体的财务分配,最后才是企业的各个部门按照财务规划进行产品研发或者生产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具体生产研发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将本部门的生产和制造情况换算成经济价值呈报给企业财务部门,企业财务部门通过将实际的利润与预期进行比较,最后决定本项目的投资力度。

员工收入是每一位企业职工比较关注的问题,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调到员工积极性,让每个员工感觉愿意为企业发展出力最好的助推剂。在现实工作中,我国经常发现有的员工抱怨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差距太大,不可否认这里面有的是由于员工没有认清自己的实际工作效率,过高的高估自己的付出而导致,但是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有的员工付出很多但回报不足,有的员工的回报远远大于付出的现象。良好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财务管理可以深入到企业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详细了解单个职工的工作情况,尽可能地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那些滥竽充数的职工端正工作态度,让兢兢业业为企业发展进行实干的员工更加努力,最终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会计理论的相关概念

会计理论是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会计理论概念的阐述有很大的分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对会计理论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点,同一个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实际财务状况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通过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会计理论进行实践,推动我国的会计理论在不断的趋于完善,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共同组成了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由多个与财务管理有关的理论共同组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总结出来的。这些具体的会计理论都是通过企业财务管理者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理论,其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会计的应用理论是在会计基础理论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应用性理论,是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有效延伸,会计应用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不断完善的。不同的应用理论适用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我们在企业日常的财会管理实践中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的财务客观条件,灵活选择最适合企业本阶段财务管理的会计应用理论来指导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

三、会计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基础会计理论和应用会计理论共同组成了我们所说的会计理论。我们将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有机的进行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效率,让会计理论真正的在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下面就对会计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逐一讲解。

(一)帮助财务管理进行财务汇总

前面提到,企业在日常运行中,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必须将部门生产效益折算成经济

价值上报给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整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企业的财务资金进行合理的再分配,而会计理论的作用就是知道财务管理人员将各部门上报上来的账目进行有机的汇总、核算。在财务管理人员对账目进行汇总和核算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会计理论,可以说会计理论是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应用理论,会计理论就像一条准绳一样规范着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例如,众所周知,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和奖金都是各个部门根据单个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做成账务在分呈给企业的财务部门的,相对于企业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尤其是那些集团企业,员工成千上万,部门也比较多,财务部门需要将各个部门报上来的工资奖金进行统一的核算,这就需要会计理论提供指导,通过会计理论的指导,使得原本杂乱无章的账目变得条理化,既保证了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又使得财务账目一目了然,方便上级财务部门的核查,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预算,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用财务会计篇(5)

目前,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虽然应用了管理会计理论,但是在实际实践期间,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有效性,难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难以达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主要因为高校投资者、资金所有者为国家政府部门,其可以为高校提供较多资金,但是并没有要求高校予以资金的偿还,也不能将高校作为盈利工具。高校不能自行对资金进行管理与调控,国家政府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更无法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与监督不够重视,不能更好的对高校财务资金进行核算、预算与结算,难以发挥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

1.2 缺乏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在财务管理期间,不能根据高校财务管理需求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其次,虽然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期间,已经设置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但是财务管理人员还不能更好的对资金进行规划,也无法全面分析高校财务数据问题,难以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最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不能发挥财务管理工作作用,难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1.3 缺乏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无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首先,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认真负责相关工作。其次,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只重视自身利益,忽视群体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最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不能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审批制度,也无法全面考虑高校财务管理后果,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2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应用的重要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其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资金优化配置效率,增强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规范高效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促进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具体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完善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增强核心竞争力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可以完善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相关需求,无法提高相关工作质量。然而,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之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内部管理工作方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将高校内部管理人员所提供的数据与外部信息相互融合,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在会计核算之后,利用良好的平衡方式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质量。另外,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部分会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有效更新教学设备,并且兴建各类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使得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进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使得高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 提高高校管理与决策工作质量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高校管理与决策工作质量。主要因为当前高校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只有全面整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才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就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对预算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同时,还可以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编制预算数据,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加快高校的发展。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对新技术、教学配置与实验设备等的引进进行经济评价,促进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3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安全性。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不断控制高校成本支出,为高校拓展市场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高校在办学形式、筹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出现经济风险,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安全性。

2.4 有利于高校领导对下属进行考核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有利于高校领导对下属进行考核。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对高校各个资金使用环节进行监控,无论是高校财务预算、成本管理工作,还是财务核算与分析工作,都可以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因此,高校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实施财务管理工作之后,可以有效对其进行分析、考核与评价,这样,才能为高校领导人员提供良好的决策信息,加强领导人员对各个部门下属的监督与管理,进而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由此可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较为重要,不仅可以控制高校成本的支出,还可以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措施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逐渐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发挥管理会计理论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 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也随之快速进步,很多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投资方面产生较大需求,然而,在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投资决策存在较大风险,难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无法发挥财务管理工作作用。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理论,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率,重点关注投资风险的控制,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在此期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就要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对投资决策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关注投资时间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投资风险价值。投资时间价值就是在同样的资金投资中,不同时间点都具有不同的价值,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合理的时间之内对投资资金进行使用,这样,才能提高资金使用率。投资风险价值,就是在高校投资中,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财务管理人员要全面考虑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并且科学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果。

3.2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当前,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观念,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理论作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不科学,难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观念,不断完善预算工作制度,合理实施预算管理工作,进而提高高校资金筹集与分配效率,增强资金支配效果。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在预算管理期间,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不断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率与质量,增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工作效果。

3.3 管理会计理论中本量利分析应用

本量利分析方式是管理会计理论中最为基本的分析方法,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高校明确年度利润、招生成本、预测费用等工作进度,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首先,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相关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根据高校招生规模,制定出招生计划方案,全面了解高校学生学费与住宿费用等,合理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将成本数据作为相关标准,然后利用成本分析方式将高校成本划分为变动与固定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就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成本也在不断变化。而固定成本就是无论学生数量是否有变动,都不会出现变化的成本,例如:高校中基本的职工薪资、职工保险费用等成本;其次,利用本量利分析基本教学模型。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方式对基本教学模型进行分析,保证可以提高高校成本管理效率,增强高校成本管理效果;最后,预测高校年利润。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方式预测高校年利润,保证可以得出精确的预测结果,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3.4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战略方案中的应用

实用财务会计篇(6)

一、管理会计思想在高校财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校财务中应用管理会计思想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其中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高校财务管理、提高竞争实力的需要

从性质上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相对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内报告的,而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进行报告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高校应该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校可以通过管理会计的财务指标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学设备的更新,进而提高高校教学、科研两方面的竞争实力。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需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使用教育资金方面存在着使用率低的问题,大量固定资产被重复的购置,高校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比例。高校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和差异分析来寻找出最佳平衡点,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正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自,已经逐渐脱离了对国家拨款的依赖,高校的筹资渠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高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高校为了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改变了原来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思想在高校财务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管理会计思想在高校财务中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坚持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

我国财政部在2014年1月开始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高校在应用管理会计思想的过程中,要将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会计紧密的结合起来。从实质上来看内部控制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要将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由于管理会计思路的改变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要注重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与其他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管理会计对高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主要的作用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在功力,因此我国财政部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期限定位在5到10年。同时高校的领导者也要认识到管理会计差异化的存在,要根据高校的实际经营特点分步骤的实施管理会计,循序渐进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时候高校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的调整管理会计工作,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从全校的角度来实施管理会计思路

管理会计思想会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在于可以增强高校之间的沟通,提高高校服务意识,高校应用管理会计思想应该从全校的角度出发,要与高校的宏观环境相适应,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短期的战略发展目标上,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会计的全面性。

三、提高管理会计思想在高校财务中应用的建议

(一)重视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高校要重视研究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借鉴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方式来加强对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为了保证高校管理会计有较高的职业素质,高校管理会计必须持有会计资格证,这样就可以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高校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相结合的方向,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地位予以明确,要认识到现代企业会计中两大分支虽然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但是其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即资本运营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侧重点,高校内部经营和管理是管理会计的侧重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本质上两者是有区别的,因此高校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时候要注意区别,高校也要将高等数学、统计学等融入到管理会计理论当中,提高管理会计精细化水平。

(二)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

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提高管理会计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管理会体系:

1、引进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计算法也可以称作作业成本法,它的核心部分是作业,是对企业耗用的所有资源进行的确认和计量,作业中通过对耗用成本的准确计入,科学合理的找出成本动因,是一种将一切发生的作业成本纳入到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管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高校领导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引进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利用预算的方法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审计、控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有条不紊的情况下进行,已达到价值的最大化,有利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有利于对企业加强控制。

(三)提高管理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是管理会计思想在高校应用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因此高校要不断提高管理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高校可以从以下对策出发提高管理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校的领导者对管理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关管理会计理论培训,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外派管理会计人员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可以保证高校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提高高校管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高校要提高招聘管理会计人员的门槛,要择优录取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对一些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招聘,高校也要对招聘后的管理人员进行后期教育,这样才能够为高校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

再次,高校管理会计人员要虚心学习先进的管理会计经验,并总结出相关管理会计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水平。

(四)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管理会计思想在高校财务中应用要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会计数据收集、整理、运用和输出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校的管理者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研发出适合高校的一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实现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的相互沟通,不能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高校要从整体战略目标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将高校综合业务与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因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管理会计,应该将管理会计作为信息化的监督框架;其次高校应该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和预测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升分析、挖掘管理会计的能力;再次软件开发商要加大对管理会计软件的研究力度,并尽快的将软件应用到高校的管理会计当中去,为高校提供先进的管理会计软件服务。

(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结合

我国高校管理会计应用还比较晚,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的水平,高校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方法如下: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通过管理会计知识来分析、考核、控制高校财务内容,提高二者的相互融合。

其次,高校在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创新管理会计模式,需要利用一定的现代信息化的手段,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模型,高校的预测和决策工作就会有科学的依据。

再次,高校要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出发,设置不同的辅助核算项目,更好的实现对高校信息的收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在高校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然而我国高校应用管理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高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力度,要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是需要全体高校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才能够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实用财务会计篇(7)

    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流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在会计理论的视角下,企业财务危机主要可划分为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短缺、应收账款结转不利及所有者权益清偿困难等几个方面。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短缺造成的支付困难,这是企业经常面临的财务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指标掌控不利的结果。在会计学理论当中,对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加以衡量。这些指标都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加以简便的核算,并及时的告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经营管理决策者。如果这些信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则很容易造成财务信息传输不良、企业财务危机频发的现象。

    应收账款结转不利是由于企业没有即使的提取充足的坏账准备,以防御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而出现的结果。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够及时的结转成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那么必将导致企业的资金被大幅占用,企业生产能力严重滑坡和一定生产经营周期内的资金周转速度严重下降的问题。

    所有者权益清偿困难是企业不能及时的向所有者偿付应当偿付的利益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资金账面运动没有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借贷平衡的结果。企业在实际业务当中,为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充足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展业务,往往会选择使用节流部分,本应当结转为或计提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资金专做资产类账户项下科目,从而造成企业的计提资金不足,所有者权益不能及时实现的状况,

    二、 立足会计理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经过前文的分析,会计理论视角之下的企业财务危机可以被概括为以上三类。本文将结合会计学基本理论立足企业实际工作,对企业财务危机应对提出分析,探讨会计理论在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首先,在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解决方面,会计理论应当充当原则方面的预警机制的功能。会计学理论在规划了企业账面资金运动过程的基本规则,探讨了这一活动当中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和偿付危机之前,将在账面资金方面存在的一些预兆。这些预兆主要集中于企业会计数据指标当中,通过这些指标,会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监督。例如,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下,企业的偿付危机就很容易爆发,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人员应当在相关指标过高的情况下,及时的遏制过快扩张的势头,从而避免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出现。

    其次,会计理论也应当成为企业经历财务危机之后的重要检查机制。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人员应当通过会计理论所揭示的资金运动规律,探究企业当前经营过程当中出现的失误,并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在会计理论的指导之下发现经营决策的漏洞,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会计理论与企业的坏账风险应对

    企业财务危机主要体现于企业的偿付能力危机。这种危机同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不能及时的实现资金的回笼,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会计理论应当在此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指导,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

    会计理论应当被应用于企业的风险识别过程,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损害很大。而财务工作的基础理论往往能够识别、衡量能够给企业在未来带来重大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账面表现,这将帮助企业顺利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经营问题。因此会计基础理论对企业坏账风险的预警能力,应当被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所吸纳。而通过两个计算方法所核算出的资金存量规模的大小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和衡量企业当前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帮助企业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几率。

实用财务会计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63-02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行为引导教学理念的兴起,该教育理念强调“以能力为本”,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较多的实践性教学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实施项目活动完成计划中的“项目”,进而实现项目成果或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或方法。一般情况下,最终的可见产品(例如,文件资料、设备装置等)即是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对象。

项目教学法首要关注师生协作,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与自我管理和教育,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将这一关键要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具体而言,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项目内容的实践性

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课程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更注重原理性知识,而非实务性操作。项目教学法则首先考虑实施的项目内容,而项目内容的设想要基于实际而非局限于课程理论知识,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解构教学内容,并加以整合,从而实现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应该尽可能模拟实际的业务操作,使学生基于项目活动掌握实务进而理解理论,通过持续整个课时的项目活动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二)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是信息的施与方与传递方,学生仅仅作为信息的接受方,被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接受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被认为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点即是在项目中,学生由单纯的被动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创造者或信息寻求者,通过项目活动创造信息或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当其遇到问题时,会寻求教师给予帮助。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成为项目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从旁观察或予以协助,这是项目教学法最重要的特点。

(三)评价反馈的及时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成果评价与反馈,局限于课后作业、测验与考试等方式,耗时较多且考核方式单一,难以实现准确反馈对教学成果的评价。项目教学法由于教师全程参与关注了学生实施的项目内容,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和项目实施效果。及时性的评价反馈有助于教师调整项目实施进度或安排,进而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环境的了解与熟悉。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会计工作各个岗位,例如,出纳、制证、记账、审核、制表等的基础技能,具备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素养,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可以运用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能够完成企业日常会计工作。

(二)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具体改革内容

为了让学生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技能,我们针对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应用步骤如下:

1.选择项目内容。项目设计了假想企业内蒙古飞骑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治理结构及其某月份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由学生从建账环节开始,逐步实现整个会计业务流程。

2.制定项目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了具有多个实训环节的模拟项目,以企业实际工作背景为依据组织同学进行账务处理,每人组织做一套账,同时在账务中担任相应角色(设制证、出纳、记账、主管等岗位)。具体的课时安排及教学任务分解如表1所示。

3.实施项目计划。在财务会计的40多个课时中,基本参照原定的项目计划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较为考验教师的观察与注意力,教师应该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项目进度,并且根据整体实施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推动项目进行。

4.展示项目成果。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成果较为多样化,在本次财务会计的项目教学中,教学成果包括假想企业的某月份原始凭证、账簿记录和该月份财务报表,同时包含对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如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环境的设计文档,以及整理并归档的会计档案等。通过展示项目成果,首先可以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积累项目教学法经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知识与思维,并且鼓励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改进。

三、项目教学法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项目教学法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

为了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经营环境,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假想企业与业务均依照现实情况进行还原,由于教材版本较为陈旧,加之《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等,课程教授的理论已有部分内容与实务脱节。此外,由于条件所限,此次教学项目均采用手工记账,未模拟真实的财务软件操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手段。财务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课程相结合,也是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趋势。

2.学生对项目教学法不适应。

首先,部分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填制凭证和登记入账环节,对于同类型但相对复杂的经济业务,缺乏处理能力;其次,缺乏主动寻求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出现问题、项目进度受阻后,学生普遍习惯于等待老师予以解决或讲解,而非自己主动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搜索等方式寻求解决之道,部分主动解决问题的同学的解决方式,也局限在寻求教师帮助或同学间相互询问。总体来说,学生对项目教学法表现出了不适应。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1.理论内容的及时更新换代。

项目教学法并非完全将教师解放,而是将其从单纯的主动传递信息转变为信息提供者。在教学设计环节,针对较为陈旧的理论内容,教师应该予以更新,从而与实验项目更加贴合。理论内容的更新换代应该注意准确性、及时性和重要性,对于实务界和学术界暂未取得统一意见尚存争议的知识点,以及细微且现实背景中适用范围较窄的知识点可以暂缓更新,以保证教学节奏和进度。

2.培养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适应性。

项目教学法的成功应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由于学生已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缺乏主动寻找关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项目教学法很难一蹴而就。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不应仅局限在较短的课时内,也不应局限在单一课程中。应该根据实施情况,逐步推进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例如,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逐步深入的课程中,实现项目教学的相继与联系,从而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同时也能通过长期的参与项目培养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适应性。

3.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作用。

在项目实施环节,针对教师观察到的缺陷、学生主动寻求解惑的疑难知识点以及项目结果评价反馈显示的教学目标未尽环节,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法并非完全以学生为主动,在尽力达到教学目的这一基础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与学生的协同作用,双方互为主导,通力推进项目的实施。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201522);内蒙古社科项目:内蒙古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内部审计研究(2014C111);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2015MS07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炭资源转化项目中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71162015);国家软科学“基于产业路线分析的内蒙古动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2014GXS4D091)。

参考文献:

[1]李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实用财务会计篇(9)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对公允价值的重视,这种方式无疑提升了其整体预测公众的质量,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其应用时间因素的制约,呆滞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简单的了解分析。

一、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财务会计行业虽然已经把公允价值与日常的会计工作进行充分的融合,但是因为自身基础知识以及理念的滞后因素、各种操作模式与手段的问题导致其无法深入的践行公允价值内在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对实际的会计工作分析可以了解,在现阶段的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存在以下相关问题:

1.公允价值在资本市场中的相关因素与问题

在财务工作_展过程中,要想充分的凸显公允价值自身的优势,就要优化其整体环境因素,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因为我国财务会计行业整体环境的因素,导致其存在各种不合理的操作问题,这种不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存在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对于公允价值的凸显极其不利的。例如,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其占有的资源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相对更多,民营企业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我国现有的市场保护机制缺乏完善性,导致在一些企业出现倒闭问题之后,无法解决其存在的各种债务问题,可以说这种大环境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公允价值的有效实施与开展。

2.资产评枯行业对于公允价值产生的相关影响

资产评估行业在公允价值的实践应用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整体水平对于其实际的交易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在实践中要构建完善的资产评估系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实践中不得不正视的事,现有的资产评估行业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的,主要就是因为相关交易人员对于资产评估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相关资产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不法操作,在根本上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实践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具体实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公允价值对于公司运作产生的相关影响

在公允价值实施与开展过程中,其可以为企业的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可以在根本上维护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与效益,但是其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导致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提升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企业的利益进行不法操作与转移,同时因为我国现有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还具有一定的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对公允价值的具体实施带来的消极的影响。

二、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实践研究论述

虽然在实践中,公允价值在工作开展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这一定问题与弊端,但是在整体上来说,其并不会应用公允价值的内在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的探究公允价值的内在作用,就要优化自身的工作环境、提升行业的自律性,进而充分的凸显公允价值内在的作用与优势,为根本上推动我国的财务会计的整体发展。

1.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整体经济市场发展的根基所在,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制约,就会导致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这各种极端问题,对此要想有效的提升公允价值的内在价值,就要构建完善的经济制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政府要基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探究,完善现有的经济法律制度,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提升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整体活力,增强市场环境的科学性,在根本行净化整个市场环境,进而可以使得公允价值可以在相对较为完善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发展与成长。

2.加强对公允价值的内在理论探究与分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在我国的实施并不顺利,对此要提升对公允价值的理论探究,通过科学的研究为其实践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作用,进而有效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3.会计从业人员要加强培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与资源,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展相关工作都是通过人为控制的,因此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对员工的重视,通过以人为本的观点解决相关安全问题。

第一,提高对企业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的管理与规范,通过科学方法进行人才的选拔与激励,要在综合素质能、专业性以及道德品质等相关方面对其进行综合选择。第二,全面践行在职员工岗位培训模式,要基于现阶段的具体状况,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素质能力。通过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模式,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对会计信息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开展相关培训。

三、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其在实践中的可以提升财务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可以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对此在实践中,要正视公允价值的内在作用,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进而充分的发挥其整体效能与作用,为经济市场的发展与稳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志敏. 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94.

[2]尹娅琳. 在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研究[J].商,2016,(02):140.

实用财务会计篇(1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财务会计中,强调权属是会计主体假设的必然要求,而在这里,所谓控制是指虽然本企业并不拥有该项资产的法定所有权,但是该项资产上的收益和风险已经由本企业所承担,也就是说企业对虽不拥有但行使控制权的资产应作为本企业资产核算。例如,企业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看,该资产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但从客观的经济实质看,租赁开始日后,与该资产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已经转归本企业,所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资产的价值,记入本企业资产账户,这样可以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或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财务会计中,一些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其所有权仍属于本企业,但已经不具有资产的实质,若继续作为本企业资产核算,势必使会计信息失真,形成不良资产。

三、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其借款费用是否资本化,主要看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如果所购建的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该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是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二是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三是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四是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格要求,或与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既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对于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不管是否办理竣工决算其借款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这种核算方法注重所购建固定资产的经济实质――是否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不拘泥于是否办理竣工决算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四、销售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即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三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四是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即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应看其经济实质,而不论是否收到现金。例如,企业的预收账款业务,虽然已经收到现金,但企业并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换给购货方,这种形式上的现金收入,实质上却是负债。同样,企业对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也都一定程度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五、或有事项的披露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某些经营发生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既使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极小,也应予以披露,如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仲裁、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这些或有负债虽然在法律形式上并未确属本企业债务,但从经济活动的实质看,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若不予以披露,不能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足够充分和详细的信息。《企业会计制度》又规定,对于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或有资产应在附注中披露,但通常只需披露或有资产的形成原因、预期对企业的财务影响等,这些或有资产,虽然法定所有权并未确属本企业,但该项资产的实质――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实力的了解。由此看出,或有事项的披露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体现。

六、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没有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而且不能产生重大影响,那么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具有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或可以施加重大影响,那么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实务中,通常采用持股比例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和选择,如果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尽管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如果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不含)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然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上一篇: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下一篇: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