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应对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48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1)

风险与经营管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企业的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力争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来保证经济利益的流入。世界经济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境内发生的“安然”、“施乐”和“世通”等财务舞弊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争议,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遵循性开始备受重视,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了社会众多的密切关注。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奥法案),这对海外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企业面临着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企业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应对,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能够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的风险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影响全球的COSO报告还是国家有关规范制度,都强调了对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性。

一、风险识别(risk idintification)

风险无处不在,有效地识别风险就会使风险的控制有的放矢,从而消灭这吞溺企业的风浪和暗礁。按照风险管理学科对风险的分类,企业的风险可划分为市场风险、产品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外汇风险、人事风险、体制风险、购并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公关风险、政策风险和外交风险等;按照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划分,企业风险可划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按照企业实现目标层次划分,企业风险相应划分为企业战略风险、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但所有的风险都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过程中。

风险识别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制度化和经常化等原则。由于风险随时存在,因此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抚顺石化分公司的风险识别过程中,笔者将企业风险识别分成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按照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梳理业务范围,建立风险控制流程

抚顺石化公司是一家以石油加工炼制为主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风险控制流程的建立中,将经营活动划分为规划计划、建设过程、物资采购、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存货、财务资产、人力资源、内部审计和合同纠纷等几大类,全面系统地梳理并确定了公司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程。

在确定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还对每一大类业务流程进行了细化,依据管理的细化程度,进一步划分各级子流程,形成了层层嵌套的流程树状体系。如图1所示。

(二)按照制度化和经常化原则,对风险控制流程建立风险数据库

为了全面地评估风险数据,公司对每一个子流程都进行了风险分析,风险分析以“找出关键控制点,建立风险控制文档和流程控制程序”为目的,建立并健全公司的风险数据库。如图2、图3所示。

在风险控制文档和流程控制程序中,针对每一个流程步骤,分别从是否为经营决策风险、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是否致使财务报告失真、是否使资产安全受到了威胁和是否有营私舞弊的现象等五个方面进行归类;同时,对于控制目标的类型从完整性控制(completely)、准确性控制(accurate)、有效性控制(valid)和接触性控制(relative)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通过这些分类,将为每一个流程步骤设定出风险控制点,再对风险控制点进行全面归集,就形成了完整的企业风险数据库。

(三)对风险数据库进行风险评估分析,设定关键风险控制点

抚顺石化公司的风险数据库建立在COSO框架的目标基础上,COSO框架的风险应对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针对企业的基本目标来确保经营的效果和效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s),包括业绩、盈利目标和资源的安全性;

2.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3.确保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依据上述三项目标,对风险数据库的各项风险数据进行了筛选,将影响上述三项目标的风险数据设定为关键风险控制点,建立了关键风险控制数据库。

二、风险应对(risk response)

在对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了逐一识别后,公司需要树立风险组合观,按照“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分担风险,接受风险”原则,对公司的风险实施了有效控制。目前,各公司的现行做法各有不同,抚顺石化分公司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设立组织机构进行风险控制

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为副主任,各业务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以及外聘专家为成员的风险管理委员,其职责是审查批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方案,具有对风险业务的最终决策权。

(二)开展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以现行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企业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成立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负责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三)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步骤

1.企业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总体目标,达成共识,识别战略风险,有效规避战略风险;以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需求为动力,努力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入手,合理控制或规避企业法律风险;以企业管理和财务监督为中心,以日常企业管理检查、考核为手段,针对企业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控制缺陷,实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QHSE现行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机结合;规范企业内部企业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方式和行为,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企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见图4)

3.基本步骤

第一,建章建制,规范业务流程的操作。

规章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执行,是企业内部操作的行为准则。根据风险管理记录模板,将企业现有的控制措施与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比,发现风险管理记录的差异。风险管理记录的差异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管理,但没有形成正式的规章制度;二是有管理,也有相关规章制度,但没有达到所确定的风险管理记录的要求。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差异分析,确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第二,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测试。

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反复地进行系统测试。从业务流程描述、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最终到实施,都要有层次、分步骤地进行系统测试。一般做法中,主要的系统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跟单测试、关键控制测试、管理层测试、控制环境测试、信息系统测试和跟踪测试等。

笔者以以抚顺石化分公司的跟单测试流程为例,说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过程。如图5所示。

第三,建立考核与评价机制。

为强化风险管理,企业实施了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对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并在执行中逐步完善,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予以严惩。定期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检查结果,并向企业考核部门提出奖罚意见。

第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为契机,推进企业过程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在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有效运作的前提下,要求信息传导和反馈要快捷、准确,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管理实际,研发并推行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ERP软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第五,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规划,防止战略风险。

企业推行了谨慎的发展战略,突出主业,三思而后行。适度采用多元化经营,紧密围绕主业,谨慎涉足自己不熟悉或者没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并从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资产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多方面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三、企业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局限性

抚顺石化分公司通过近两年的风险控制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绩。

(一)有效的风险识别与应对,仅仅能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但是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能使平庸的战略目标变得卓越。由于政策的变化、竞争对手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外因影响,不能保证企业一定成功。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2)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囊括了项目筛选、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资金分配、合同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固定的工作流程,也有其潜在的风险因素。笔者现就国际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承包商需要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展开深度分析,同时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作要求,尽力规避各种风险因素,以期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1 项目的筛选

项目实施阶段第一项任务是项目的筛选。未来项目的建设效果以及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如何起步。这一阶段的风险因素一方面要考虑项目所在国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供给以及业主的资信情况。

1.1 项目所在国情况 要深入分析项目所在国的基本国情,比如该国政局是否稳定;与邻国的关系如何;对中国采取何种态度;金融、货币是否良好运作;该国的外汇管理政策是否利于跨国投资;重点调研该国的工业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了解其工程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条文、对境外投资的限制因素和优惠政策。另外,要掌握项目在建地的和民俗风情,以免激化群族矛盾。

1.2 项目的资金来源及业主的资信情况 非洲地区一些资金供给不足的国家,项目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基本依赖于欧盟、联合国开发署、世行等机构的供给,即使是自由资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资金不到位,支付不及时的现象,承包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后,会造成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

2 项目投标报价

筛选项目后就要进行投标报价分析。对于跨国工程而言,由于对项目所在国的投资政策、法律体系、各种限制因素和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在投标报价阶段常出现报价不准的失误,使得跨国工程建设遭受了重重损失。具体来讲,投标报价阶段承包商需重点预控以下几个风险点:

2.1 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是全面了解工程实况的第一步,也是投标报价的基础工作。工程实施阶段的经营策略、采购方案和施工组织计划的敲定都要根据实地考察结果而定。有时业主所提供的招标资料也会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实地考察去查漏补缺。现场考察须重点关注的项目包括气象、地理、水文状况;通讯情况;道路交通;水电供应;原材料供应和设备租赁情况;周边的生活、医疗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另外要看现场条件是否允许建设预制厂、生活营地等临时建筑。

2.2 市场调查 市场行情的变化和物价涨跌可能为跨国工程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承建项目前,需考虑当地的物价波动情况及其未来涨跌趋势,关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及雇工的成本支出,并将前期办理银行贷款、保函、保险等手续的费用纳入成本核算体系。另外,须了解当地对伐木、道路穿越和污水排放等有无具体要求,确保市场调查客观、全面。

2.3 标书 透彻理解标书内容是投标报价的首要任务。应明确报价范围、责任归属、价款支付条件及税务、保险、保函等相关流程的工作任务,筛查不可抗力因素方面的规定及补救措施,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以及材料和人机配备等有无特殊要求。就标书中模棱两可或错误的条款及时与业主沟通,否则可能出现废标。编制标书时需全面预控技术标和商务标中存在的主观风险:

技术标是业主对标书评判的基础。承包经营中,由于管理、技术经验等方面的限制,有的承包商无法全面把握跨国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政策和建设要求,有时也错会了业主的意图。为此,承包商应该在项目招投标环节针对合同条款中的技术要求,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进行全面分析,或者将标书审核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咨询公司,以全面筛查技术漏项,控制偏差。另外,要对实际工程量进行综合评估,以免因工程量增减引起工程变更。

商务标不仅关系到标书的竞争力,而且与承包工程预期的经济目标密切相关。投标报价高于或低于实际成本、商务漏项以及商务报价与工程实际不符是招投标环节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规避承保风险,承包商应组织各专业人员对跨国工程的合同款项、技术标准、工程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展开深度分析,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行情展开全面调研,以期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商务标。

3 项目合同管理与变更索赔

发展国际工程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因为涉及境外投资,要求项目建设人员有外语基础,精通国际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从事过工程管理、熟悉FIDIC条款,但显然以我国目前的人才类型来看,能够胜任国际建筑管理岗位的人才屈指可数。因此,要发展跨国工程,承包商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包括合同谈判、变更索赔等等)远甚于国内建筑业。这些风险因素往往是主观方面的。

3.1 合同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建设工程需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通过竞争择优选择施工企业。招标完成后,业主方和施工方要将建设工程合同提交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业主在合同条款上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欠缺工程管理经验,有的业主不能全面理解合同条款的现实意义,对合同条款和相关规定不予重视,也不懂什么叫做默示合同义务,以致提出的合同条件局限、片面。

3.2 变更索赔 变更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并针对具体项目在合同策划中制定适当的索赔方法,及时发现索赔机会、对口头变更指令要及时、力争单项索赔,避免一揽子索赔,力争友好解决、防止对立情绪等引发的索赔风险。

4 项目资金方面

充足的资金供给是国际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资金运作方面的主要主观风险主要有:

4.1 资金状况 跨国工程通常需要强大的资金供给,如果出现募集资金不能如期到位、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不力、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或完工、项目投产后疫病防控体系不完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市场拓展不理想等情况,可能影响募投资项目的实施效果。

4.2 项目资金运作 资金的运作情况与最终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国际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充足的资金供给。在投标报价阶段,资金来源是承包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对贷款运作项目,尤其是那些带资项目,须兼顾贷款因素。一般来讲,由于跨国工程所在国的货币政策和资金汇率的变动,工程在资金运作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风险,承包前应全面分析资金风险因素,提前制定措施规避风险。

5 项目管理能力与经验

5.1 项目管理理念 承包商由于长期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工程管理理念明显滞后于国际建筑理念,有时为赶超进度采取“人海战术”,客观上忽略了成本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工效与成本的关系,有的重视具体工作而忘了工序流程。有的承包商不适应业主项目管理程序,不重视项目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以致工程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返工。有的承包商过于关注施工进度,忽略了变更索赔的因素,以致引起事后争端,甚至一些变更索赔项目得不到业主认可。国际工程应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的把控。如不同条件下精细严格的合同管理,资金风险与结算盈余机率并存的财务管理,型号与标准不一的设备物资和施工技术管理,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相异的劳务管理等,都可能成为承包商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形象定位。

5.2 施工与分包管理 施工管理具体体现在施工组织计划管理、造价控制、现场安全管理以及人机、材料的分配等诸多方面。其中造价控制是跨国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有的施工单位为赶超工期而忽略了造价控制,材料领用和人机调配无固定规律,成本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有的施工单位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走形式”,只将文件和理论口头宣传,无实质工作内容,致使工程在建期间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等事故屡有发生。另外,承包商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国际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一方面,承包商对当地分包市场行情的掌握程度,影响着项目分包成本;另一方面,对分包商现场管理,尤其是采用单价日费率时的工效管理尤为重要。

6 结论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商业活功,必然受到多个外部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由于自身局限因素而引起的潜在风险,承包商减轻风险损失的重要工作是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工程管理、严密施工组织、严格规章制度和抓住时机进行合理应对。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执行过程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存在的必然性,只要能认真分析自身因素的潜在风险,并积极应对防范,定能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3)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

职责

3.1总经理室: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公司的SWOT分析并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3.2品管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营销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5供应链管理部:负责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

定义

4.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因素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应急事件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相关方风险等。

4.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4.12

SWOT: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

5

程序

相关部门

使用表单

跟踪验证至结案

YES

内外部信息收集

记录保存

方案修订

NG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别

风险和机遇管控

风险和机遇评估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

部门现状评估

风险和机遇识别管控

董事会议召集

方案(经营规划)建立

合作洽谈需求收集

趋势判定

确定投资计划

方案评估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品管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FME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总经理室根据国际、国内、地区和本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对手、市场变动和价格、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以往绩效、客户技术信息反馈等,确定本公

司企业目标和战略方向,识别出本公司投资计划要求,同时分析识别风险、消除风险、降低或减缓风险,充分利用可能的发展机遇,保证实现企业效益和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形成初步方案含经营规划等,同时上升至董事会讨论.

经公司董事会议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公司战略目标方向及方案,明确与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包括需要考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或条件。

总经理室根据董事会会议决议结果,识别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依照分析结果为重大风险或机遇的,需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各部门依总经理室决议后确定的公司战略方向目标以及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同时结合本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5.1.1总经理对公司环境与背景、投资计划方案等阶段进行分析,明确公司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经营、环保政策环境,确定公司的正面环境与负面环境,并形成SWOT分析报告。

a

.在SWOT分析报告中,

SO方面,属于公司的机遇,利用公司的优势与机会,由总经理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b.在SWOT分析报告中,

WT方面,属于公司的风险,针对公司的劣势与威胁,识别出主要风险并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5.1.2相关方要求或期望中存在的风险或机遇。

a.

营销部识别来自顾客的要求或期望,识别出的顾客要求如果目前公司不能满足,则构成公司的风险,需要采取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b.

供应链管理部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c.

厂务部识别来自法规监管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d.研发部识别来自产品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5.1.3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①;

f.过程失效的风险①;

g.重大环境因素未识别的风险;

h.关键设备故障的风险;

i.应急预案不完善的风险;

j.人力资源短缺的风险;

k.操作工无法准确理解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l.订单突然增加的风险;

m.客户投诉增加的风险等。

注①: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5.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室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

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

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

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

总经理室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

a.

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

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5.3

各部门风险机遇策划及识别

评估小组组长依据总经理室最终确认的战略规划及目标,以及总经理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表》,组织策划识别各部门风险和机遇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

5.4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4.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环保影响;

c.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

非常严重

b.严重

c.

较严重

d.

一般

e.

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严重

等级

质量

质量环境

环境

顾客方面

影响后续过程

成本损失

(万元)

法规监管层面

污染排放方面

非常严重

顾客停止与我司合作

本过程无法工作

损失≥10

停业整顿

临近江河湖泊流域性

5

严重

顾客停线

本过程全部离线返工

10<损失≥5

行政罚款

本行政区域内

4

较严重

顾客退货

本过程局部返离线工

5<损失≥0.5

有条件运行

本工业区区域

3

一般

顾客投诉

下过程全部在线返工

损失<0.5

书面改善

本工厂内

2

轻微

顾客情报反馈

下过程部分在线返工

无损失

口头问题

不影响

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

极少发生;

b.

很少发生;

c.

偶尔发生;

d.

有时发生;

e.

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定义

等级

极少发生

发生概率≤0.001%

1

很少发生

0.001%<发生概率≤0.1%

2

偶尔发生

0.1%<发生概率≤1%

3

有时发生

1%<发生概率≤10%

4

经常发生

发生概率≥10%

5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

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措施

15-25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

一般风险

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5

低风险

风险较低

,接受风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记录,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5.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的额措施时必须将相关措施贯彻到公司日常运行程序中,且部门的管理活动不应与公司层面如SWOT

分析活动对应的措施冲突。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5.5.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

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

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b.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

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

其他情况需要时。

6

引用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SST-QEP-02

7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4)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在项目执行前就要识别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出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在项目进行期间进行有效的监控,消除项目风险或者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用PFMEA技术能够有效的辅助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保证项目顺利的进行。

1.PFMEA解析、原理及作用

PFMEA是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负责生产和制造的工程师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用来识别和分析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以及因为失效模式而对产品带来的影响,进而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将损失降到最低。

PFMEA技术的原理是能够确定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发生的原因,评价出因为失效而对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到减少失效发生的条件,加以控制和纠正,对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预防,然后编制潜在的失效模式分级表,对严重的失效模式进行优先控制,要根据控制的实际实施进行更新失效模式的分级表。潜在的失效模式就是在生产中无法满足设计时的意图,某些供需的不合格会导致下一道工序存在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的后果就是失效模式引起的恶劣影响,影响的严重程度用严重性表示,用分值表示严重性,分值越重性就越大。对失效模式发生原因的概率用可能性表示,同样使用分值表示,分值越大表示可能性越大。用失效的机理表示失效模式发生的原因,根据可纠正和控制原则描述失效的机理,每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范围,都要找出所有的可能失效原因,在所有的原因中分析出重要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按照由主要到次要提出纠正个防治措施。使用现行的控制方法阻止失效模式,或者用来控制将要发生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模式用风险级表示,严重性与可能性、不易探测性相乘的乘积表示风险级,如果数值大,就说明潜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采取防治措施,降低风险。为了减小风险的发生,使用建议采取措施,对潜在风险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根据失效模式的优先顺序,将风险高,严重性大的事件优先解决,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在制定完建议采取措施的方案以后,用措施结果表示方案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性狂纠正措施后,要重新计算风险级,如果数值小于以前的结果,那么就证明采取的措施能够降低风险。

2.PFMEA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PFMEA技术是一套控制、识别和改善的管理过程,分析失效模式的成因、后果来制定解决措施,降低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PFMEA技术可以有效的识别出项目中潜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控制,促进项目的整体质量。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要分析出潜在的有可能对项目造成极大的损失的事件,在项目进行以前就分析出这些具有风险的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项目的带来的影响,然后才能够根据风险事件进行处理,所以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第一步。项目管理是动态的,项目阶段性的完成会消除一个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但是也有可能产生新的项目风险,所以风险识别要贯穿整体的项目执行中。如果无法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导致风险发生,可能会造成项目延期,投资浪费、质量安全,甚至会造成项目取消执行等情况。

2.2风险评估

经过风险识别,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按照有大到小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将项目的风险影响进行定性评估,然后按照风险影响的大小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低风险是在项目进行中,发生的机率比较小,对项目的影响也不大,并且容易控制,所以不用制定专门的处理措施。中等风险是在项目的进行中发生的可能性比较高,对项目的影响比较大,控制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对中等风险要进行评审和监控,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高等风险在项目进行中极有可能发生,会对项目造成极大的影响,对风险难以控制,所以只能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2.3风险应对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识别和评估完风险的发生以及对项目的影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主要有预防措施和紧急措施,在项目风险没有发生以前,采用预防措施,在项目风险已经发生,就采用紧急措施,一般的风险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种。

2.3.1风险回避。在风险识别和评估中,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大,造成的影响也极为严重,也无法控制项目风险的发生和降低项目风险带来的损失,那么就需要更改项目目标,或者直接放弃项目。

2.3.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时把风险的权利以及结果转移出去,这无法降低项目风险的发生,也不能减轻损失,不过可以减少自身的项目损失。

2.3.3风险缓解。风险缓解就是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造成的损失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项目风险还没有发生以前就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缓解,能够降低风险给项目带来的损失,这种一种最合理的方式,一旦风险发生,通过风险缓解措施,就可以减轻风险带来的后果。

3.结语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使用PFMEA技术能够识别和评估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项目风险的发生,降低项目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项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5)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行业间的竞争逐渐加剧,施工项目管理也逐渐向精细化管理发展。但实施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其工期长、投资大、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等内部或外部的条件和因素导致建筑施工行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掌握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提高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做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1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产生原因

1.1 项目风险意识不高,组织管理不到位

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组织者或项目的管理者应全面认识风险给工程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控制风险,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实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在实际建筑施工项目中,施工单位往往存有侥幸心理,不对工程进行正常的风险评定和预估,忽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甚至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施工人员的安全设施配置,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加大了施工单位的施工风险。

1.2 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培训,从而造成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风险、计算机应用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完全凭借施工经验进行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仅配备施工安全员等等因素导致现阶段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逐渐开始加大,而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因此,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1.3 较高的风险识别成本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人员主要对施工现场、施工过程、施工环境、施工质量、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进行资料收集,通过分析资料得出风险因素存在的概率,并提出整改计划或改善措施。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结果,也是风险管理质量的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手册、风险管理计划以及施工历史数据等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依据,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制定风险管理细则,甚至有的施工单位缺乏最基本的数据资料,这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要进行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避免因评估过程中查阅历史数据或无历史数据查阅而浪费时间,造成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周期长、风险识别成本高。

1.4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应对风险措施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大多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和协调整个工程,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主要关注材料费以及人工费的控制,很少管理风险因素,即便在施工过程中遇见施工风险,项目经理也会对风险进行自留或非常规的控制,很少关注应对风险措施。现阶段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由于不同工程的施工特点不同,现行的法律很难做出具体的操作。另外,我国现阶段对工程保险知识以及工程保险的咨询服务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承包商以及企业对工程保险和担保意识较为落后,缺乏积极性。

2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2.1 风险管理的组织和内容

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组织一批专业知识丰富且技术熟练的风险管理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使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应对各种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检查项目编制危险源列表,方便风险检查人员日常的检查工作,但由于在建筑工程项目不同,施工特点不同,相应的危险源也不尽相同,因此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对风险识别做出更好的判断,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并有计划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指导,促进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工作正常顺利的进行。风险管理人员的检查以及施工人员的反馈形成风险识别,通常情况下以以下内容作为风险管理识别的判断基准,处发事故的类型、班组存在的风险源、岗位的安全性、班组发生的历史事故、违规操作以及班组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等。

2.2 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施工阶段主要采用过程分析法进行风险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工种、施工时间、施工人员以及施工速度各不相同,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以适应工程的整体施工次序,并结合风险管理人员的施工经验,确定危险源存在的施工工种以及施工时间段。在风险识别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经验完善辨识工作,对发生过问题的工艺或工序就可判别为存在危险源。在辨识时要充分考虑非常规或常规活动、工作场所设施以及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风险控制在施工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而风险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风险或将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之内,在风险管理上首先应考虑消除风险,若风险不能及时消除,应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即降低风险发生造成损坏程度。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以及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项目管理者预定的或确定的时间和周期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评审。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更应高加强对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以及控制进行重新的评审。

2.3 风险管理实施检查监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检查风险政策执行的执行情况,并对各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方案制定出不同的处理方案。除此之外,还需及时检查工程风险评估是否存在漏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做好应对措施。

在建筑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风险进行持续的检查监控,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的执行。风险管理监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是否引发已经识别的风险、假设风险是否要发生、识别是否有新的风险产生。监视风险要将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

3 总结

建筑行业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但由于在实际的建筑项目中,其自身的复杂特点以及风险管理经验缺乏等因素引发了一些列问题。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复杂程度较高,工程风险也大大增加。这篇文章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损失,达到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目标,最终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6)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受环境、施工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效果,我们应有效的分析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当认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并在风险防控上达到预期目标。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1.环境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首先存在的就是环境风险。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多是地下施工,在地下施工过程当中会遇到地质因素以及诸多施工难点,同时还要防范地下施工对地上建筑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有效性,还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保证不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环境风险的累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风险并预防环境风险,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对后续施工和整个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来看,环境风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环境评价,等环境评价达标之后才能够开工。与此同时,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因素、地上建筑施工、周边的整个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从这一点来看,环境风险是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出现问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好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才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2.施工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都处于地下施工,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并且在地下施工中采用的盾构结构施工方法较为复杂,产生的施工风险也相对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做好设备的衔接和人员的合理安排,那么地下挖掘施工和地下贯通施工等施工工序容易出现较大的施工风险。因此,我们应当对施工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在施工之前对施工风险的类别、施工风险的内容和施工风险所造成的后果都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防止施工风险发生,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施工风险的防范以及施工风险的合理管控,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有效的管控之下,保证施工风险能够得到降低。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来看,因为对施工风险的认识比较到位,在整个的施工风险管控过程当中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施工风险有所降低,做到了施工风险的有效的管控,避免对整个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3.资金风险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地下挖掘过程当中遇到特殊的土层地段,或者在地下开挖过程当中与其他的施工管线发生干扰,需要对施工管线进行改造或者在开发过程当中对地上建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上建筑进行加固。所有这些临时增加的施工内容都会给整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一旦工程量发生了增加,相对而言整个工程的投资就会不足,只有增加资金预算才能够保证工程有序进行。那么这些临时增加的工程内容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整个工程的施工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整个资金用量较大,并且在资金需求的每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存在,那么在资金拨付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资金拨付不到位,或者临时资金不足的情况,导致现场停工。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推进过程当中,就应当提前做好预算,保证预算充足,同时根据施工的情况确保每个阶段的资金都能够准时准确拨付到位。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侧重点

1.对存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存在哪些风险?还要认识到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及后果。只有认真分析了风险的种类,并对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识别,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合理到位。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风险的识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要分析风险的具体类别,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同时还要对风险的存在位置和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还要对风险的等级进行有效的划分,在风险等级划分当中要根据风险造成的不同危害以及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划分,保证风险的等级划分能够合理准确有效,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最后,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根据每一种风险进行分类,不同风险类别所划分的风险等级是不同的,具体应当按照风险的种类进行风险识别,使整个风险识别能够准确有效。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配套有效的措施,使风险识别之后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保证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能够一一对应。

2.做好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

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是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类别和风险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而灾害评估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有效的预估。通过灾害评估能够对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程度进行更科学的评价,使整个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之所以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流程相对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也比较多,整个施工的资金管控、环境评价、灾害预防和经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灾害评估的重要性,才能够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有效的灾害评估。那么在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损失情况进行风险预估,使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贴近工程实际,避免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与实际的工程不符造成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脱离实际;其次根据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满足施工需要。

3.找准主要风险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主要风险点的识别至关重要。因为风险管控不可能对所有的施工环节以及经营管理环节进行细致的管控,虽然在整体的层面上能够进行覆盖,但是在管理重点上还是有所区分。那么,主要风险点就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实际的管控过程当中就应当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和部位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按照风险点的类别以及风险点所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使整个的风险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整个的风险预估达到预期目标,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来看,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和资金风险这几个方面。只有保证这几个方面的风险评估不存在问题,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管理过程当中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结合工程实际,对风险种类进行归类

在实际的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对空间种类进行归类,例如环境风险存在地上风险和地下风险。在地下风险中存在盾构施工风险和支撑施工风险以及贯通施工风险多个种类。通过对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和归类,我们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并且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施工风险当中,我们还应当对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行有效的把控,保证施工细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解决施工工序与风险种类划分的问题,使整个风险划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使风险种类划分与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结合,解决施工工序的风险,使整个工程的施工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按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程度来看,风险种类的归类至关重要,在风险种类的划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第一,可识别的风险,第二,隐藏的风险,第三,可控的风险。只有做好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才能保证风险管控过程准确到位,最终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所以,风险种类的归类是做好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2.根据风险类别,做好风险辨识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类之后,我们就应当对每一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风险辨识不但要认清楚风险存在的部位,也是对风险所造成危害的一种有效的认定,通过风险辨识,能够保证风险管控到位,同时也能够提高风险管控的整体效果。那么在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按照风险的类别、风险存在的部位以及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评估。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成熟的风险辨识经验,在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主要包含几种因素: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辨识,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可能出现和造成的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应当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出现的概率有效的辨识,使辨识能够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保证辨识能够准确有效。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措施,才能够保证风险辨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风险辨识的有效性,保证风险辨识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的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风险问题。

3.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项目的了解,风险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当根据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类别制定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使整个应急预案能够与风险的类别和种类进行优化衔接,使风险的识别能够与风险防控相对应。其次,在风险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对应措施,使整个风险防控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干预能力,例如环境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提前做好环境评价。在确保环境评价通过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施工风险防控当中,应当按照施工的工序以及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问题制定施工过程应急预案,使施工风险能够通过应急预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处置和解决;一旦出现事故或出现风险问题能够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处置,保证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类别以及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预估和预算的制定,保证资金预算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短缺的问题,使整个资金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同时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避免资金浪费,使整个资金的使用能够做到与工程实际相对应,保证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划拨到位。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过程当中,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对风险防控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和风险种类的特点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类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整个风险管控能够科学有效保证风险管控达到预期目标,使有效的风险管控能够更好的为项目服务,解决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存在问题;使城市轨道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并且在开展过程当中满足实际需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开展不受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锡松.城市轨道交通与宁波市江北区域发展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3.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7)

1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除了在设计上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要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行业标准的变化,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业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风险管理中,侧重点已经从单纯的风险控制,转变为风险识别与控制同等重要。此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包含多种风险因素,如人员素质、材料性能、工序时间分配等,而且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更加密切,其影响程度也更加严重,如果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对主要的风险因素缺乏深入分析,忽略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那么很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甚至发生人员伤亡等意外事故。为此,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从风险识别及其控制措施两个角度,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成本高,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施工单位一般选用具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虽然工人本身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风险防范培训,其防范意识仍然较低,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存在很大隐患。以往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6月份到12月份,全国大中城市发生的建筑工程类安全事故就有370多起,死亡人数接近500人,虽然比以往有所下降,但是发生的较大事故却有20多起,死亡人数超过80人,相对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4.21%和18.48%。可以看出,发生较大事故的比例明显增加,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那么事故损失将更大,除了造成更加高额的经济损失外,还很有可能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间的贸易合作更加密切,建筑行业间跨国间的联合施工也越来越常见,为了实现该行业与国际标准间的接轨,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正在从传统的DBB(设计―招标―施工)管理模式转变为EPC(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是总价合同,也就是说业主提供承包商的工程总价是固定的,如果承包商因为工程改动涉及到费用改变,业主也极少会进行工程调价。因此,在总价合同模式下,总承包商还要承担因市场波动而引起的费用增加的风险,同时还有成本超支或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的进度延迟的风险。

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下,建筑工程承包商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使企业得以生存、壮大,就必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3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建筑工程项目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风险管理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即对项目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认识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件的原因。风险识别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首先要对将预测的因素进行识别,判断其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该因素是确定性的,那么就不存在风险。如果该因素是不确定性的,就要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客观存在。

2)建立风险因素的初步清单

依据工程项目方案对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专家以往类似项目提出的风险清单,建立较为合理的风险因素初步清单。为了保证风险识别的科学性、规范性,必须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清单中的风险因素进一步识别,对不合实际情况的因素及时修正或补充。

3)进行风险分类

不同的风险理论对风险的分类方法也不同,因此,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按风险的性质进行划分、按风险的来源进行划分等。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之间都相关性,也都是想达到同样的目的,即通过风险分类,对风险有深入的认识,并根据风险类别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法。

4)建立风险指标体系

根据风险清单以及对风险的分类,对风险做最后的整理与汇总,根据风险识别的层次化理论,建立完整的风险指标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工程人员认识到风险之间的联系,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对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重要的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和控制。

4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

4.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主动放弃项目或拒绝实施存在较大风险导致巨大损失的项目方案,因此,风险回避必须建立在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对风险损失的后果有足够把握的基础上。

风险回避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策略,是对工程承包项目方案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处理方法。风险越大,带来的利润也就越大,采取风险回避就意味着放弃了收获巨大利润的机会。同时承包商也失去了一次调动资源努力转化和应对风险,从而积累相关经验的机会,对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的成长有着消极的影响。

4.2风险控制

与风险回避相反,风险控制是一种积极应对风险的措施,是一种充分调动自身资源,采取各种控制手段、技术和方法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损失降至最低的方法。

国际EPC工程总承包商承担了项目的所有工作,因此,要在项目的每个环节采取相关措施积极控制风险。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察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并结合业主提供的资料和设计要求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在采购过程中,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掌握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走势,严格控制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组织人员,保证各项工作的衔接合理,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认真实时项目方案。

4.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项目的风险转移给其他方(保险公司等)承担的措施。该措施并不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能减少风险发生时带来的经济损失,但可以保证承包商的利益。对于国际EPC工程总承包商来说,主要的风险转移方法有两种,即通过投保工程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者通过分包合同和供应合同,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和供应商。

4.险自留

采取风险自留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风险带来的损失很小,采取其他措施的成本较高;另一种是风险既不能转移,也不能投保,比如工程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等。

参考文献

[1]楼海军. 国际EPC工程风险因素辨识[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6

[2]梁毅力. 论国际EPC工程风险管理[J].中国水泥,2009,7

[3]蔡绍宽. 水电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 2008,41(9)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8)

一、管理目标及流程环节

(一)工程财务管理目标

以工程财务风险为导向,规范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活动;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投资效益和防范工程财务风险为目的,以资产价值形成过程管控为抓手,建立科学高效的工程财务管理体系;以财务与发策、财务与基建、财务与物资业务融合为工作平台,以风险管理工具为手段,以内控措施为保障,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实现工程全过程风险管控常态化,切实提升公司工程财务风险全过程管控水平。

(二)流程环节及目标值

根据工程项目管理8大流程环节所涉及财务事项,结合财务集约化考核指标体系,就工程全过程各环节财务事项的内容分别界定财务管理目标并设置相应的目标值,实现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规范化和指标化,并为工程财务风险管控考核提供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所示。

二、措施及做法

(一)风险识别

1、识别并全面掌握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

依据工程管理全过程业务环节中的财务事项及其财务管理目标,分析影响各环节财务目标达成的不确定性因素,结合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照工程管理各环节的制度和现有内控规范要求,梳理工程财务风险。

2、建立风险信息库,实时记录工程财务风险信息

根据风险识别情况、风险评估结果建立公司工程财务风险信息库。风险信息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内容。风险识别部分主要说明风险分布以及风险内容描述;风险评估部分主要反应各项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风险管理部分则从风险预警指标、风险责任部门和岗位、控制措施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等方面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说明,便于应用各类风险管控措施。

3、编制风险事件手册,主动规避类似风险事件发生

根据识别出来的工程财务风险,结合公司历年稽核、内控评价工作以及依法治企管理中发现的工程财务管理问题,同时,收集已经发生的工程财务风险管理事件,汇总编制H电网公司工程财务风险事件手册。对于每个风险事件,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描述其造成的影响,并就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二)风险评估和应对

1、设置定性定量标准,分析评估工程财务风险

对于识别的工程财务风险,从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设置风险评估的定性和定量标准,为工程财务风险的分析评估奠定基础。(见表2、表3)所示。

2、统计分析评估结果,全景展示工程财务风险

依据财务职能对风险进行分类,通过风险评估调查问卷,确定工程财务风险坐标图,全景展示各类财务职能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见图1)所示。

3、完善风险管控措施,有效应对工程财务风险

对于梳理识别出来的工程财务风险,结合评估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同时依据制度规范和内控矩阵要求细化各环节工程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采用“5W+2H”模式描述控制措施,即“谁(WHO),什么时间(WHEN),在什么地方(WHERE),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怎么做(HOW)和做到什么样的程度(HOW MUCH)”,便于每一位工程财务人员直观、清晰地掌握和应用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明确责任

建立工程财务风险管控责任体系,明确各环节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岗位,有效分离工程财务管理不相容岗位,落实工程财务风险管控职责。对于需要不同部门配合完成的事项,分清主责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沟通联系机制,充分利用会审和会签机制,有效提升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协同性。

(四)制度规范

以工程业务环节为基础,以财务事项为线条,以管理目标为指南,以工程财务风险为导向,以风险管控措施为主体,以责任体系为落脚点,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编制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手册,指导工程财务人员统一业务操作,有效提升工程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五)系统固化

对于各项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措施,逐个确认是否已经在现有信息系统中固化。完善工程自动竣工决算系统功能,固化结算、决算规则,规避人为调节。

(六)监督考核

一是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工程财务风险管控评价工作。确立监督评价的组织体系,对所属单位的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监督u价。二是完善考核体系,实现工程财务风险管控闭环管理。在上级单位同业对标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值,将工程财务风险管控要求融合到本公司对下属单位的同业对标考核体系中,确保各项管控要求落实到日常的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中。

三、评价与改进

(一)取得的管理成效

1、工程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增强

通过参与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梳理、工程财务风险收集、识别和评估等内控深化工作,工程财务人员对于工程财务风险在工程全过程各环节中的分布情况有了清晰地认识,显著增强了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有力推动了各类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措施的应用和落实。

2、有效管控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

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公司掌握了各类工程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从多个维度完善工程全过程管理各环节风险的管控措施,并通过编制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手册,指导所属各单位工程财务人员全面应用各类管控措施,有效管控了公司存在的各类工程财务风险。如通过应用强化投资能力测算、投资方案评估与审查等管控措施,H电网公司近年来电网投资规模连年缩减;通过全面应用工程标准成本,细化工程前期费用、其他费用标准,强化预算约束能力等管控措施,持续压降电网工程造价,工程实际结算金额也连年下降。

3、推进风险管控措施系统固化

通过组织工程财务人员专题研讨风险管控措施系统固化的必要性,提出系统固化建议,并与系统实施方充分沟通管控措施系统固化的可行性,对于可以直接实施系统固化的管控措施,即时拟定固化方案,组织人员实施系统固化。经过系统固化管控措施的业务流程操作大大降低了人为出错和干预的可能性,提升了监督评价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增强了工程财务风险管控的约束力。

4、打造工程管理业财融合新模式

通过对工程管理各环节工作职责的梳理,尤其是对于各环节涉及财务事项和工程财务风险管控责任主体的明确和职责的落实,建立了工程财务风险管控的责任体系,从而扫除了业财融合的模糊点和工作盲区,有效防止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扯皮和推诿现象,提升了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协同效率。

5、科学设定风险管控监督考核体系

进一步强化工程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考核工作,形成了由监督评价组织体系、定期监督评价机制以及考核指标体系三方面内容共同组成的工程财务风险管控监督考核体系。通过确立和应用风险管控监督考核体系,形成了工程财务风险管控的闭环管理,同时也能够积极引导下属各单位工程财务人员逐步应用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工程财务管控模式,有利于促进公司工程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改进方向

1、持续收集识别工程财务风险

随着工程业务量的扩大以及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新的工程财务风险必将随之出现。为此,需要持续收集、识别公司可能面临的工程财务风险,更新风险信息库内容。对于已发生的工程财务风险事件,要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管控,同时还应主动收集汇总此类风险事件,将其纳入公司风险事件手册中。

2、实施管控措施系统固化,强化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力

对于完善后的风险管控措施,部分已通过系统实施固化,保障了风险管控措施的硬性执行力,但依然存在部分管控措施因业务流程管控和系统实现方式的复杂性而无法立即实施系统固化。下一步,H电网公司将与项目组保持密切沟通,充分规划和论证此类管控措施系统固化的可行性,确保在规范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执行的同时,强化管控措施的信息固化,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3、强化财务人员技经素质,持续提升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在实施工程财务风险全过程管控工作中,对于工程前期规划、可研、计划及估算、概算审查等工作内容,部分下属单位工程财务人员存在一些技经素质不过硬、无法胜任相关工作职责的情况。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程财务人员技经知识的培训工作,强化跨专业工程财务业务的实际工作指导,不断拓展工程财务人员技经素质,最终提升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9)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的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多种学科。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随时监视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流程实施的具体手段,建立风险管理方法体系有助于各个流程的具体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将各个流程的风险管理方法汇总起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找出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适用范围,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时,可以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快速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风险管理框架中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方法体系四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监控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用来确定风险来源和进行风险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作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识别。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分类和分组的依据也不同。

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主要风险有:预测风险、决策风险、高层战略风险、技术设计风险、计划风险、实施控制风险、政策性风险等。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是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估计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将风险按照高、中、低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编制风险列表,最后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专题风险研究的过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分析的范围比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范围要宽,应该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来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是对风险应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修正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风险监控应该随着项目的深入,对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对风险应对计划进行修改,即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再识别的循环过程。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化解策略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风险回避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另一种是改变活动方案,或改变工作方法。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虽然能避免损失,但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所以,在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时最好慎用风险回避这种防范手段。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风险控制从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入手,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降低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风险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应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转移是将开发活动中风险可能所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出去而间接达到降低自身的损失程度。

(四)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房地产开发者自己承担风险事件所致损失。在房地产开发中,对一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和转移的风险,或者因为冒风险可能获得较大利益时,在不影响开发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对策应与风险控制对策结合使用,实行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尽可能地保证重大项目风险己经保险或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

(五)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开发商利用人们惧怕风险、追求安全的心理,通过参与确实存在风险的开发活动,依靠自身扎实的风险管理工作,兴利抑弊,谋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为。风险利用是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必须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应变能力,才能对风险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有效利用。

四、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应对中注意的问题

(一)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应具有针对性

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项目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制定应对措施时不可能照搬现有的模式,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的条件和项目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制定应对计划时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不对风险做有效的防范。

(二)注重应对管理方法的组合

无论是风险控制、风险转移还是风险自留等,每种风险应对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多种方案,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避免单一方案无效带来的措手不及。

风险识别应对措施篇(10)

【关键词】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MS);风险管理;工作程序

0 引言

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对航空运营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提高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成为航空运营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航空安全管理模式也随之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从最初重点关注硬件问题逐步过渡到关注人为因素问题;从事后开展检查和采取补救措施,日益倾向于注重过程控制的系统方法。尤其在引入安全管理体系(SMS)理念后,航空运营人通过SMS系统方法,科学地制定政策、目标,清楚地界定安全责任,有效地配备资源,不断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1 安全管理体系(SMS)

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科学地制定政策、目标,清楚地界定安全责任,鼓励全员参与的方式,实施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有效地配备资源,在满足适航法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行水平。SMS包括四部分: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文化。其中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的过程是通过系统和工作分析,以识别危险源,分析评价相关风险,针对风险设置系统要求,并采取措施来保证其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2 风险管理在工作程序中的运用

安全是机务维修工作永恒的主题。工程维修工作程序作为维修单位实施机务维修工作的依据,其与适航法规的符合性、流程的可操作性,不仅对保证航空器的持续适航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对保证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和减少维修差错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风险管理在航空业不同领域的逐步推广和广泛应用,各航空运营人及维修单位也逐渐将其运用到工作程序的编写、修订和实施中。

工作程序的风险管理是利用风险管理的五个步骤对其从编写到实施以及程序涉及的全部作业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

2.1 系统和工作分析

系统和工作分析要详细清晰列出工作程序编写和实施所涉及的硬件、软件、人员、环境相互间的影响,以及程序中全部作业流程的所有接口及责任界面,直到足以识别危险源和进行风险分析。

系统和工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所涉及的参考文件,如适航法规、上级手册、关联程序及公司管理要求之间的关系;

2)编写人员与参考文件之间的关系;

3)工作流程与组织机构的关系;

4)工作任务流程的合理性;

5)完成程序规定的工作任务所需资源,如人员、器材、设备/设施、环境与工作任务要求的符合性;

6)影响工作的障碍因素(技术能力、系统效率等)。

通过上述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编写系统和工作分析报告,为识别危险源做好基础工作。

2.2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识别是根据系统和工作分析结果以及安全保证提出的要求来识别危险源及其潜在后果的过程。危险源识别是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因此存在的危险源必须被识别、记录和控制。危险源识别工具一般运用作业分析和流程图、因果图法、界面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工作程序的危险源识别一般采用对系统和工作分析进行头脑风暴和流程图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

1)对系统和工作分析进行头脑风暴:由管理者、程序编写人员和执行人员对系统和工作分析进行的头脑风暴通常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上述人员都是与程序密切相关以及对程序内容非常熟悉的专家,能够非常准确、有效的识别出危险源。

2)流程图分析法:通过绘制流程图并对其进行接口、界面分析,此方法可为进一步识别危险源提供详细清晰的线索。流程图能清晰地呈现出各个接口及责任界面存在的危险源,尤其是跨功能作业互动流程图。

跨功能作业互动流程图(如例图所示)由“起点”、“终点”、“决策判断点”、“责任部门”等组成。与基本流程图相比,跨功能作业互动流程图在流程呈现时,是依据各单位的职责予以划分的,可清晰明确各单位责任和接口,清楚说明各单位应完成的作业以及这些作业如何在部门之间往来的情况。其特点是:接口清晰、责任明确、流程简化,有利于优化流程且易于识别危险源。因此跨功能作业互动流程图是我们推荐的方式。但这种流程图绘制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所以很多人依然采用基本流程图,即将工作项目依顺序由上而下,以单一方向排列,主要是显示工作执行的顺序,并以结构性的方式显示各大项作业与各细部作业的关系。基本流程图的缺点是不能呈现各单位的责任界面,不利于识别全部危险源。

确定危险源的分析过程应考虑工作程序从编写到实施以及全部作业流程的各个组成部分,这样才可以将工作程序及其运行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部识别。尽管识别出程序的全部危险源是不现实的,但与运行有关的重大的、可合理预见的危险源必须被识别。然后通过整理记录形成危险源识别表,为下一步风险分析和评价做好准备。

2.3 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将风险分解为有害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和该后果的严重性。工作程序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通常采取风险矩阵和风险值计算两种方法结合,即对危险源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判,确定风险等级和可接受程度。

风险等级通常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风险越大。通过定量定性 分析确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即

四级(红色):不可接受

三级(橙色):限制运行--即有条件的接受

二级(黄色):缓解后可接受

一级(绿色):可接受

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后,如果发现该危险源所涉及的主要因素超出可接受范围,即风险等级为二级或以上,需要修改工作程序,直到所有危险源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即使是存在“缓解后可接受”危险源,也必须重新修订工作程序,直到所有危险源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这也是工作程序与其它工作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区别。

2.4 原因分析

风险分析不仅应注重对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的界定,还应进行“根原因分析”,这是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至更低等级的第一步。在很多情况下,采用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及程序编写者、实施者进行头脑风暴等寻找降低风险的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此方法可以使程序的实施者参加到讨论中,易于程序的落实。通过“根原因分析”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即风险控制。

2.5 风险控制

1)控制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在充分了解危险源、风险和根原因后,应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即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每个不可接受的风险和经缓解后可接受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的过程。风险控制措施一般分为规避措施和缓解措施。规避措施即改进设计,消除危险源;缓解措施即设置防护手段,减少危险源后果发生概率或降低其严重性。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以持续改进安全状况。针对工作程序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主要是指修订程序,即理顺作业流程或增加新的监督控制节点、改进培训、调整人员、改进技术等。总之,将风险控制措施加入到程序中,直到所有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另外,控制措施投入使用前,必须评估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及是否会对系统带来新危险源,即衍生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识别和控制。

2)控制措施的验证:通过程序的实施来验证其风险水平的改进情况,并持续对工作程序实施情况和实施环境进行监控,以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具体来讲,其一,通过质量审核发现程序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实施部门主动反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其三,程序主管部门对实施背景和环境进行监控。工作程序的实施有其实施背景和环境,即使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随着实施背景和环境的变化工作程序会出现新的危险源和风险,因此工作程序应实施动态管理,即根据上述情况的发生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3 工作程序运用风险管理的益处

随着工作程序风险管理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收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程序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通过风险管理,将识别出的不可接受的危险源通过完善程序得以消除。例如《航材入库和出库工作程序》,通过流程图分析法发现“领出未用的消耗性器材退库后”即结束工作,这将会使部分可用器材缺少相关历史记录,不能表明其是否处于可用状态,管理上没有形成闭环。针对该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即在作业流程中增加记录环节“将退库可用器材按照器材原批次在航材系统中完成退库收料”,使流程形成闭环,消除了危险源,降低了安全风险和运行成本。看似小小的环节,却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程序的质量对降低安全风险和运行成本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关注实际工作与程序的符合性,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

风险管理的实施打破了程序仅编写者及其领导参与的局面,使程序所有涉及部门和实施人员都能参与进来,提高了程序的关注度和程序的可操作性。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很多程序中的作业流程和实际操作不符合,通过风险评估重新梳理流程接口、明确责任界面,确保实际工作与程序一致,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

3.3 促进程序的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程序的落实不到位,通过风险管理找到根原因后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即增加程序编写后的征求意见和各基层单位会签环节,使程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参与部门反馈意见逐渐增多,大家集思广益,使流程既顺畅又贴近生产实际;同时,加强了程序执行前的沟通和分析力度,使程序在实施前得到各部门的认可并做好执行准备工作,有利于程序的落实。

3.4 进一步强化SMS管理全员参与的理念

工作程序是工程维修系统实施具体维修工作的基础,程序涉及到公司的每位员工。通过程序风险管理,使全员都能参与其中,进一步强化了SMS管理全员参与理念,SMS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作程序应用风险管理后,在管理上,由被动变主动,由事后变事前,由结果管理变过程管理;在法规的符合上,工作程序能更科学地满足法规的相关要求;在操作层面,工作程序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通过风险管理,程序的关注人群越来越多,按章办事的意识大大增强,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机务维护工作安全生产和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AC-121/135-2008-26 《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上一篇: 狼性文化论文 下一篇: 实用财务会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