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44-1193/R 国内刊号
  • 1006-5725 国际刊号
  • 2.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医学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实用医学 2016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视神经脊髓炎缓解期治疗研究进展2591-2593

摘要: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及脊髓,造成炎性脱髓鞘性损害,具有反复发作、高致残率的临床特征。NMO曾一直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种亚型,自2004年发现特异性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orin-4-Ig G,AQP4-Ig G)后,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脊髓小胶质细胞酪氨酸家族激酶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2594-2598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上酪氨酸家族激酶(SFKs)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 g,免疫荧光单染检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7、14、28 d脊髓背角p-SFKs的表达水平,双染观察其表达部位;同时在给予STZ前鞘内注射SFKs抑制剂PP2,行为学检测大鼠50%机械撤足阈值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STZ后第1天,大鼠血糖水平开始升高(P〈0.001),持续至少28 d(P〈0.001);机械痛撤足逐渐下降(P〈0.05),28 d达到最低(P〈0.001);同时腹腔注射STZ后7、14、28 d,脊髓背角p-SFK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只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中,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中无表达。腹腔给予STZ前鞘内注射PP2可防止STZ诱导的机械痛敏。结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SFKs可能在糖尿病神经痛中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胶束复合物PEG-PLL-OPG对小鼠骨质疏松及动脉硬化的影响2598-2602

摘要:目的:将PEG-PLL吸附骨保护蛋白(OPG)基因质粒,制成纳米复合药PEG-PLL-OPG(PPO),观察其在体内外对成骨细胞(OB)及动脉硬化(AS)的影响,探讨其成为治疗骨质疏松(OP)和动脉硬化药物的可能性。方法:调查人群中OP和AS的发病情况,并将人群分为健康组、AS组、AS合并OP组并采集血清,利用采集的血清培养OB并治疗,流式、MTT、茜素红染色、扫描电镜检测OB凋亡、活性及在聚己内酯(PCL)的附着和钙化。尾静脉注射PPO,观察其对Apo E/RANKL+/+小鼠骨密度和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在体外,PPO增加了OB活性、抑制凋亡,促进细胞钙化及在PCL上的附着;在体内,PPO使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小、钙化减轻,增加其股骨颈的骨密度。结论:PPO可能作为治疗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的药物之一。

嗜酸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O157:H7肠道定植体内外实验2603-2607

摘要:目的:考察嗜酸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O157:H7在肠道定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竞争、排斥和置换试验,体外检测嗜酸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O157:H7黏附Ht29细胞的作用,并通过体内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2和INF-γ的表达水平,监测攻毒后小鼠粪便排菌量和肠道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体外竞争、排斥和置换实验表明嗜酸乳杆菌均可抑制大肠杆菌O157:H7黏附Ht29细胞;体内实验中治疗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L-4、IL-12和INF-γ,而预防组仅提高IL-12表达水平;攻毒后15 d检测表明预防组有8只(80%)小鼠结束排菌,治疗组有5只(50%)小鼠结束排菌,且两组小鼠肠绒毛完整,基本无病理变化,而对照组小鼠肠道肠绒毛损伤严重。结论:嗜酸乳杆菌可抑制大肠杆菌O157:H7肠道定植,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可作为防治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益生菌菌剂。

Let-7f调节MMP-11影响胰腺癌侵袭迁移2608-2612

摘要:目的:探讨Let-7f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q PCR观察PANC-1、Bx-PC3与正常胰腺细胞HPDE6C7中Let-7f和MMP-11的表达差异;采用Let-7f模拟物和抑制物调节胰腺癌细胞中Let-7f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分析Let-7f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q PCR观察干预Let-7f对MMP-11表达的影响。结果:RT-q PCR显示胰腺癌细胞中Let-7f水平明显低于HPDE6C7细胞(P〈0.05),MMP-11水平明显高于HPDE6C7细胞。上调胰腺癌细胞中Let-7f的表达,可明显抑制其侵袭和迁移(P〈0.05),下调Let-7f的表达,无显著变化。Let-7f抑制MMP-11表达(P〈0.05)。结论:Let-7f可能通过调控MMP-11的表达影响胰腺癌的侵袭和迁移,为胰腺癌生物治疗提供新靶点。

地西他滨对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意义2613-2616

摘要:目的:研究地西他滨(DAC)对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将体外培养的人鳞状上皮舌癌SCC-9细胞分为0、1、2、3四组。1、2、3三组样本采用3个梯度浓度的DAC进行处理,取未经DAC处理的0组作为对照组。药物处理48 h后,Q-MSP检测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q PCR技术检测SCC-9细胞p16基因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9细胞p16蛋白表达。结果:Q-MSP检测结果显示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呈杂合状态。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SCC-9细胞p16基因m RNA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中p16蛋白较对照组呈现高表达状态。结论:DAC可能具有逆转SCC-9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具有促使p16基因m RNA和蛋白恢复表达的作用。

高分子生物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实验研究2617-2621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子生物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30只实验家兔背部两侧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自体微粒皮移植于创面后,采用自体对照,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予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膜覆盖、对照侧予脱细胞猪皮覆盖,术后1、2、3、4、5周创面取材,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及CD31。结果:(1)术后2~4周实验侧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侧(P〈0.01);(2)术后实验侧炎性细胞浸润量少于对照侧;(3)术后1~2周实验侧PCNA表达高于对照侧(P〈0.01),术后3~4周实验侧PCNA表达低于对照侧(P〈0.01);(4)术后1~5周实验侧CD31表达均高于对照侧(P〈0.01)。结论 :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可促进创面愈合。

BCR-ABL SH3双位点突变体构建及其促进KCL22细胞凋亡的研究2621-2624

摘要:目的:BCR-ABL SH3结构域双位点突变体构建,探讨其促进CML细胞株凋亡机制,为CML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双突变体,构建含ABL SH3双突变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分析突变体对KCL22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源建模构建ABL SH3双突变体;Pep Site2.0软件预测双突变体相关蛋白结合能力。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双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显示突变体较野生型显著促进KCL22细胞凋亡;成功模拟并获得稳定的双突变体三维结构,筛选出的突变体与相关蛋白结合能力较野生型大大提高。结论:双突变体显著促进KCL22细胞凋亡,为ABL SH3结构研究及CML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控制性超排卵和体外成熟培养对卵子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骨架的影响2625-262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促卵子成熟方案对卵子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改善当前辅助生殖周期成功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模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促卵子成熟的控制性超排卵(COH)和体外成熟培养(IVM)方案,并以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分析三组卵子线粒体膜电位及卵子细胞骨架。结果:COH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NC组及IVM组(P〈0.05);IVM组线粒体膜电位较NC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胞骨架分析显示COH组与IVM组的纺锤体正常率、染色体正常率、纺锤体及染色体均正常率与NC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COH〈0.01,PIVM〈0.05)。结论 :COH过程及IVM均会对卵子线粒体功能产生影响。

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海马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的影响2628-2631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CIA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血液流变学(BR)及海马CA1区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表达的影响,探讨CIAA对VD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D模型组、CIAA组、尼莫地平组,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CIAA组、尼莫地平组分别施行CIAA和尼莫地平治疗。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BR相应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BR及p75NTR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BR、海马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VD模型组比较,CIAA组、尼莫地平组BR指标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A可降低痴呆大鼠BR、下调海马CA1区神经元p75NTR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神经保护机制。

针刺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STAT5 mRNA动态表达的影响2632-2635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不同时间段神经元凋亡及STAT5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脑缺血后针刺调节机体自稳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AG490组和AG490+针刺组,再分为2 h、1 d、3 d、7 d及21 d 5个亚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电凝闭右大脑中动脉复制脑缺血模型,针刺大椎、百会干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TUNEL观测神经元凋亡,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TAT5 m RNA含量。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发展趋势相似,在缺血3 d后大鼠神经元凋亡达到高峰。针刺组抗细胞凋亡均优于同时段的其他组别,AG490+针刺组有一定改善作用,模型组和AG490组神经元凋亡明显。脑缺血后2 h~1 d模型组和针刺组STAT5 m RNA升高,AG490+针刺组低于针刺组(P〈0.01)。3~7 d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0.05),AG490组和AG490+针刺组的含量较低(均P〈0.01)。结论:针刺能改善脑缺血细胞凋亡,调节机体自稳态的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TAT5的水平而实现的。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MAGE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分析2636-2641

摘要: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MAGE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及与骨肉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在骨肉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其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MAGEA家族基因在骨肉瘤中协同高表达,在正常成骨细胞中无表达。MAGEA在肺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MAGEA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肺转移风险升高(RR=2.79,95%CI,1.12-6.93,P=0.028),预后较差(80%±8.9%vs 39.6%±8.4%,P=0.01)结论 :MAGEA家族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是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标志。

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2642-2645

摘要:目的:评估为期48周的依那西普剂量递减疗法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疗效的维持。方法:52例活动性A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7例完成48周疗效观察。患者均接受50 mg/周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12周后改为每2周注射50 mg,12周后再次减为每2周注射25 mg并维持24周。记录0、12、24和48周患者的各项炎症和功能评价指标:ESR、CRP、BASDAI、BASFI、BASMI和ASDAS。结果:47例活动性AS患者的BASDAI、BASFI、BASMI、ASDAS评分和ESR/CRP水平在治疗12周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逐渐减少,患者在随后的36周中仍然表现出良好的ASAS40应答率(87.2%,41/47)。在随访过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依那西普可有效缓解活动性AS的炎症、疾病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情况。在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逐渐减少依那西普注射剂量仍然可以使大部分患者保持病情稳定。足量依那西普治疗后逐渐减量的方法对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不失为一种有效、经济和安全的治疗策略。

随机临床试验研究(CONSORT声明)中讨论部分的对照条目2645-2645

摘要:为避免研究报告经常忽略重要的信息,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在"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中指出,鼓励特定的研究设计撰写时参考有关的报道指南,对于随机对照试验,作者应参考CONSORT声明。有关2010 CONSORT声明中讨论部分的报告规范,节选了以下条目,请广大作者注意对照检查。

肾细胞癌中GPR78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2646-2648

摘要:目的:探讨GRP78在肾细胞癌(RCC)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02例石蜡组织包埋CRCC的GPR78蛋白表达。GRP78表达强度通过细胞染色强度和细胞阳性率来评估。Kaplan 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模型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相关因素。结果:与低表达GRP78相比,高表达GRP78患者具有更短的生存期。单因素Cox回归显示GRP78表达水平是CRC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GRP78表达与RCC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有可能成为评估RCC预后的独立指标。

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2649-2651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孕妇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了解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9例孕12~18周孕妇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后使用PE-GPA/FITC-CD71单克隆抗体标记胎儿有核红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较正常妊娠者增多,对照组和病例组中GPA+/CD71+百分比分别为(0.89±0.81)%和(3.57±3.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多,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加提示有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多媒体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弱视的疗效对比2652-2655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3例(253眼)3~12岁弱视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0例(170眼),对照组103例(183眼)。试验组通过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3、6个月后复查矫正视力。通过比较两组的弱视治疗效果来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6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和5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5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中3~6岁和7~12岁的有效率分别为80.8%和58.0%,高于对照组的54.9%和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弱视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较好,对各年龄组均有较好疗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流变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的研究2656-2658

摘要: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流变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并发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诊断的86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流变指标及血栓前标志物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轻、中及重度OSAHS组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程度OSAHS组患者血流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随OSAHS程度加重而升高。OSAHS患者血浆粘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患者血浆中D-D、AT-Ⅲ、v WF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患者存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等血流变异常改变,可能是OSAHS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