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指南解读

2014 AHA/ACC/HRS房颤指南对我国抗凝治疗的启示

摘要: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律学会(HRS)于2014年3月28日联合推出了最新的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1]。近几年所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的患病率为0.77%。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者上升近5倍,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几乎是无房颤卒中者的2倍[2]。大量研究证实,对于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
869-871
实用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871-871
实用医学杂志述评

心房颤动诊治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据我国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出我国房颤30~85岁人群中总患病率约为0.77%[1]。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发生率〉5%,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心功能下降[2]和心房内血栓形成,并且血栓脱落容易造成脑栓塞[3]。根据Framingham研究,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
872-875

治疗心房颤动的新选择——冷冻球囊消融

摘要: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与同年龄非房颤患者相比较,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往往较差,且常伴随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故其血栓栓塞并发症及致死率均较高。因此,有效治疗房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998年,Haissaguerre等发现,肺静脉电活动往往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灶,这使导管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在2014年美国心房颤动最新指南中,对至少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经皮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已被推荐为首选治疗方式。
875-878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笔谈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新进展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老年人中尤甚。我国关于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其中一项重要研究为覆盖全国13个省、14个横断面的自然人群研究,其结果显示房颤的发生率为0.77%,年龄标化后发生率为0.61%[1]。房颤的长期危险性主要是脑栓塞、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房颤导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在3%~8%[2],其中以脑栓塞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879-881
实用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20篇优秀论文入选2014年度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摘要: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再次有20篇优秀论文入选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F5000)。自2012年F5000项目启动至今,本刊共有50篇优秀论文入选该平台,在全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中,本刊入选论文数继续保持在中上水平。本刊向此次入选的20位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881-881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笔谈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摘要: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其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占脑卒中总发生率的20%~40%[1]。除器质性心脏病外,充血性心衰、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都可作为引起房颤的诱因;另一方面,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饮酒、慢性炎症可引起心房结构重构及电重构也增加房颤发生风险[2]。其中炎症一直被认为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882-883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HMGB1基因上SNP rs1412125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HMGB1基因上rs1412125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396例房颤患者(病例组)和726例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研究方法,检测HMGB1基因上rs1412125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s1412125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关联分析:观察P=1.05×10^-6,矫正P=0.176;基因型关联分析:加性模式矫正P=0.146,显性模式矫正P=0.162,隐性模式矫正P=0.998)。进一步分析显示,rs1412125等位基因C可显著增加男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矫正P=2.07×10^-4,矫正OR=8.20,95%CI:2.70~25.0)。结论:HMGB1基因上rs1412125与房颤之间不存在独立相关性,但其与性别、风湿性心脏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可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
884-887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超声心动图指标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75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定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左房压(left atrium pressure,LAP)和左心房射血力(left atrial ejection force,LAF),再将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两个组,探讨上述3个指标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结果:维持窦律组与房颤复发组相比,术后6个月,LAVi较术前显著降低(29.3±1.9 vs.4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无显著变化[(55.7±23.3)mm Hg vs.(58.9±18.6)mm Hg,P〉0.05];LAF显著增加[(1.31±0.61)(kg·cm)/s2 vs.(0.83±0.22)(kg·c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房颤复发组3项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维持窦律患者LAVi和左房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887-889

微小RNA-101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01(mi RNA-101)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59例开胸手术患者(心脏瓣膜病47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分为房颤组30例、窦律组29例。q PCR及锁定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右心耳mi RNA-101表达;q PCR检测两组右心耳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Ⅰ型胶原(COL1)m 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右心耳TGFβRI、COL1蛋白表达;Masson染色观察两组右心耳胶原的沉积。结果:房颤组右心耳mi RNA-101表达明显低于窦律组(P〈0.05),原位杂交显示mi RNA-101主要分布于心房结缔组织,房颤组mi RNA-101表达较窦律组下降24.9%;房颤组TGFβRⅠm RNA表达与窦律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窦律组(P〈0.05);COL1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右心耳胶原沉积明显多于窦律组(P〈0.05)。结论:mi RNA-101下调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TGFβRⅠ而参与心房纤维化。
890-893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心肌桥并阵发性室上速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摘要:患者男,49岁,主因间断心悸伴胸痛4年入院。患者近4年间断心悸,心跳加快,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每次持续0.5~1 h缓解,发作时均伴有胸骨后闷痛。本次入院前再次心悸发作,持续不缓解,心悸2 h时伴胸骨后闷痛,并向双肩放散,出现胸闷、气短、大汗,症状共持续达27 h,心悸消失,胸痛缓解,来院时患者已无不适症状。
893-893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低氧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豚鼠肠系膜动脉收缩反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低氧对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诱导的豚鼠肠系膜动脉收缩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在急性分离的豚鼠肠系膜动脉2级血管(直径300~400μm)上,观察20、40和60 min低氧(95%CO2和5%O2混合)对内皮非依赖的血管收缩剂PE收缩血管直径的影响。结果:PE(0.1~100μmol/L)可以浓度依赖性收缩豚鼠肠系膜动脉。低氧引起生理盐溶液p H值从7.4下降到6.3。低氧能显著抑制PE引起的血管收缩幅度,用正常生理盐溶液洗脱20 min此抑制作用仍难以恢复。低氧抑制PE引起的肠系膜动脉的收缩反应具有时间依赖性,抑制程度依次为低氧60 min〉40min〉20 min。将生理盐溶液p H降低至6.3也可抑制PE对血管收缩的作用。结论 :低氧能够时间依赖性地抑制PE对豚鼠肠系膜动脉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 H的下降有关。
894-897

3种植骨融合方法对邻近节段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3种腰椎植骨融合方法(新型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后路椎间植骨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比融合邻近节段的压应力变化。方法:螺旋CT扫描后并对图像行预处理,利用Mimics、Hyper Mesh及Geomagic Studio逆向工程软件建立3种植骨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并用ABAQUS有限元处理软件进行有限元运算。结果:腰椎行植骨融合术后,各腰椎整体平均刚度(EF)均升高,椎间植骨模型EF升高最为明显。融合后临近节段间盘应力均有增加,其中上位临近节段后伸及旋转时,椎间植骨模型应力最大,与其余两种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时,横突间植骨应力最大,新型植骨应力最小,三者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屈时,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位临近节段前屈及后伸时,椎间植骨模型应力最大,新型植骨应力最小,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屈及旋转时,三者间应力差距较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植骨融合术后腰椎的平均EF均增大,椎间植骨增大最明显,横突间植骨与新型植骨增大较小。融合术后临近间盘应力均增大,椎间植骨应力最大,新型植骨与横突间植骨较小。
898-901

同一患者中甲状腺良性瘤与癌组织DNA甲基化差异基因的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同一患者体内甲状腺良性瘤与癌组织在DNA甲基化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使用基因甲基化芯片技术对同一患者的并发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瘤组织样本的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对筛选出的差异化显著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功能基因的信号通路,并针对与甲状腺癌明显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甲状腺的良性瘤与癌在DNA甲基化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参与恶性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T细胞受体的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结论:研究得出炎症的相关生物信息学通路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与潜在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901-90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组织中17β-雌二醇的表达情况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17β-雌二醇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非性腺源性雌激素的分泌情况,为进一步研究BMSCs的生理功能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0、24、48 h时BMSCS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物中的17β-雌二醇水平。选取SD大鼠不同组织,称重后物理破碎,Elisa法检测不同组织中的17β-雌二醇含量。结果:48 h培养上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较24 h培养上清中明显升高(P〈0.05)。卵巢及软骨组织中17β-雌二醇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但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BMSCs可自身合成及分泌17β-雌二醇,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时间成正比,但对其自身或周围组织是否具有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大鼠不同组织中17β-雌二醇浓度无明显差异,说明其旁分泌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且无性腺依赖性,但是否由该被测位点分泌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非性腺源性的雌激素可能会成为绝经后参与骨代谢并维持女性骨骼健康的主要雌激素来源。
905-907

基于光动力疗法的吲哚菁绿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光毒性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吲哚菁绿(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等量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按加入ICG的剂量不同分成0、50、100、150、200和250μmol/L组,共6组,每组8孔,其中4孔用波长为810 nm能量密度为24.0 J/cm2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另4孔不照射作对照。24 h后用MTT法测量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对细胞染色镜检。结果:在810 nm的激光照射下,含有ICG的各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较未照射组显著下降(均P〈0),且随着ICG浓度的升高,光照组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当ICG的剂量超过150μmol/L时,细胞的形态变化从凋亡为主转变为坏死为主。结论:适当剂量的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药物。
908-911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100例的学习曲线及经验

摘要:目的:分析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并对其手术经验进行总结。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通过椎间盘镜治疗最初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时间系列先后顺序分为4组(A、B、C、D组),前3组每组30例,D组10例,对各组手术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中转开放或再次手术、并发症、术后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4组平均每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被统计,其中A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组较C、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6例不利事件,B、C组各1例并发症,D组无手术并发症;4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12个月腿痛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在30例左右达到平台期;穿刺定位、黄韧带切除、解剖标志的辨认和防范神经根硬脊膜损伤是初期操作椎间盘镜关键的步骤。
912-91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X2和β-catenin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CDX2与β-catenin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3例初诊ALL患者CDX2及β-catenin m RNA的表达,以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ALL组CDX2 m RNA表达阳性率为93%,对照组无表达(P〈0.01);β-catenin m RNA在两组均有表达,但AL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X2、β-catenin m RNA表达均与初诊时白细胞数、LDH水平呈正相关(P〈0.01)。ALL患者获得CR时,CDX2 m RNA、β-catenin m RNA表达显著下降,复发时两者均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ALL患者CDX2与β-catenin m 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35,P=0.000)。结论:ALL患者存在CDX2基因过表达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且CDX2与β-caten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91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