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疼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疼痛学杂志 省级期刊

Pain Clinic Journal

  • 13-1353/R 国内刊号
  • 1672-9633 国际刊号
  • 0.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疼痛学是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实用疼痛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试验研究、临床研究、论著、经验交流、继续教育、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

实用疼痛学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疼痛学杂志述评
必须科学地看待“骶疗”245-246

摘要:近二年天津一些媒体宣传"骶疗"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广告比比皆是,又有称"液体刀"、"冲击"疗法等,一时间沸沸扬扬,且有竞相开展之势。笔者先后曾请问孙大金、赵俊、张立生等教授,得知上海、北京、河北情况雷同,从外地来诊患者了解到山西、东北、南方也流行此法,可谓遍及全国。

编者按246-246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联合三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247-25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注射医用三氧分析其疗效,并与单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33例)和医用三氧注射术(26例)对比。结果术后经过连续6个月的随访,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组.显效20例(71.4%),有效7例(25.0%),无效1例(3.6%).单纯摘除术组显效15例(45.5%),有效16例(48.5%),无效2例(6.1%),单纯医用三氧注射组显效11例(42.3%)。有效14例(53.8%),无效1例(3.8%)。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其显效率优于单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和单纯医用三氧注射术。

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与胶原酶盘内外注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251-255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盘内注射三氧与联合盘内外注射胶原酶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接受盘内及盘外(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B组45例首先接受椎间盘内注射三氧的治疗,再接受与A组相同的治疗方法。结果(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及突出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个月随访,A组显效率40.0%(治愈18例),好转率55.6%(25例),有效率95.6%(43例);B组显效率73.3%(治愈33例)、好转率24.4%(11例),有效率97.8%(44例)。虽然A与B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较A组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与胶原酶盘内外注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显效率明显提高。因此,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术。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本刊写稿要求问答255-255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256-258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椎间孔神经阻滞并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对照组行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两组并进行比较。结果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5/10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4%,79/97例)(P〈0.05);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4/102例;90.2%,92/102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4%,76/97例;76.3%,74/ 97例)(P〈0.01)。结论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松解,较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疗效,其远期效果尤为明显。

骶管大容量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259-261

摘要:目的观察大容量镇痛液经骶管快速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小容量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传统小容量190例)和观察组(Ⅱ组大容量190例)。两组镇痛液均含有同等剂量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生素B_(12)及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常规速度及容量注射,大容量组采用快速注射,速度1~2 ml/s共注射45~55 ml。每周1次,3次为1疗程,并进行VAS评分和随访。结果经3个月后随访.大容量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VAS评分优于Ⅰ组(P〈0.01)。治疗优良率Ⅰ组为73.6%(140/190例),Ⅱ组为95.2%(181/190例),大容量组在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容量快速注射经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方法。

侧隐窝注射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262-264

摘要:目的观察侧隐窝注射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用7号腰麻针穿刺到腰椎侧隐窝后,注射消炎镇痛液,完毕平卧1h后,行床头骨盆牵引。治疗后经3~6个月复查,随访16个月,以VAS法评定疗效。结果196例患者中优92例,良69例,差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5.9%(188例),优良率为82.1%(161例)。结论腰椎侧隐窝注射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副作用少。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疼痛治疗学》征订通知264-264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265-267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10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或侧人路行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温度用60℃、65℃、70℃、75℃、80℃、85℃各1次,每次60s。结果105例中,Ⅰ支12例,Ⅱ支45例,Ⅲ支23例,Ⅱ、Ⅲ支同时受累25例。治疗后3个月评定疗效.优效84例(80.0%),良效15例(14.2%),3例经2次治疗后获良效(2.9%);无效者3例(2.9%),包括虽经2次治疗仍有部分疼痛者。总有效率为97.1%。除原疼痛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外,无其他严重、永久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安全,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本刊写稿要求(续)267-267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268-270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加巴喷丁组78例,口服加巴喷丁后,将剂量调整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900~1200 mg。卡马西平组80例,口服卡马西平.调整剂量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600 mg。治疗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与77.2%。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巴喷丁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效果相当,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好的药物。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本刊写稿要求(续)270-270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改良式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辅以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1-276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改良式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辅以综合疗法的疗效.并与单纯传统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作比较。方法将160例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方法单纯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IED)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改良式PLD手术方法并辅以综合治疗:①穿刺正确位置为针尖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1/3处;②切吸过程中采取间断式切吸;③术毕将椎间盘内吸为负压;④术后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取脱水药物、小针刀、骶疗、针灸、红外线热疗等不同方法综合及对症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后5d的优良率分别为51.2%(41/80例),91.2%(73/80例);经6个月随访,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5.0%(60/80例),96.2%(77/80例)。结论运用改良式PLD术辅以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见效快。

实用疼痛学杂志短篇报道
神经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痛症80例疗效观察276-276

摘要: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周围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我科采用神经阻滞与小针刀治疗。在跟骨结节定位标记,消毒后从标记点进针直达骨质,无回血后,向其周围注射消炎镇痛液4~6ml,边注射边退针至皮下注射少许。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透视下痛点阻滞与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观察277-279

摘要:目的观察痛点阻滞与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18例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72例,在透视下采用小针刀加痛点阻滞法;B组为对照组46例,采用镇痛液局部痛点阻滞。结果A组和B组有效者分别为70例(97.2%)与34例(73.9%),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复发者A组1例(1.3%),B组12例(26.0%),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在梨状肌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透视下痛点阻滞加小针刀治疗,疗效好,并且优于单纯痛点阻滞法。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本刊写稿要求问答(续)279-279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吗啡消除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后疼痛致敏的研究280-28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吗啡在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致敏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吗啡0.05 mg/kg、B组0.08 mg/kg、C组0.1 mg/kg、D组0.12 mg/kg,每组1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3 min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恢复的初始频率、停药到拔管的时间和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5 min、60 min、120 min 4个不同时间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结果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恢复的初始频率的组间、停药到拔管的时间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程度在相同时间的各组间比较,除C/D组相比较,P〉0.05外,其余P〈0.01。在不同时间的同组间比较,除60 min与120 min之比P〈0.05,其余不同时间相比P〈0.01。结论在全麻停药前30 min给吗啡(推荐剂量0.1~0.12 mg/kg)可以改善瑞芬太尼全麻术后疼痛致敏的作用,呼吸抑制轻微,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