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疼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疼痛学杂志 省级期刊

Pain Clinic Journal

  • 13-1353/R 国内刊号
  • 1672-9633 国际刊号
  • 0.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疼痛学是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实用疼痛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试验研究、临床研究、论著、经验交流、继续教育、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

实用疼痛学 200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疼痛学杂志述评
消除疼痛——患者的权益 我们的职责65-65

摘要:18年前,Liebeskind和Melzack就指出解脱疼痛应当是患者的基本权益.2004年10月由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和IASP欧洲联盟分会(EFIC)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一致认为消除疼痛是人类的基本权益.无论从人道主义、医学伦理以及法律上讲都应当控制和消除人类的疼痛.

特异性COX-2抑制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新动态66-69

摘要:美国默克公司已宣布万络撤市,同属昔布类的塞来昔布和瓦迪昔布可能同样存在心血管安全性问题,目前需要重新评价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药及传统抗炎镇痛药,以证实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尽管现有这些临床研究结果仅是初步的,且不一致,但美国和中国的药物监管部门了公告,医师应能跟踪事态发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举办“临床疼痛学讲习班”的通知69-69

再版《临床疼痛学》征订通知69-69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脊髓电刺激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70-72

摘要:目的 报告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4年10月4年中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在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50例患有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或非特异性疼痛的患者接受了SCS治疗.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刺激电极置于硬膜外间隙,连接体外刺激器进行脊髓电刺激.结果 31例永久性植入脊髓电刺激器的患者中,18例疼痛明显改善,9例轻度减轻,4例无效.其余19例则由于多种原因在试验性治疗后去除了刺激器.结论 如果SCS试验有效,此法可用于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以及神经源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会阴痛综合征临床分析73-75

摘要:目的 报道会阴痛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10例,均为女性,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神经阻滞如骶管阻滞、骶前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结果 治愈2例,显效1例,有效5例,其中2例1年后复发,另2例无效.结论 此症原因不明,但常有相关因素;会阴部疼痛明显,但查体无异常发现;综合治疗有效,但治愈率低,且易复发.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2005年中华麻醉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广东省疼痛医学学术年会征文通知75-75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终池引流治疗良性颅内高压所致顽固性头痛76-78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终池引流治疗良性颅内高压所致顽固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良性颅内高压所致的头痛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常规内科治疗3日后应用连续终池引流治疗.模拟硬脊膜外麻醉L3~4或L4~5正入法穿刺进针,先确认硬膜外间隙后,继续进针到蛛网膜下腔,再置管于蛛网膜下腔终池内,低位引流200~400 ml/24 h,并记录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值.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前颅内压等差异无显著性;终池引流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由治疗前的(2.28±0.22)mmHg下降到(1.8±0.20)mmHg,而对照组几无变化,头痛症状减半时间、头痛治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良性颅内高压所致的顽固性头痛应用连续终池引流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神经阻滞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00例79-81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阻滞方法分别配合中医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肌间沟臂丛加痛点阻滞配合推拿为Ⅰ组52例;肩胛上神经加痛点阻滞配合推拿为Ⅱ组48例.两组药物配方、推拿手法均相同.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但Ⅰ组治疗次数和推拿松解次数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两种阻滞方法配合推拿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2)臂丛阻滞下推拿治疗肩周炎功能障碍更具有优点且治疗次数少.

侧隐窝穿刺体表定点及注药试验的探讨82-84

摘要:目的 改进侧隐窝穿刺的体表定点,筛选胶原酶注射的适应证,提高疗效.方法 按文献所述体表定点法定点后,以小铅块固定于该点,俯卧位拍X线片,观察该点与骨性标志的重合程度,然后适当调整.69例患者采用该方法,穿刺成功后,先注入镇痛液观察3~5日,症状改善者注入胶原酶.结果 拍片见体表定点与骨性标志的重合程度差距最大者23 mm.调整后穿刺全部成功,注入镇痛液3~5日后,优效5例中症状消失,3例无需注射胶原酶,半年后未复发,差效6例不宜注射胶原酶.余60例注射胶原酶后,优27例,良22例,可9例,差2例.注射镇痛液差者6例中之2例注入胶原酶,结果亦为差.结论 用小铅块标志俯卧位拍片的方法,能提高侧隐窝穿刺成功率;先注射镇痛液观察症状变化,对注射胶原酶有筛选和指导作用.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实用疼痛诊疗手册》征订通知84-84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小儿硬膜外曲马多与吗啡术后镇痛的比较85-87

摘要:目的 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不同剂量的曲马多与吗啡的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下腹和会阴部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20)生理盐水3 ml;吗啡组(M组,n=20)吗啡0.04 mg/kg+氟哌啶0.03 mg/kg;曲马多组Ⅰ(T1组,n=20)曲马多1 mg/kg+氟哌啶0.03 mg/kg;曲马多组Ⅱ(T2组,n=20)曲马多2 mg/kg+氟哌啶0.03 mg/kg,各组药物均在手术结束前单次硬膜外注入.采用疼痛5级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C、M、T1、T2组镇痛效果均为优的时间分别为(9.3±7.0)h、(22.5±16.2)h、(21.2±15.3)h和(30.6±19.4)h.M、T1和T2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硬膜外腔注入曲马多2 mg/kg和1 mg/kg与吗啡0.04 mg/kg效果相似,可替带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肛肠手术后疼痛的防治88-89

摘要:目的 观察椎管内注入吗啡和东莨菪碱预先镇痛对肛肠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4例骶管阻滞肛肠手术的患者,在骶管阻滞成功后3 min,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镇痛组(A组)骶管注入吗啡1.5~2 mg和东莨菪碱0.2 mg加生理盐水至5 ml;对照组(B组)骶管注入生理盐水5 ml.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手术后4h、6h、8h、12h、24h和48h观察疼痛程度和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A组在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或等于3分,B组则大于6分.A组患者的睡眠、进食、肛门功能恢复都好于B组;尿潴留和腹胀等副作用明显少于B组.结论 骶管阻滞后加用吗啡和东莨菪碱预先镇痛可明显缓解肛肠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治疗颈椎病90-92

摘要:目的 比较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与颈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32例颈椎病的患者,年龄30~68岁,分为两组:Ⅰ组(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135例;Ⅱ组(颈部硬膜外阻滞组)97例.治疗效果分为3级:痊愈、显效、无效.结果Ⅰ组治疗后,痊愈率为54.1%,显效率为42.2%,Ⅱ组治疗后痊愈率为39.2%,显效率为52.6%,Ⅰ组痊愈率明显高于Ⅱ组(P<0.01).1年后随访,Ⅰ组痊愈率为50.4%,显效率为42.2%;Ⅱ组痊愈率为34.0%,显效率为51.5%,两组间痊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治疗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部硬膜外阻滞.

2005年中华麻醉学会疼痛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特邀专家讲座安排(暂定)92-92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间隙联合注射乙醇治疗癌痛30例报告93-95

摘要: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间隙联合注射乙醇治疗癌痛的效果.方法 30例癌痛患者在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乙醇达一定平面,拔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再于硬膜外间隙注入同一药物,保留硬膜外导管7~10日,以便必要时重复注药,直到无痛为止.结果 本组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用药后25例(83.3%)患者疼痛完全消失,4例(13.3%)疼痛明显减轻;1例(占3.4%)效果较差.结论 乙醇注入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间隙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两者联合用药能升高阻滞平面,可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大的阻滞效果,呼吸循环可保持稳定,不良反应少.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麻醉质量控制与麻醉学科建设研讨会征文通知95-95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盆腔手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96-97

摘要:目的 比较盆腔手术后3种镇痛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拟行盆腔手术患者60例,其中子宫肌瘤40例,宫颈癌4例,卵巢囊肿16例.随机分为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肌注哌替啶;B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3组患者术毕、术后6h、12h及24h的VAS评分,MAP及HR.结果 B组及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MAP及HR均较A组显著低(P<0.05或P<0.01).结论 术后自控镇痛技术用于盆腔手术后患者镇痛,疗效较肌注哌替啶好,且PCEA优于P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