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11-2360/TE 国内刊号
  • 1000-0747 国际刊号
  • 5.2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简讯、综合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专家论坛
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储集层识别与评价521-531

摘要:松辽盆地徐深气田具千亿方天然气储量规模,其中火山岩储集层储量占89.8%,但其勘探开发水平受火山岩气藏储集层识别和描述水平的制约.为此,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火山岩气藏的储集层识别及描述技术.徐深气田有八大类21种火山岩岩性,测井可识别10种;火山岩岩相有5种,细分为15种亚相.有利储集层的岩相、岩性为:喷溢相上、下部亚相的气孔流纹岩,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的晶屑凝灰岩、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的角砾岩、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的熔结角砾凝灰岩、侵出相中带和内带亚相的球粒流纹岩.储集层有效储集空间由气孔、溶蚀孔洞、裂缝有机组合构成.应用新建立的火山岩气藏储集层分类标准,结合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和产能分类,采用动、静态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徐深气田火山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储量丰度、储集层发育状况、产能高低和认识程度将储量分布区分成一类、二类、三类区块.图16表8参10

一个精度较高的超压史数值模型532-535

摘要:超压史是盆地模拟的重要计算结果之一,其精度主要取决于有效骨架应力的计算。但有效骨架应力的模拟计算尚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尤其在中、深部地层),从而影响着随后的生烃史、排烃史及运移聚集史的计算精度。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的工作基础上,使用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法则,对有效骨架应力数学模型做了改进,使之适用于盆地模拟;研制了相应软件模块。通过几个盆地的实际模拟,尤其是克拉2井和依南2井超压的现今值模拟结果接近于压力实测数据,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既可避免通过岩石力学实验来测试有效骨架应力,又能使超压史的模拟达到实用水平。图6表1参9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勘探
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应用与展望536-541

摘要: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种日趋成熟的地震成像处理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偏移成像的主导技术,在国内外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叠前时间偏移是现阶段复杂构造成像较为理想的适用配套地震新技术,可用于中国大部分探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能够获得更好的构造及地层成像效果和储集层预测效果。同时,叠前时间偏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叠前偏移的技术思路贯穿于采集、处理的每一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目前实际应用中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Kirchhoff积分法为主,需要加快研发成像精度更高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及其实用配套技术,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更高要求。

油气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科学意义542-547

摘要:天然气中的汞主要来源于烃源岩,一般煤成气中汞含量高于油型气,煤成气中的高汞含量有煤系成因说和岩浆成因说等。异常高汞含量可能与深部断裂有关。天然气中‘汞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且丰度较低;而凝析气和原油中汞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既有游离态汞,也有有机汞、无机汞和悬浮汞等。汞在油气中的含量很大程度上由其溶解度决定,油气混合物中,汞化学形式之间可能相互转化。由于汞的强吸附作用形成汞腐蚀,在油气运输、加工和利用过程中容易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破坏性事故,因此,对于天然气中异常汞需要进行脱汞处理。图3表5参37

“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547-547

摘要:由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与斯伦贝谢公司主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的“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交流会”于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召开。来自美国斯伦贝谢西方奇科公司的Lim、Mark、John、Will等地球物理学家和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的赵邦六副总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专家阎世信教授、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负责物探技术管理的相关领导以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西南油田、辽河油田、冀东油田等单位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548-552

摘要:对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和弯折带2种基本的构造类型。当水平面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的层序(三分体系域);当水平面未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不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湖扩展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的层序(二分体系域)。这两种层序在纵向上呈规律性叠置组合。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在二分体系域层序中,湖萎缩体系域上覆的湖扩展体系域泥岩、油页岩是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湖萎缩体系域下伏的湖扩展体系域泥岩、油页岩也是良好的烃源岩。因此。这类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往往形成大型油气藏;三分体系域层序的低位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图6参12

近源砂岩原生孔隙储集层岩石相控建模及其应用553-557

摘要:在中国陆相沉积地层中,近源砂岩储集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有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显著特点。按常规均质地层的方法建立的储集层参数模型精度很低,无法满足测井解释评价、储量计算及油藏描述与模拟的需求。沉积相控建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数模型的精度,但仍然存在相带划分人为因素多及精度较低的问题。为了提高储集层参数模型精度,依据岩石物理理论,提出岩石相控建模的概念,认为控制近源砂岩原生孔隙储集层参数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相。根据岩石相对近源砂岩进行有效分类后分别建模,可以提高模型精度,并且便于计算机自动处理。该方法在冀东老爷庙油田馆陶组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图6参10

AVO流体反演理论与实践558-561

摘要:AVO流体反演技术能够定量地确定储集层合各种流体的可能性。首先利用测井曲线建立Monte-Carlo随机正演模型,然后通过Blot-Gassman流体替换理论获得模型中流体分别为油、气、水时的合成记录,利用Shuey公式得到相应的截距和梯度,将实际地震数据所得到的截距和梯度与模型所产生的截距和梯度进行对比,再利用Bayes理论即可定量求得所含油、气、水的可能性。当储集层中合有油、气、水中的二相或三相时,可能性分布图重叠,预测的可能性值比只含单相流体时有所降低,但是预测的准确性仍然比较高。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川中天然气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图8参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562-565

摘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生物礁濉,主要包括生物礁、生屑濉和灰泥丘3种,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和高电阻率性质,在地震反射记录上有直接或间接特征。纵向上礁滩发育分为两个期次,由早期礁滩向晚期丘滩转化,并有向台内迁移的趋势;平面上多呈带状分布于构造发育带、断层上盘、台地边缘、古地貌凸起、台内缓坡以及地貌坡折带附近。早期礁濉主要分布于塔中1号断裂带附近的台缘相,在Z1井-TZ23井的台内低隆处见台内礁濉,偶见台内点礁(TZ35井),在地貌上发育于古凸起、台内缓坡或者地貌变化坡折带;晚期丘濉主要分布于10号断裂带附近的台缘相,在台内低隆亦见台内滩(TZ23井-Z1井),古地貌上发育于塔中凸起或台内低隆等部位。图4表1参10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DR技术应用566-568

摘要: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属于深层陆相致密碎屑岩气藏,具有致密、低孔低渗、薄层交互、多层叠置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勘探成功率低、效益差。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须家河组气藏含气性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形成了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DR(Dynamic Register,动态频谱能量异常)含气性检测技术,DR值大,说明地震资料的主频衰减率高、速度异常大,储集层可能富含天然气。该技术在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含气砂岩储集层具有DR值高异常特征。但在实际应用DR含气性检测技术时,要注意储集层厚度不能太小,一般需大于地震剖面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储集层厚度,否则就会出现假DR值高异常现象。图2参10

波阻抗约束下的测井信息在储集层岩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569-571

摘要:在井距较大、完钻井较少的砂泥岩储集层岩相表征中,采用多级建模思路,充分利用地震和测井信息,首先根据波阻抗数据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地震资料为约束.利用同位协同克里金模拟方法,模拟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然后根据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与岩相之间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岩相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此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某井区主要储集层三工河组二段二砂层组(J1S2^2)的岩相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该区内砂体分布和油水分布。图5表1参8

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572-575

摘要:运用平衡剖面和去压实校正原理,从几何学、运动学的角度,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南地区新生代以发育盆倾的盖层滑脱正断层为主要构造特点,由于基岩和边界断层的影响,东部和西部的构造有明显差异。②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近纪断陷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阶段,孔店组至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主要的断陷期。③构造运动控制了圈闭的分布和类型,第三系油气圈闭主要分布在陈家庄凸起北斜坡向北凸出的部位,且自南而北分别由以地层圈闭为主过渡到以构造圈闭、构造一岩性圈闭为主。在圈闭的空间分布上,坡折带以南的斜坡上部以地层圈闭为主;坡折带附近及深洼区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图4参7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576-580

摘要: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图7表2参15

钻井岩心重定向的古地磁方法及其可靠性581-585

摘要:在统计意义上,岩心的黏滞剩磁分量方向在地理坐标系中与现代地磁场方向近似相同。依据此原则,提出了一种钻井岩心古地磁重定向的新方法。以四川江油地区的118块定向岩心为例,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岩心重定向是可行的,适合于各种类型井的取心,而且计算过程不受地层产状的约束。定向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其统计性,即必须保证测试的样品足够,一块岩心至少测试3块样品。该方法特别适合于那些当初未考虑定向问题而现在又迫切需要重定向的钻井取心。图8参13

柴北缘断裂上、下盘油气差异性聚集及成因586-590

摘要:柴达木盆地南缘昆北地区断裂上盘富集油气,而柴北缘中、浅层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圈闭之中。研究认为,柴北缘滑脱断裂下盘圈闭油气富集的根本原因是:①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本身不是油源断裂,不能直接向其上盘圈闭提供油气;②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带)在垂向上因封闭性不同而具有分带性,即主断裂带封闭性最强,其上、下带封闭能力变差,这是油气沿断裂带下带运移的先决地质条件;③滑脱断裂主断面之下的下带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其封闭性由上而下逐渐变好,为滑脱断裂下盘多层油气的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因此,有基底油源断裂沟通的滑脱断裂下盘是柴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而上盘则存在较大的勘探风险。图6参12

关于维护科技道德、加强自律的联合公告590-590

摘要:为了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与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新疆石油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海相油气地质》、《特种油气藏》、《石油实验地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中国海上油气》、《钻井液与完井液》、《测井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外测井技术》、《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石油钻采工艺》、《断块油气田》、《油气储运》、《中国石油勘探》等编辑部经过认真讨论,决定联合发表如下公告:

惠民凹陷孔店组—沙四段“膏盐岩”层沉积机理——以MS1井“膏盐岩”层分析为例591-595

摘要:以MS1井现场实钻录井资料为依据,结合研究区构造、沉积发育史分析,引入“沉积分异作用”、“混合沉积作用”及物源区与沉积区“岩石倒序规律”,对惠民凹陷孔一段一沙四段的“膏盐岩”层的物源进行了反序追踪对比。孔一段一沙四段的“膏盐岩”层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石膏”层,而是物理、化学共同作用形成的湖盆化学盐类与砂岩的混合沉积,是邻近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风化剥蚀后提供物源及气候干旱导致湖盆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准确定名应该为“含膏质粉、细砂岩”。图2表3参12

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中生代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596-599

摘要:应用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资料,对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的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埕岛地区三叠纪以挤压变形为特征,变形的构造线方向为北西一北北西向,发育了北西向背斜和北北西向逆断层,埕北20断层在此时期是典型的逆冲断层;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以伸展变形为特征,发育了受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断陷,在断陷内发育了巨厚的中生界,埕北20断层此时为研究区主要正断层,同时还受走滑作用的影响,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层错断了北北西向的埕北20断层;晚白垩世受挤压应力的影响发生变形,早期正断层发生正反转,断层上盘发育了与断层形态有关的褶皱。图8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