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11-2360/TE 国内刊号
  • 1000-0747 国际刊号
  • 5.2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简讯、综合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专家论坛
中国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国1-5

摘要:根据对世界上产气国年产气量的分析,把年产气达500亿m3的国家称为产气大国.目前世界上有11个产气大国,俄罗斯是世界第一产气大国成为产气大国有两项基本条件:一是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一般大于13万亿m3;二是剩余可采储量一般为1.246万亿m3或更多.2003年中国已具备这两项基本条件.预测2004年中国年产气突破405亿m3,比2003年增产62亿m3.2005年产气将接近或达到500亿m3,中国将成为产气大国.图4表2参23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石油地质研究
东营凹陷坨71区块有利储集砂体预测研究6-8

摘要:在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坨71区块的有利储集砂体预测中,探索应用砂体随机模拟的结果直接对无井区进行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应用示性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20个等可能的渗透性砂体分布的模拟实现,在对各模拟实现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模拟结果进行不确定性评价,结合对概率大于0.5和0.7的渗透性砂体的厚度统计结果、构造背景及附近井油层分布情况,预测出坨71井以东和坨深1井东南的2个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区.应用砂体随机模拟的结果直接预测无井区的有利砂体分布,有利于降低滚动勘探风险.图5参18

基底断裂“隐性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作用9-13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北东向基底断裂中、新生代'隐性'活动对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和成藏有明显控制作用.采用渗透率异常频率分析方法,预测了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裂缝的分布,并建立了裂缝发育与基底断裂之间的成因关系,指出基底断裂后期活动不仅对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储集层的裂缝发育有控制作用,而且对天然气成藏有促进作用.应该重视盆地北东向基底断裂发育区次生天然气藏的勘探.图7参23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14-17

摘要: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镜质组的热演化、增加反应活化能.在EASY%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超压调节化学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建立了超压条件下镜质组热演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Pa%R.,并根据黄骅坳陷歧北洼陷受超压抑制和未受超压抑制的R.实测资料,确定了有关模拟参数.歧北洼陷港深48井明显超压(压力系数1.2~1.6),用Pa%R.模型所预测的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烃时间与用EASY%R.模型预测的明显不同,超压对R.的抑制可达0.1%~O.3%,可使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的时间推迟1~4.4Ma.图2参34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5次构造事件及其石油地质学意义18-22

摘要:在系统归纳总结塔里木盆地西部、西昆仑、中亚天山和帕米尔等地区的构造、地层、古地磁学、地球化学及含油气盆地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自中生代以来对塔里木盆地西部影响重大的5次构造事件的构造特征、起因和石油地质学意义.这5次构造事件是:①早二叠世末南天山洋西段的闭合与中生代初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抬升事件;②侏罗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活动与早、中侏罗世库孜贡苏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③白垩纪-古近纪区域拗陷作用与海侵事件;④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乌恰县托云及中亚天山的玄武质火山活动;⑤新近纪-第四纪帕米尔弧的形成与南北向区域性挤压作用.它们对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学意义,正确认识这些构造事件的发生时间、构造效应和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图1参35

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23-26

摘要:应用层序地层学地层基准面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准噶尔盆地中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盆地中部侏罗系识别出两种层序界面类型(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在井-震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发育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侏罗系不同层序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微相构成,确定三工河组是盆地中部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其储集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支水道,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与所处层序地层位置密切相关,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期.图6参9

深水环境层序边界及体系域的划分——以银根盆地查干凹陷下白垩统为例27-29

摘要:孢粉种属突变以及还原硫含量变化对水体深度比较敏感,是划分深水环境层序边界以及体系域的良好指标.银根盆地查干凹陷下白垩统为深水湖相沉积,利用查参1井地球化学、古生物资料,将其下白垩统划分为3个层序,分别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中、上段相对应,并划分了3个层序的体系域.总体而言,从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到湖退体系域,还原硫从低值、高值到低值呈规律性变化,在密集段达到最高值;孢粉种属数量在湖侵体系域急速减少,在湖退体系域呈升高趋势.图5表1参6

欢迎订购《石油勘探与开发》1~29卷图像数据版光盘29-29

榆林大型气田石英砂岩储集层特征及成因30-32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榆林气田是以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段石英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的大型气田.山2段石英砂岩属致密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具有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低、粗孔喉、孔隙结构较为均匀的特点,形成于水动力较强的沉积环境,是碎屑成分在较长距离的搬运过程中经过化学分解、机械分选作用而形成的.图6表2参8

酒泉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33-36

摘要:酒泉盆地晚中生代处于伸展裂开环境,新生代处于挤压聚敛环境,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期和第三纪挤压坳陷期两期构造旋回,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中、新生界沉积盖层具断坳叠置的双层结构.酒泉盆地在早白垩世经历了箕状断陷形成期、凹陷扩展期、碟状坳陷3个主要演化阶段,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以及剪切作用肢解、改造了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图2参7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37-42

摘要: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封盖体系,指出该区存在质量相对较好具高突破压力的泥岩封盖层;结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盆地中深层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预测了盆地中深层的有利勘探区带.图4表3参9

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43-47

摘要:对沁水盆地构造变动、古地热梯度、古大地热流、裂变径迹年龄、岩浆活动及热液活动等分析资料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距今100~150Ma,主峰值为130~140Ma.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在此基础上,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造成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变质程度分带性及差异性的原因.沁水盆地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及发生时间的确定表明,华北地台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减薄的西界至少可推到沁水盆地以西地区.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煤层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图3表1参19

煤系烃源岩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48-52

摘要:正己烷、苯、二氯甲烷、氯仿4种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烃源岩的实验表明,溶剂极性对抽提物含量和化学组成影响很大.抽提物含量随溶剂极性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类型烃源岩抽提物含量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其中湖相泥岩氯仿抽提物仅为正己烷抽提物的1.2~1.4倍,煤系泥岩为2~5倍,煤系炭质泥岩和煤为5~10倍.抽提物族组成分析表明,随溶剂极性增加,抽提物中饱和烃比例明显减少,芳烃比例略为减少,非烃和沥青质比例明显增加.正己烷抽提物的化学组成与煤系原油最相近,氯仿抽提物中饱和烃的含量明显偏低而非烃、沥青质含量明显偏高.抽提物中饱和烃含量定量计算表明,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的饱和烃质量相对于岩石质量变化很小,正己烷已经能够萃取出烃源岩中绝大部分饱和烃,极性强的溶剂并不能从煤中萃取更多的饱和烃.这可能意味着虽然煤的氯仿抽提物组成与煤系原油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影响煤的正构烷烃组成,也就可能不影响抽提物与煤系原油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对比.图4表1参1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53-55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主要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和下石金子组盒8段,主要孔隙类型为次生孔隙.镜下观察,次生孔隙的形成除了与沉积物源、沉积环境和搬运介质有关外,还与后期成岩阶段长石的溶蚀作用有关.根据长石溶蚀的岩石学证据,建立反应方程式对长石溶蚀进行计算,综合考虑溶蚀的温度、反应的热力学趋势、体积的减小等因素,认为钾长石溶蚀可提供较大的次生孔隙,钙长石和钠长石溶蚀效果较差.在有机酸参与下碱性长石的溶蚀作用是该区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图3表2参20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综合勘探开发技术
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的实验及应用研究56-59

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现场岩屑油层物理参数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对比分析了核磁共振岩屑与岩心分析的异同,对核磁共振现场岩屑分析的可行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同时给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岩屑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油层物理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流体在不同岩石孔隙中的弛豫特性来获得岩石物性参数;在青海油田、吉林油田、冀东油田开展了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现场应用研究,将现场核磁共振岩屑分析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储集层参数与常规取心分析及核磁测井得到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图3表3参7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60-62

摘要: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咸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咸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3参8

用保真保幅处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YW3井区东河砂岩尖灭线63-66

摘要: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部的YW3井区主要目的层段是石炭系东河砂岩,用常规方法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难以准确确定东河砂岩的尖灭线.对部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的保幅保真重新处理后,在正演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河砂岩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地震属性技术与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综合地震地质解释研究,比较精细地刻画了该区东河砂岩尖灭线的展布.地震资料的保幅处理有利于解释岩性尖灭线位置.图10参2

深层高压气藏井筒不稳态传热压力温度耦合计算方法67-69

摘要:深层高压气藏井筒流动是不稳态热流问题.综合考虑井筒中压力、温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井筒压力、温度分布耦合计算模型,包括温度计算模型和压力计算模型,采用解析解和数值解相结合的方法给出耦合算法.在温度计算模型中,考虑井筒中传热以及井壁向地层传热均是不稳态过程;在压力计算模型中,考虑摩擦阻力和动能变化的影响.用该模型计算塔里木油田YH23-1-14 井的压力、温度,与实测压力、温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计算模型的精度很高.图3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