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宫颈病变的生育相关问题专题讨论--妊娠期宫颈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81-84

摘要:宫颈阴道感染性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病,严重危害生殖健康引起女性宫颈阴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多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等,临床症状多样妊娠期由于体内高水平雌孕激素的影响,阴道内糖原合成增加.机体细胞处于免疫抑制状态,阴道微生态环境易被破坏,菌群失捌,容易造成下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BV)、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生育相关问题84-85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妇女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毒,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女性HPV感染率为11.7%,HPV感染高峰人群是有性生活、年龄〈25岁的年轻女性。约80%HPV感染可以在1~2年内自然清除,但是30岁以后其自然清除率显著下降,常为持续感染。由于HPV感染的中位持续时间估计为12个月,孕前HPV感染可能在孕期甚至产后持续存在,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孕妇及其家人产生焦虑情绪。

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85-88

摘要: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反映了宫颈癌发生的连续病理过程。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指妊娠期间发现的CIN,也有学者认为妊娠期间至产后42天发现的CIN均属于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报道不一,

妊娠合并宫颈癌诊治88-90

摘要:随着女性生育年龄推迟,妊娠合并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球妊娠合并癌症发病率为0.05%~1%,欧洲每年妊娠期新发癌症2500~5000例,而妊娠合并妇科癌症最常见于宫颈癌,其中70%是Ⅰ期宫颈癌。妊娠合并宫颈癌,尤其对于要求继续妊娠者,处理起来往往非常棘手。迄今全球范围内关于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共识及指南,均以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及专家共识为基础制定,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诊治90-93

摘要: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ee in pregnancy)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获得性缺陷致宫颈在早孕晚期扩张,变薄,甚至展平,导致晚期流产。一般发生在孕18~25周,其发生率约为妊娠的1%,占孕16~28剧复发性流产的15%左右。本文聚焦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讨论其诊断、处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宫颈病变手术术式与妊娠相关问题93-95

摘要:论及女性疾病,宫颈病变仍是个热点话题。广义的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症、宫颈息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等。本文提到的宫颈病变主要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在宫颈病变发病率增长及年轻化趋势的同时,宫颈手术的演变和进展日益突破我们的想象。然而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及女性生育年龄的推后,育龄期甚至高龄妇女对宫颈病变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目前,

宫颈发育异常与生育相关问题95-97

摘要:宫颈组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宫颈柱状上皮产生和分泌宫颈黏液,排卵期宫颈黏液呈拉丝状,黏性均一,利于精子上行、存储及存活,排卵及妊娠后,宫颈黏液黏稠,不利于精子和微生物上行进入宫腔;妊娠期宫颈对抗来自子宫体的多种力量,包括生长中的、重量不断增加的胎儿及羊膜囊,以及来自子宫肌壁的压力,维持宫腔关闭状态;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足月顺产后8天,上腹痛5天98-100

摘要:1病历摘要 患者,25岁,因足月顺产后8天,上腹痛5天,于2017年2月22日16时急诊转入本院救治。孕13周起患者于外省某二级医院建卡产检共14次,孕期经过顺利,末发现明显异常,孕期体质量增加18kg。于2017年2月14日(孕40+3周)自然临产,顺娩一活婴,体质量2750g,产后因胎膜残留行清宫术,无发热。

实用妇产科杂志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101-104

摘要:宫颈癌仍然是当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9.89万,死亡病例3.05万。而2014年末我国人口13.7亿,其中女性约6.67亿人(http://data.stats.gov.en/search.htm),35—64岁女性约2.93亿,实际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女性约3亿人口。我国宫颈癌筛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覆盖率不足,2010年,全国城市平均宫颈癌筛查率仅29.1%,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约31.3%,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妊娠及胎盘疾病相关IncRNA的研究进展105-109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I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nt、只能被转录、不能被翻译的非编码RNA。既往认为IncRNA是RNA聚合酶Ⅱ的副产物,没有生物学功能。但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基因组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IncRNA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与肿瘤、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IncRNA已成为研究领域的“新宠”,在多种疾病中研究进展迅速,但在妊娠相关疾病及胎盘功能和调控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总结胎盘组织中IncRNA的一些类别如H19、HOTAIR、MAIJAT-1、SPRY-4IT1、LINC-HELLP、IncRHOXF1、NEAT1、MEG3、IncRNA.ATB和RPAIN的研究成果,发现他们异常表达可影响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与妊娠及胎盘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但相关研究甚少,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109-112

摘要:淋巴结转移与早期宫颈癌的病死率显著相关,近年来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其与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充分认识LVSI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总结早期宫颈癌LVSI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相关文献,大多数文献表明早期宫颈癌LVSI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目前需探讨早期宫颈癌细化后的LVS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并将有显著意义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是否可以从新辅助化疗中降低其阳性率改善预后。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阴道上皮内瘤变发病模式及治疗后病变消退情况分析113-117

摘要:目的:探索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发病模式及治疗后的消退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治疗的、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VAIN7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于妇科门诊规律复查细胞学或病毒学,必要时复查阴道镜活检。对发病模式和治疗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平均年龄50.8±11.2岁,24例(32.4%)VAINⅠ~Ⅱ级病变,46例(62.2%)VAINⅢ及合并阴道原位癌(VAIS)级病变,4例(5.4%)合并早期浸润癌病变,既往和(或)目前合并HPV相关疾病者61例(82.4%),子宫切除术后发病者28例(37.8%),而其中21例(75.0%)是因HPV相关疾病切除子宫,另外7例(25.0%)因子宫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经过最初的阴道病变切除术(57例,77.0%)、病变烧灼术(8例,10.8%)和期待治疗(9例,12.2%),中位随访12.9月(1.9~113.4月),复发率为14.9%(11例),中位复发间隔时间为10.4月(1.9~31.2月),最终达到了70.3%(52例)病变消退率,病变稳定和病变降级者占23.0%(17例),仅6.7%(5例)病变进展。结论:VAIN多合并HPV相关疾病,经过最初的病灶切除、烧灼或期待治疗后,治疗效果好,大部分病变消退,预后良好。

妊娠合并宫颈癌67例临床分析118-121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及治疗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7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妊娠期诊断40例(59.7%),产后诊断27例(40.3%)。患者平均年龄为34.3±5.3岁。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最常见34.3%。37例(55.2%)于孕早期或孕中期诊断。Ⅰ期宫颈癌占50.7%。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共60例(89.6%)。妊娠期诊断宫颈癌患者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者显著高于产后诊断患者(P=0.022),其他临床病理资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妊娠期诊断患者选择立即终止妊娠并积极治疗宫颈癌,3例患者因有强烈生育愿望,孕期选择延迟治疗,待胎儿成熟终止妊娠后治疗宫颈癌,3例患者与3例新生儿均预后良好。67例患者均于我院手术治疗,13例死亡,5年累积生存率为76.4%。结论:妊娠合并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对较早,多数于孕早期及孕中期诊断,妊娠期与产后诊断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案应根据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妊娠状态及患者及家庭对生育的要求等个体化制定。

卵巢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LH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122-125

摘要: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utL同系物1(MLH1)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MLH1与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1例卵巢癌组织、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标准评价分析MLH1缺失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以及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71例卵巢癌组织中MLH1缺失率为14.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无MLH1缺失现象(P〈0.05);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MLH1的缺失率显著降低(P〈0.05)。但其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在Ki击7低表达组中MLH1缺失占28.00%,在Ki-67高表达组中占6.52%(P〈0.05),MLH1缺失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295,P=0.013)。结论:与卵巢交界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相比,MLH1缺失率在卵巢癌中明显升高,且随着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同时与卵巢病理诊断指标Ki-67具有相关性。

不同剂量来曲唑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作用的研究126-13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来曲唑(LE)及醋酸甲羟孕酮(MPA)联合应用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对肝、肾、骨以及生殖系统的影响,为LE临床治疗绝经前EMT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方法建立大鼠EMT模型,将7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A~C组为LE 1mg/(kg·d-1)+MPA[分别为8、4、2mg/(kg·d-1)],D~F组为LF0.5mg/(kg·d-1)+MPA[分别为8、4、2mg/(kg·d-1)];G组为0.9%氯化钠液(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大鼠EMT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检测异位病灶中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硒.67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大鼠血清FSH、LH、E2水平及肝、肾功能,取右侧股骨测量骨密度。结果:①除F组外,LE联合MPA各剂量组治疗后的异位病灶体积与G组比较均缩小(P〈0.05),以A组和B组体积缩小最为显著(P〈0.01)。②与G组相比,A~C组异位内膜中P450arom、Ki-67蛋白表达均低于G组(P〈0.05或P〈0.01),而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均高于c组(P〈0.01),且以A、B两组最为明显(P〈0.01)。③与G组相比,A、B、D组大鼠血清FSH、LH、E2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而且A组、B组的E2水平更低。④与G组比较,C组大鼠卵巢质量明显增加(P〈0.01),卵巢呈多囊改变;除F组外各治疗纽子宫质量与G组比较均减轻(P〈0.01),内膜均呈增生抑制或萎缩改变。⑤各剂量组的大鼠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⑥仅A组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各组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P〉0.05)。结论:LE1mg/(kg·d-1)联合MPA4mg/(kg·d-1)治疗效果最佳,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其作用可能与通过协同降低大鼠血清E2水平并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的分泌,抑制异位内膜增殖并促进凋亡有关。

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危险因素分析131-134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与微小浸润癌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因宫颈HSIL或微小浸润癌行宫颈锥切术,术后再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绝经状态、产次、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种类、锥切方式、病变级别、病变是否累及腺体、病变范围、切缘状态等因素与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相关性。结果:122例患者中30.3%(37/122)在切除的子宫标本中发现病变残留。单因素分析显示:多重HR—HPV感染(x2=10.669,P=0.001)、微小浸润癌(x^2=6.052,P=0.014)、切缘阳性(x^2:15.006,P=0.000)与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多重HR—HPV感染(OR=4.282,95%CI 1.674~10.949,P=0.002)和切缘阳性(OR=4.505,95%CI1.823~11.138,P=0.001)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重HR-HPV感染和切缘阳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风险高,应加强管理,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病变残留。

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135-139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早发型予痫前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止妊娠,再次妊娠后在本院定期产检并终止妊娠的患者共9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57例,B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42例,两组均为单胎妊娠,比较两组再次妊娠结局。结果:A组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多于B组,A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早发型子痫前期、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13)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存活率均大于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小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次妊娠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存活、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时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结局,不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时机的选择139-142

摘要: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从月经周期第3天或第5天开始12服来曲唑(LE)的促排卵疗效。方法:194例经减重、抗雄激素或胰岛素增敏治疗后的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根据患者胰岛素抵抗评估的稳态指数模型(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n=72例)与非胰岛素抵抗组(n=122例),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单用LE促排卵,胰岛素抵抗组患者在口服LE同时联合服用二甲双胍1500mg/d。两组组内分别根据口服LE的起始时间不同分为D3组、D5组,即从月经周期或孕激素撤退性出血第3天或第5天起口服LE5mg/d,连服5天;比较不同促排启动时间的排卵率、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胰岛素抵抗组中D3组较D5组周期排卵率(72.5%VS69.0%)、妊娠率(45.7%VS36.4%)、活产率(34.3%VS27.3%)、流产率(11.4%VS9.1%)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胰岛素抵抗组中D3组较D5组妊娠率(50.0%VS42.6%)、活产率(39.3%VS29.5%)更高,周期排卵率(75.2%VS80.0%)、流产率(10.7%VS13.1%)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无论是月经周期第3天或第5天开始服用LE,其促排卵效果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