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 37-1178/K 国内刊号
  • 1002-4360 国际刊号
  • 0.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民俗研究是山东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民俗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析

民俗研究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以唐山大地震殉难者的埋葬与祭祀为例5-25

摘要:一、引言: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 在我们的生活中,死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死都属于“公共事件”。对大部分人来说,死亡仅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终结,它的影响局限在其“相识”或“相关”者的范围里,如亲友、同事等。与此相对,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例如著名政治家的死亡、战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的死亡等。

日本法律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26-35

摘要:在我国目前大力开展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民俗文化遗产”的有关问题,往往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承”或“民俗”(folklore)相等同。本文集中介绍日本法律对于“民俗文化遗产”的界定及其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希望对我国学术界在讨论与“民俗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问题时,能够有所参考。

表演的新生性36-44

摘要:我们强调可选择性(optative)表演的创造性方面和惯常性表演的规范的、结构性方面,并不是想暗示后者就是固定的、僵化不变的,而创造性只局限于前者。相反,本文迄今所建构起来的论点——它强调把表演框架本身作为交流资源来使用的过程中的创造性——为我们这里将讨论的最后一个主题提供了切入口。

寒食缘起:从地方性到普泛化45-55

摘要:历来对于寒食起源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虽然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子推说”和“改火说”两大派,但是其中的纷杂异说又琳琅满目,尤其对于改火与禁火之类的话题意见分歧严重,迄今尚无共识。其实,有关寒食起源的文献资料也就那么多,大家都在这些资料中翻新出奇,提供假说,

从官方建构到民间传统:中和节的故事56-69

摘要:笔者曾经从节日来源的角度将节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无意识状态下通过人们的不断实践自然而然形成的,可称为自然型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一类是少数人有意识发明的,可称为建构型节日,如国庆节、建党节、儿童节、妇女节、劳动节和各种地方节会等等。建构型节日的建构性,在于它们本非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是经由精心设计并被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制定、颁布并实施政策的方式楔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

后山头村村民时间观念调查70-85

摘要: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后山头村是我的故乡。我家至少有十五代以上居住在这个小小的山村。我从小生活在这里,1968年高中毕业后又在这里做了六年地道的农民,对这里的民俗生活十分熟悉。

神庙界域与乡村秩序的重组——吴江庄家圩庙考察报告及其初步研究86-106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共同的信仰,不仅是促使农民形成社会共同性的重要契机,也是集团“归属意识”的外部表现,与此相关的众多优秀成果在华南研究的论著中得以充分体现。相对而言,有关江南区域社会的研究显得势单力薄,绝大多数学者所津津乐道的,仍不离以水利、徭役、商品生产等为纽带形成的“显而易见”的共同体。滨岛敦俊却坚信,

家族传说·村落历史·族群关系——山东省莱阳市小姚格庄口头传说的“在地化”探讨107-119

摘要: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民间传说向来受到民间文学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对于民间传说,若仅仅是从民间文学或民俗学角度展开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所言:“(民间文艺)研究角度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从民俗学、民族学、民族史、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角度去对它进行研究,

崂山沙子口湾海庙和天后宫的变迁120-137

摘要:沙子口湾位于今青岛市崂山区东南部,崂山南麓。历史时期位于该海湾海岸带上的姜哥庄、石湾等村庄,一直以渔业为主;此湾北岸的沙子口在同治以后发展为市镇。这一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青岛港兴起等外来因素,影响到庙宇的性质、职能与归属。位于沙子口湾海岸线上的庙宇为海庙和天后宫,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个庙宇的产生、发展及变化原因,来揭示一个区域内庙宇系统与特定人群、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

《民俗研究》来稿须知137-137

宋元新道法与福建的“瑜伽教”138-152

摘要: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瑜伽教”^1,其仪式活动颇具特色。自南宋以来,该派法师以云游的方式活跃于乡土社会,为民众提供驱邪、度亡等宗教服务,成为民间社会的“仪式专家”。“瑜伽教”虽然以“释迦之遗教”自居,奉释迦佛为教主,但是在实际的道法实践中,却与宋元以来的道教法术新传统多有交涉。既“奉佛”又“奉仙”,在仪式展演中,融合了佛、道的科仪传统。

莱芜矿冶业行业神考述153-159

摘要:元大德五年(1301),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重修仙人山上的“安期真人祠”,并立碑以志。碑现存于莱城区高庄办事处谭家楼仙人山,碑阳即为“重修安期真人祠记”,全文如下:

明代石麒阳券考述160-166

摘要:1988年春,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一通刊刻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的阳券石碑[图1]。该碑石灰石质,圆首方底,高88厘米,宽76厘米,厚19厘米。在碑上部镌一太阳,碑四周饰有花纹。碑面以双钩“阳券”两字为题,正文系楷书,28行,满行28字,共计515字。现将券文标点断句如下,作一考证叙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赐正。

中国古代祥瑞崇拜的文化诠释167-177

摘要:祥瑞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作为信仰崇拜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若干朝代,如杨晓红《宋代的祥瑞与灾异初探》、《沦宋代的尚祥之风》^1,对宋代的祥瑞崇拜进行了初步研究;李俊《初唐时期的祥瑞与雅颂文学》^2涉及了唐代的祥瑞崇拜。

清代的吸烟——从纪晓岚的大烟袋说起178-182

摘要:近年的影视剧中,纪晓岚手持大烟袋的形象屡现于银屏,引起人们对清代吸烟问题的兴趣,清代到底有没有这种吸烟现象,其普及情况是不是如电视剧所说的那样呢?

“养瘦马”风俗补说183-188

摘要:关于“养瘦马”,潘洪钢先生之《清代扬州的“养瘦马”风俗》(载《民俗研劾2005年第2期)一文曾做专门分析,指出其得名之由,并推测此风俗“似又不仅存在于清代”。其实,在明清笔记、小说中,有不少关于“养瘦马”的资料。本文拟在潘文的基础上,依据这些文献的记载,对“养瘦马”风俗,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戴望舒主编的“港字号”《俗文学》周刊189-197

摘要:一 现代派(近代象征派)代表诗人、翻译家——戴望舒(1905~1950),翘楚诗坛,誉满中外,已被人们所熟悉。然而,他还是一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推动俗文学研究运动以及俗文学研究者,则是大家不熟知的事。

论浙江民俗的演变轨迹及其特点198-211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系出多元,这一点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起的核心区域,但其他地区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也同样不容忽视。今天随着一些考古发掘的进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前不久关于浙江金华浦江县的上山文化稻作源起早于一万年的不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