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科技中国、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学术前沿、人物访谈、读书评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
  • 国际刊号:1672-6804
  • 国内刊号:11-5184/G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184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3
  • 综合影响因子:0.09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文化评论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学与人文

无尽的对角线

摘要:本文尝试以简单的对角线直观,连贯起数理逻辑史上的几个重大结果,一方面介绍其背后的动机、思想,另一方面强调对角线方法的意义。文章重思想,不重技术,或许可为从思想方面理解这些结果提供一条线索。
5-20

近代科学对偶然性的接受及其与基督教创世教义的关系对福斯特论题的评述与修正

摘要:福斯特的论题一反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冲突论,试图论证基督教教义对近代科学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上帝创世教义导致了自然哲学中对偶然性的接受,进而使得近代科学家在方法论上重视观察、经验。在他看来,基督教教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变化不大,但影响范围延伸到自然哲学领域。福斯特论题对科学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了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主义的作用,对基督教教义渗入自然哲学之过程的定期过于狭窄,忽视方法对自然哲学的反向构建,等等;为了延续其思想活力,可以将论证限于“创世教义对自然哲学接受偶然性的影响”这一步,并适度扩展这一影响的时间跨度。
21-31

现性主义

摘要: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1899—1978),德裔美国哲学家,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本文是克莱因在1938-1940年间的某个时候在讨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课上所作的讲座。它深刻地指出,现性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理性主义,是笛卡尔区分“心灵”和“外部世界”的真正结果。现性主义的本质在于用数学物理学的思维方法来理解世界,而数学物理学预先假定了一种全新的处理概念的方式。我们并非直接接近世界,而是通过概念来接近世界。
32-40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技与社会

1960年的超声波化运动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典范的土超声波化运动从北京、上海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详细过程,分析了基层技术人员、科学技术专家和高层领导在该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笔者认为,导致这个荒诞运动的,不仅是基层技术人员的粗疏、一些领导人的失察、一些政策的失误,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的体制严重缺乏纠错功能。
41-64

未曾问世的《明史记》

摘要:《明史记》是一部未完成也未曾问世的史学著作。本文旨在梳理这部史书编纂的缘起、过程和最后的命运,重点叙述了吴炎、潘柽樟为编纂《明史记》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吴、潘二人与钱谦益的书信辩难,以及钱谦益和顾炎武对《明史记》所给予的期盼和帮助。康熙初年的“庄氏史狱”给《明史记》的编纂带来了的致命打击,本文也叙述了吴潘二人受其牵连而惨死的过程,王锡阐和顾炎武对两位挚友的哀悼。最后则探讨了潘柽樟的异母弟不顾众多师友的规劝入明史馆参修明史原因和王锡阐等人对《明史记》遗稿的保存和整理等事。
65-8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学术沙龙

情感:道德领域的无形之手

摘要:陈蓉霞教授生前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于2014年6月7日在上海病逝,享年53岁。在科学哲学界,陈蓉霞向来被公认为是才女子,对知识的渴求主导了她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直面癌症的威胁,生活、教学与探究的热情未曾衰减,甚至更为热烈,其智其勇令人动容。本文是陈蓉霞教授的一篇遗稿,本刊特此发表以资纪念。
82-87

日本视角:不只是技术的精益求精(三)

摘要:前几天在CCTV9看了一个不长的译制专题片《创造历史的动物2:蚕》,内容是很符合科学技术史的口味的——它叙述了养蚕和制丝技术的西传。在历史的回顾之外,影片显示:当下蚕丝制造的最高水平显然是在巴西。精选留种用蚕茧;人工控制从蛹到蚕蛾的蜕变;将雄性涂成红色,提高雌雄交配的效率;在卵和幼虫孵化的环节剔除不良部分;5000家农户在工场附近养蚕,由于气候适应,巴西每年能养8代蚕;全自动烘茧和制丝技术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20公斤蚕茧能产出3公斤生丝,使巴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蚕丝出口国之一。而这里的技术来自东方——1950年日本移民带来的全套技术。
88-92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人物·访谈

罗杰·亚当斯的化学风格

摘要:美国化学在20世纪20年代步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在此后一直引领世界化学潮流。罗杰·亚当斯见证并亲历了美国化学乃至整个科学事业登上世界科学顶峰的历史进程,他在有机化学研究及研究生教育方面硕果累累,他和他的学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学院科学与工业研究的有机结合与共同繁荣,除此之外,他作为一位科学政治家所做的工作对于美国及德、日在二战后的科技政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他的学术生涯,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美国化学和化学工业携手并进的一张缩影,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独特的学术风格:这种化学风格立足于有机化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但它始终牵动着美国化学工业的创新进程,恰与霍尔顿所言“杰斐逊式的研究纲领”相一致。
93-109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书评·书介

好的故事:《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读后

摘要: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亨,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未、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动摇,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110-118

图书信息

摘要: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0世纪物理学(第1卷)》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域的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执笔撰写,系统总结20世纪物理学进展的宏篇巨著,其内容涵盖了物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和相关的应用领域。《20世纪物理学(第一卷)》共分3卷27章,最后一章为3位物理学大家对20世纪物理学的综合思考和对新世纪物理学的展望。
119-124

从艺术直觉到科学证明:迷人的霍克尼一法尔科论题

摘要:自15世纪开始,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风格上,欧洲绘画都经历了一次空前的转变,这一转变通常被视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人们无需具备任何艺术鉴赏理论,就足以被这些画作中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栩栩如生的人物、逼真的细节刻画、精确的光影处理、严格的空间表现等等。以至于在这些绘画面前,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画得就像照片一样!”——这一赞叹并非完全是外行的无心快语。从历史上看,与相机密不可分的光学研究,恰在文艺复兴时期时开始孕育、发展,这与自然主义绘画出现的年代基本重合(19世纪照相机的诞生得益于化学显影剂的发明,是化学的胜利而非光学的胜利)。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