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创新论坛、科技管理、知识产权、科技体制改革、知识管理、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科技金融等。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4-115X
  • 国内刊号:15-1103/G3
  • 出版地方:内蒙古
  • 邮发代号:16-16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7
  • 综合影响因子:1.01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管理研究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创新论坛

产业集聚与创新:命题梳理与微观机制分析

摘要:产业集聚之创新效应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我国产业集聚各种效应中最值得关注的效应之一。在总揽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产业集聚之创新效应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产业集聚促进创新的三个微观机制,分别为知识溢出机制、知识特有属性机制和集聚企业互动机制,并由此构建了一个系统模型。
1-4

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的理论分析

摘要:在国内技术创新需求和国外技术垄断压力之下,我国科技型企业必须积极考虑实施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在辨析了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内涵及其评判标准,界定了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后,重点从折衷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本土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及资源基础理论等五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理,能够为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5-10

基于技术竞争情报和组织学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即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当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依赖前两者实现技术创新。从技术竞争情报、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概念入手,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技术竞争情报和组织学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即首先由技术看门人来搜集技术竞争情报,之后通过组织学习网络在企业内部扩散和吸收,在引进和吸收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其中对技术竞争情报进行正确的筛选则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16-19

模具企业技术创新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对模具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技术创新环境等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模具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模具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探讨了模具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20-23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科技管理

科技计划管理需要系统思维统筹部署

摘要:科技计划在政府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科技计划管理需要系统性思维,全面考虑科技发展各个方面;科技计划管理需要系统性部署,统筹部署各类工作资源;科技计划管理需要系统性互动,协调运作参与工作的各类主体要素。
24-25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科技体制改革

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摘要:从2004年开始在5年内跟踪调查了全国293个技术开发类转制科研机构,以经济能力为核心建立评价我国科研机构转制效果的指标体系,并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把调查涉及到的28个省市分为6个有明显特征的区域,据此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最后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并用相关分析法对因子分析的一些结果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35-39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视角下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伴随低碳能源时代的到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成为内蒙古工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大挑战。基于对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关键所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动力。
40-46

基于软环境视角的生态技术创新分析

摘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生态技术创新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在实践中积极开展。但是,生态技术创新的全面推进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软环境的不完善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如生态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生态理念向企业文化的融入不够、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等等。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引导,优化软环境,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47-50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知识管理

可持续竞争优势: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摘要: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范式是可持续地获取一系列短暂的竞争优势,绝对意义上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不存在的;动态能力是企业的关键决策者(或基于良好的制度设计而产生的继任者)有目的地整合企业资源基础的一贯的能力;具有很强动态能力的企业,也就是那些企业的关键决策者(或基于良好的制度设计而产生的继任者)一贯地具有很强的感知塑造能力、学习吸收能力以及整合重构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下赢得一系列短暂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保持企业的基业长青。
51-55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知识产权

南北国家的知识产权之争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基于TRIPs的分析

摘要:南北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领域的争议由来已久,在争论的焦点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TRIPs作为协调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协议之一,逐渐发挥出应有作用。但从谈判到实施,南北国家对的TRIPs争议不断,不仅是南北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历史争议的延续,也是TRIPs中各成员不对称地位的体现。中国作为南方国家之一,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应根据本国实际确定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加强与WTO其他发展中成员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合作。
60-63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国外科技发展与政策

美国科技与研发政策述评

摘要:回顾了美国科技与研发政策自其建国以来的历史沿革,剖析了其决策过程中立法(国会)和行政单位以及其各自顾问机构间的互动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对美国国家创新系统演化和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政府在科技进步中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其科技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在不同时期也有显著差异,而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国家利益诉求是左右上述政府角色、政策力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69-74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科技金融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优化分析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财政的科技投入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科技财政支出存在相对量不足,中央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依据国家战略调整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
79-81

董事会规模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2004~2008年连续披露R&D支出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对董事会规模与企业R&D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企业R&D投资之间表现为存在双门槛值(6.5和10.5)的非线性关系,考虑到董事会人数若为偶数,股东大会上的投票可能会出现半数对半数投票结果而可能引发的僵持状态,研究认为最佳的董事会规模应为7人或者9人。研究同时还发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的增加对改善企业的R&D投资决策未起到明显效果,独立董事的"花瓶"现象仍普遍存在。
82-86

不确定条件下专用实物资产投资估价实证研究——以煤制油项目为例

摘要:以煤制油项目为例,探索实物期权在不确定条件下专用实物资产投资估价中的具体运用,以提高项目估价的有效性,加快理论向应用转换的进程,并为中国煤制油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DCF分析结果显示,财务内部收益率低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该项目不可行。但是,DCF法忽略了专用实物资产投资的不可逆性、可等待性和期权性以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专用实物资产投资估价失真。因此,利用修正后的二项式模型对项目进行了重新估价,研究表明煤制油项目具有较大的等待价值,特别是战争等突变因素发生时,其价值将是巨大的。
87-91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人力资源

我国引进海外创业人才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台湾、深圳、无锡的案例研究

摘要:通过对台湾新竹、深圳和无锡引进海外人才创业的政策和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成功经验: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和创业者共担风险、对创业失败提供制度保障等,这些经验对于实施""、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92-96

国外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模式及经验借鉴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使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逐步下降,而人力资源的作用在不断上升。人们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成为现代企业活动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外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模式的分析,希望对我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97-100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聚焦战略的匹配模型研究

摘要: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对聚焦战略展开了深入分析,探索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据此设计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聚焦战略匹配模型,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与聚焦战略匹配的新思路,进而从企业文化、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五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匹配对策。
101-105

基于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科学化管理研究

摘要:技术创新造成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背景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技术更新与适应能力,由人力资源管理刚性造成的人员冗余使其转变面临诸多风险与压力。结合技术创新环境下铁路司机的人力资源状况的实际案例,在行为科学、压力管理等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数据挖掘、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及调整,可以使企业面对技术创新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109-112